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带着灵泉回村种药【完结番外】>第156章 田螺鸭掌煲

  李水琴拜神弄回来一堆所谓开过光的假玉石平安扣, 都用红绳穿着,每个人一个,张清让也有份, 怎么说也是长辈的好意,她不好当面拒绝, 只得戴在脖子上, 看得乌桃直想笑,在村里戴戴没事, 反正没人看得出来是假货,要是工作时候也戴, 尤其是一些大场合, 别人得怎么看张清让啊。

  “妈,跟你说多少次了, 不要交智商税, 这些都是假的, 塑料的。”每次去拜神都弄回来很多这样的东西,桌上的黄纸符、八卦镜……寺庙卖道家的东西, 这么明显的商业圈钱行为, 老妈还每次都乐呵呵的掏钱, 不懂怎么想的。

  只要说这些是假的, 没用, 李水琴就不太高兴, “你们小孩子懂什么,让你戴就戴,大师开过光的, 能保平安。”

  “就是专门骗你们钱的。”体内有解释不清来源的灵泉的某人还是个唯物主义者, 立场坚定到能直接入党。

  李水琴不跟她争辩, 直接拿起一串帮她戴上,还警告不许拿下来。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被迫戴这么个假货,乌桃生无可恋,趁李水琴进房间放东西的空档她悄声嘱咐张清让:“回省城就拿下来,要不让人看见笑话你。”

  张清让从衣领下掏出红绳穿住的平安扣放在掌心,“戴着也没关系。”

  “怎么没关系啊,堂堂张大部长,戴假货,传出去好听?”

  “身外之物,真假没那么重要。琴婶大老远去寺庙求来给我们保平安,意义非凡,戴着也是给她一个心安,你觉得呢,桃桃。”

  “你都这样说了我还能说什么,戴就戴呗,只要你不介意就行。”

  “我觉得挺好看的,种水多好啊。”

  “张部长,您能别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虚伪了啊。”假货哪来的种水。

  “论格局还得是我清让姐。”乌榴冲对面竖起大拇指,佩服的五体投地。

  二婶年年去拜神,年年都花冤枉钱买这些,她在外读书不在家,还专门寄过去给她,千叮嘱万嘱咐一定要戴,唉~

  下午带回来的禾花鱼正好晚上裹脆皮面糊炸了吃,就是鱼太小,去鳞麻烦,本来禾花鱼也长不了多大,小鱼也有小鱼的好吃,炸到骨头都酥脆,当零食吃也不错。

  “这么多呢,不用全部都炸完吧?”张清让戴橡胶手套坐在小板凳上帮忙去鱼鳞,有那种专门都小刮刀,熟练了就能很快,大半桶鱼,能炸好几锅,刚炸出来的禾花鱼好吃,留到明天就软了,影响口感。

  乌桃在旁边处理黄鳝,打算做个砂锅焗鳝鱼段,做法很简单,调味只有姜丝、米酒、生抽和蚝油,砂锅温度高,保温又好,鳝鱼熟得很快,再放点大蒜叶子盖盖闷两三分钟就行了,鱼肉比红烧的做法要嫩,拌米饭很好吃。

  她也觉得禾花鱼别一下子弄太多,吃不完留到明天又不好吃了,“刮二十来条就行。”

  那桶养了好几天的田螺也得赶紧吃掉,她喊小妹剪螺屁股,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处理田螺,反正她家这边是要剪屁股,这样比较好嗦,也容易入味。

  黄鳝身上有粘液,弄完砧板上都黏糊糊的,她把砧板搬到天井洗干净,上回廊的角落挑了一个大荔浦芋头,削皮切成小方块,炸鱼之前先把焯过水的鸭掌下锅炸透,泡进放了冰块的冷水中,这样鸭掌才会起虎皮,做田螺鸭掌煲不能少了虎皮鸭掌。

  这道菜在家很少做,李水琴说又酸又辣,吃多了肚子跟着火一样。

  “禾花鱼弄干净了,还有什么没弄,我来。”张清让把鱼拿到厨房,手套+围裙,很接地气。

  乌桃先用葱姜水给禾花鱼去腥,往里加了点盐增味,面糊已经调好了,“菜都弄完了,烧火吧,我把鱼炸了。”

  “鸭掌炸了?”

  “嗯,在桌上,看看起虎皮没有。”有时候炸不好,虎皮起都不是很漂亮。

  张清让过去看,泡在冰水里的鸭掌颜色金黄,表皮已经起皱,“起了,很成功。”

  “那就行。”

  把调好味的禾花鱼倒进面糊碗搅匀,每条鱼都裹上面糊,等锅里都油温升高,筷子头放下去会气泡了再放禾花鱼。

  这是之前炸鸭掌用过都花生油,没换新的。

  炸过东西的油只要不是特别浑浊,实在吃不了的,都会反复用,谁家也没奢侈到拿油当水,用过一次就直接倒掉,浪费可耻。

  油锅呲啦呲啦响,用自家种的花生炸出来的花生油本来就香,炸好出锅表面一层金黄的脆皮面糊,没有裹很厚,炸透后只有薄薄一层,用筷子轻轻一拨弄就酥的往下掉,咬一口嘎嘣脆,很好吃。

  乌桃被烫的直呼气,“唔!好吃,你尝尝。”挑了一条新的吹了吹才喂给负责烧火的张部长。

  连鱼骨头都炸酥了,“大厨的水准。”

  乌家庄的鱼向来没什么土腥味,不管是清蒸、红烧、油炸还是干煎都很好吃,去年村民捞自家鱼塘的鱼卖到外面,获得一致好评,今年开春就连那些荒废很久的小鱼塘都有人跟村委会承包来养鱼,养禾花鱼的村民也比去年多一倍,唯一担心的就是夏天雨季稻田积水,禾花鱼会跑掉。

  今年往三岭塘放鱼苗的时候李水琴也担心,找人看过底下那道堤坝,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加固一下。

  乌桃自己倒是看得开,完全不担心。

  张清让也不知道她怎么打算,洪涝灾害是不可控的,只能提前防御,南桂县这边每年都有村子遭殃,去年受害的就是再往下的两个镇,水位上涨把街道都给淹没了,好在居民都有经验,看情况不妙就往高处跑,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今年雨水很多,从初春就密集的下,量不大,可老这样也烦人,乌家庄的梅雨天还不算严重,可能跟这里的地势有关,没有潮湿到衣服晾在外面好几天还在滴水。

  这种天气有坏也有好,很多菌子和野菜就喜欢在这时候冒头,有去年在村市就很受欢迎的鹿耳韭、香椿芽、百花菜、山麦菜、蕨菜、马齿苋、野香菜,这些就算放在以前村民也不怎么吃,现在采摘也是卖给外边的人,要不就是煮熟了喂猪。

  田埂水沟里还长着很多水芹菜,这个以前也是割回来喂猪的,今天乌桃还在三岭塘摘回来一把,只要嫩的,把叶子摘掉留下青绿的梗,切小段,跟肉丝一起炒很好吃,味道像普通芹菜,但没有那么冲,口感清脆,没有其他野菜那种苦涩,做起来也不麻烦,不过最好还是提前用浓盐水泡过,防止里面有小蚂蝗或者其他寄生虫。

  不管什么野菜,在她家就是尝个鲜,不会总摘回来吃,日常吃最多可能就是百花菜和鹿耳韭,前者打汤方便,后者煎蛋很香,除此之外其他的都很少吃,李水琴说野菜大多性寒,不宜多吃,尤其是女孩子。

  今天这个水芹菜也是头回吃,洗的时候李水琴还怀疑能不能吃,因为村里从没人吃过。

  乌桃解释:“不仅能吃,其他地方还有人专门种植,卖很贵的,批发价都4块钱一斤,以后让村里的人多种点卖钱哩。”

  冰箱有牛肉,水芹菜炒牛肉也是一绝,出锅后乌桃先夹了一筷子给不信这东西能吃的李水琴试了试,收获的评价是:“是有点像芹菜,脆脆的还挺好吃。”

  “我是你亲女儿,能骗你么。”

  “4块钱一斤也太贵了,抢钱啊。”想不通那些城里人怎么那么爱吃野菜,在村市抢购野菜的也是那些城里来的游客。

  “物以稀为贵嘛,在农村泛滥成灾的东西,在城里可能很难买到,加上运输、季节性这些问题,价格自然就高,4块钱一斤野菜在我们看来很贵,但这4块钱在城市都买不到一杯奶茶,这样一算就不觉得贵了。”

  她对一些货品的定价也很贵,比如漆树茶、松茶、山茶油、银山宝、黄金米、石斛、灵芝、天麻……包括她家的鸡鸭鹅鸽、蜂蜜、瓜果蔬菜等等,都比其他村民卖的贵,也不是没人说过定价奇高,可谁让她家的东西就是好,这个价钱她还觉得低了呢。

  做好的菜都先端出去了,现在这个天也不用怕菜冷掉。

  最后出锅的是田螺鸭掌煲,光是田螺和芋头的分量就够好几个人吃的,还有其他配菜:鹌鹑蛋、豆泡、炸腐竹、酸笋,满满一大锅,鲜香酸辣的味道勾得人直流口水。

  “吃饭啦!”

  香酥禾花鱼是油炸的,但吃着一点都不油腻;水芹菜炒牛肉也让人眼前一亮;炸得很成功的虎皮鸭掌经过炖煮,一嗦就脱骨,吃起来毫不费劲;焗鳝鱼拌着米饭吃也回味无穷,鱼肉一点都不腥。

  春季的田螺很肥,跟其他配菜在砂锅里炖这么久早就入味了,酸酸辣辣,一嗦一个准,眨眼间每个人的碗边就堆起小山似的螺壳,像乌桃她们这种高手嗦螺从来不用牙签,拿起来先从剪掉的螺屁股用力一吸,再反过来对着螺嘴一嗦,完整的螺肉就出来了,咬掉最精华的那部分螺头肉,把内脏留在壳里。

  ~

  晚饭吃太撑也是件难受的事,没其他事要做的乌桃跟张清让两个人领着同样吃饱喝足的三只狗子沿着果园的小路散步。

  最后一道晚霞消失在天际。

  走在前面的乌桃回头看,最爱的人就在身后。

  她站定不动。

  张清让的视线就没离开过她,“嗯?怎么了?”

  “没什么。”她冲张清让伸手,十指紧扣。

  张清让快走两步跟上,并排走在她身边,“明天要忙什么?”

  “去酒坊那看看,再去一趟县城,跟顾家合作的药妆工厂已经动工了。”

  “我陪你一起去。”

  “嗯。”

  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路边已经有蟋蟀在叫唤,一只耳扑过去,叫声也戛然而止。

  作者有话说:

  今天跟村里人去河边捞河蚌,开出来好多珍珠,正好给我对象串一条珍珠项链哇哈哈哈哈哈哈……

   第三版图: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