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244章 生擒董山

早在攻日时,董山心里就隐隐有了防备。

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如今的建州三卫名义是三卫,实际上早就归他一人说了算。哪怕他当场杀了明朝太监,并命人把其余随行之人也尽数杀了,都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

乖乖遵行。

随后,董山就命人撰写檄文。说尽这些年建州女真为明廷冲锋陷阵的苦,打瓦剌、攻日本。漂洋过海当先锋,明廷每一次开疆拓土,都伴随着女真人的鲜血。

指责景泰帝穷兵黩武,不顾女真人死活。

几度征调,他重伤乃止,如今刚刚伤愈就又来征调云云。

满满既然君逼臣反,那臣就顺势而反。拼着一死,也要为自己与建州女真争出条活路模样。

实际却打量着大明与帖木儿帝国鏖战正酣,妄想趁机占领整个努尔干都司,甚至吞了蒙古省,自成一国呢。

跟朱祁钰梦里一样,都是趁火打劫的勾当。

梦中土木之变后,明廷渐渐势微,草原各部随之崛起。也是这个董山趁机占了建州三卫,把整个辽东抢了个遍。

惹成化皇帝下令犁庭,誓要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连续一个多月攻击,让女真损失惨重。

青壮大多战死,董山被俘。

且此后每隔几年,就要对其部打击一次。让女真彻底胆寒,百年间不敢再犯大明,直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成长起来。

而今……

收到奏报的朱祁钰冷笑:“好贼子,竟敢杀害传旨太监,直接竖起反旗?那就让他瞧瞧咱们大明火器之利,让他亲自验证下那所谓的经验是否得用吧!”

也提前灭建州,将整个努尔干都司变成大明的实属郡县。

提及这茬,牛大力就忍不住嗤笑:“董山那傻子,被蒙在鼓里还以为自己多英明神武、当机立断,选了个多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呢!殊不知皇爷早就看出了他的狼子野心,就等着他现原形。造反之日也是授首之时,不过用命来证明一下大明天威不可侵犯罢了。”

就是就是。

张诚也跟着点头,敢杀朝廷派去传旨的太监,那董山死定了!

早得过朱祁钰密旨的辽东都指挥使早就埋伏好了兵马,但等董山宣布反叛就立即杀将过去。

绝不让那厮把战事扩大化。

专门对付骑兵的铁丝网加火枪,还有新改进的火炮。

每一样对建州三卫都是降维打击。

比这更晴天霹雳的,是辽东都指挥使当众念出的董山手书。

这信一出,董山整个都麻了。

毕竟他之所以敢大了胆子,扯了反旗,都是在信了帖木儿帝国与大明战事如火如荼,并在很大程度上占上风的前提下。

如果他的信早早就被截获,那……

那些帖木儿帝国所谓的优势能真是优势吗?

董山下意识看向自家心腹,结果就看到对方煞白的脸。

刹那间,他什么都明白了。直接回手一刀,欲把人劈下马下:“混账东西!枉爷那么信你,到头来你却往死里坑爷?”

结果那人早有防备,不但让他的刀落空,还有余力搭弓回射他。

在他闪身躲避时飞速策马逃跑,可董山恨极了他,哪里会让他轻易逃跑?

一声令下,万箭齐发,直接把人射成马蜂窝。

临要断气儿,那人还流着眼泪为自己辩解呢:“奴才,奴才也不想的。可奴才家人都在明军手里,奴才也没法子。爷,明军势大,非轻易能撼动,您还是识时务当俊杰,赶紧投了吧!也省得族中子弟跟着……”

受罪两字还没说完,就被董山又一箭射在心口窝:“狗奴才,这时候还试图扰乱爷的军心?”

亲手结果了曾经心腹,董山立即又给明廷加罪状。

说朱祁钰存心不良,早早派人监视于他。

这话是真的。

但辽东都指挥使不认,也不能认啊!

他当即冷笑:“胡言乱语!狼心狗行之辈不懂感恩,只会颠倒黑白。自朝廷设建州女真之日起,何曾亏待过你们?便是配合出兵,又哪回缺了恩赏?”

“早在你落马受伤时,你那心腹便已经向朝廷投诚。主动报告了你身为大明将官却领受朝鲜官职的不忠之事,更奉上你欲资敌的书信。”

“里通外国是为谋叛,罪当凌迟,祸及九族。如此大罪,皇爷都念在你也曾为大明浴血奋战过的份上多加宽恕,决定再给你一个机会。结果你不但不知珍惜,还因而举旗造反,陷建州三卫所有人于不义?”

说罢,他还看向董山周遭所有人等,直接宣布帖木儿帝国惨败,即将如倭奴省般的实际情况。

再转达朱祁钰圣命:放下武器速速投降者,可以网开一面。

继续冥顽不灵的,就地格杀!

明制一卫五千六百人,建州三卫加起来也不足两万兵。而辽东都指挥使管二十五卫,麾下十余万众。

兵力原就悬殊,再加上强大的火器震慑。

才一开始,就让建州兵魂飞胆丧。辽东都指挥使这满汉双语的圣谕一出,不少建州兵直接就地投降。

只有董山死忠的建州右卫护着他,想护着他突出重围。

但辽东都指挥使哪能给他这机会?

毕竟理论上建州三卫虽归努尔干都司,实际上却多受辽东都指挥使司管辖。此番董山胆大叛乱,他也是有些连带责任的。

唯有将建州卫叛乱事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才能戴罪立功。

当然得死死看住罪魁祸首!

不给其任何机会。

火力与兵力的双重压制,又是以有备攻不备。自然比朱祁钰梦中更驾轻就熟,短短几日就大获全胜。

成功擒获叛贼首领董山,将之押往京城。

捷报传来时,朱祁钰正在清宁宫陪吴太后用膳。喜得登时站了起来,不慎碰到桌子,汤汤水水撒了一衣襟,他也毫不在意,只大喜:“好,好啊!辽东都指挥使大功,当赏!”

吴太后边使宫人服侍换衣裳,边笑着调侃:“昔日攻下日本时,也没见你欢喜成这样。小小建州反叛,何以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