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独发◎

  今早, 到了马佳·思颖要出宫回府的日子。她坐在木床上,看着殿里宫人们都在忙碌,莫名的黯然失色。

  “格格, 东西都收拾好了, 可以出发了。”

  马佳·思颖最后看了一眼这房里的摆件儿。从她住进来便没有挪动过一寸, 如今自己的痕迹都被清理掉,就像她从来没有进过这里一般。最初, 马佳·思颖只觉得自己与这里的人和物都格格不入, 现在, 她竟然希望能留下些属于自己存在过的迹象。

  只是,她没有重新再来一次的机会了。如今,她也已经成了与这些宫殿气息吻合的人。

  “走吧——”

  马佳·思颖转身, 出门, 带着几分坚毅的神情。

  她留下了什么, 又带走了什么, 谁也不知道, 只有马佳·思颖自己心里清楚:她决定了什么, 又将失去什么。不过唯一一点就是,她永远不会后悔,朝前看总会变好的。

  刚出西侧殿的殿门,就看到对面的博尔济吉特氏站在东侧殿的门外,两人隔着中间的庭院相望。记得刚见面时,马佳·思颖对这个蒙古格格还带着些许好奇,只是后来经历了许多事情, 当初的好感也慢慢被磨灭。现在两人能如此相处着, 便是最好的。这宫里来来往往, 能记住你的又有几个。

  马佳·思颖心里没有触动是不可能的, 只见她俯身对着博尔济吉特氏行礼。起身后,博尔济吉特氏微笑着对她点了点头。两人如今也算点头之交了,只是更像在道别一样。这微笑背后的含义,是释然、妥协、还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有她们二人知晓。

  慈宁宫正殿内。

  “臣女今日出宫回府,特来此向太皇太后请辞。”马佳·思颖自从前几日生辰宴后,便在心里对慈宁宫正殿有了抵触的情绪。臣女虽显的生分,但放到今日的场面来讲是最合适的。

  “好孩子,回府后要多孝敬你祖母,如今她也年老,上次瞧着与昔日的身体也有不同了。哀家心里还是放心不下你,这是哀家年轻时佩戴的簪子,今日赠于你,望它代替哀家能保佑你平安。”说完,太皇太后从苏麻喇姑手中接过一个木盒子。

  “你往前走些。”

  马佳·思颖了然,走到太皇太后面前蹲下。只见她打开手中的木盒,将锡杖形金簪放在马佳·思颖的旗头上比了比,找了个恰当的位置,然后戴在了马佳·思颖的头上。

  “臣女谢过太皇太后,有您的东西庇佑着,臣女定能平安顺遂。”

  “好了,我也不留你了,免得耽误了出宫的时辰。苏麻喇姑,去送送马佳格格。”

  是了,出了宫便是大臣马佳氏的嫡女,不再是慈宁宫里的思颖格格。

  “格格您请。”

  对于苏麻喇姑,马佳·思颖心里头还是带着感激的。从拿到懿旨到一个月的宫规教导,都是苏麻喇姑亲自带着马佳·思颖,才能一步步促成了她现在这样。圆滑、聪颖、懂时宜,有了这些性子,才能在宫里生存下去。

  马佳·思颖握着苏麻喇姑的手,捏了一捏,“苏麻姑姑,思颖还要去慈仁宫见一见仁宪皇太后。我知道上午慈宁宫事务较多,姑姑您快去忙吧,我自己一人可以的。”

  “格格您这一走,奴婢这心里舍不得。望格格不要忘记在宫里的这段时光才好,奴婢就不打扰格格出宫了。”

  苏麻喇姑看着马佳·思颖,昔日自己亲自宣懿旨接入宫中,今天又亲自送她出宫,一时间感情复杂万千。但也不愿将悲伤的情绪带给马佳·思颖,行了礼便回了正殿。

  ......

  马佳·思颖进宫这一年多,来慈仁宫的机会少之又少,平日里基本都是在慈宁宫正殿见仁宪皇太后,遂今日亲自前来道别。

  马佳·思颖刚走进慈仁宫,便看到仁宪皇太后坐在庭院的椅子上,眼睛不知是望着天空,还是红墙外树枝上的小鸟。

  “臣女马佳·思颖给皇太后请安。”

  听到马佳·思颖的声音,仁宪皇太后惊喜地转过头来,“你这丫头今日不是要出宫吗?怎么还来哀家这慈仁宫一趟,耽误了时辰可怎么办。”

  话虽如此,但仁宪皇太后脸上的笑容却掩饰不住,“素梅,去给思颖格格倒杯茶水。”

  “是太后娘娘。”

  “太后娘娘,臣女今日来就不久坐了,等会儿还要去宁寿宫一趟拜见慈和皇太后。今日过来,也是为了感谢太后娘娘您在这一年里对臣女的照顾。往后臣女不在宫中,您也要经常出慈仁宫多走动走动,臣女记得再过些时候,御花园的花就都开了,景色值得一赏。”

  记得这话马佳·思颖也同慈和皇太后说过,只是她与仁宪皇太后的性子终有不同。仁宪皇太后心思豁达,最重要的是,她不爱顺治帝。她自己心里清楚,嫁来大清,就是身为蒙古格格的义务,自己也甘愿沦为满蒙联姻的牺牲品。

  而进宫的这段日子,也多亏了有仁宪皇太后常在太皇太后面前为自己刷存在感,才让自己能够在太皇太后那儿较其他人有那么一丝不一样。

  是可怜,还是见到了命运相同的人,仁宪皇太后自己也没想明白,不过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做了大清的皇太后,喜爱分明,也无人敢说半个不字。

  “你就不要担心哀家了,哀家身边不缺人,能照顾好哀家的。慈和皇太后那儿你也不要误了时辰,你有这份心,她在天上便也放心了。”

  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她没有看错。只是可惜了,有一个鲜活的女子要被困在这高墙之内,一生。

  “那臣女就不打扰太后娘娘您了,臣女告退了。”

  马佳·思颖刚准备转身离开,就看到素梅端着一杯茶水着急走来,“思颖格格您留步,喝一口奴婢为您烧的茶水吧。”

  都说同性格的人相处的会更融洽,素梅就和仁宪皇太后一般,心性善良,有她陪着,相信仁宪皇太后也不会感到孤单。

  “你喝一杯吧,平日里也没有什么机会可以来到哀家这儿,如今前来却是为了别离。且喝一口茶水吧,用不了多久。”

  仁宪皇太后看着自己什么这个宫女,性子太实,一时间竟也些许动容。

  “谢太后娘娘。”

  “谢素梅姑姑。”

  ......

  宁寿宫还是一如既往的宁静,有没有人似乎对这座宫殿来说,已没有任何意义。

  马佳·思颖推开了佛堂的大门,走到了佟佳氏的牌位前。

  前方的墙壁上挂有慈和皇太后的画像,她身穿着皇太后规格的朝服,手上拿有珠串,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不禁让人有些恍惚,仿佛佟佳氏还活在世上。

  “太后娘娘,臣女来看您了。”马佳·思颖在桌前烧了三柱香,随后跪在圆垫上,拜了一拜。

  “记得臣女刚进宫来宁寿宫拜见太后娘娘,您心系着臣女身子弱,恐传了病气给我。臣女当时也胆大,想用这浅薄的医术来医治您。好在娘娘您心善,竟也同意了让这个才十一岁的、初次见面的孩童为您诊脉。”

  马佳·思颖回忆起刚入宫时的样子,那时的她,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太过自信,好似自己来自几百年后,就一定比古时的人们要厉害一些。

  “与您相处的这两个月里,臣女其实更多是将您当作朋友。我与您一样喜静,在宁寿宫的日子是臣女进宫后最让臣女怀念的。今日臣女就要出宫了,不能像原来那样经常来宁寿宫整理,还望太后娘娘您不要怪罪。不过皇上是有孝心的,一定会重新安排人来管理宁寿宫。”

  马佳·思颖站了起来,对着画像鞠了一躬,“您在信中写到的臣女定会记在心里,也希望太后娘娘您的执念能够放下,咱们都要向前看。”

  直至佟佳氏去世的那一刻,马佳·思颖也不知道在她心里,对那段短暂的爱情有没有释怀。若是换做自己,定不会为了这虚无缥缈的东西,浪费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不过,她不是佟佳氏,不能替她做选择,也没有资格替她做选择。

  自此,马佳·思颖与自己在宫中的熟人都一一道别完。

  她坐上辇轿到了宫门,换上了马车,离马佳府的距离越来越近。

  ......

  “祖母!”马佳·思颖下了马车,就看到家中人早早在府外等待着,这就是血缘亲人。

  马佳·思颖这几日烦闷的心情在看到亲人的那一刻,瞬间就被治愈了。

  “思颖给祖母请安。”

  “给阿玛请安。”

  “给额娘请安。”

  这一年多的生活,让马佳·思颖已经有了条件反射,现在对于古人的见面礼节、生活习性都非常的熟悉。

  “好孩子,进府再让祖母好好看看。”

  博尔济吉特氏心里头一直有根弦紧绷着,所有事情都太过巧合。她怕太皇太后心里会多想,整日都在担心马佳·思颖在宫里的生活。如今可算是平安回来了,她也能够松口气了。

  马佳·思颖起身,扶着老夫人的胳膊,一家人进了书房。

  “我在宫中也都听闻了,皇上重视我们马佳氏,给阿玛、大伯和大哥哥都升了官,就等着回府恭喜阿玛呢。”

  “绾儿,如今阿玛我虽只升了半品,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儿。只怕让你在宫里多了一份危险。往后回来了,在府中阿玛也能安心办差事了。”

  马佳·盖山这几月在官场上虽没多少人使绊子,但大多看到他这仅升了半品官,还是带有一种嘲笑的成分在。甚至有人来教唆着自己与大哥的关系,一荣俱荣,这道理他心里门儿清。而别人打的什么算盘,只怕是没有机会得逞。

  “绾绾,庄子里的东西可把额娘和你祖母吓坏了。”

  完颜氏知道自己过于激动了,赶忙压低了声音,“这些东西的收成加起来足足有三十六石,这才三亩地,要是普及起来,这大清的民众生活将大大提高啊。”

  “女儿啊,有时候额娘也不知道,这对你来说——”完颜氏一改刚刚兴奋的样子,看着马佳·思颖的眼神里全都是担忧。

  博尔济吉特氏赶忙打断完颜氏的话,“绾绾是我们马佳氏的福星,连龙泉寺的主持都批命了。老二媳妇,你放宽心便是。若是以后有什么问题,我老婆子自会拼了这张老脸进宫一趟。”

  “祖母、父亲、母亲,你们不用担心,如今大哥哥得了户部郎中,又是皇上钦点的御稻米培育人。家里的这些东西正好借着这个名头,呈上去的时候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只会惊喜不断。”

  博尔济吉特氏看着家里两房都能和睦相处,心里面湿润润的:老头子,你在那边也可以放心了,他们二人兄弟齐心,孙辈儿也都是有福气的孩子。

  对于马佳·席巴理这一脉而言,家中如今未婚配的只有马佳·思颖这一个女孩。又得了大师批命,太皇太后的懿旨,这往后的前途不可估量。且未分家,大房和二房自是一体。

  而对于二房而言,有些事情自家不好去实施,若是隔房去做,一来能够转移视线,二来过几年马佳·思颖若能得了入宫的机会,那忌惮之心也少了很多。

  “祖母,过几日我想去庄子上看看。”

  ......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