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三国:凤雏已死,血凰当立>第21章 郑老爷子带郑度过来了

在私塾任教书先生,在当时的读书人看来,是没什么社会地位的。

大部分读书人,他们宁愿去给小县城的县太爷当一名主簿、文书或是书佐,也不会去当教书先生。

所以,郑宅的读书人才会那般抗拒去当教书先生。

“庞士元,你这般做法,是要主公得罪天下的读书人,败坏主公‘仁德’之名,长此以往,有才之士又岂会来投效我军,你这是瞎搞!”

糜竺出列,对着庞统大声训斥。

“就是,可不能强行逼迫读书人为教书先生,读书人的嘴,骗人的鬼,白的也会说成黑的,这对主公是极为不利的。”

“主公,庞统之举不可行。”

一众文官纷纷附和糜竺之言。

听到众人的话,刘备考虑良久,开口说道:“士元,强行逼迫郑家人为教书先生还是算了吧,教书先生不够,可让孙乾、简雍、伊籍等一众文官兼任一段时日,以解燃眉之急。你看如何?”

为了征兵,也只能委屈孙乾、简雍、伊籍等一众文官了。

刘备心想。

“我等愿为主公分忧!”

孙乾、简雍、伊籍等文官随即出列,齐声说道。

“可是,孙乾、简雍和伊籍等人事务繁忙,哪有时间来担任教书先生?”

庞统说。

“庞士元,你说对了。”

糜竺此时又出声说道:“不仅仅是孙乾、简雍等人无时间,即便是他们有时间,你是否是想,长时间的免费使用他们,不给任何束修?”

“而且,他们做的可是双倍工作量,长此以往,身体必然吃不消,久累必然成病,你能担待得起这个责任吗?你可想过这个问题?”

糜竺一连两个问题抛出来,顿时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如此看来,强行征召读书人为教书先生,这个方法是最好的解决之法。

既解决了教书先生的数量问题,又不用花钱,一举两得。

可谁都知道,这个方法短时间内施行还行,时间长了,必然会引起天下读书人不满。

这对刘备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庞统静静思索。

他想道,在后世,教书先生虽然地位不高,可胜在稳定,每次一招考,那应聘的人群有如草原上牛羊,呜啦啦一大片。

那趋之若鹜的景象,哪里会像古代的读书人对教书先生一职弃之如草履。

想到这,庞统眼前一亮,灵光一闪。

有了!

他当即对着刘备说道:“主公,不若将这私塾改为官学,教书先生按月发放俸禄,你看如何?”

“办官学?”

刘备细细沉吟。

这并不是一个新颖的主意。

官学,大汉朝不是没有办过,中央有太学和国子监,地方上有学、校、庠、序四个层级。

可随着战乱到来,一些官学形同虚设,且只招募达官贵族,导致学生极少,对于人才培养很是不利。

反倒是私塾极为盛行,刘备自己就是从卢植的私塾出来的。

此时庞统向他提议大办官学,官学中的教职人员,那也是有品级的。

有品级,那就代表着官家身份,与私塾的教书先生,地位那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有品阶的教书先生,对大部分读书人而言,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对于这点,他没意见。

这能很好的为他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

“主公,兴办官学是好事,可庞士元强迫益州学子为教书先生,有违圣人之言,实不可取。臣反对庞士元之举。”

一文臣出列,说道。

此为孙乾。

“主公,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庞士元的强迫之举,实乃是对天下人的大不敬,臣恳请主公,治罪于庞士元。”

又一文臣出列,对刘备建议道。

此是尹籍。

“主公,我军远来,虽说如今攻破了雒城,可接下来攻打成都,必然是一场耗日持久的战事,所需粮草和钱财颇大,如今要兴办官学和对入学孩童免费就读,我军钱粮怕是难以支撑。”

糜竺出列,也对着刘备说道。

孙乾、糜竺,是刘备的元老级人物,伊籍地位也不低。

他三人一发言,顿时没人敢再说话。

一众武将虽然对一些读书人不是很感冒,可此时也不便发表意见。

法正也不敢说话,他也怕得罪这三位大人。

一时间,舆论的方向顿时完全朝向孙乾、伊籍、糜竺一方。

他们仨都反对庞士元对郑宅的读书人的强迫之举。

庞统对读书人不敬,这是惹了众怒了。

刘备微微沉吟,而后对着庞统说道:“士元,你看,要不将那郑家的读书人放了吧~”

他对庞统还是很客气。

见刘备也不支持他,庞统很是无奈,道:“也罢,我这就让人叫他们从教书先生的位置上下来。”

可这些人走了,那些入学的穷苦孩童也就没人教他们读书识字了。

庞统很是烦忧。

“士元,办官学,我是支持的。”

见庞统眉头紧蹙,刘备想了想,接着说道:“为解决官学无教书先生的问题,可令蒋琬、简雍、孙乾、伊籍等一众文官,轮流担任官学的教书先生,负责教导入学孩童的读书识字问题,你看如何?”

刘备很够意思,为了照顾到庞统的情绪,居然想出这方法,来解决入学孩童无教书先生的问题。

不过,这也是权宜之计,文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哪里会经常时间去官学教授学生。

“主公,可否容我想想,我庞士元一定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庞统还是不愿放弃,他对着刘备说。

虽然面临孙乾、伊籍、糜竺等人的责难,可庞统觉得,若是能将这事处理好,刘备的名声定然在能益州的百姓中能上升一个大台阶。

这可是民心!

民心可用的话,这对于今后益州的统治,那是极为有利的。

“好吧~,哎!”

刘备摇着头。

“报~”

突然,一名传令兵进来禀报:“启禀主公,门外有一老者求见庞军师,说之前约好的。”

“约好的?那是谁?”

庞统即刻询问。

“他说他是郑宅家主,带亲孙郑度过来了。”

传令兵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