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89章 尚书们的烦恼

几位尚书大人说说笑笑的回到了京城,对徐相的佩服又增添了一分。

竟然会想到如此巧妙的方法,来试探各地藩王与督抚们的反应。

不过,言归正传。

这五位虽然可以称得上是大宁帝国云端上的人物,却也有着自己的烦恼。

他们现在已经近乎是位极人臣,尽享荣耀,但是他们的子孙后代呢?

虽然现在他们还能照顾一二,可是谁又能保证不出意外呢?

再说了,即使他们倾尽全力,又能让他们走多远呢?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提人家世家的魅力了。

传承超过三百年以上的世家,在大宁帝国还不算顶尖世家,但是在各省却算得上是顶级豪门。

只有传承达到五百年以上的世家,才能称得上是大宁帝国的顶尖世家。

至于孔家,传承超过千年,是大宁帝国乃至九渊帝国传承最悠久的世家。

虽然他们扎根于大宁帝国,但是在九渊帝国也有分支存在。

当然,他们在九渊帝国,只能算是一流世家,地位远不如孔家主脉在大宁如日中天。

在前几朝的时候,甚至天下过半官员都是出自孔家门下,一度与皇家平分天下。

先帝察觉后,扶植了其他世家发展,抑制了孔家的发展与扩张。

言嵩入仕后,敏锐的发现了先帝的心头大患,然后主动靠拢,献上平定世家之策。

才让言家从寒门,一跃成为权倾天下的首席豪门。

巅峰时刻的言嵩,权势之盛无人可敌。

连现在呼风唤雨的徐天华,当时也不过只是言嵩的一个弟子罢了。

但是现在呢?

言无忌被杀,曾经的顶级豪门言家,一夜倒台,如今更是泯灭众人,沦为末流。

但是那些世家呢?

还不是一样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哪怕是这一朝混的不是太出众,他们也会在下一朝夺回局面。

这就叫世家,千年传承的底蕴,不是一朝一代能毁灭掉的。

除非有人真的想要赶尽杀绝,一个不留,把世家的九族上下全部送走。

要真遇上这样的狠人,世家也没办法。

不过,基本不会有人这样做,那样的话牵连太广,影响太大,对国家来说算是一次巨大的动荡。

除掉一个世家都已经地动山摇了,而处理一片世家,更只会引起山崩海啸。

所以,大宁帝国在处理世家问题上,一直很谨慎。

到了徐天华这,问题就简单多了。

就一个原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哪个世家不听话,就让他们家族的领头人去云省或者巴省历练历练,一辈子都回不来的那种。

最典型的就是孔家与徐天华的斗争。

那一日,徐天华亲自去了吏部,就下了一个指令:将孔道林贬为浙省金州府东山县县令。

孔道林,孔家的嫡长子,也是孔家这一代最寄予厚望的继承人。

孔道林很不幸,成为了孔家和徐天华这次斗争的牺牲品。

孔家为了保住孔道林,付出了好几位大官的代价,但也仅仅是保住了孔道林的官职。

当然,后来慕容云海高升,提携下属的时候,给孔道林弄了个候补知府。

当时,因为孔家已经低了头,所以徐天华也没有深究。

他也知道慕容云海的难处,不是谁都可以像他一样不给孔家面子的。

五部尚书的姜天明和沈括算是世家出身,只不过出身不好,是庶出一脉的。

所以他们在家族属于边缘人物,极其不受重视。

故此,姜天明经常在姜博文面前摆谱,想找回曾经丢掉的尊严。

沈括则是几乎不和沈家来往,毕竟沈家的成分比较复杂,水太深,生怕被淹死。

毕竟沈家和徐天华的关系太复杂了,一般人不好把握。

沈括没这个勇气去试探徐相底线,毕竟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徐相赐予的。

至于苏哲,张阶和李春芳他们三人,则是地方世家势力和寒门势力的代表。

苏哲和张阶是地方世家出身,前期仕途走的比较顺利,靠着徐天华带到了京都。

而李春芳则是寒门出身,完全是靠着徐天华才走到今天这一步。

他们五人虽然权势滔天,但是他们也很清楚,这权势能不能延续下去,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他们对世家从来都是平和的态度,除非是徐相严令,不然是能纵容就纵容。

苏哲的妻子本来是孔家四小姐,也算是寒门完成了阶级跨越。

但是在徐天华与孔家斗法的时候,苏哲直接休妻了。

苏哲此举彻底赢得了徐天华的信任,甚至允许苏哲安排了一省的官员仕途。

巨大的利益回报,让苏哲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忠徐天华。

而孔家那边,被休妻之后,并没有所谓的大吵大闹。

孔家四小姐也很冷静,很快就平复了心情。

徐天华和孔家斗法结束后,孔家家主亲自登了苏哲的门,经过中间人说和,苏哲又和孔家四小姐复婚了。

张阶则不同,他妻子的出身只是地方小世家。

但是他们夫妻之间几十年如一日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也正是因为他对感情的专一,才导致徐天华屡屡提携他的后辈。

李春芳的妻子出自皖省世家,不过他的爱情是建立在权力的交换之上。

李春芳也只是食色,他的妻妾有很多,各个都是绝色。

他对自己的定位异常清醒,不过是徐相的白手套罢了。

所以,他从来不压抑自己的欲望。

可人到了岁数,便开始担忧起未来了。

李春芳的几个儿子很不成器,最有出息的长子,目前不过是个知府,还不知道何年何月能调到吏部来。

这次趁着皖省地震,他把他儿子调到了皖省去,让他在皖省这块崭新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再加上,新上任的巡抚是他的人,可以十分“合理”的把他的儿子提上来。

之前大家都知道孙恪是他的人,明目张胆的提拔他儿子会落人口实,对他儿子日后发展不利。

沈括的儿子还在户部打磨,没有脱离沈括的羽翼。

五部尚书的烦恼基本集中在一点,权力的继承问题。

哪怕是他们解决了他们儿子的问题,那孙子呢?重孙子呢?

他们不可能一直管下去,没这个时间和精力。

所以,与世家联姻,或许成为了他们完成权力过渡的最佳选择。

但是,相国大人那态度又不明确,让他们一时难以彻底抉择。

毕竟,他们的权势来自相国。

所以,他们儿子那一辈,基本上和世家没什么联系。

但如果,徐相国那边开了先河,他们也好跟着附和。

至于世家同不同意?

按照目前的局势来看,他们恐怕没有什么资格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