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148章 抢到就是赚到的好事,谁不想呢?

牛大力跟李琏被戏称为御前双丑,两人非但不以为忤,还非要争出个上下来。

故而你称我二丑牛,我唤你二丑琏的。平时剑拔弩张,一遇到关于朱祁钰这个皇爷的事情上又会迅速统一战线。

朱祁钰虽理解不了,但尊重两人恶趣味。

现在听牛大力一说,朱祁钰现在还憋不住笑出声来:“等李琏回来非找你切磋一顿不可,用实力加智力让你知道谁才是老二。”

牛大力牛眼圆睁,嘴上说我怕他?

实际上么……

大身板子一抖,身体语言下意识的就表示出我怕他。

没办法,那货不但功夫俊,心眼还多。不动声色之间就能给他老牛挖上百八十个坑,个个能坑得他龇牙咧嘴还有苦说不出。

实在让人瘆得慌。

但身为御前第一侍卫,他是不会把怕字说出口的。

只生硬地转移话题:“那什么后花园天皇的,分明是在使激将法。想趁着台风季的时候,激咱们大明出兵。卑职都瞧出来了,皇爷更不会中他奸计吧?”

后花园天皇?

呵呵。

朱祁钰冷笑:“那就是一个傀儡,还是个不想反抗,或者根本找不到任何机会反抗的废物。实际上当家做主的,还得是他们那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政。”

牛大力撇嘴:“啧啧,小人儿还偏爱使大故事!收拾收拾都没有咱们一个省大的弹丸之地,还叫什么日本,国王还称天皇。自己都是夷,偏叫啥征夷大将军……”

他没读过许多书,只觉得这个国家挺像二丑琏说过的夜郎。

这番比喻,谁能不高高竖起大拇指呢?

连于谦都不免赞一句牛大人慧眼,形容得十分精准到位。还请皇爷听信良言,无论如何等到台风季过后再行出兵。

对对对。

这话连跟于谦素有些不和的石亨都得点头赞同:“于少保所言甚是,倭皇蓄意挑衅,用心实在险恶。皇爷万万吸取元朝教训,不可草率冲动。”

“待台风季过后,咱们水军也更熟悉其地形了。就那么个弹丸小国,根本费不了好大功夫。”

“别说要其石见国了,就算让整个日本都成为咱们大明的新行省都不在话下。”

不是石亨吹大气,而是朱祁钰有梦境示警。

飘飘荡荡数百年,可知道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了。就算现如今还不能一蹴而就,彻底废除匠籍,甚至变贱为贵。还不能在文武双科之外,再专门设个工科。

但这几年,他也一直没有停下尝试的脚步。

从最初的民籍,到后来的丰厚奖励甚至加官进爵。一个个胡萝卜吊着,自然让人恨不得使出驴劲儿来。

自动自发地投入到相关武器的研究与改进上去。

全匠籍开卷!

至于说那些大手子们脱离匠籍后会不会就此转行,或者让后人转行,以至于优秀匠人就此断代?

不确定。

但是为了防止这个可能,朱祁钰设定了非常丰厚的奖励制度。

从大明境内的慈幼院选适龄孩童,由积年老工匠教导。

每多教出一个来,就多一份奖金。

达到一定数额,朝廷分房子、分银子还专门安排人伺候着。身后也有朝廷代为料理,优异者还被刊登在大明报上,记在史书里。

真·从贱籍到国之大匠,生荣死哀。

如此殊遇下,相关匠人纷纷摒弃敝帚自珍的老观念,比着赛着要当大师傅。

听说皇爷只认对大明贡献,不论男女。一些个始终惦记家传绝学,不欲外传的,还打起了家中女儿、孙女的主意来。

众志成城之下,再加上海贸大赚特赚。无数分红、关税等源源不断流入大明。

朱祁钰腰包鼓鼓,自然敢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地往里砸钱。

重重努力之下,相关成果如雨后春笋。

全副装备之下的大明水军早非吴下阿蒙,不管是火器射程、准度还是弓弩、刀剑的强度等,都有了个质的飞升。

所以石亨才敢如此斩钉截铁安慰。

言说若不行,也是李琏不行。是他一将无谋,累死三军,直接换将便是。

朱祁钰揶揄:“比如换你?”

“嘿嘿。”石亨挠头笑,让昔日瓦剌闻风丧胆的石爷爷在朱祁钰面前猫儿一样乖巧:“若皇爷信得过,末将当然不辞劳苦。”

“便远涉重洋,也要将那劳什子后花园天皇跟足利义政抓来与您磕头叫爹!”

朱祁钰一脸抗拒地摆手,别别别。日本省可以有,叫爹还是算了吧。

他眼光还是挺高,不是什么样的阿物都要的。

而且根据那伙人强必盗寇、弱必卑服的性子。能有实力打他,一直打他,才是让其乖巧柔顺之道。

群臣笑,皆手持笏板拜服:“皇爷英明,一语切中要害。”

石亨还是一脸向往:真的不能派他出战么?

听说此次征伐日本的大船上准备了火炮,带着瞄准镜,射程更远、更精准的火炮!

还有许多加了瞄准镜的火铳。

更针对日本人擅使的倭刀,特意琢磨了狼牙铣来。

兵强将广,武器优良,又有充足粮饷。如此先机占尽的前提下,但凡领兵之人不是个朱祁镇,就没什么输的可能性啊!

这带兵的机会,抢到就是赚到。

满朝武将谁不想?

朱祁钰走下丹墀,亲手把石亨扶起来:“朕知勇国公一心卫国,为国朝安稳故,不惜远涉重洋,亲往沙场。然,杀鸡不用牛刀。日本癣疥之疾,不足为虑。”

“忠国公还是好生为朕镇守宣府,勤练精兵,守住国朝门户。”

“皇爷是说……”

嗯。

朱祁钰点头,表示比起日本,自己更在意蒙古省的安稳。

谨防瓦剌旧部有死灰复燃之一,也防别部趁机坐大,长成大明新的心腹之患。

说完,他还满是感慨地拍了拍石亨肩膀:“年轻将领虽好,但临战经验到底少了些,不如石爱卿老成持重。宣府、大同有你跟郭登在,朕才能安寝。”

话说到这儿,石亨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含泪跪地:“末将,必不负皇爷所望。一心镇守宣府,有末将在一日,就绝不让任何夷狄犯我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