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265章 一件小事(一)

徐天华定下基调以后,诸葛玄顿时狂喜。

他说怎么今早出门的时候喜鹊一直在叫,原来是这种泼天的富贵砸到了他的头上。

他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自导自演了一场大戏,就从一个三品官员,一跃飞到正二品大臣。

而且这个新成立的机构,权势不可谓不重啊!

以后全国的军事行动,基本上都要先过一遍他的手。

哪怕是韩信,薛仁贵这种统兵大将,他们要有所作为,也要经过他的手。

这是何等泼天的富贵,何等滔天的权势!

这一刻,他顿时回忆起了自己的人生。

从科举新星到兢兢业业的县令,到为了县城发展四处求人,到借兵灭国……

点点滴滴化作一个个碎片,拼凑出了诸葛玄的传奇一生。

说实话,他这个年纪担任正二品的军机大臣已经是破格重用了。

虽然比不上当年相国大人惊才绝艳,但已经跑赢了在场的许多大臣们。

要知道现在的这些二品大员们,基本上都是年龄四十往上走了。

最年轻的,不过是借着相国大人的东风起势。

不然像他那样的年龄,怎么可能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而像诸葛玄这样不过而立之年的,属实已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诸葛玄下跪领旨的那一刻,他似乎感觉还在梦境之中一样。

说实话,他投靠相国大人并不算早,立的功劳也远不如那些人多。

可就是这样,相国大人仍旧不计前嫌的将他提拔到如此地位。

不对,现在已经不能叫相国大人了,该改称陛下了。

怪不得能从亿万大宁帝国子民之中厮杀出来,最后登上大明帝国皇帝的宝座。

如此格局,如此心胸,活该他成功!

徐天华不知道诸葛玄已经在心里把他奉为神明,他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权衡朝堂势力,同时剥离诸葛玄的兵权。

总不能让他兵变完,就把他一脚踢开吧。

总该有个理由收回兵权。

前些日子下的那道停止职务的诏书,属实有些草率。

毕竟有从龙大功,又是计划的重要一环。

说什么也不能这么寒了手下人的心。

千金买马骨的道理,徐天华怎么会不懂。

所以就有了这位新任军机大臣的诞生。

一方面防止其他派系趁机扩充势力,另一方面也是让他树立一个旗帜,可以和其他派系斡旋一二。

关于大宁帝国改名这件事,他已经命令礼部通告全国以及各个藩国和盟国。

各个省份的督抚自然是双手双脚的赞成,他们本来就是徐党各个派系下的分支。

老大上位了,他们自然也能得到泼天的好处。

说不得今年还在做督抚,明年就入阁了。

各省份的一二把手全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全都想用一番亮眼的政绩来为自己年关进都准备礼物。

之前被突击的苏州府知府虽然没有被当场拿下,但也是彻底失去了竞争巡抚的资格。

消息到了金陵府知府那边儿,他高兴发更是喻令金陵府放了三天的烟花。

看着嚣张跋扈的金陵府知府,苏州府知府默默舔舐着伤口。

他现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希望相国大人能将他遗忘在小角落里。

自从那件事爆出来以后,他立马对整个苏州府的黑恶势力进行了一番大清洗,大换血。

杀的那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无数白花花的银子被运到了府库之中,然后全部用来发展地方经济。

鼓励商贸,发展海上贸易,做中转站交易,鼓励商人大力进军丝绸,珠宝,纺织等行业,让苏州府的经济再次绽放了活力。

由于之前被黑恶势力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使得苏州的手工业等行业发展的异常缓慢。

在苏州府知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们成功侵吞了之前黑恶势力留下来的大部分产业,转而迅速发展起来。

一时之间,整个苏州府的经济百花齐放起来。

知府甚至亲自主持了几次商业大会,在会上他着重强调了商人的发展方向。

更对相关部门的官员进行了重要批示,一定要充分做好商人的接待工作。

对各地来往的商人要一视同仁,当然也要对本地的商人采取一定的政策保护。

争取将苏州府打造成为整个苏省地区的经济中心,欢迎八方来客,共建大美苏州!

凡是出现有损,破坏苏州府形象的行为,不论后台是谁,不论官职大小,全部一撸到底,一查到底。

另外充分发挥运河作用,将苏州府中转站的职能彻底运转起来。

同时通过大量优惠政策吸引周围各府县的百姓进入苏州府定居。

商业方面扶植既要商人发展,同时又要注意商税调整,既不能吓跑商人,又不能放跑这群肥肉。

必要的时候可以裁撤一两个官员,用来平息商人怒火。

通过一系列逆天的操作,让苏州府的经济发展迅速回到了正轨,并开始狂奔起来。

金陵府知府知道这个消息却丝毫不慌,他通过派系内部消息,知道自己巡抚的位置已经差不多稳了。

索性就让金陵府的经济自由发展,毕竟千年的底蕴不是那么容易超越。

当然,随着年关将近,金陵府知府看着缓慢的经济增长数据,他也变得有些焦急起来。

虽然说内线告诉他基本上稳了,但是如此难看的经济数据与苏州府那边逆天的数据相比,着实会让他上面的人很难办。

总不能在这关键时刻被人家告一个渎职不利吧!

所以他把手底下的那几个县令全部召集过来,任务全都具体分配下去,给了他们所有人一个经济指标,甚至他还把各行各业的指标都下发下去。

看着那夸张的指标,下面那些官员们是有苦说不出啊。

他们这位知府大人还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人家苏州府那边靠着吃黑社会红利可以没有顾虑的发展,他们这边哪来的资金去撬动这么多的项目?

看着那一个个大额的数据增长,下面那些官员们表示人都麻了。

但是金陵府知府不管这些,坚决要求他们在年底之前将数据达标。

谁完不成谁就走人!

既然没有干事的能力,就不要占着位置。

谁都不能成为他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他花了多少心血,耗费了多少资源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最后他甚至委曲求全,愿意彻底投靠派系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说实话,这些年他太想进步了。

他背叛了恩师,背叛了师门,只为拿到巡抚宝座。

本土派系的领头人心甘情愿的给朝堂派系的人当牛做马,对于朝堂派系来说当然是喜闻乐见,而对于本土派系的其他人来说则是一场灾难。

这不仅仅是一场政治上的背叛,更是地域上的背叛。

谁都知道朝廷现在是苏浙二党争锋,但由于相国大人的缘故,浙党还是有些嚣张的。

现在他们苏省的本土派没有投身朝廷苏党也就罢了,转头加入浙党,着实是令地域蒙羞。

但是一心只为了前途的金陵府知府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在他眼中,不管那什么党派之争,什么派系之争的全都是浮云,一切的一切都没有那个官位来的实际。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官做的不够大,要是金陵府知府现在是一国首辅大臣,那还管什么派系之争啊?他自己就是一个派系。

所以金陵府知府对于背叛地域,背叛师门这件事看得非常的透彻。

毕竟他的老师已经死了,不可能再给他提供什么别的助力了。

而京都地域党派选择扶植的是苏州府之知府,这还能怪他选择浙党一系吗?

可是高指标,瞎指挥之后,他很快就收到了衙门的报案。

作为许久没有升堂的金陵府知府,并没有在意有百姓突然过来报案。

对于他来说,百姓报案实在是太正常不过,毕竟朝廷每年那么多政策,百姓哪里理解的过来。

出了矛盾,闹了别扭,最后还得闹到他的案前。

对他来说这种事情,早已经司空见惯。

无非是谁家的田地又被占了,谁家的田地多收税了,谁家的宅子违建了……

大部分都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他眼中看来无非是浪费他的时间罢了。

这些事处理好了,既不能增加税收,也不能提高金陵府的经济,无非是给他刷点名望罢了。

但碍于世俗约法,他还得被迫处理这些事情。

总不能其他人都高悬明镜,就他这边冤假错案一堆吧?

所以先入为主的就把它当成了一件小事。

他却没有想到,这件小事到底给他埋了多大一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