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招安是不可能招安的>第295章 革新科举

梁帝国在西北的军事准备,咄咄逼人。

很明显,李承乾已经开始害怕了。

“照着上次的文书,给李承乾写一封回信。对了,你们跟那边谈的贸易,现在到哪一步了?”

“那帮家伙一点儿诚意都没有,什么都没谈下来。”

“意料之中。这样吧,你们组织一个使团,年后到西夏搞个回访,态度要柔和,告诉李承乾,咱们只是在陕西练兵而已,让他不要过于紧张。”

“嗯,下官明白。”

皇帝将国书丢入废纸篓,随后转过身去,看着大梁疆域图,若有所思。

太小了,必须要好好打几仗才行。

……

爆竹声中一岁除,梁帝国建立的第六个年头,来临了。

南方,张荣率领麾下的海军,开启了对棉兰老岛的征伐……哦不对,接收。

出乎意料的是,棉兰老岛上居然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部落国家,人口要比吕宋岛多两倍。

张荣开心极了,他和李俊天天为人力资源发愁,你看看,终于时来运转了吧。

装备了弩机和霹雳弹的大梁海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部落国家的几万原始军队。

国王想祈求和平,被张荣一脚踹进了劳工营进行改造,不出几个月,他就是一名合格的大梁公民了。

张荣将岛上的人口给吕宋岛运过去五万人,剩下的就地劳作,为五月份之后的雨季做准备。

而根据棉兰老岛上原住民的讲述,从棉兰老岛向西,有一座狭长的海岛,名为巴拉望岛。

沿着巴拉望岛一直向南,跨过海峡,就能到达婆罗洲了。

而婆罗洲的面积,是棉兰老岛的五六倍之多。

统治那里的,是一群名为婆罗门的僧侣。

张荣按照原住民的讲述,在海图上大致标出了婆罗洲的位置和大小。

随着大梁海军的日渐昌盛,海军将领手中的海图也越来越完整,他们的海外占领不仅仅是开疆拓土,更是一场绵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的地理大发现。

……

琼州岛。

经过大半年的建设,琼州岛已经很有几分帝国海军基地的气象。

来岛上干活的百姓,每隔十五天都会领到薪水。兜里有了簇新锃亮、购买力强的大梁通宝,老百姓的心里也踏实不少。很多人将国家铸造的铜钱,称为“替天行道大钱”,这是因为钱币背后刻字的缘故。

海军的士卒每天都会操练,船厂也是忙碌非凡,一艘艘的大船被生产出来。由于没有战事,这些空船暂时租借给了有出海本事的百姓,被他们当成打鱼船使用。

刘梦龙、阮小五、阮小七,此时正站在高台上,观看麾下将士的操练。

“大帅,咱们整日操练,什么时候对那个……日罗国动手啊?”

“那不是日罗国,那个字念暹,仙人板板的仙。”

“奶奶的,就冲这狗日的国名,咱们一定要赶紧灭了它。”

“陛下说了,得再等五六年,等北边把西夏搞死,陆军腾出手来,两家协同作战,才能最终动手。”

“唉,还有五六年啊,到那个时候,俺儿子都快要娶媳妇儿了。大帅,你不是刚生了个女儿吗,说给我家里那个小子呗?”

“你……我女儿才刚满月,你就惦记上了,你什么人啊你!”

“嘿嘿嘿,大帅,你别急嘛,俺就是开个玩笑。”

“大帅,老这么练来练去的没什么意思,要不咱们搞个海上演习,到暹罗和安南那边玩一下,怎么样?”

“海上演习?”刘梦龙握了握手中的刀,突然觉得这主意好像还行。

“老七,怎么个演习法,说来听听?”

“就是带一伙子人,坐船到暹罗去,上岸吓唬吓唬他们,让那帮蛮夷知道咱们的厉害!”

“光吓唬吓唬顶什么用?你看咱们这儿不是缺人嘛,直接过去抓一批暹罗人,让他们给咱们干活,岂不妙哉?”

“咦,老五,这个法子不错,还得是你啊!”

“好,就这么办!”

……

琼州岛距离安南、暹罗大约600里,刘梦龙、阮小七、阮小五三员水上悍将,点起一万军卒,乘船2日后,便靠岸了。

岸边打鱼的安南渔民,哪见过这么多的船和人,一个个傻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只有少数几个机灵的,察觉到了危险,扭头就跑。当然,无论是站着的还是跑了的,都难逃被大梁海军捉住的命运。

通过俘虏中的带路党,刘梦龙等人顺利地发现了附近的村镇,于是大手一挥,无论男女老幼,通通带走不提。首次行动,总共掳走了一千多人,带回去之后,青壮编入船厂干活儿,老幼负责后勤保障,使之迅速成为大梁海军基地的一部分。

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后续的行动就顺利多了,大梁海军每次出海,都能带回来几千人,有力补充了琼州岛上的人员缺乏的状况。

刘梦龙还调拨军中的书吏,给这些俘虏过来的敌国百姓进行汉语文字教育,使之快速融入新的环境。书吏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这些安南的百姓虽然说话很奇怪,但多多少少都认识一点汉字,随着了解的深入,书吏们这才知道,原来安南地区一直都在使用汉语文字,但平时说话使用的是安南本地的方言,既然是这样的话,书吏们只需要纠正安南百姓的发音就行了。

大梁海军的劫掠行动,自然是惹恼了安南政府。此时安南地区自称为大越国,国主姓李。李国主派出数万兵马,进驻到遭受“海盗”侵袭的地区,对“海盗”们日益猖獗的行动进行抵抗。

李家兵马的抵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梁海军能获得的人力资源,在不断地减少。而根据皇帝给自己的吩咐,现在还不到跟大越国翻脸的地步,刘梦龙只能另想办法了,要么先暂停海军的行动,要么就到别的地方继续抢人。

为了加紧海军基地的建设,老刘自然是选择了后一种办法,它大越国靠近北边,沿着海岸线往南边找一找,总能找得到人的。

阮氏三雄得了刘梦龙的将令,率领万余海军一路向南,最后还真抓回来不少人。

不过这批俘虏和北方抓到的安南百姓不同,看上去有些神神道道的,也不怎么爱干活,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和祷告。

大梁海军哪受得了这个,直接就给上了手段,孰料这批南方俘虏面对梁山好汉的手段,直接躺平了,有的甚至开始绝食,宁可把自己饿死,也不愿参与劳动。

刘梦龙等人觉得奇怪,这还是他们第一次碰到这么奇怪的种族,最后还是已经收服的安南百姓告诉他们,这批人应该是南方的婆罗门教徒,他们信奉来世,对现世的苦难采取鸵鸟战术,所以就没有那么积极,有些人甚至苦修一辈子,不喝酒,不娶老婆,不吃美味佳肴,专心致志地等死。

听到这些信息,刘梦龙冷笑不已。

什么狗屁婆罗门,什么来世现世,你们现在在大梁境内,那就必须按照大梁的规矩来办!

经过一番棍棒教育和爱的辅导,一些意志薄弱的婆罗门信徒,还是屈服了,他们乖乖地拿起了工具,参与到琼州海军基地的建设中来。而那些意志坚定的死硬分子,照样绝食,任打任骂,绝不还手,就像一条条肚皮朝天的死鱼。

为了节省麾下士卒的力气,刘梦龙下令,将婆罗门中的死硬分子集中到沙滩上,予以绝食处理,让他们变成真真正正的死鱼。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看到沙滩上同伴的遭遇,剩下的俘虏明显老实了许多,终于开始认认真真干活了。

靠着抓来的俘虏,以及岭南过来的百姓,琼州岛的建设明显加快了速度。刘梦龙将琼州岛的建设情况写成奏疏,给济州府送来,请皇帝过目。

……

皇帝王小飞看着刘梦龙写的奏章,不由得暗暗奇怪,在他的理解中,泰国和柬埔寨那边不应该信奉佛教吗,怎么会出现婆罗门教呢?

其实佛教和婆罗门教在古印度是并存的,所以也一起传播到了中南半岛南部地域。刘梦龙的大军只是在外围搜捕了一通,如果他们继续深入的话,就会碰到辉煌壮丽的佛教寺庙,以及信仰佛教的信徒。

不过皇帝现在关注的重点地域不在南部,而是中原王朝的肘腋之患——西夏帝国。

西北地带,对于西夏国的灭国之战,已经进入最后两年的倒计时阶段。

皇帝下达敕令,由中央国防部牵头,从全国范围内,征发三十万新军。

之所以要征发新军,是因为原来的五十万陆军,已经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了。

经过前面几年的积累,大梁帝国的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强,百姓的日子也好了起来,北宋末年的动乱,彻底成为过去。

八十万的陆军,在扫平西北边患之后,便要分成两个重兵集团,一个放在北方,监视金国等北部势力,另一个则要放在南方,配合刘梦龙的海军,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节点,将暹罗、安南彻底拿下。

如此一来,帝国在南方的环形后院,就构筑成功了,整个南海将成为大梁帝国的内海。

而吕宋、婆罗洲、暹罗、安南这些地方提供的物产、粮食,甚至是人口,都可以为帝国接下来的行动提供充足的动能。以这些地区为跳板,海军还可以向着更遥远的海域进发。

想要在南方继续拓土,北边的陆军必须得腾出手脚。说实话,对于攻灭西夏,皇帝王小飞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但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最佳时机并未到来,所谓兵者国之大事,皇帝必须按捺住心中的躁动,徐徐图之。

除了军事行动之外,王小飞还要处置其他的棘手事件。

年后,由辛赞牵头,吴用、闻焕章、柳正、萧让、裴宣、李清照、赵明诚等重要官员联署的《重开科举倡议书》,递送到了皇帝案前。

北宋末年的动乱,令科举制度名存实亡。好不容易全国统一了,大梁帝国却没有举行科举的打算。

究其原因,当前的政府运转还算顺畅,似乎不怎么需要新鲜血液的补充。

当然了,长此以往,肯定会有官员断层的出现,这也是吴用等人呈递倡议书的原因。

皇帝王小飞仔细想了想,觉得重开科举倒也不是不行,但也要和国家现有的官制结合起来,同时也不能单单考核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等老掉牙的科目,必须要增加一些经世济民的内容才行。

为了办好这件事,皇帝将中书、门下、国防部、商务部、农业部、医务署、科学苑、外交部等部门的几乎所有重要官员,全部召集到了上书房,共同商议此事。

“处置政务、管理地方,难度非常大,那些仅仅懂得经史子集的进士和秀才老爷,对于实际政务的处置,其实是不懂的。再加上农事、兵事、水利、城建等诸多事宜,都需要选拔专业的人才。仅仅依靠以往的科举制度,无法将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选拔上来。诸位,重开科举是一件大事,也是本朝今后长治久安必须要进行改革的事项,必须要办好。朕提议,在考核经史子集等科目的同时,必须加入一项新的科目,由京城各部联合出题,将农事、兵事、水利、城建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际案例包涵进来。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提。”

各位重臣面面相觑,皇帝说的,似乎很有道理。

“陛下,不知这个新科目的比重是多少?”辛赞第一个提出疑问。

“至少一半。朕刚才说的少了,再加上一门算术。医务署和科学苑还需要额外出题,以选拔优秀的医家和特殊人才。”

至少一半,皇帝给出的比重,还是相当可观的。

赵明诚道:“陛下,天下的学识浩如烟海,士子们为了考取功名,大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儒学经典上,对其他的知识鲜有涉猎。如此突然增加科目,而且范围颇为宏大,恐怕……最后能够通过考试的进士,只有寥寥数人。”

李清照则有不同看法:“本官以为,我华夏泱泱大国,贤才比比皆是,怎么可能只有寥寥数人通过?”

赵李二人本为夫妻,在这件事情上都存在分歧,更不用说其他的重臣了。

柳正道:“本官认为赵学士的意见较为中肯,除考核范围的问题之外,有些寒门士子手中,恐怕只有经史子集等书,其他领域的书籍都在豪门巨富手中。如此行事,对寒门学子殊为不公。”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皇帝的提议。

门下省的书吏在紧张地速写,将各位大臣的意见和建议一一记录下来。

皇帝王小飞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伙儿安静。

“增加科目的事情必须执行,不过刚才诸位说的也有道理。这样吧,中书省、门下省、各部委、国防部通力合作,派出专人,联合编写一部教材,涵盖朕提到的上述科目。教材汇编完成后,免费刊印至全国各地,供士子翻阅。新增科目的考题范围便是这本教材。往后每次科举,教材重新编订,予以增删。”

柳正眼前一亮:“陛下,这个主意很好,臣请担任该教材的总编纂,为天下士子编书。”

闻焕章道:“陛下,臣自负学识出众,也愿意为天下士子编书。”

吴用、萧让、李清照、赵明诚、裴宣、辛赞等人也出列,想将这个美差揽下。

皇帝笑了笑:“老吴,还是由你来做编纂官吧,让赵学士、李学士夫妇二人做你的助手。部委之中再增加一个科举部,专门负责科举教材的编写。中书省再商量商量,就此事做一个草案,形成制度,以后照此执行。至于科举取士的间隔……就定为每四年一次。”

……

王小飞将任务布置下去,叫各位重臣去做。

自己则给自己放个小假,来后宫找到皇后紫罗、皇长子王贲,享受一段天伦之乐。

当皇帝嘛,总不能天天都很忙,不然会很烦的。

王贲长得虎头虎脑,每天都和燕云寿、杨彩彩在一起偷鸡斗狗,好不顽皮,皇后紫罗隔三差五,都会赏儿子一顿竹笋炒肉,让这小子消停一会儿。

皇长子现在只有五岁,皇帝并未将其立为储君,准备等他大一点儿再说,不过相关的皇家教育现在也要开始抓紧了,读书习字自不必说,王贲、燕云寿、杨彩彩,还有其他一些勋贵家的小孩,现在都编成了训练队伍,跟着紫罗、息大娘、李师师、孙二娘等女将修习武艺了。

数日后,门下省长官萧让找到皇帝,向其汇报了科举制度制定和教材编写的情况。

说实话,这件事并不好办。

皇帝给出的期限是一年内完成教材的编纂,再过一年进行首次科举考试。

也就是说,翘首盼望的读书人们,还得再熬过两年的光阴才行。

饶是如此,对于渴望做官的士子们来说,已经是个很好的消息了。

当然,梁帝国的考试倾向和范围,也经由各级官府向下传递,国家的有志青年们,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和前朝的不同之处。

不过好在国家会出具教材,同时也会将教材广而告之,降低了考试准备的难度,令各地士子深感皇恩浩荡,纷纷朝着北方焚香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