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71章 皖省风起

隆庆四年正月二十六日,双方正式签订了条约,两国也进入了“小蜜月”阶段,完全不复之前的剑拔弩张,刀兵相见。

至于两国掌权者怎么想,这就不得而知了。

皖省,庐州府。

自从徐相爷推行赋税合并,只用白银缴纳赋税后,各地统计是方便许多,但是也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

由于百姓手里大多是铜钱,纳税前需兑换为白银。

故此朝廷规定了兑换标准:一千文制钱兑换一两白银。

皖省巡抚孙恪见有利可图,便巧立名目,加征赋税,同时还提高田税标准,压榨百姓。

为了防止被户部查出,他甚至串通了布政使与按察使,在总督一心想往上调的情况下,虚报各府县经济情况,同时把贪污所得拿出一小部分当做各府县税收。

此举让皖省总督张振国很高兴,大大夸赞了孙恪等人的工作。

吏部和户部考察的时候,也是多有孝敬,没有细查。

吏部和户部的工作人员只以为他们可能想要政绩,压榨了府县的潜力,再加上皖省的姑娘很润,花酒味道不错,也就没有细究。

户部尚书沈括虽然对皖省的异军突起存疑,但由于考察的人是他的亲信,也就没有细究。

特别是吏部没有提出问题,他自然也不好当这个出头鸟。

而吏部尚书李春芳的妻子是皖省的,是李春芳年轻时在皖省考察遇到的。

真可谓是一见钟情,可惜当时李春芳官阶不高,当地的世家守旧观念又比较重,觉得女孩不嫁出省份是最好的。

但李春芳是何等人也?当时皖省多少官员的考核掌握在他手上,虽然官阶不高,但权力极大。

当时的滁州知府孙恪一听说这事,连忙发动在皖省的所有人脉人情,才让皖省顶级世家松口,答应了这桩婚事。

李春芳自然后来也没有亏待他,一路提拔孙恪,现在更是干上了巡抚。

都说人啊,一旦身居高位,他就容易犯错误。

能经得起考验的干部毕竟是少数,乃至说是极少数。

孙恪本也是个科举新星,在皖省打拼了二十多年才爬上滁州知府这位置。

结果呢?李春芳只是抬抬手,他就一路高升,直到现在的巡抚之位。

人啊,一旦有了权力,就很难管住自己的欲望。

有时候想管住,但是那些女人金钱都会不要命似的向你扑来,你是想躲都躲不掉。

孙恪开始也不拿不占,长期在县令打转。

后来想明白了,跑关系送礼品,一年四季关心上官家事,帮助上官处理不好出面的糟心事。

短短两三年,官阶那是天天升。

后来上官带不动了,他又遇到了吏部下来考察的李春芳。

在得罪世家和交好京官这两条路上,孙恪是想都没想就倒向了李春芳。

你看现在,一省巡抚,嫡系心腹能占皖省半壁江山!

世家?早就卑躬屈膝了。

世家为什么能叫世家?这就在于他会审时度势,见人下菜。

和一省巡抚对抗有什么好处?除了让其他世家和巡抚一起瓜分自己利益外,没啥好处。

要是李春芳现在来考察一次皖省,看上哪个世家女,恐怕那世家家主能连夜把女儿送到李春芳那。

孙恪和李春芳有着这层渊源,吏部官员自己不会刁难,更别说各方面很到位了。

以往每年考察最差的不是云省,反而是闽省。

他们态度恶劣,从来不宴请考察人员。

也不知道他们是真的廉洁奉公,还是单纯的对抗徐党。

不过这两年态度好多了,毕竟戚继光去了,还是带着兵去的,那些世家也被倭寇弄得不胜其扰,心里对戚继光还是有些敬服的。

回到皖省,自从孙恪当上巡抚后,更是变着花样弄钱,同时还满足各方利益,保证自己不塌房。

东乡县是皖省最穷的县,里面的百姓受迫害力度最大,几乎被苛捐杂税压的抬不起头来。

县里有个举人叫刘良,他多次谋求东乡县县丞位置不成,便与十多名过得很艰难的小地主联名写状,告东乡县县令肆意收取苛捐杂税,破坏朝廷税制。

他们凑钱给县里最穷的农户杨国忠,让他带着状纸前往庐州府找巡抚大人告状。

他于隆庆三年八月一日前往庐州府,向巡抚大人告状。

孙恪一看还得了?告到自己头上来了。

得亏没头脑一热告到京都去,不然谁也担不起这个责任。

孙恪当即判定杨国忠诬告,同时派人去抓捕刘良。

最后,孙恪判决将刘良杖打一百,枷号三十日;杨国忠杖打九十,枷号二十五日,以儆效尤。

但是他的高压政策,只会让官府和中小地主百姓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毕竟他们不是世家,交的钱还能如数奉还。

隆庆三年九月,皖省更多的中小地主听说了刘良和杨国忠的“义举”,开始大力支持和资助他们。

在各方的资助下,刘良和杨国忠于隆庆三年九月十日向东乡县令赵守福状告县丞李三宝等人私加苛捐杂税。

赵守福指责他们诬陷,很快驳回指控,并命人又打了刘良和杨国忠各五十杖。

二人养伤许久,才继续启程。

九月三十日,刘良和杨国忠又来到庐州府控告,恰逢皖省总督张振国视察。

张振国便令滁州府和东乡县查复,而杨国忠的举动却彻底惹火了赵守福。

县令赵守福本就是滁州府候补知府,在他的运作下,各级官僚们都不认真查办,一味拖延时日。

隆庆三年十月,赵守福找到刘良,同意他担任县丞一职,负责东乡县的赋税征收。

刘良如愿成为县丞后,便不再上告,只剩下杨国忠一人孤军奋战。

毕竟,这二人一个是为了前途,另一个则是为了生存。

刘良本身就是举人身份,安排各官职也说得过去。

而杨国忠则是纯纯的泥腿子啊!赵守福甚至都不愿意给他个甜枣,很快他就通过滁州府方面运作,判定杨国忠诬告,再次打了他五十杖,戴枷三十日。

至于张振国只是询问了后续情况,听到是诬告后,也没多想,便让下面官吏自行处理。

毕竟,杨国忠,真的只是个泥腿子啊!

人家刘良好歹是个举人,还有点仕途,但是杨国忠……

他的状告在张振国眼里,只是“区区”泥腿子发发牢骚罢了,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