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140章 去他的厚往薄来

一柄八百文、一贯的倭刀,以朝贡之名送到大明就得要价六贯!

进贡的方物不过两千贯,回赐就打算要三万。

这特么简直是把大明当成傻子肥羊!

朱祁钰拍案而起,怒不可遏:“混账,这起子混账怎敢?怎敢这般曲解我国朝礼仪,罔顾太祖太宗厚恤?”

咳咳。

虽然有梦中所见,他现在也觉得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这句有些过于理想主义。

也很有些打肿脸称胖子,更有些冤大头的嫌疑。

频频厚赏之下,有没有真心归附的不好说,但如日本这般以骗钱为目的积极朝贡的绝对不在少数。

不想继续当冤大头,也不想让子孙后代当冤大头的朱祁钰火冒三丈,各种狠狠抨击。

气狠了的文臣们也跟着纷纷附和。

早就惦记着建功立业,也惦记人家银山的武将们则卖力煽风点火。

积极把事情往扩大化了弄。

恨不得他即刻点兵,马上下令去攻打日本。

可朱祁钰辛辛苦苦演这么一场,目标又怎么可能只是往发兵去领回‘太祖爷馈赠’呢?

他啊,要搂草打兔子,连这个见了鬼的厚往薄来也一并给废了。

为此,他还拿出了许多详实数据。

包括自太祖以来,各藩属国所献的方物与朝廷回赐的金额数量等。细算后,中间那笔巨大的亏空让户部尚书眼前一黑。

当场站了出来,狠狠痛批这个制度的不合理之处。

恳请陛下自此以后修订相关比例,别让自家国库的钱都便宜了些个面服心不服的狡诈之国。

如此还不如把这些钱省下来,用于大明的军饷发放、救灾济困、清理河道等。

说起军饷来,武将们眼神就亮了。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战!

吃饱饭对战力影响巨大。

偏偏皇上自景泰二年以来便陆续清屯,严格控制军中将领盘剥底层军士。

严刑加上认真执行,还有法律约束、百姓监督等。

久而久之,敢顶风作案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大小将领们的荷包相应的也越发匮乏,且盼着皇爷能发足饷、多发饷呢!

文臣武将们意见空前统一。

御座上的朱祁钰咬牙切齿:“既然爱卿们也如此觉得,那打今儿起,这傻子冤大头咱们就不当了,去他的厚往薄来!”

“从今以后,咱们大明就要实行厚往厚来,薄往薄来的政策。”

“与大明团结一心的,大明自然也不吝啬。反之,就别想在大明多骗走哪怕一个铜板!”

礼部尚书胡濙:……

有一点点的不赞同,不知当讲不当讲。

结果,还没等他琢磨明白要不要唱这个反调,就直接被派了任务。

礼部嘛!

就该把礼尚往来的事儿也都跟着操持些,比如帮着想想如何把这个厚往厚来、薄往薄来的外交新礼仪给弄得看似花团锦簇,优待万分。

实际上吧,就根本没有多花哪怕一个铜板。

总之,又要体面又要省钱。

胡濙:???

陛下,您讲讲道理,臣是礼部尚书,不是户部尚书啊。拿最小钱办最大的事,那应该是那位的专长来着。

户部尚书白眼,若不是看他老态龙钟,走路都快一步三歇了。

今儿这朝堂上就得加点武斗元素。

朱祁钰扶额,当没看到这两个老活宝之间的眼神官司。

只道人性本贪。

不管是如日本一样为了占便宜而积极朝贡的,还是踏踏实实履行藩属国职责的。总归都已经享受惯了大明的阔绰,陡然之间起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余诸国的不满。

“不知诸位爱卿可曾想过这个问题,又有何良策?”

当然祸水东引。

就着这个事儿,把大锅扣在日本头上!

朱祁钰笑:“诶,爱卿此言差矣。这怎么能叫扣锅呢?那锅,本来就属于日本。洪武年间,那小国就屡屡侵害大明。太祖爷皇恩浩荡,不计前嫌,甚至将他们划为免征之国。结果……”

帝王咬牙,满脸愤恨。

让人再度将渡边次郎的供词交给文武大臣们传阅,以朝贡之名行诓骗之事、阳奉阴违,对宗主国大家嘲讽什么的都是次要。

最可气的是:那些混账们还私养倭寇,常往大明沿海地区犯奸作科。

宽仁君王自然不允许任何肖小之辈在自家国土肆意妄为。

随后,景泰帝朱祁钰亲笔所书的国书就递到了日本。

其中满是对朝贡使臣渡边次郎见利忘义,在朝贡途中抢掠山东临清货船、殴打当地官员等种种暴行。

帝王大怒,命人拿赴有司查问。

结果供出来一系列日本诓骗宗主国,养寇等事。

朝野震惊,议论纷纷之间,景泰帝为平息众怒直接将所有参与抢掠之人悉数正法,随行所带货物都赔给受害商船。

且历数自从洪武年间,大明对日本的种种忍让宽容。

日本又是如何得寸进尺,一次次利用大明的宽仁从中渔利。又怎么私养倭寇,危害大明海境安全安全,杀伤沿海百姓等等。

如此罪大恶极,罄竹难书。

大明再难包容。

而且因此上,朝野之间对于朝贡之事都意见颇大、抵触颇深。他这个当皇帝的几经思量,也觉不妥。

大明有厚往薄来,怀诸侯之心。诸国却……

或者说总有一些害群之马从中挑拨,使得好事办成坏事。所以几经思索间,他决定暂停朝贡,后续何时恢复再行商议。

是,现在海禁开了。

朝贡已经不是与大明货品交流的唯一渠道,但是是唯一可以光明正大占便宜的机会啊!

还是那种动辄数倍、十数倍利润的超级大便宜。

陡然失去,哪个不心痛,不得骂缺心眼的日本几句呢?甚至因此而宣布与他们断绝往来,只一心向大明的都不在少数。

便宜没占成,还损失了六百人、六艘货船,更成为众矢之的的日本天皇眼前一黑。

生平第一次吃了这么大一亏。

而紧接着,更要命的事情出现了:爱民如子景泰帝特别痛恨日方养寇侵害大明事,决定发兵为那些枉死的百姓们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