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第297章 战前准备

跟皇帝讨论两个时辰之后,赵明诚夫妇对于文字简化工作,终于有了初步认识。

接下来就是实操了。

夫妇二人学识深厚,这件事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难。

从皇宫出来,李清照颇很是有些埋怨:“本来是给狗皇帝交差,结果又领了一大堆活儿。”

赵明诚安慰道:“陛下也是为了天下人的方便。咱们辛苦归辛苦,做的事情不是很有意义吗?”

“明诚,你觉得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这两个大工程?”

“至少也得三百人吧!”

“不行,三百人太少了,得跟狗皇帝要够两千人的员额!”

“老婆,哪用得了那么许多?”

“哼,干活的人多了,咱们俩的事情不就少了?多出来的时间用来摸鱼休息,岂不美哉?”

“……老婆,您说得好有道理。”

……

秋天结束,百姓的农忙时节也告一段落。

去年这个时候,有很多地方闹了水灾,影响了农业的收成。

老百姓从土里刨食,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

老天爷不给力,农业就得减产,很多人一年的努力就要泡汤。

这就叫做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不过今年的情况明显要比去年好,虽然说不上是大丰收,但总产量还是上浮了两成左右。

农民伯伯关心田里的收成,读书人则在关心即将到来的首次科举考试。

第一批刊印完成的科举教材,陆续下发到了市面上。

各地士子奔走相告,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将教材搞到手。

大梁帝国继承了北宋那强悍的印刷能力,而且归功于多年漫画产业的发展,印刷业的产能非常充足。

所以在教材的供应,并不算什么难题,很容易就能搞到手。

当然,弄到教材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将教材中的内容学会,以便于在考场上使用。

中央为了奖励印刷部门的辛勤劳作,给每一本教材定价20文钱。

也就是两顿饭的钱。

可以说是很良心了。

教材拿到之后,翻开来一看,士子们傻眼了。

内容……真的好多!

不仅多,而且还巨难!

天文地理,花鸟鱼虫,刀枪剑戟,商贾农田,无所不包。

整整五本厚重的大书!

而且后面还要再出五本同等体量的书!

留给士子们的,只有一年多一点的复习时间了。

时间紧,任务重。

朝廷出的这一招,不可谓不狠。

而这些教材的始作俑者,正是婉约派着名文学家,李清照。

以往喜欢李清照诗词的迷弟们,瞬间脱粉。

他们纷纷写出讽刺的诗句,恶意解读李清照以往的作品,以表达内心的愤怒。

李清照心里非常的委屈。

本官只是奉旨办差,你们有本事骂皇帝去,抹黑文学家的诗作,算什么好汉!

骂完之后,一心求学……一心做官的士子们,方才静下心来,努力研究国家新出的科举教材。

以往没有被训练过的计算能力、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终于得到了训练。

那些对科举仕途失望透顶的读书人,听说这件事之后,也纷纷跑到各地的书店,花费100文大洋,将五本厚书买下,研究一番。

官可以不做,但书还是要看的。

而这,才是皇帝王小飞最想看到的现象。

科举是根指挥棒,科举考察内容的转变,也意味着国家发展方向的转变。

相信通过这样的科举改革,能将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复合人才,选拔上来,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之中。

也能让普罗大众,获得一些实用的科技知识。

整个社会对于科技也能有一种初步的认识,这对后续的改革是很有帮助的。

……

夏州,横山前线。

西夏帝国大将李遇,看着城下绵延不绝的民夫队伍,颇有些志得意满的情绪。

首都兴庆府送来消息,说中原汉人有进攻西北本土的迹象,首当其冲的,正是李遇麾下的七万夏州士卒。皇帝命令李遇坚守城池,争取将汉人军团挡在横山以南,使其不得寸进。

为了充实夏州-横山一线的军事力量,元帅李察哥调来五万精锐,加入李遇麾下,供其驱策。

这其中,就包括两队铁鹞子骑兵,共六百人。

铁鹞子是西夏帝国的特种骑兵,所有成员都是贵族出身,选拔极其严格,这帮家伙骑良马,着重甲,刺斫不入,用钩索绞联于马上,虽死不坠于地,作战极为悍勇。

由于装备昂贵,西夏国举全国之力,也仅仅装备了三千名铁鹞子,共分为十队。

他们使用的铁盔、铁靴、铁鞍,均由冷锻铁片外加皮革制成,制式武器包括铁链和铁球制成的铁鞭。

除了精锐部队之外,大批粮秣和武器也从后方运送过来,充实夏州的防守力量。

西夏和中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离得最近的是二十年前的朔方之战。

当时的宋军被西夏军揍得屁滚尿流,大将刘法战死,统帅童贯狼狈逃窜。

而二十年前的李遇,不过是个刚入伍的小兵,因为是贵族出身,还混了个队长。

当年的血战,李遇有幸参与过,现在,他要以方面大将的身份,再次对抗中原王朝的部队。

听说这支队伍的前身,是一群土匪。

土匪军团刚刚在中原的鏖战中幸存下来,灭亡了以前的北宋,建立了新的王朝。

新兴王朝建立之初,总是很有自信,以为自己是当世最强,周围的敌人都是渣渣,都是坏蛋,都是垃圾。

李遇要做的,就是将汉人的尸体留在夏州城下,用鲜血和头颅,重新证明西夏帝国的强悍。

……

大梁帝国的征兵命令,已经下达了一年有余。

各省的指标陆陆续续地完成了,距离最后的三十万人,只有最后五六万人的空额。

百姓生活好了,再加上待遇给的足够,因此各地的参军意愿都颇为强烈。

这三十万新军的首秀,就放在西北战场。

之前四十万陆军老兵的大部,已经在西北的陕州,苦练了三年之久。

由于是灭国之战,王小飞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在河北的长城防线,摆了五万人的防守力量,以预备金国人可能的偷袭。

不过从现有的情报来看,金国朝野上下派系林立,内耗严重,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制约,已经不比当年。

梁山与金兵血战数场,又有厚重的河北长城作为依托,即便金兵大举来攻,也是怡然不惧。

所以此次投入到灭夏之战的总兵力,达到了六十五万之众。算上民夫队伍和后续准备迁入西北的百姓数量,总的人员调动达到一百四十余万,耗费的粮草和物资,更是不计其数。

正因为此,皇帝王小飞和他麾下的帝国精英们,才会花费八年的时间,准备此战。

每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那点家当,都扔到了平灭西夏的预算之中。

中原王朝对北方蛮夷的血战,就是要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方可办到。

现在,终于进入到了计划的第七个年头,各项准备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为了迷惑敌人,王小飞和诸位帝国元帅经过商议,准备搞一次特别军事行动。

中央国防突然部下达命令——从西北地区撤军二十万,以清剿帝国南部的“叛乱”。

是的,在国家的南部,突然出现了“武装叛乱”,而且规模还不小。

叛贼横跨数省,聚众五六十万,颇有当年方腊的气势。

领兵剿匪的主将,乃帝国元帅韩世忠、岳飞、庞遇春、张清。

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了。

西夏国深入到陕州的探子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将这个好消息传回了国都兴庆府。

得到消息的李乾顺,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敌国内部的这场叛乱,简直就像及时雨一般。

王小飞啊王小飞,你连你国内的事情都没有梳理清楚,还天天想着占别人的便宜。

现在好了吧?遭报应了吧?

活该!

……

遭到李乾顺诅咒的王小飞,非但没有遭报应,反而周身上下金光大放,觉得非常舒服。

此时的皇帝,正在上书房内办公。

旁边服侍的内侍和宫女,看着皇帝身上的变化,都惊呆了。

王小飞放下御笔,看了看自己泛着金光的双手。

随后几个起落,出现在供奉乾坤盒的神殿之内。

宫女内侍眼前一花,皇帝就不见了踪影。

圣上,真神人也!

皇帝身体的变化,乃修炼的“开天神功”所致。

此项功法不仅予以王小飞出众的武艺,还能从神树上生出银枝,挽救了不少好汉的性命。

而如今散放出来的金光,正是开天神功进阶的标志。

“金枝,终于长出来了!”

神树的树灵,发出了惊讶的感叹。

“小开,这金枝有何作用?”

“金枝便是我开天神树一脉的种子,有了金枝,就能长出新的神树!”

“真的?”

“当然了!天呐,真的有人能凝聚金枝,斧头爷爷没有说错!”

树灵道:“小飞,你能凝聚一根金枝,今后也能凝聚更多。我想请你帮忙,斩下一根金枝,只要一根就行,将其栽培到僻静之地,我神树一脉就有了一位强悍的后代!”

王小飞也不含糊,将金枝斩下,递到树灵手中。

树灵喜出望外,看着金枝爱不释手。

只可惜,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金枝突然走脱,被乾坤盒吸引,消失不见。

树灵大惊,奔到乾坤盒旁边,掀开盒盖,将手伸入盒中去掏,但却一无所获。

“不!我的金枝!死盒子,破盒子,把我的金枝还回来!”

树灵使劲儿敲打乾坤盒,但盒子没有任何回应。

“啊……为什么,为什么!。”

……

长出金枝之后,王小飞觉得身体状态似乎又前进了一层。

他找来资深修仙专家,入云龙公孙胜,为自己检查一番。

“陛下,您现在的情形,很像佛家的不败金身。如果持续修炼下去,无论是法力还是寿元,都会有更大突破。”公孙胜捋捋胡须,笃定地说道。

“只是我体内神树长出的金枝,被乾坤盒吸走了,这是什么情况?”

“哦?乾坤盒又有异动?”

“不错,两个时辰之前发生的。”

“此事重大,贫道要去请示师尊,方可定夺。”

“嗯,也好。”

……

韩世忠率领“平叛”大军,旌旗猎猎,大张旗鼓,朝帝国的东部地域急行军。

这一下,不仅是西夏国的探子,就连梁国的百姓也知道东面出了反贼,梁山好汉又要去收拾他们了。

为了让戏演的更像一点,江北省省长,白花蛇杨春,率领徐州大营的五万士卒,在淮阴、海州一带“烧杀抢掠”,制造武装叛乱的假象。

很多谣言也在江北省、江南省、江西省流传开来,官员和百姓们都以为真的发生了叛乱,一时间都颇为紧张。

好在朝廷方面的应对是及时的,四位帝国元帅,二十万大军,从西北一路杀入东南。

月余之后,朝廷的队伍和叛军在徐州以东的地界,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死伤无数”。

在帝国军队狂暴的攻势之下,叛军首领穆春寡不敌众,率领万余人逃出了包围圈。

为了将匪首捉拿归案,朝廷大军在广袤的地域,展开了搜捕工作。

一时半会儿,是无法再去执行其他的作战任务了。

……

徐州城东的某处山岗,被“俘虏”的杨春,吩咐手下摆好宴席,招待四位元帅吃饭,以尽地主之谊。

针对西夏的欺骗行动,不啻于一场大战,没有地方的配合,是很难实现的。

杨春的配合工作做的相当出色,不愧是寨主出身。

“唉,我们这些人在地方上做官,无法参加此次征西夏的大战,真是遗憾啊!”杨春惋惜地说道。

“老杨,当省长不是挺好的嘛。”张清一边啃肘子,一边说道。

“你想当啊,那咱俩换换,我白花蛇也去西北耍耍,捞一笔军功。”

“不行不行,俺老张就是个打仗的命。让俺捉笔杆子,那肯定是干不好的。”

张清礼貌地拒绝了杨春的提议。

宴会结束后,两边收束队伍,返回徐州大营,暂时驻扎,整日训练不提。

此次行动,韩世忠、岳飞、庞万春、张清总共带来了十万人,对外佯称二十万,成功迷惑了敌人。

实际上,各路兵马、民夫、百姓、物资,正在加紧向陕西前线集结。

这是大梁帝国举国之力,整整七年的积累。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用雄厚的积累,彻底堆死西夏。

北宋的对外作战,向来都是浅尝辄止,时间和深度都不到位,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或者说,北宋高层之间掣肘严重,他们连预期的目标都无法制定,更别说达到最终的效果了。

每次跟外敌的战争都是仓促上马,而且后方一直指手画脚,前方的将军很难按照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应对和指挥,再加上基层兵员良莠不齐,所以很难取得大胜。

其实以北宋的国力,跟辽国对抗确实吃点儿力,但要是跟西夏放对,那其实还是占据一定优势的。

要是稍微用点儿心,稍微有点儿魄力和胆量,河西之地可能无法取得,但河东之地未必就没有机会。

但北宋一百多年的时间,巅峰时期近亿的人口,愣是让西夏这种几百万人的小国,死死压制在横山一线,始终不得寸进。

北宋朝廷的文弱,可见一斑。

……

夏州城头,李遇视察一番后,便在卫兵的护卫下,返回城主府歇息。

首都兴庆府之前说军情紧急,搞得李遇也很紧张,很是给自己做了一番心理建设。

现在后方又传来消息,说梁帝国那边发生了叛乱,陕西前线的军队,被调回去一半。

很明显,这仗一时半会儿是打不起来了。

得知消息之后,李遇在心中暗骂梁国。

说实话,作为一名立志成为名将的老行伍,他还是很渴望得到军功的。

为了军功,即便是战死沙场,也在所不惜。

虽然南边的敌国发生了叛乱,但兴庆府给李遇的增援,还是保留下来。

因为西夏高层也说不准,梁国到底还动不动手。

这种主动权掌握在敌人手中的感觉,并不怎么美妙,但皇帝李乾顺现在只能忍着。

没办法,十几年前,北宋还是一锅粥的状态,各路烽烟四起。

尽管如此,北宋的实力都要比西夏强一点点。

现在北宋被灭了,人家汉民族重新统一,梁帝国的政府又很得百姓的拥护。

正所谓雨停了,天亮了,感觉自己又行了。

这种情况下的中原敌人,是恐怖的,是强悍的,是凶狠的,必须要谨慎应对才行。

先前决定的征兵政策,西夏皇帝并没有收回,该扩招还是继续扩招。

南边的二十万大军只是被调去剿匪,并没有灰飞烟灭,将来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慎。

可以说,在事关生死存亡的事情上面,西夏国主李乾顺,还是表现出了成熟政治家一贯的水准。

这位当年从后党中夺回权力,励精图治,同时在国际政治上左右横跳而吃亏甚少的选手,可不是什么简单货色。

……

平静的一年。

农人们继续种地,商户们继续做生意,士子们则努力研读国家印制的厚厚的科考教材。

除了发生在江北的一场叛乱之外,大梁帝国境内并没有发生多少新鲜的事情。

秋季,第二批科考教材也下发了,各地的读书人怨声载道。不过这次并没有合起伙来咒骂李清照,有那个闲工夫,还不如多看几页书。

因为留给考生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来年四月,大梁帝国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便要拉开大幕。

除了考题发生重大变化之外,考试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往的解试、省试、殿试,全部取消,缩减为只考一次。

除了罪犯之外,其他人无论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考场也不局限于济州府一地,而是在全国各省的省会全都设置考场。

上午考四书五经,下午考新式教材,一天之内解决战斗。

全国的成绩予以汇总,取前两百名予以进士称号,在济州府接受培训后,授予官职。

简单、粗暴、高效、公平。

皇帝王小飞想了想,又给该制度增加几条。

考试结束之后,公布详细的参考答案,并且在济州府对排名前一万的考生名录,予以公示。

这前一万名考生的试卷,会经由各地的驿站系统,送还到考生手中,以示纪念。

除了科举之外,武举人的考试形制类似,由中央国防部组织,录取前1000名的考生,授予军职。

两种考试均是每四年举行一次,考不上的,那就只能四年之后再来了。

科举制度的作用只是对官场进行补充,没必要因为这一制度,人为创造出官僚阶层这一恐怖怪物,来掣肘王小飞的改革进程。

至少在王小飞的任期之内,不能出现这种情况。

今后会发生什么,那就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