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149章 相府议事(三)

看着众人全都若有所思的样子,徐天华便绕开了这个沉重的话题。

琉球王国基本已经打下来了,接下来便是分蛋糕的事情了。

徐天华看向他的吏部天官,对着他开口询问道:“人才储备工作能跟得上吗?要求各地的官员都需要进行置换,当然,他们那些最早投靠我们的人,可以获得一批比较不错的职位。至于其他那些等待尘埃落定的人,就不必管他们了,该拿下就拿下,该杀杀,该放放。然后,懂得分寸就好。”

李春芳见徐天华有了安排,便起身回复道:“谨遵相国大人口谕。”

接着,徐天华拿着一根木棍儿便指向了琉球。

徐天华看着这块宝地,如同拿着刀叉的优雅绅士一般,将它划分成六个区域。

“以后,琉球行省划分为一省六府二十四县。上面设置琉球巡抚一人,以及琉球布政使,按察使各一人。巡抚的人选你们商议一下,至于布政使,我心里已经有了人选,这个你们不需要再商议了。”

吏部尚书李春芳一马当先的说道:“相国大人,微臣举荐云省的孙恪。此人之前虽然犯过大错,但酿在其认错态的积极主动接受惩罚,归还贪污所得等行为来看,仍不失为一个纯良正直之臣。再加上近些日子来他一直研究琉球的风土人情,以及适合琉球发展的经济道路。让他担任琉球行省的巡抚,实在是不二人选。”

户部尚书沈括则开口道:“相国大人,微臣也举荐孙恪,此人在经济上确实有些建树,之前皖省的经济就被他搞得非常出色。虽然有些错误,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我们总要给这些误入歧途的官员们一个机会,这不仅仅是给孙恪一个机会,更多的是给天下犯错的官员们一个信号。在给他们提醒的同时,又能让他们及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刑部尚书姜天明则微微皱眉道:“微臣与前两位大人的看法有些不同,微臣举荐湘省襄阳府同知刘振辉,他曾经担任过户部的幼士郎,对经济这块的业务十分熟悉。”

“而且他曾经还是相国府出来的属官,能力更是十分出色的。现在让他在襄阳那里确实有些屈才了,所以微臣想趁此机会推荐他担任琉球行省的巡抚。一来是帮助琉球行省更好的开发。二来则是物尽其才,人尽其用。”

其他几人看到姜天明推荐曾经的户部的右侍郎,脸色全都有些变化。

特别是户部尚书沈括他的脸色一会儿涨成猪肝色,一会儿又变得十分冷厉。

好家伙,搁我这儿玩无间道呢?

放谁身边插了这么一个眼,谁也不高兴啊。

不过这也有可能是姜天明的离间之计,想让他和麾下离心离德。

无论他忠心与否,现在的刘振辉实在是无法给沈括带来什么威胁。

一个被丢掉的弃子罢了,从他从向国府离开开始,在沈括眼中,他便已经被丢弃了。

现在更不过只是一个区区小官罢了,根本不值得伤心。他所担忧的无非是姜天明掌握了自己的尾巴,以后会对他有所不利。

不过,他更相信刘振辉没有出卖他。

毕竟,大家都是利益共同体,在一条船上很久了。

该拿的钱谁也没有少拿一分,该交的罚款谁也没有少交一毫。

当然,虽然刘振辉也参与了户部的行动,但是难保他不是为了掩人耳目而进行的手段。

无论如何,沈括以后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信任刘振辉了。

甚至说他现在已经开始谋划如何给他使绊子,把他拿下了。

毕竟那件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虽然现在闹得满城风雨,但是具体数目还是只有核心的几个人知道,万一有哪个人真是政敌安插进来的。

那证据真就是对他最有力的攻击,到时候估计相国大人也会对他进行处罚。

他现在已经降了一级了,要是真被再降一级,恐怕就无法掌管整个户部的工作了。

他现在是从二品,还能勉强掌控一下整个部门的工作。要是真被降到正三品,他可就真的无颜面对以前的老部下了。

不过,只要把那几个账目给补上,以后谁也不能再拿那本账说事。

心里飞速盘算的沈括立马开口道:“相国大人,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虽然刘振辉以前是您相国府的属官,但是他在户部工作期间确实并不是那么出色,业务能力也不是那么的强。”

“在户部期间,多次仗着自己是相国府属官的身份藐视上官,不听调遣,擅自行动,多次给部门带来不小的损失。但是碍于他是相国府出身,所以我们并没有对他进行过多的追责。”

“真不是我说他的坏话,实在是如此行为纯属是拔苗助长及其不利于他以后的成长。以前的话,有我们这些长辈看着他,惯着他,他还可以胡闹一些。可现在面临的是治理一省之地的巨大问题!我不能对我大宁帝国的百姓不负责,我不能对我大宁帝国的万千黎民不负责。”

“相国大人刚刚说的好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任命一个官员不应该看他的出身,还要看他的能力,更要看他的政绩。不能因为他在户部干过右侍郎,就片面的认为他经济能力很不错。他毕竟没有主政一方的经验,也没有带动一个县或者一个府脱贫的经历。”

“微臣担心,如此破格提拔重用,这样一个人会让那些用心干事,一心为民的好官清官寒心!会让那些全心全意铺在地方建设上的能臣干吏寒心!所以微臣在此冒死坚决不同意他的任命!”

听着沈括如此慷慨激昂的辩驳,让姜天明一时间也有些语塞。

推荐刘振辉确实是因为他收钱了,而且数目不小。

再加上手上确实没有合适的人推荐,索性便做了个顺水人情,推他一把。

能成最好,不成也就罢了。

但他属实没有料到会引来户部尚书如此激烈的反弹,看来户部的问题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不然沈括是不会如此敏感的。

看着沈括有理有据,徐天华也不好偏袒自己人,便大度的说道:“沈括说的有理呀!小刘确实没有在地方独挡一面的经验,贸然让他去独领一省,确实是拔苗助长。天明,这次就算了吧。”

听着徐天华的支持,沈括心头一喜。

刘振辉落选了,孙恪的机会岂不是又大了很多。

这时,兵部尚书张阶推荐了一个人选,让在场的几人全都始料未及。

“相国大人,老臣也想举荐个人才。”

这次轮到徐天华意外了,毕竟兵部一向很少插手官员任命。

他们大多数只对军队里面的调动感兴趣,对这些文职官员的调动基本上没怎么发过言。

特别是像这种封疆大吏,张阶更是极少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次能开口说话,确实让徐天华意外了。

“说说你想推荐的是谁?让我听听是谁这么有福气能得到你的推荐。你可是很少向我推荐人的。别的不说,要是这个人能力确实可以,我是不会轻易驳了你的面子的。”徐天华缓缓说道。

张阶不顾其他几人惊奇的目光,继续说道:“老臣推荐兵部右侍郎史尊侯,这次无论是制定攻占琉球的计划,还是对琉球的上层拉拢都离不开他的谋划,而且他多次向老臣自荐,请求前往治理琉球这个地区。”

“老臣也知道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诸位大人将这块肥肉让出来。可是随后他提出的琉球治理方略,让老臣简直是茅塞顿开,如同被灌顶一样,打开了所有思路。”

“哦?你这么一说本相倒有些好奇,他对琉球的治理有什么独到见解吗?竟然让你有如此大的触动。”

“老臣说也说不明白,但老臣把他的奏折给带来了,希望相国大人能给他个机会,也给琉球行省一个机会。如果真的按照他奏折中的设想去完成,我相信琉球行省在未来一定是我国东南的重要支柱!”

众人看着张阶说的如此玄乎,这一瞬间全都对那份神秘的奏折产生了浓烈的好奇之感。

他们都非常的好奇,想知道那作者里究竟写了什么,竟然能对大宁帝国有如此大的作用。

治国良才他们不是没有见过,他们手底下都有许多人才,他们平时一直冷藏着这些人才,让他们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接替许多重要位置,但又不会引起别人的忌惮。

所以,他们越来越好奇那份奏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