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六,第一支去营救高真先锋营的宁军离开边关出发了,这是一支四万六千多人的队伍,为首的将军正是柳戈。

  在柳戈的队伍出发之后三天,第二支队伍也离开了边城。

  这是一支五万人左右的的队伍,领兵的将军是沈珊瑚,这支队伍多数都是步兵,骑兵数量很少。

  沈珊瑚是在李叱登极之前才从蜀州赶到长安的,结果又遇到了黑武人南下的事,所以没有回西南,直接跟着北征大军到了边疆。

  又三天后,第三支队伍离开了边关,这是一支大概有六万人左右的队伍,为首的将军是唐安臣。

  又两天后,第四支队伍出发,这支队伍大概有八万人左右,领兵的将军是澹台压境。

  前前后后四支队伍加起来,已有二十几万人的规模。

  黑武人大营。

  阔可敌夜澜站在地图前边,看着手下人在地图上把宁军队伍的位置标注出来。

  “唐匹敌大概是猜到了我们的打法,所以才会这样用兵。”

  阔可敌夜澜看着地图说道:“第一支队伍看起来是要去酒宁军高真所部,可实际上是一支诱饵队伍。”

  他一边思考一边说道:“唐匹敌自然想到了我们会打援兵的战术,所以用一支诱饵队伍来引我们出击。”

  “这支队伍一旦我们打了,哪怕不是大规模的围歼,我们的兵力调动也会暴露在唐匹敌面前。”

  “后边的三支队伍,就是一个连环打法,用这三支队伍冲击我们的包围圈,如此一来,为了保证被困住的敌人不能脱身,我大军就要全部调动起来。”

  “而此时,唐匹敌手里必然还有数十万军队,便可趁着我们先一步调动,他找出破绽攻打。”

  说到这,阔可敌夜澜缓缓吐出一口气后继续说道:“素闻唐匹敌用兵极凶狠,现在看来果然如此,为了引我们先调动兵马露出破绽,他不惜接连派兵引诱。”

  “如果我们只有五十万军队,甚至,我们有八十万军队,唐匹敌都能找出破绽进而将被动之势化为主动,可是他低估了帝国的实力。”

  阔可敌夜澜道:“唐匹敌不可能想到,这次我带来多少军队。”

  他看向手下众将。

  “记住,我们有足够的兵力,把唐匹敌派出来的队伍全都放进来再打,让他的计划彻底落空。”

  “唐匹敌前后派出的四支队伍,按照距离放进来,分开切割包围,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

  阔可敌夜澜转身走到地图前边,用木棍指向地图上宁军位置开始安排兵力调动。

  他手下的将军们全都肃立听着,一个个屏气凝神。

  大概半个时辰之后,所有兵力布置已经安排妥当,各军的将军转身离开大帐。

  看着地图上那一道道标注出来的包围线,阔可敌夜澜再次缓缓吐出一口气。

  “唐匹敌……你未曾输过,我也是。”

  说完这句话,他的手在桌子上重重的敲了一下。

  五月十六。

  北疆边关,城墙上。

  李叱站在那看着北边,战场远在数百里之外,他当然不可能看得到。

  可是他每天都会到城墙上来看着,似乎唯有如此,心里才能稍稍安定一些。

  他信任唐匹敌,无条件的信任,但这一战实在要紧,他又怎么可能做到真的心无波澜?

  他对唐匹敌信任的最大表示,就是对军务事的不参与,把指挥权完全交给老唐。

  “陛下!”

  余九龄从城墙下边急匆匆跑上来,手里拿着一份军报。

  “大将军派人送来的军报。”

  余九龄双手把军报递给李叱。

  从第一支队五出发到现在过去了十余天,第一份军报到了,可不是好消息。

  黑武人的兵力规模远超预计,多到了一个让李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地步。

  从目前来看,敌人已经暴露出来的兵力就已经超过百万,而这似乎还不是全部。

  在黑武人的大营里,应该至少还有数十万大军作为预备队伍没有上战场。

  老唐用于试探敌人深浅的四支队伍全部被隔断,不是被包围在一起,而是被分割包围。

  四支队伍之间的距离,最短的也要有六七十里。

  黑武人利用他们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这漠北荒原上画了五个圈。

  五个圈,分别困住了宁军的五支队伍,加上高真的人马,有将近二十五万宁军被切割包围。

  余九龄这样不懂军务事的人,都已经看出来事态的严重性。

  老唐的本意应该是用四支队伍,勾引黑武人把全部兵力亮出来。

  唯有如此,才能制定好破敌之策。

  可是现在,黑武人完成了对所有出关宁军的分割包围,可至少还有数十万军队没用到。

  而这数十万人,就是阔可敌夜澜留着用来对付老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