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147章 相府议事(一)

大宁帝国全国各地的书院,医署建立之后,得到了朝廷户部的大力支持。

当然,这也就滋生了相应的腐败。

仅隆庆四年,便已经有十六家医署贪墨朝廷拨款,抬高药价诊费,闹得是民怨沸腾。

后来有百姓组织发起了万民书,去该省的巡抚衙门告状。

但是,这件事情很快就不了了之了。

上访的那几个带头人也莫名其妙的失踪了,仿佛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此后,淳朴的百姓们并不愿意继续被盘剥,他们在当地一些老秀才的指点下,便组织了一支深受迫害的穷苦百姓前往京都告状。

当地医署岂能如他们所愿?

他们直接勾结官府,在路上设置关卡,阻拦百姓。

老秀才深知医署背景深厚,便带着他们绕了路。

历经千辛万苦,他们才将状纸递到御史台。

那会儿正值他们冲业绩,果断拿医署开了刀。

徐天华得知后,他的怒火可想而知。

太医院的几位大人物当场被牵连,六部许多涉案较深的官员也直接拿下。

当然,线索再继续往上查便断了。

什么原因,御史台清楚。

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清楚原因,所以果断把这个皮球踢给了都察院。

都察院那会儿缺业绩,所以赵春秋也没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这事儿给捅了出来。

怎么处理的没人知道,只知道徐天华给几大世家和某些尚书开了个会。

会后,京都几大世家便开始了捐款。

当然,那钱是捐给受害区百姓的。

虽然他们退的钱,但是终究有些百姓因为交不起钱而逝去。

让当地的老秀才深有感悟,他发现世界上永远只有一种病——穷病!

所以他要一步一步做到最高!

读书不行,便走其他门路。

于是,一把年纪的他加入了礼部新成立的大宁日报,担任当地的分社社长。

由于大宁日报是新成立的部门,许多人对他的未来还持怀疑态度。

这就给了老秀才这种人机会,让他们获得了吃公家饭的机会。

许多新鲜事物随着徐天华权力的逐渐稳固,都如同雨后春笋般生长出来。

干净整洁的道路,井然有序的行人,全都是徐天华拿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马车井然有序的在道路上奔跑,这在其他国家根本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所有商贩在规定好的区域内经商,与百姓住宅区形成鲜明对比。

同时,学院周围的房屋价格迅速飙升。

许多人觉得只要进入了学院,就有获得教育的机会,就有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京都地区的房屋价格自然远超其他地方,里面的物价却罕见的保持着正常。

徐天华对奸商的打击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巨大,他甚至通过一再的提高商税来压制商人的发展空间。

当然,他对商人的扶持力度也是巨大的。

他通过组建商会,及时将朝廷的各项政策传达给大商人,让他们获得了许多赚钱的机会。

同时,徐天华还开辟了海上商路,让国内的商人们在琉球和东瀛赚了个盆满钵满。

最近,徐天华更是利用九渊帝国受灾的这个时间段,鼓动国内粮食商人积极往九渊帝国高价倒卖粮食。

虽然看起来是资敌的行为,但是他的交易对象却是贾似道。

那粮食卖起来,简直就是零风险高回报。

最近九渊大帝迷上了蛐蛐,贾似道便下令全国搜集强悍蛐蛐,只为供九渊大帝一笑。

大宁帝国,京都,相国府。

徐天华在书房里正在会见几位尚书,他们的兴致看起来都挺不错。

兵部尚书张阶笑道:“此次琉球战役已经接近收尾,我大宁帝国勇士几乎拿下了整个琉球境内。东南水师更是狠狠的揍了一顿东瀛人,把他们的水师差点打的全军覆灭。”

徐天华也是心情愉悦道:“将士们这次打的确实不错,传本相旨意,凡是此次出征的将士全部赏发双俸,有功劳的将士,全都上报兵部,然后进行加赏。另外,凡是战死的将士们,国家给他们发放抚恤金,对,家里有老人的,每人的抚恤金再多发十两白银。”

“相国大人恩典,微臣代万千将士,谢国相国大人。”

徐天华继续下一道议题,对着户部尚书沈括说道:“你们的账平了没?要是再出现上次的问题,可别怪本相心狠手辣了。上次可是全看着你以往的功劳才不予追究啊,虽然你们补上了欠款,但是据我的人来报数目还是有些对不上啊!怎么?在医署上没捞够那账平不了了?”

听着相国大人的敲打,沈括再一次吓得脸色苍白,急忙下跪辩解道:“相……相国大人,您听我解释。事情不是您想的那样的,纯属是因为有小人从中作梗。医署那件事我们是真没插手啊!真是天大的冤枉啊!我们要是插手的话,那里边那么多钱,早就把亏空填满了。”

姜天明冷冷开口道:“沈大人倒是生的一张巧嘴,愣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你们户部要是没插手,谁给太医院那群人胆子?敢贪那么多钱。那数字送到行部的时候,可把我们当时的值班郎中吓了一跳啊!真是什么钱都敢拿呀!”

徐天华眼看两人又要斗起来,边冷声打断道:“够了!成何体统?!你们两人都是大宁帝国的栋梁重臣,如此吵吵闹闹,传出去只会让大宁帝国的敌人高兴。如果以后再有人跟我说刑部和户部不合的话,那么你们两人也就不用干了,都去镇北军,去那里斗!”

两人听到相国大人的冷声呵斥,连忙下跪回答道:“臣等不敢!”

苏哲则是在一旁老神在在的眼观鼻,鼻观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看着苏哲一脸悠闲的模样,徐天华开口质问道:“你们里礼部这次也没少露脸啊!御史的折子都递到我的书房来了!你们书院现在还会摇号了是吧?怎么不买书院旁边的房子,就不能上这个书院?这是谁定的规矩?要是这样还不如继续去读私塾呢!”

苏哲顿时满头冒汗,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但还是硬着头皮的辩解道:“相国大人摇号这个事,他确实是事出有因啊。咱们的书院它不大,能上的人根本不多。我们想要扩张书院的规模的话,户部那边还不给钱,说什么我们已经烧了很多钱了,还想在全国性扩张,说什么他们户部就算有金山银山也扛不住我们烧。”

徐天华顿时有些生气了,又是沈括!

只见他瞪着沈括说道:“你到底想干什么?!这个事情为什么不上报?现在你已经能当我的家了吗?我这个位置是不是要让给你来坐?你好大的胆子!”

沈括顿时如同哑巴吃黄连一般,有苦说不出。

这个事情他其实是汇报过的,但现在徐天华明显是忘了。

当初,日子过得确实有些紧巴巴的。

无论是在琉球的活动,还是在东瀛的活动,以及在全国性的道路修建、水利工程修建等维新措施上简直就是个巨大的吞钱机器。

沈括当时恨不得把一个铜板掰成两个铜板用,许多计划都需要精打细算。

当时,徐天华一听礼部扩张要停掉三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拖欠三个月军费的时候,立马否决了这个决定。

当然,这只是徐天华日常工作的一个小环节,他并没有上心记。

放礼部那就不一样了呀!

说是相国大人不批,但实际怎么样,苏哲也不知道。

他也不敢去问,万一是相国大人批的呢?这不平白无故过去找骂吗?

反正又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无非是书院太小,容纳不了太多的学生罢了。

又不是书院办不了,在全国推行不下去。

沈括便硬着头皮回答道:“相国大人,那会户部确实没钱了呀。总不能为了书院扩张停了,三个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停发军费吧。”

徐天华一听这话,好像又有了些印象,瞬间便想到了这是自己的决定。

看着一旁愤愤不平的礼部尚书,徐天华只好开口安慰道:“等九渊那批货款到账,优先拨给礼部使用。”

接着他看向了户部尚书沈括,冷冷的说道:“财神爷,这个款子能批吗?”

沈括吓的再次伏地道:“相国大人说批就批,微臣没有异议。”

随后,徐天华将目光看向了吏部尚书李春芳,这个从一进来就没有汇报工作的尚书似乎走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