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后汉英雄传之重生吕布>第154章 铜雀台

一统天下后,曹操得到了见天子不跪,出行可使用天子銮驾的权力,这是身为人臣的巅峰了,但是他始终没有做出最后一步,他担心自己会像王莽一样遗臭万年。

男人一旦达到权力顶峰,就没有了新的追求,而是开始趋向于享乐,即使是盖世英雄曹孟德也是如此。他开始不满洛阳城的现状,在经过西凉军的焚烧后,虽然经过几次修复,都没有恢复到曾经的模样。之前都是在战时,没有财力和人力来重建洛阳,眼下天下太平,是时候好好修缮这座千年古都。

曹操下诏,召集全天下的工匠,画师齐聚洛阳城,要建一座空前宏伟的建筑。

曹仁建议以昔日商王帝辛的鹿台设计图为模板,在洛阳城中建立一座新的楼台,碰巧曹操昨夜于梦中见一道金光落下,次日醒后来到金光坠落之处,挖掘得一铜雀。

尚书令荀彧引昔日舜母梦玉雀入怀而生舜的典故,解得此铜雀为吉祥之兆。

曹操大喜决定将新建的楼台命名为“铜雀台”,并且委任曹仁全权负责铜雀台的建造。

曹仁站在洛阳的城头俯瞰四周,北边是奔腾不息的黄河,西边是广阔的关中平原,南边是邙山和嵩山等多座山脉连绵不绝,东边是天下第一雄关虎牢关。不禁发出感慨:“不愧是我大汉国都,站在城楼之上,顿生苍穹豪迈之感。”

如曹仁所说,洛阳的地理位置确实优越,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周围有郁山、邙山、青要山、荆紫山、周山、樱山、龙门山、香山、万安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组成的天然防线,北可渡黄河,西可入关中。自周平王东迁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华夏文明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曹仁考察了一番地形之后,决定在洛阳城东,建铜雀台,其规模之宏大,远胜昔日帝辛的鹿台,可谓空前,整个大汉最优秀的工匠全部都集中到了洛阳,为此还召集了十万的民夫。

对负责筹划的曹仁而言,铜雀台的设计融合了他所有的智慧,是他毕生最引以为傲的贡献。此次延揽的人才全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本就人口密集的洛阳城显得更加热闹了,每天都是嘈杂无比。

铜雀台的主体由取自周边山脉的石垣所构成,在台下挖掘了两条壕沟,壕沟之间遍布着曹氏宗亲的府邸。壕沟之外则是普通的商业街道,交通极为便利。

工匠们为铜雀台设计出了八十一层台阶,为九九归一之意,每层台阶高约一尺三寸。

台阶之上则是高耸的铜雀阁,铜雀阁外表镀上一层金箔,从远处看去,阁楼就像是黄金铸造一样,在炙热的阳光下更加显得金碧辉煌。

铜雀阁共有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全部由巨石叠造而成,高度约为十二尺。

第一层是两间大房,一间作为宴请宾客之用,一间作为商讨军国大事之用。

第二层有三十七间房,南北朝向二十间,东西朝向十七间,木柱有两百零四根,粗均为一尺,所有的柱子全部用布包住。每间房都雕有壁画,画的是从三皇五帝开始的华夏历史,许多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墙上生动展现。

第三层是曹操的居所,共有十间房,除了雕画精细的彩门之外,还有金碧辉煌的座位,一百四十根柱子上都雕有龙图样,再镀上黄金,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条条金龙盘旋。

铜雀阁的顶端,放置高一丈五尺的铜雀一只,舒翼若飞,神态逼真。

当然,在这座豪华壮丽的铜雀台筑成之前,曹操仍住在洛阳宫中。

曹仁日夜督促着工匠和民夫筑台,几乎无暇休息,身体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这位硬汉仍然坚持在岗位上,就是为了建成这座举世无双的铜雀台。

期间,曹操亲自巡视了工地,感慨地说:“铜雀台的建造,已经快要完成了,鹿台也不能与之相比,这样的宏图伟业,天下间也只有我能做到了。”

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到处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西域诸国,各州刺史,听到曹操筑造铜雀台的消息之后,纷纷送钱,送人,只为让曹操记住自己。

往来全国的奉先商社,自然也贡献了大量的财货。

曹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当着洛阳商贾的面承诺:“今后凡在洛阳行商者,一律免除课税,望四海之商贾,齐聚于此,共建繁华的新洛阳。”

而且在洛阳行商之人,还可以得到军队的保护,可以入住馆驿,这就意味着商贾们的生命,财产都能得到保护,这项举措刺激了更多的商贾前来洛阳。

终于在不眠不休地赶工了整整一个夏季后,铜雀台终于造好了。

当曹操从洛阳皇宫移居到铜雀台时,显得十分轻松,适意。

那天是建安九年(204年)八月二十三日,曹操五十岁寿辰。

曹操站在铜雀台上,不禁感慨道:“人生五十年,莫非熙熙攘攘,浮生幻梦,名垂青史,功败湮灭。常思人世漂流无常,譬如朝露,水中映月,刹那繁华瞬间即逝,风流人物,今非昔比。放眼天下,去事宛如梦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