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141章 徐天华的督办成效

随着圣旨的下发,各官员无论是被贬或是回京述职全都尘埃落定。

这次动荡之中,空缺的位置也有人迅速填补上去,无数的推荐信如同纸片一样飞到吏部。

以前这种事,吏部肯定拿大头。

可是现在吏部主官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吏部自然也就失去了这个优势地位。

许多人也借机将手伸到了吏部和户部,让这两个部门不再一团和气。

李春芳看着暗潮汹涌的吏部一言不发,这是他故意为之。

毕竟这次栽了这么大一个跟头,他要是不再示敌以弱,继续锋芒毕露的话,会让上边那位大人担心的。

那位大人担起心来,可不就是像现在这么简单了。

上次那位大人操户部的心,可是安插了不少重要职位进去。

顶着相国府属官的名号,谁不得给三分敬意?

所以,打压不成。沈阔便采取了拉拢的措施,一步步将他们腐化掉,最终绑在一条船上。

君不见刘振辉堂堂相国府属官,户部右侍郎,一心一意的为户部尚书着想。

仔细想想,也有些问题呀。

除了巨大的利益能帮他们捆绑在一起以外,还有什么能让一个出身丝毫不怎么逊色沈括的人,最后化为沈括的爪牙呢。

要知道,相国大人派他们去互补,肯定是带着特殊使命去的。

但是他们最后的表现,却如同一记响亮的巴掌一样,告诉了相国大人,他们不仅没有完成任务,反而成为了沈括有力的爪牙。

这不,刘振辉被贬到湘省襄阳府当同知。

从一个地处中央的三品高官,到地方五品官员。

虽然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官职已经高不可攀了。

但是对于当了有一段时间户部右侍郎的人来说,这无异于是晴天霹雳。

中央和地方的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地方许多官职都是世家在背后支持,他去那边展开工作,肯定会处处被掣肘。

所以李春芳冷眼旁观这些疯狂做小动作的人,等这段风头过了,李春芳一定会好好教教他们什么叫官场规矩,什么叫爪子不要乱生。

当了这么多年的吏部官员,他太清楚怎么挑一个官员的错了。

等着吧,等相国大人把这事儿忘了,就是尔等小丑的灭顶之灾。

徐天华则增加了出席各部门会议的频率,开始跟进他制定的各项政策。

清理了一些被推诿的工作,并拿下了许多不干事的官员。

让整个京都一时之间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许多官员都开始拼命勤勤恳恳的办事。

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被徐天华拿下了一大批人。

然后,就从吏部的人才档案库里挑选出一批还未被官场污浊过的年轻干才顶替上来,让京都官场的风气为之一震。

许多贪官出门前都和妻子进行告别,生怕被御史当业绩给举报了。

毕竟,徐天华亲自跑了一趟御史台和都察院,对每个人的业绩都进行了一番考察,凡是业绩不达标的人都进行了重点批评。

并提出如果批评达到了两次以上,那么这个官员就要自动退休,回家养老。

这一举动可是极大刺激了御史言官们的工作热情,他们开始拼命的抓官员的小辫子,疯狂的搜寻证据。

当然,许多无中生有的御史言官也被徐天华拖下去斩首示威。

弹劾既有收益也有风险,表现好的会被徐天华当场提拔。

如果在得到部门长官的表扬的话,极有可能会被推荐到地方,担任一府或者一省按察使。

都察院左都御史一看部门里有御史在无所事事,他立马安排他到地方进行巡查,或者就是让他下村落跑乡镇。

总之,徐天华来了好几次,都扑了个空,偌大的衙门竟然空无一人。

看着高效运转的各个部门,徐天华欣慰不已。

在朝会的时候,对着各部门主官都进行了点名表扬。

特别是工作最拼命的御史台和都察院,两位主官更是被当场赐予夜明珠两颗,白银五千两。

当然,表现优异的御史们也拿到了十六个月薪水的奖励。

惹得六部百司眼红不已,这些御史言官老爷们可是拿着他们的官位换来的钱呀。

十六个月薪水!

闻所未闻啊!

关键是这是在已经发了九个月的薪水基础上,又加了十六个月薪水。

这还有天理吗?

我要是能这样发薪水,我也不去贪了呀。

这可是相国大人发的干净钱!

虽然跟抄没的那些贪官的家产相比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但是对于那些平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清流御史们来说,可是一笔横财呀!

一时间对加班加点工作的怨言,全都抛之脑后。

左都御史赵春秋那是春风得意啊,他一时间甚至觉得自己比拟六部尚书。

甚至,他觉得比那六个人厉害多了。

工部尚书现在全靠御医吊着一口气,其他五部尚书现在又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毕竟,相国大人这次督办各衙门的行动,那可是重点关注了两个言官部门。

当然,御史台御史中丞是才提拔上来的,是相国府属官出身。

至于钱岳,现在应该正在家里种地教书。

他之前私会徐振的旧事,终究是被有心人翻了出来,交给了相国大人。

所以……

钱岳因为家中和徐振有书信往来而被问罪,念其劳苦功高,免其死罪,剥夺一切职务,抄没家产。

一代言官首领,最后落得个浙省种地的下场。

新任御史台御史中丞徐传声直接跪地谢恩道:“臣自相国大人任命以来,无时无刻不想着肃清官场,整顿朝野,还天下一个风清气正的官场之风。当然,微臣知道没有向国大人的鼎力支持,臣所作所为不过是纸上谈兵,无稽之谈。”

“相国大人就是我等官员的一盏明灯,指引了我们整个衙门前进的方向。微臣以为不该赏微臣,应该将万般荣耀归于相国大人之身。”

看着御史台御史中丞舌灿莲花一样的表演,无论是几位尚书大人,还是刚刚暗自得意的左都御史赵春秋,内心全都暗骂了一句。

这狗东西,真会夸呀!

搞得我们好尴尬呀!

可是我们又不能反驳什么,总不能站出来和相国大人唱反调吧。

徐天华听着徐传声歌功颂德一样的声音,内心舒爽不已。

其实他就是觉得最近整个大宁帝国朝堂的运作效率有些差了,所以才去督导一番。

并没有什么别的心思,没想到这个当年的相国府长史到了御史台之后竟然变得那么会说话。

当然,徐天华还是谦虚了一下说道:“传声啊,你这么说就有些抹杀众人的功劳了。没有各位大臣的支持和鼎力相助,本相的工作也不可能进展的如此顺利,在此本相要谢谢你们的付出。正是有了你们的辛勤工作,才有了大宁帝国的欣欣向荣。”

相国大人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还能不懂事儿?

姜天羽立马挺身而出,一把拽住了想要冲出去的姜天明。

对着徐天华谄媚道:“徐中丞简直是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下官顺着对着大人的光辉进行工作,奈何下官才能有限,即使有着相国大人光辉的指引,我也只是堪堪前行了几步。”

“今年工部的工作全靠工部右侍郎张洪涛撑着,下官深感能力不足。所以下官在此特意为张洪涛请功,希望相国大人能给他加加担子,当然,下官也愿意让位于他,毕竟举贤为能。张侍郎如此能力,长期屈居于下官之下,下官着实寝食难安呀。故此今日借着相国大人督导各部门工作,在次提出请辞。”

张洪涛是相国大人的弟子,他接掌工部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姜天羽将此事摆在明面上,不仅给了相国大人提拔张洪涛的理由,还照顾了各方的面子,同时他还给自己谋了一条不错的后路,说是一石三鸟也不为过。

果不其然,徐天华立马接茬道:“唉,天羽的工作还是很努力的,不过你既然提出了此事,那我也不好驳了你的面子,那就让张洪涛暂时接任工部左侍郎吧。”

接着,徐天华扭头对李春芳说道:“这件事吏部抓紧办。另外,大理寺清前些日子因为年龄问题致仕了,正好把姜天羽调到大理寺当个大理寺卿吧。”

听着徐天华的安排,姜天羽激动的语无伦次,连忙跪地拼命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