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圣朝当驸马>第192章 秘闻

沈熠眉头紧蹙,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圣帝所说的“谢老尚书”是谁,愣了片刻方才试探性地道:“陛下,您说的这位谢老尚书莫非是明伦书院的谢院长?”

“怎么,你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吗?”圣帝不解地道,“他是原礼部尚书,几年前得了一场重病,便告老还乡了。后来遇到了一位医术高超的游医,病情这才有所缓解。病愈之后,他本想起复他,但他却拒绝了,说是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也该给年轻人让位子了。趁着还能动,与其在朝中尸位素餐,不如去书院教书育人,也好为我朝培养一些栋梁之材。朕思虑再三,决定答应他的请求。后来,朕听说他受邀去了明伦书院,再后来的事,朕就不清楚了。”

“原来如此。”沈熠如梦初醒地道。昨天他就觉得奇怪,一个书院的先生,竟然能这么轻易地到镇国侯府做客,再加上沈泓和沈煜又表现得如此尊重,原来是因为谢礼有这种身份。

“先不说谢老尚书的事了,朕叫你来,是想与你确认一下你之前说过的事。”圣帝神情严肃地道,“朝廷如今已经将所有的盐矿都收归国家了,接下来就到了你拿出所谓的细盐的时候了。你该知道,食盐事关国计民生,必须加以重视。如今万事俱备,就差你这股东风了。”

“陛下放心,臣在回京之前,就已经安排专人负责此事了。”沈熠道,“若是陛下同意,等臣返回同安县时,请允许户部有司及盐铁使与臣同行,也便于朝廷学习臣的细盐提炼之法。”

“准奏!”对于沈熠的提议,圣帝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毕竟盐政对于国家财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若沈熠真的有细盐提炼之法而不被朝廷掌握的话,那他可就要坐不住了。当然,这种最糟糕的情况只能发生在沈熠不识时务的前提下,像沈熠刚才的奏请,他可是巴不得的。

见细盐的事已经有了眉目,圣帝又提到了重甲骑兵的事。原本他在收到沈熠的图纸之后,当即便安排户部与萧、戎两国通商,可根据新收到的消息,此事的进展很不顺利,这令圣帝有些头疼。他当年在北境时,目睹过萧国骑兵强大的杀伤力,因而才会对重甲骑兵耿耿于怀。可惜的是,萧、戎两国由于前些年的连番征战,国内的战马数量本就锐减。虽说这十年已经有所恢复了,但毕竟数量有限,因而对于圣帝的通商提议犹豫不决,甚至狮子大开口。圣帝也不是吃亏的主,自然不会同意这种流氓要求,于是,这轮通商计划就陷入了僵局。

听完圣帝的描述,沈熠虽然感到有些惊讶,但也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虽说瓷器和炒茶这种非生活必需品的东西无法打动萧、戎两国,但他还有上好的细盐这种生活必需品。于是,他将以盐换马的想法告诉了圣帝,并暗示圣帝适当地狮子大开口,也好出一出心头的恶气。

对于这个想法,圣帝之前也想过,可他担心细盐的产量有限,无法周旋于这种大宗生意,故而也就放弃了。今天又听沈熠提到,于是追问道:“办法虽好,可你能保证细盐的产量吗?”

“陛下,只要您能给臣提供源源不断的盐矿,臣就可以保证朝廷有足够的细盐。”沈熠信心满满地道,“不过,臣还有一件事要提前跟陛下说明,免得日后被有心人捅一刀子。”

“说吧,朕不会介意的。”圣帝毫不在意地道。他知道沈熠说的肯定是与生产细盐有关的事,这是他现在最关心的。与细盐相比,其他鸡毛蒜皮的小事,简直不值一提。

“是。”沈熠抬起头,面色平静地道,“陛下,若想生产大量细盐,除了有专业的人员传授外,还需要一大批做工的人负责生产以及一大批身手不错的人负责保护。如此一来,臣就不可避免地要广招人手。而按照臣的想法,这些护卫自然还是要以退伍的将士为主,至于个中原因,臣上次就与陛下说过,这次也是一样,还请陛下明察,切莫轻信有心之人的谗言。”

“你都知道了,沈侯告诉你的吧?”圣帝笑着反问道。说实话,他也能理解沈熠的担心,毕竟这种事也确确实实地发生过。上次他之所以派秦韶亲自去同安县,就是被御史台那些人闹得烦了,再加上他也很想知道沈熠究竟在同安县折腾什么,这才顺水推舟,来了这么一出。可事后他就觉得自己想得太复杂了,无端伤了忠臣的心。于是下旨兵部,全力清查全国身有残疾的退伍将士,并将具体的名册呈上来,便于朝廷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人。当然,最适合干这些事的人还是沈熠。因此,在兵部将名册交到他手上的第二天,这份名册便来到了沈泓手里,附带着他的一封密旨。内容也很简单,无非是沈熠需要什么人,就按名册去找,不必再想之前那样四处招人了。这既能帮到那些退伍将士,也能帮到沈熠自己,实在是一举两得。

沈熠点了点头,又有些委屈地道:“陛下,臣是什么人,您还能不了解吗?这些高居于庙堂的人,不关注那些退伍将士的生活也就罢了,怎么能恶意中伤臣这种良善之人呢……”

圣帝全程没说话,直等到沈熠发完牢骚了,这才笑道:“你说完了吗?说完了就听朕说。”

沈熠知道圣帝方才是故意让他发泄的,尴尬地摸了摸鼻子道:“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

“第一,从此之后,你在同安县要招什么人,朕可以不过问,但必须要跟同安知县报备,这是规矩,也是为了你好,你明白吗?”圣帝郑重地道。他知道沈熠没有其他心思,也明白沈熠是真心想帮助那些退伍将士,但不管怎么说,沈熠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勋爵,手底下突然多了这么多人,不被人怀疑才有问题呢。御史台素来就有风闻奏事的权力,这也在情理之中。

“是,陛下。”沈熠道。这些事沈泓都抽丝剥茧地跟他分析过,他自然明白圣帝的意思。

“第二,朕知道你让你那位师兄在沁沂山窑厂附近布置了阵法,若是对付那些独来独去的江湖人,这自然没什么问题。但若是对付军队,怕是就有些捉襟见肘了,你可曾想过这些?”圣帝严肃地道,“你也知道你那窑厂的东西有多金贵,万一落到别人手里,我朝可就危险了。”

原本有些吊儿郎当的沈熠听到这话,瞬间睁大了眼睛,紧张地道:“陛下,您这是何意?”

“何意?”圣帝冷笑一声,沉声道,“你可知你在同安县时遇到的那名刺客什么人吗?”

闻言,沈熠猛地想起了他在沁沂山窑厂时遇到的那名擅长易容术的女刺客,当时他也没将这种刺杀放在心上,只道是与当初的“五人团”一样的江湖人。但现在听圣帝凝重的语气,想来那女刺客的身份定然非同寻常。于是,他好奇地问道:“陛下,您可是知道什么消息了?”

“你知道隐龙卫吗?”圣帝并没有回答沈熠的问题,反而问了另一个令沈熠不解的问题。

“那是自然,不就是陛下身边的特务组织吗?就那位令狐统领……”沈熠自以为是地道,却突然注意到圣帝的脸色不善,立马住了口,僵硬地笑了两声。

“朕说的是‘隐龙卫’,‘隐藏’的‘隐’;朕身边的是‘影龙卫’,‘影子’的‘影’。他们是两股不同的势力,要做的事自然也不一样。这样说,你应该明白了吧?”圣帝肃然道。

沈熠一头雾水,不知道圣帝为什么突然要跟他玩文字梗。但看圣帝那严肃的脸色,想来那个叫作‘隐龙卫’的组织一定不是什么善茬。可是,他确实不知道这个隐龙卫是干嘛的。

圣帝见状,默默叹了口气,讲起了一件往事。只是,讲故事的人神色平静,听故事的人一头大汗。若是能再给沈熠一次机会,他一定不会问圣帝关于那女刺客的事。

根据圣帝的讲述,影龙卫成立于圣朝初立之时,由太祖皇帝的宠臣许翀担任第一任统领。影龙卫成立之初,主要的职责是像影子一样保护太祖皇帝。毕竟太祖皇帝当时刚打下了天下,无论是四邦还是圣朝内部,都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于是,影龙卫就这样成立了。

国祚传至太宗皇帝,由于其自身得位不正,担心有心人借机生事,于是,在太宗皇帝的授意下,影龙卫衍生出了刺探消息、暗查皇室的职责。至此,影龙卫正式成了一个特务组织,并帮助太宗皇帝成功镇压了三次叛乱。经此之后,影龙卫更加受历代皇帝器重。

先帝在位时,影龙卫成了圣朝如日中天的组织,无论是在其朝中的声望还是所做的事情,都令朝野上下闻之色变。但除了皇帝外,其他人都对这个组织没什么好感。至于原因,不用说也明白。而与此同时,一个与影龙卫类似的组织悄无声息地出现了,他们没有名字,没有身份,没有宗旨。但身为特务组织的影龙卫却明白,这个组织是隐藏在皇帝身边的危险因素。

先帝驾崩后,圣帝身为名正言顺的太子,本该顺理成章地继位的,但意外还是不出意外地发生了。在圣帝登基的前一夜,皇太后亲自设宴,提出要为圣帝庆祝。令圣帝没想到的是,酒至三巡之后,皇太后却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要求,那就是让先帝的幼弟替圣帝登基。对于这种无理的要求,圣帝自然不可能答应。于是,在经过一场突然的宫廷政变之后,皇太后被软禁了,圣帝也在第二天顺利登基了。就目前来看,所有的事情似乎都完美解决了。

登基后第二天,圣帝带着郑霆去冷宫见了皇太后,想问问自己的亲娘为什么要那样对他。明明是唾手可得的皇位,可他的亲娘却要让他将这皇位让给他的小王叔,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怪事。然而,面对圣帝的追问,可皇太后却什么也不肯说。无奈之下,圣帝只能派人严加看守,不让皇太后离开冷宫一步,他也想趁机查查皇太后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想法。

几天之后,冷宫传来消息,说皇太后薨了。圣帝听到这个消息,只觉得心神激荡,急忙跑去查看。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着幼年时母子和睦和登基前一夜母子反目的场景,这种强烈的对比令他乱了心神,完全没注意到冷宫里发生的变化。

圣帝失魂落魄地来到皇太后的灵床前,连连喊了好几声“母后”,可皇太后却没有任何反应。接连失去父母的残酷现实令圣帝实在难以接受,此刻的他只想抱着自己的亲娘好好地痛哭一场。可就在圣帝接触到皇太后的身体时,一柄带着寒光的匕首直冲着圣帝的脖颈而来。千钧一发之际,跟在圣帝身后的郑霆一把拉开圣帝,拦下了皇太后的匕首。

这场异变发生得太过突然,等圣帝反应过来后,皇太后已经被郑霆击毙了,而郑霆也被皇太后临死前拼死的反扑伤到了。那柄匕首刺进了郑霆的肺叶,让他流了不少的血。

冷静下来后,圣帝当即就意识到这个皇太后是假的了,于是急忙派人寻找真正的皇太后。最终还是多亏圣帝想到了皇太后寝宫中有一间地下暗室,他这才找到了已经气息奄奄的亲娘。可圣帝还没来得及说话,只听得真的皇太后断断续续地说了两声“康王”,然后就真的薨了。

真的皇太后口中的“康王”便是先帝的幼弟,也就是圣帝的小皇叔。百姓常说:“幼子长孙心头肉。”太皇太后也不例外。她非常宠爱自己的这个小儿子,以至于康王都已经到了就藩的年纪了却还赖在京都不走。先帝在位时就旁敲侧击地说过几次,可太皇太后一直假装没听见。先帝虽然气得不行,但圣朝主张以孝治天下,他自然也不好硬逼太皇太后,这件事也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圣帝继位后,还没来得及处理康王呢,不料宫里却发生了这种事。他的亲娘不明不白地死了,而幕后元凶很可能就是他的这位小皇叔,这令他十分生气,当即便命前任影龙卫统领带人去“请”康王进宫一叙。最终经过一番打斗,康王被带到了圣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