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老朱也是最顶尖的那几个。

职业军人代替义务军人,看似解决了府兵问题,但,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与郡县制和分封制反复较量一样,

郡县制和分封制,各有优点和缺点,不同情况,要采取不同手段。

并不是说,我是皇帝,我定下郡县制,直接一千年不变了,那是纯臆想呢。

别说是一千年,任何制度,十几二十年可能就不适用了。

而身为皇帝,就是要拿起这些不同缺口的拼图碎片,拼凑出一个答案。

治大国,若烹小鲜。

朱元璋要面对的是一位口味挑剔多变的客人,所以,朱元璋要随时拿出不同的调料来调好这锅汤,

这才是当皇帝最难的地方。

关于该用何军制,

这道题,在历史中有答案。

唐朝。

唐朝用府兵,中期不行了,改招募职业军人。

看起来一切向好,完美解决了府兵的缺陷,

但,也大大加重了武人的地位,朝廷招募的职业军人都是一群骄兵悍将,久而久之,是何结局,大家也都知道。

藩镇割据。

这就是职业军人带来的弊端。

终唐一朝,都没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五代十国那些皇帝,全都是军阀。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军阀,

他咋上位的?手下骄兵悍将扶上去的。

所以,建立宋朝之后,宋太祖极其忌惮武人,定下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但,就像前面说的,只要是制度就有弊端,

重新捋一遍,

唐朝府兵制不行了,所以用招募职业军人解决府兵制问题,

可是,职业军人的出现,造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直接乱成了五代十国,

宋太祖赵匡胤用重文轻武的战略,抑制武人,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重文轻武的战略,直接导致了宋朝武德不够,军队战斗力不行,被辽金元转着圈虐了三轮。

所以说,回到大明现在的情况,

不是说直接用招募职业军人来代替府兵这么简单,

老朱还得考虑利弊,取舍一番。

见陛下不开口,三位大官也适时的闭上了嘴巴,安静等在一旁。

老年人数量不均是表现,背后的关键问题是,府兵制不合理,导致大量耕地没被高效率利用。

这对于老朱而言,对于大明这个农耕大国而言,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朱元璋愁眉不展,一知道有这事,老朱有点愁得吃不下饭了,

他娘的,有这么多耕地被空出来了?!

“你说说,你啥想法?”

朱元璋看向茹太素,

茹太素沉吟片刻,刚要开口,就被朱元璋叫停,

朱元璋威胁道,

“你要再那么多废话,咱这次真拉下去揍你了啊!”

茹太素吓得浑身一抖,自己都这岁数了,哪扛得住打啊?!

“陛下,微臣以为,不若填府?“

“填府?”

朱元璋重复了一遍,

茹太素说得法子,就像是以前老朱干的,湖广填中原,

把人口多的地方直接送到人口少的地方,这样就不会浪费人少地多的区域了。

但,这招也不能老用,华夏人讲究个落叶归根,你给人一大家子整到鸟不拉屎的地方种地,还是有点说不过去。

以前老朱用这招也是没别的招了。

朱元璋挠挠头,

“嗯,咱先记着。”

接着,看向兵部尚书沈晋,

问道,

“你咋想的?”

沈晋支吾半天,偷瞄了徐司马一眼,徐司马儒雅一笑,

“尚书大人,但说无妨。”

一看沈晋这出,朱元璋就知道啥意思了。

“陛下,微臣还是觉得府兵制要大改。”

果然。

朱元璋心中暗道一声。

大改是高情商的说法,其实就是要废了府兵制。

而徐司马是都督府的大都督,是府兵制的最大得益者,府兵制若是被废了,徐司马也就变成无业游民了。

“你呢?”

朱元璋看向徐司马,徐司马脸上毫无不快的神色,

恭敬道,

“陛下,儿臣以为府兵制是有些不合时宜了。”

朱元璋赞许的看了徐司马一眼,

最起码这个义子,他是一心为公的,能分得清大小。

不过,徐司马的说法与沈晋差不多,

也是要废府兵制。

说起来,废府兵制并没有那么麻烦,直接把兵部的军籍送到户部就是了,

这些府兵全部脱离军籍,然后把军屯的田划吧划吧一分,其下什么各卫所也扯吧扯吧解散掉,也就算是解散都督府了。

现在大明并不是没有职业军人,塞王手下的精锐兵马都是职业军人,

他们不种地,就打仗。

只需要朝廷少量招募一些,以备塞王调度的兵马,应该就够了。

可老朱还是觉得有点太仓促了,

挥挥手道,

“行了,咱知道了,你们退下吧。”

“是,陛下。”

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朱元璋也抬屁股起来,

咱跟他们在这粘啥牙啊,直接找咱大孙儿去不就完了?

国储东宫

朱雄英皱眉看着养老金方案,

许久,

叹道,

“爷爷,若不是您,孙儿还完全没发现呢。”

朱元璋见大孙儿这副懊恼的样子,不由拍了拍大孙儿的肩膀,

笑道,

“这有啥的?!咱不察的时候多了去了,

咱是当皇帝的,也不能指望咱啥都提前想到啊,

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孙儿,你这么懊恼,完全就是自负啊。”

朱雄英闻言一怔,

随后认真点头,

“爷爷,孙儿知道了。”

自以为能解决所有问题,就是自负的表现,

做皇帝不是要你去解决所有问题,而是找出合适的人去解决问题。

若是太过自负于自己的能力,小觑其他人,最后只会走上独夫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