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历史军事>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第116章 好险好险,好在他快上一招

但这话说来容易落人口实,也容易让这些奏折的主人们反悔。

到时候所有宗室拧成一股绳,拿皇明祖训说事、敲登闻鼓告状都是好的。万一有哪个激进的,被人挑唆几句,真往太庙去自戕……

咳咳。

想解决事儿,不想凭空添波折的朱祁钰轻咳。在群臣期待的目光里道:“兹事体大,一时半刻之间,朕也没有个万全之策。”

“索性如邀请周王叔祖一家子进京般,把上折子的诸王都一并请来吧。”

“大家集思广益,好好想想怎么把这桩美事给办圆满了。”

总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与其养猪般,生生浪费民脂民膏养着这些个宗室子弟。不如想想法子,让他们也各自发挥所长,能自食其力。

比如趁着海贸东风组建个皇家船队之类,让宗室藩王们以地入伙,到时候按股分利。

这么一来,国库私库都不用再往外补偿大笔银子,宗室藩王们也能从中获利,维持优渥生活。相关采买、销售等,都掌握在朝廷手里。也不担心藩王趁机做大,威胁大明安定。

再给他们找些事儿干。

免得一个个的整天无所事事,只能花天酒地、横行乡里。

这是早就记在朱祁钰小本本上的内容。

但牵连甚大,一个弄不好就会引起全宗室反弹。原本他还想着再等等,等他把国内上上下下的积弊清理得七七八八。

确定海贸有利可图,日本有石见银山可挖,也有实力挖了。

再徐徐图之。

没想到废人殉的圣旨,居然引起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周王主动投诚,襄王跟上,接着荆襄之地的王爵们纷纷效仿……

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多不礼貌啊?

为表自己的虔诚,朱祁钰还顶着初冬冰冷的寒风。带着满朝文武出城十里相迎,主打一个尊重。

可把朱有爝给激动的,上来就要行跪拜大礼:“臣何德何能,怎敢当皇爷如此?”

朱祁钰赶紧把人拦下:“周王叔祖切莫如此,于私您是晚辈嫡亲叔祖。于公,您不计私利,慷慨解囊。在您的积极表率之下,襄王叔等多位亲王郡王们都见贤思齐,真真解了侄孙的燃眉之急。”

“您做长辈的如此疼爱小辈,侄孙这当小辈的可不正该多多孝顺您?”

好险好险!

还好他棋快一招,不然就被瞻墡侄儿抢先了。

朱有爝心中暗乐,面上却满满谦虚:“陛下言重了。臣早年被封郡王,而今又袭了周王爵。受陛下与大明厚恩,自然也该设身处地为陛下与大明着想。”

“到底臣是大明的周王,大明国祚绵长,周王一系才能跟着千秋万代。”

“那地虽多,几乎倾尽咱们周王府几代积蓄,但若能为陛下分担些,也算物有所值。”

要么说这人老奸,鬼老滑,兔子老了不好拿呢?

朱有爝没叫一句苦,却句句都苦。

让朱祁钰就算想直接抹个大脸,用十万两拿了人家近四万顷地都不好意思下手。做不好让第一忠心的藩王真倾家荡产,子孙后代们无所倚仗吧?

朱祁钰心中暗赞,脸上的笑容也随之更加亲近了几分。

定心丸赶紧给吃上:“若天下诸王都如周王叔祖,何愁大明不能繁荣富强,早日重回巅峰?外间风大,叔祖与侄孙共上龙辇,侄孙已经命人在承天殿设宴,咱们席间再好生细说。”

朱有爝受宠若惊,连呼使不得。

这太僭越了。

朱祁钰坚持亲手扶人:“叔祖不必介怀,侄孙年纪虽轻,但也颇知孝义。且查纳诸卿雅言,牢记功必赏,过必罚的准则,发誓此生绝不亏待任何一个于国有功之人。”

朱有爝:!!!

再次庆幸自己的敏锐与机智。

那颗提到嗓子眼儿的老心啊,也彻底回到了原位。看来此番不管这位年轻的皇帝侄孙如何补偿,他们周王一系都不会亏了去。

心头大石落下,朱有爝这态度上也更从容了几分。

当即老怀大慰地笑:“好,好啊!国有贤君,社稷之福也。不怕陛下笑话,去岁中秋噩耗传来,臣这心里如百爪挠心。每日里烧香拜佛,生怕那正庶人落在敌军手里,朝廷有所掣肘。甚至……”

“甚至让我煌煌大明重复南宋悲剧,夜里噩梦不知汗湿了多少床被褥。好在皇天不负,祖宗有灵。危难之际有陛下这等惊世之材,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短短不到半年就把那曾让大明险遭灭国之危的瓦剌成为大明蒙古省。”

“如此功绩,便是臣那四大爷在世也得欣慰地拍拍您肩膀,道一声好小子,不愧我朱家儿郎!”

他四大爷,永乐皇帝是也。

五征漠北,一辈子为驱除北元而辛勤努力着,生生把皇帝当成了仁宗的征北大将军。

这龙屁拍的也是极为响亮了。

朱祁钰谦逊而笑:“叔祖这就有点黄婆卖瓜之嫌了,侄孙年轻经验少。陡然重任在肩,每日战战兢兢。只小心谨慎,争取不负祖宗基业,哪敢跟太宗爷相提并论?”

朱有爝道他过谦,朱祁钰言他太偏爱。

爷俩同乘龙辇过了承天门,一路欢声笑语,好像多年不见的亲祖孙般。

看得,朱子垕兄弟们既喜且忧。

喜的是自家老子可能说的对,那几万顷地保佑,此次是福非祸。

忧则忧老头子太放肆,天子相扶,同乘御辇,还走君王才能走的承天门……

如此隆恩,他眼睛眨都没眨地受了。

日后君臣生隙,这不都现成的证据?明晃晃的骄矜啊!

一路忐忑地到了承天殿,竟是连太后与身怀六甲的皇后娘娘都降阶以晚辈礼相迎。

隆重到朱有爝都有些绷不住,直道再怎么也是国礼大过家礼,该是他与家小们参见太后娘娘、皇后娘娘。

吴太后宫女出身,没读过许多书。

但好在与儿子一心。

只要对儿子有好处的事儿,她就愿意努力去做,才不管什么架子不架子的呢。

当即笑盈盈行了个晚辈礼:“便是先皇在,见了您老人家也得亲自出迎,更何况当侄媳妇的呢?王叔快请入席,您带着全家老小为国尽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