亲宝小说>科幻末世>囤物资A到天灾末世结束>第190章 乔迁饭

落云曦找到第3区的过道走了进去,过道差不多有3米宽,能容下一辆车通行。

地面也跟大厅一样铺设着发电地板,感觉很有一种踩粑粑的感觉。

走过10米之后,过道两旁出现了第一道单元门,左边写着第1单元,右边写着第2单元。

依次往前走,左边是单数,右边是双数。

她径直朝着最远处的第10单元走去。

进入单元楼后,中间是楼梯,上面写着1-6层。

这就意味着,底层的住户无法到自己的楼层,至少没办法通过这个楼梯上去。

最右边是电梯间,落云曦刷积分卡进入,门“滴”的一声自动锁上。

她打量一圈,一边是两部电梯,另一边是楼梯。

看来,7层以上的住户是可以爬楼梯上下楼的,而且还与底层的住户区分开。

落云曦进入电梯后,刷了一下积分卡,电梯里17层的按钮自动亮光,电梯门缓缓合上,开始运行。

她眸光一亮,感觉挺不错。

随着电梯的不断上行,她的精神力也扫过一个个房间。

1-3楼是30人的大间,1楼有1间,2楼和3楼有2间。

4楼是6间8人间,5楼是8间4人间,6楼是20间2人间。

单间在7楼和8楼,每层楼有10间。

两居室在9楼,有4间。

三居室在10楼,有2间。

11楼-17楼全是一层一间的大平层,只是里面装修不同,越往上东西摆的越多。

落云曦刷卡进门,第一时间给门换了密码和指纹,然后才开始打量起17层。

室内倒是不着急,把东西放地上,取出监控查探机器开始一点点检查,没放过一个角落。

室内没有,继续检查室外。

楼道有一个明晃晃的监控器,落云曦直接搬来凳子上去把监控拆了下来。

拆之前,她还没忘记挥挥手做个告别。

此时正在一堆显示屏前,看着这一幕的小哥哥,一脸懵逼的盯着屏幕上的雪花。

“你干嘛呢?”

“落小姐……”

“落小姐在哪里?”

“那……”

“怎么变成雪花了?”

“监控被落小姐拆了……”

“……”

对此一无所知的落云曦还在检查走廊和楼道的监控器。

最后,她笑着拍拍手,没有其他监控设备,挺好。

路过消防门时,她伸手捏了捏,感觉质量不太行。

于是,她取出一根根短粗的钢管和焊接工具,开始了一顿操作。

“呲呲呲……”

“叮叮当当……”

“噼里啪啦……”

火光四溅间,一个栅栏门在落云曦的手底下诞生。

她开开心心的按了上去,外加一道大锁链和电源。

她退了几步,心满意足的收起东西进屋。

“就是丑了点!”

落云曦低低吐槽一句,关上房门。

“眼不见为净!”

她有完好的栅栏门和大铁门,甚至还有保险库的门,但她能装吗?

当然不能!

那不是明晃晃的告诉别人,她有空间嘛!

“啊!忘记一个事。”

落云曦重新打开门,跑到走廊尽头的窗口看了几眼,不仅如此还用精神力转了一圈。

对面应该是第2区的第9单元,目前还没有人居住。

好险!

大意了!

落云曦取出磨砂纸贴到玻璃上,顺便在窗户上按了定位器,就算窗户开到最大,三岁小孩也钻不进来。

她很是满意的点点头,转身回屋,在一扇扇玻璃上贴上单向可视膜,挂上一层纱帘,一层厚重布帘。

全部拉严实,一点光都透不进来。

落云曦按了按开关,灯没亮,用精神力扫了一圈,在墙上发现了一个水电总开关。

打开后,有两个开关和刷卡的计数设备。

“滴!”

她打开了,用不用是其次,先打开再说。

随后,她从空间取出蓄电池接上电源开灯,再把屋里的东西一件件收起来,又从空间中一样样的往外掏。

专门拣自己喜欢的放。

期间,落云曦还无意间发现这个房间的隔断全是可移动的。

厨房、客厅、卧室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五间。

就是末世前最常见的三室一厅一厨两卫。

两个卫生间,一个划在公共区域,另一个划进主卧。

落云曦最后决定,划拉成一个大卧室,剩下的全作为客厅。

在客厅一个角落放上跑步机,一面墙上挂上投影幕布,安装好投影仪。

所有事情办完,距离她上悬浮岛也就2个多小时,速度相当快,效率非常高!

这不得犒劳犒劳自己。

也算是乔迁饭。

落云曦往大大的餐桌上摆满各种蔬菜肉食,中间是还在冒咕噜的牛油锅底。

这是之前她空闲时煮沸又送回仓库储存的。

“蜜蜜,你也出来吃。”

“好。”

“喵喵喵~”

“奶茶也想出来,我就一起抱出来了。”

“嗯,吃饭,奶茶自己去玩。”

她检查完监控后就把一直闹腾的奶茶收回空间了。

现在这小家伙又想出来,她也搞不懂小猫咪的心思,摸了一下奶茶的小脑袋,让奶茶去玩。

顺手,她还从空间里取出来一个顶天立地的猫爬架放在客厅一角。

“姐姐,地震到现在都还没发生。”

蜜蜜的话也提醒了落云曦,她也觉得有些奇怪。

“不知道这次天灾为什么来的这么慢。”

“今晚,我会一直盯着的。”

蜜蜜笑着说完,下一秒张着嘴,用手扇风。

“斯哈斯哈!”

“哈哈……喝点快乐水压一压辣。”

落云曦给蜜蜜倒了一杯快乐水,也给自己满上。

“我晚上也不睡,总觉得它要打人类一个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