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156章 战和之外的第三种提议

朱祁钰把那国书仔仔细细瞧了三遍,才含笑道:“若那山阴道石见国没有太祖遗泽,朕大概也就法外开恩了。”

隔山隔海的弹丸之地,打不好打,管也不好管。

不留人驻守怕复叛,留人了不免劳民伤财,也恐日久年深,留守之人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

但事涉银山,据说几百年都挖不空的大银矿。

那所有的麻烦,就都不是麻烦了。

这不,朱祁钰话音刚落,群臣就都附和,意见相当统一:不管是打是和,山阴坚决不退!

既然已经吃到嘴里的肉,就绝不吐出来。

而且……

朱祁钰满脸孺慕地道:“全仗太祖爷显圣,才能有朝廷如今战果。忆昔洪武年,大明兴,太祖命人传谕四夷,日本便诸多不敬。只彼时大明内忧外患,根本腾不出手去教训它们。”

既然老爷子引以为憾,当乖多少代重孙的就该给弥补上。

派人往南京太庙、皇陵祭拜。

好让他老人家知晓,自己没负他所嘱咐。也让他老人家瞧瞧,日本那封卑躬屈膝至极的国书。

满朝文武齐齐点头,都夸皇爷周到,果真至诚至孝。

然后,他就话锋一转,让人把那‘好宝贝’多誊抄几份,传遍各属国。

讲述事情始末,说尽大明不得已之外,也让某些有不安分小心思的知道知道。明虽宽仁,但也不容挑衅。

明犯天朝者,虽远必诛!

群臣:……

好家伙,这不止是脸,这是连条裤衩都没打算给日本留啊!

但想想对方从大明立国以来的种种表现,罪行也确实有那么亿点点罄竹难书。所以也没谁怀疑自家仁君皇爷怎么还有了这么个不怎么仁的提议,只当他过于爱国爱民。

所以便觉这提议有些过于促狭,也没人反对,只就是战还是接受求和的问题展开争论。

主战者没二话,就是一个打!

卧榻之旁都不容他人酣睡,更何况是银矿旁?

而且趁他病,要他命不是么?

现在幕府将军足利义政遇刺身亡,连个子嗣都没留下。为争这个将军之位,哥哥弟弟们吵作一团。其余势力也都虎视眈眈,想吃下这块大饼。正群龙无首的时候,极适合被一锅端。

朝廷付出的代价可能大点,但是又多一国之地呀。

“最主要的是,将日本纳入囊中后。咱们以后想怎么采矿就怎么采矿,根本不用担心他们再从旁捣乱。否则的话,一旦消息走漏,斗成乌眼鸡的日本各国难免迅速停止争斗,一致对外。”

毕竟财帛动人心。

几百年都挖不完的银山啊,谁会眼睁睁看着它落入异族之手?

谁都不会!

常规理解是这样没错,但反对派们坚持后花园天皇已经卑躬屈膝至此,大明不该也不能再逼迫太过。

否则不用银山,日本各国臣民也会拧成一股绳,豁出去命来与朝廷大军斗争到底。

须知日本国小,民却不少,整整一千二百多万人呢。

就算百人里面出三兵,也得有三十六万。

人数本就不少。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更能全民皆兵。

京城之战不远,曾不忆百姓捐钱捐物甚至赤膊上阵打敌军?焉知同等情况下,日方百姓不会为了保护家园而无所不用其极呢!

算完了人口账,还有经济帐。

户部尚书亲自上阵,细算此时全面攻日需要的粮草、军饷等各项花销。

包括但不限于新造战船、兵器铠甲等等。

真·一不留神就要让好不容易充裕起来的国库、内库再次空到跑耗子系列。

求三思,求慎重。

求善用杨善之才,让日本的内乱来得更猛烈些。

可巧,杨善也是这么想的。

不出几日,他的折子就到。其上也仔细从日方如今的人口、经济、军事与政局等多方面深入剖析,全面预测了彻底将之灭国的难度与花费等。

口才好的人就是不一样。

礼部左侍郎绝不说打到酣处,两国可能会两败俱伤,更可能被旁人摘了桃子的情况。

只道灭日容易,但不必要,也不是最佳时机。

国朝养兵不易,历时数年才培养出这么些海上劲旅。自是皆如好钢,必须使在刀刃上。

皇爷万古英明亦不容有失。

不如暂退一步,接了后花园天皇的投诚,受了山阴道之地。

再以因日方养寇,屡屡攻击我大明沿海重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沿海百姓带来不可磨灭伤害。更以朝贡为名,行劫掠之实。

以至于陛下雷霆震怒,悍然下令发兵,使两国情谊土崩瓦解,百姓水深火热为由,索要朝廷兴兵的一应花费。

提议一出,满朝哗然。

虽然这提议有些过于不要脸,但确实打开新思路有没有?

蠢蠢欲动ing。

尤其朱祁钰,有梦境示警,知道清签了多少条约,有过多少战争赔款的朱祁钰。真·眼睛一亮,特别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为此连自己仁到有些弱的固有形象都顾不上了,当即龙胆一拍:“朕觉杨爱卿所言句句在理,从洪武年间至今,大明沿海各城屡受倭寇侵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我朝都以两国情谊而生生忍了下来,不想对方变本加厉……”

说到这里,戏精本精都几度哽咽。

言说区区金银虽远远弥补不了沿海百姓所受苦难,但也聊胜于无。也好给日本长长记性,督促他们能知错改错,再不轻犯。

传谕礼部左侍郎杨善,让其尽力斡旋,帮可怜的沿海百姓跟死难官军多多争取赔偿。

所得钱财,国库私库皆不要分毫。

只专款专用,在沿海各城建惠民学堂、医馆、慈幼院等。让那些受难者的子孙后代能在文、武、工或者医等各方面免费学习,长成对大明有用的栋梁之材。

医馆保各地百姓安康,慈幼院则使其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还在对杨善那折子嗤之以鼻,觉得自家皇爷仁善又体面,断不会答应那等趁火打劫、有伤体面事的李琏撇嘴。打开信函,就要拍在杨善那老匹夫脸上。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