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为了天下苍生,我被迫权倾天下>第57章 天南国灭,二国臣服

阿那如自然不会让那谋士见到第二天的太阳,让两名卫士直接了结了他。

谁知道那谋士竟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守城的一千士兵,开始围攻阿那如。

只见那谋士手舞足蹈,眉飞色舞的跟守将分析利弊,像极了当初为他出谋划策的样子。

可惜时过境迁,手下只有不到八百残兵败将,怎么敢得罪拥兵一千的守将。

守将听完谋士的分析,把战败的责任全都推到了阿那如的头上。

如果不是他两次带兵出城,怎么会有此大败?

阿那如见守将有些倒向谋士,连忙大怒,抽出宝剑便杀向守将。

守将也怒了,瞬间拔刀相向。

两伙人便在城内火拼起来,谋士刚想逃走,便被阿那如一剑穿心。

守将虽然有些武力,但是在曾经的大将军面前,还是有些不够看。

阿那如解决完内乱后,手下更没什么人了。

看着城下蓄势待发的诸葛玄,阿那如顿时把心一横。

他一个人走到了城头上,对着城下大喊道:“诸葛小儿,你所恨的人无非是我,可否用我的头,来救这满城百姓?”

诸葛玄看着曾经的仇人,顿时红了眼,也不管阿那如说什么,眼前总是浮现使团被杀,他靠着一个女人苟活的场景。

想到那个女人,诸葛玄拍马走到城下说道:“阿那如,你现在放了玉茹公主,再全军无条件投降,我可以考虑饶过你和满城的百姓。”

阿那如面露苦涩,挣扎一番还是开口道:“诸葛玄,你也知道,玉茹公主当初是为了救你才同意嫁给我,你到土番之后,她就服毒了。”

其实到了这种情况,他完全可以说玉茹公主是病死,这样还能减少一些诸葛玄对他的怒火。

可是他却又不愿意在玉茹的事情上造假,毕竟他是真的喜爱玉茹公主。

果不其然,在听到玉茹公主服毒自杀之后,诸葛玄对阿那如的怒火达到了顶峰。

一切都是因为这个谋逆之人,如果不是他,天南国不会有如此多的事情发生。

天南国会顺顺利利的参加年后的万国大典,而诸葛玄现在还会是天南国的座上之宾。

而且也有可能与玉茹公主修成正果,加上之前建交的政绩,说不定就调入礼部当差了。

这一切全都被阿那如的谋逆毁掉了,越想越是愤怒。

诸葛玄索性不管不顾,挥兵攻城。

半个时辰后,河城告破。

阿那如战至最后一刻,身边士卒尽死。

他身中二十多剑,强撑着不死,只为了能为城中百姓谋条生路。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阿那如见到诸葛玄后,第一句也是最后一句话便是:求求他放过满城百姓。

诸葛玄附耳说道:“那当初你又为何要谋反呢?”

这些百姓,对于诸葛玄来说,只不过是增加歼敌数量的筹码罢了。

对着李鹏飞附耳几句,便开始了屠城模式。

城中百姓大多惨死,反抗者极少。

毕竟对于一座无法占领的城池来说,留着这些百姓,无非是给敌人增加力量。

虽然诸葛玄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但是这行动毕竟没有得到朝廷的正式授权。

他只不过是跟朝廷玩了文字游戏,如果真要细究起来的话,可能大功也会变成大过。

同时,他认为这里群狼环绕,大宁帝国如果吞下天南国,会四面树敌,天天疲于应对。

所以,灭掉天南国后,他第一时间写好了奏折上报朝廷。

首先是把此次事件的起因经过表述清楚,然后再把此次的战果汇报给朝廷,最后建议朝廷将此地划分为三个区域,分给周边三个国家。

彰显大国风度的同时,又让三家相互牵制,可以大大减少大宁帝国对外的精力,转过头来继续国内的发展。

女帝看完奏折后,大感意外。

她没想到小小一个县令,靠着几千兵马,竟然能灭掉一个国家。

当即便决定要提拔重用这个县令,同时也非常赞同他的做法和主张。

而到了徐天华这,则有不同的看法。

什么群狼环绕,他听不懂。

他只知道,大宁帝国马上能新增一个省的土地。

如果其他国家不服的话,尽管可以在大宁帝国手里抢。

他当即去信给薛仁贵让他带着剿匪部队,立马挺进天南国,接收天南国旧地。

然后等待朝廷重新划分天南省的行政区划,让薛仁贵暂时代为军管。

当然,如果有国家对天南国,哦不对,对大宁帝国的天南省有想法的,尽可以带兵到他们的国都进行友好交流,看看他们对于变成大宁帝国行省有什么看法。

薛仁贵接到指令后,立马带着五万大军挺进天南国。

只用了四日,便接收了整个天南国旧地。

紫竹国自身难保,见大宁帝国又来了五万大军,吓得国王亲自赶到河城俯首称臣,生怕追究他们援助阿那如一事。

天北国更不用说了,国内一半兵马打不过区区几千人,现在人家又来了五万,这还了得?

天北国国主快马加鞭,带着大量金银粮草犒劳薛仁贵部队,并且表示臣服之意。

土番就更不用说了,作为被镇西军打出阴影的土番国王来说,别说抢地盘了,生怕被薛仁贵寻着什么错,再次兵临国都。

看着那三国一个亡国,两个臣服,土番国王也是开心不已。

一群人倒霉,总比一个人倒霉要强。

看着那三个不知道形式的蠢货被痛打一番之后,现在国内比自己还揭不开锅。

可惜土番国王在嘲笑他人的同时,全然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一个条约枷锁。

那条约如同系在狗脖上的链子,紧紧的勒住了土番的脖子,限制着他们国力的恢复与发展。

当然看着那两个蠢货还在不停的讨好薛仁贵,土番国王又怎么肯落后于人。

不过他比那两个家伙要了解大宁帝国的局势,让太子带着一百万两白银去京都孝敬徐相爷,国相带着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去打点六部百司的主要官员。

至于女帝?不好意思,没钱了。

土番经过打点运作,条约上的很多枷锁已经松动一点了。

比如还款日期,付款方式都得了最大的优惠。

徐相甚至允许他多还十几年,只是要多还“一点”利息罢了。

相比较总数而言,那点利息,不过九牛一毛。

土番国王一直觉得自己的打点路线没问题,他甚至准备把他小儿子送到大宁帝国去考科举,弄个状元回来。

说不定哪天大宁帝国就是他儿子当家,到时候这条约说取消就取消。

越想越有门道,他连忙通知国相,让他重点拜访吏部尚书和礼部尚书两人,并隐晦的提一提小王子。

不提土番国王的一顿操作,天北国和紫竹国也分别向大宁帝国礼部递交了国书,表达臣服之意,并希望派皇室子女去京都读书学习。

徐天华自然全部应允,只是要求二国需要在国内推广大宁帝国的思想文化和语言。

二国君主觉得小事一桩,还能讨好宗主国,连忙点头答应,甚至决定学习大宁帝国进行制度改革,全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