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古代言情>虞美人是只不负责的狐狸精【完结】>第143章 纸上幻梦,终归尘土1

  赵元初自嘲地勾了下唇角,“说实话,吉祥楼的女儿红虽是名声在外,却名不符实。”

  苏衍倒了一杯酒放在赵元初跟前,“虽是名不符实,可赵太傅每次去还是必点此酒,可见是在迁就某位友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涉政王想问什么直说无妨,如今我已是罪人之身,没有什么可隐瞒的了。”

  苏衍抿了口酒,“确实名不符实,味儿不对。说说南琴吧,你们二人是何时走在一条船的?”

  赵元初仰头长叹一声,“这事说起来就久远了,大约六年前……”

  六年前赵元初初入盛安城任大理寺丞,不过在大理寺的日子并不好过,同僚有人排挤他也有人敬而远之,赵元初表面上装作不知,其实心里头比谁都清楚,可没办法啊,谁让他出身宁远赵氏,虽是名门望族却无入仕机会,赵元初好不容易坐到了大理寺丞的位置,本以为可以一展宏图,却处处碰壁。

  吉祥楼是个好地方,凡是想攀附名门望族的往吉祥楼跑就是了,赵元初也喜欢吉祥楼,倒不是他想攀附谁,而是坐在这里可见官场百态。

  赵元初素来喜欢一人饮酒,不叫任何人作陪。那夜正值中秋佳节,赵元初多喝了几分,出门的时候撞到一白衫男子,“抱歉!”需看了几眼,是个好看的人,不过那双眼睛晦暗不明。

  “赵大人喝多了。”南琴的声音如一碗平淡的水。

  赵元初仔细端详了下南琴,“敢问这位先生是?”

  “在下南琴,司乐坊的乐师,见过赵大人。”

  赵元初见他身后背着琴,他虽没见过南琴,不过南琴二字他还是知晓的,“原来是宫里最负盛名的琴师,失敬失敬,赵某喝多了,还望先生莫要与我一般见识。”

  南琴,“先生看起来不高兴,像是心里憋着一团火,我也独身一人,在这熙熙攘攘的红尘里找不到一个可以共饮的人。若是赵大人不嫌弃,今夜南琴陪大人不醉不归如何。”

  南琴身上与生俱来的清雅,谈吐让人极为舒适,赵元初打开门,“先生请进。”

  南琴放下背在身后的琴,“赵大人可否要听琴?”

  赵元初三分醉意,“先生之琴艺赵某已闻许久,今日若能听得先生之琴声是赵某之幸。”

  南琴轻轻拨动琴弦,就像他的人一样,南琴的琴声清雅极了,赵元初心中那团躁动不安的火在南琴的琴声下渐渐平息,获得了久违的平静。

  自打那以后,赵元初和南琴相谈甚欢,南琴不止琴艺高超还学识渊博让赵元初佩服不已。赵元初也常向南琴倾诉多年来的不得志,南琴极为动容,两人常一起感叹命运的不公和仕途之艰险。

  南琴极为会蛊惑人,而被蛊惑之人常常深陷其中不自知,南琴向赵元初道出了嘉良帝的身世,一开始南琴也只是当对知己好友吐露秘密一样说起这件事,实则在慢慢引诱赵元初入局。

  赵元初那时并不知南琴还有个身份就是悟真,南琴让替身悟真接近赵元初,以血统那一套深深套住了赵元初,赵元初在不知不觉中被拉入局。

  直到悟真案彻底闹大,辅国司到处抓人。晁音为了替嘉良帝掩盖真相以假乱真,闹得满城风雨。当时的盛安城,老百姓出门在外说话都得看看身边是不是有辅国卫,辅国卫四处抓人,有人仅仅只是谈论了几句就被抓进了辅国司。

  盛安城人人自危,赵元初一下害怕了,辅国司一连抓了好几个悟真的替身。赵元初也是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入了局,为了自保不牵连赵家,赵元初暗中帮南琴清理了很多证据。直到辅国司传来悟真已死的消息,赵元初才彻底幡然醒悟,这一切或许是南琴的局。

  赵元初开始怀疑南琴,暗中调查了很多东西向嘉良帝请求重查此案,最后在审理一个知情人时不慎将人打死,被大理寺同僚上表参了一本,因此被贬出了盛安,赵元初这才真正意识到南琴的可怕之处,暗中调查南琴的身世,直到查到了郑卿真,赵元初才彻底明白自己被人当了棋子不自知。

  赵元初被贬出盛安后与南琴还是常有书信往来,赵元初早已怀疑南琴,可是他觉得南琴还有利用的价值,两人开始了面和心不合的合作。

  直到汤石河一案,赵元初才终于认清南琴的可怕之处,汤石河一案是多方势力角逐失败的后果,但是南琴在其中浑水摸鱼,他派人在汤石河守卫的饭菜里下药,致使精锐之兵腹泻,让沙漠悍匪屠戮,还截了许游报信的文书,白石城被屠,耀州失守。

  苏衍放下酒杯,放在桌沿边的手指骨节发白,“汤石河一案是南琴从中作梗?”

  赵元初一杯酒没喝完,“是,我怎么也没想到此人的势力竟然遍布各处,兴许是郑卿真留给他的。”

  愤怒如燎原烈火烧着苏衍的心,“汤石河防线崩盘,白石城被屠,耀州失守,数万无辜者命丧北漠悍匪的屠刀之下,此种滔天罪行,他当真不怕下地狱。”

  赵元初笑了,“南琴若是怕下地狱他就不会这么做了,他敢说明他根本不在乎下地狱。这人城府深不可测,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提前给自己留好退路,亏得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廷琴师,若是在朝为官,必然会搅得天下大乱。”

  苏衍,“新安变法他是不是也从中搅局了?”

  赵元初摇摇头,“我猜他肯定参与了,可是我没有证据。”

  苏衍眼中的怒意更重了,“那么莫白桑之死……”

  赵元初甚是惋惜地叹了口气,“可惜了,莫白桑真是我见过最聪明的人,他最大的错就是注意到了南琴,甚至拿住了他的把柄,逼得南琴不得不亲自动手杀了他。”

  “莫白桑是他亲自动手杀的?”

  赵元初,“是,这一点我可以肯定,还记得扬州假/币案前来告御状的长史尹康撰写的名册?”

  苏衍,“岂会不记得。”

  赵元初,“摄政王可知那本名册是怎么落到莫白桑手上的吗?”

  苏衍斟酌了一下,“南琴给得?”

  赵元初大笑,“是,南琴给得,南琴怎么也没想到莫白桑就是因为这本名册才怀疑他的,甚至查出了他的身世。”

  莫白桑就是太聪明了,就像晁音说得慧极必伤,如今提起莫白桑,苏衍也是极为惋惜,“当日射杀尹康的可是您的外甥,也就是现在的大理寺卿宋泉。”

  赵元初笑得更大声了,“摄政王,时至今日您不会还以为宋泉是我的外甥吧。我今年三十有六,我那妹子不过三十一岁岂能生出宋泉这么一个儿子?”

  苏衍,“您早知他不是您的外甥,但为何还是认下了他?”

  赵元初自然知道宋泉不是他的外甥,一开始宋泉拿着信物来相认的时候他就知道宋泉不是,但是赵元初又很好奇到底是何人敢冒充他外甥,宋泉的年纪是篡改过的,而且宋泉是个人才,出任大理寺卿后让赵元初很满意。

  苏衍,“所以您也不知道宋泉是何人?”

  赵元初,“虽然不知是何人,但是多少能猜出一二,是南琴安排的人。而且,赵元初指了指左肩,他左肩有一块胎记,刘佳的左肩也有一块。刘佳的身份我是知道的,所以…”

  赵元初没有继续说下去,苏衍早听明白了,当年庄德太妃背着昌隆帝偷偷生下一对双生子,送出宫的那一个就是宋泉,他还被教养的很好,聪明有能力,而刘佳被养在深宫里,虽有汪六福照顾,却尝遍人间冷暖。

  庄德太妃之所以不把两个孩子都送出宫,是因为她需要有一个孩子在宫里做内应,方便以后宫外的孩子重返皇宫,多么愚蠢又自以为是的决定,害了刘佳的一生,“宋泉知道自己的身世吗?”

  赵元初喝完剩下的半杯酒,“我想应该知道。”

  苏衍,“那他是否也知道自己的兄弟被南琴当做了垫脚石?”

  赵元初放下酒杯,“从前不知道,不过现在应该知道了,摄政王,宋泉目前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假使以后他也本本分分,你会如何处置他?”

  苏衍一愣,他从未想过这方面的事,宋泉和刘佳是兄弟,那么他也是昌隆帝的私生子,也是不能见光的,可是出身和血统又是谁能决定的,这个私生子的身份也不是他能选的,那么他就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吗,苏衍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

  见苏衍沉默了,赵元初神伤地合了合眼,“摄政王,你兴许不知我从前一直以宁远赵氏,大端皇室之后的身份引以为傲,起起落落之后,直到此刻我才终于明白,血统,出身,这些东西是多么的可笑。”

  如果宋泉老老实实,没有做错任何事,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能活下去,血统,出身,把这些看得高高在上才是真得可笑,苏衍这一刻才终于明白,谁生来不是清清白白一张纸啊,为何要被血统和出身决定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