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盘点历史,昏君社死>第124章 汴京之围

  ……弃京而逃?

  ……这不就是复刻了当今天子事迹吗?

  嗯,跑之前还记得把皇位传给太子,就这一点来说倒是比当今天子稍好一些。至少不至于父子反目,最后被动当上太上皇。

  开元年间,不知为何,满朝文武的目光,下意识齐刷刷落在了天子李隆基身上。

  意识到不妥,他们又飞快收回来,一个个恭敬垂首而立,仿佛刚才他们什么也没做似的,内心的思绪却非一般的活跃。

  御座之上的李隆基:“……”

  ——这群人以为朕是瞎子还是傻子?当谁猜不出他们心中正胆大包天以下犯上呢?

  不过李隆基又能如何呢?还不是只能装作没发现。

  毕竟如今的他还得替未来的自己还债,作为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无道昏君,他得用更出色的努力赢得臣民认可,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绝不会堕落成为昏君。

  暗中将某些大臣记在了小本本上,李隆基强行平心静气,将目光投向悬浮的水镜。

  他看着镜中的宋徽宗赵佶咬牙切齿。

  ……这种货色哪里配与朕相提并论?被人放在一起产生联想,简直是最大的耻辱!

  在他冰冷的目光注视中,水镜中云雾聚散,自然而然转场,镜中人轻声道:

  【宣和七年八月,金太宗完颜晟一声令下,起两路大军伐宋。其中,完颜宗望率六万东路军,自平州入燕山,在郭药师的帮助下一路势如破竹,直趋汴京,进展之顺利令人不可思议;完颜宗翰率六万西路军,走云中,过太原,进取洛阳,却在太原城下受阻,未能及时与东路军会师。】

  【早在金军一路南下之际,军情一日三急,惶恐不安的宋徽宗赵佶日日召集宰执议事,话里话外俨然是要弃汴京而逃!】

  【至于说皇帝跑了汴京怎么办?宋徽宗一拍脑门就有了个好主意——这简单,封太子为开封牧,替皇帝留守汴京就是了。】

  【好家伙,也不知道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皇帝都提桶跑路了,只剩太子留守顶什么事?岂不知当初唐肃宗李亨都是在灵武强行即位,确立天子名分,才有足够的大义名分号召四方勤王军?倘若只是区区太子监国,何以号令天下,振奋人心?】

  【对此,给事中吴敏强烈反对,死不奉诏。见宋徽宗跑路之意甚坚,吴敏大概也意识到这个皇帝没救了,便主动改了口风劝他:“陛下你想跑可以,但要是留守的人不能挡住金兵,陛下又能跑多远呢?”】

  【宋徽宗深以为然。】

  【吴敏便趁机向宋徽宗推荐太常上卿李纲守城,而李纲早就在私下向吴敏提出过“敌势猖獗,非传位太子,不足以招徠天下豪杰”,便干脆向宋徽宗献上“御戎”五策,甚至刺臂血谏宋徽宗禅位。】

  【恰在这时,宋徽宗收到金军长驱直入、直逼开封的消息,惊得昏厥过去,醒来后半边身子都麻了,赶紧手书禅位太子。】

  【就这样,在大军入境,北宋江山风雨飘摇的时刻,毫无担当的宋徽宗赵佶颁布罪己诏,将皇位与本属于他的责任都给了太子赵桓,即名气不下于其父的宋钦宗。】

  镜中大幕拉开,上演了一出闹剧——

  首先出现在众人视线中的,是歪在病榻之上,脸色蜡黄蜡黄的宋徽宗赵佶,其次就是在床榻之前哭得死去活来的太子赵桓。

  童贯与李邦彦一左一右,举着龙袍就要披在赵桓身上,而他一边哭一边挣扎,死活不肯接受禅位诏书。反倒是病榻上的宋徽宗严肃告诫:“你若不受命,就是不孝。”

  赵桓疯狂摇头:“臣若受命,才是不孝。”

  “……”

  皇位都推来让去,好一副“父慈子孝”的画面。水镜之外的唐太宗李世民看傻了。

  ……他爹要是也这么“贴心”该多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就把皇位甩给他嘛。换作李世民,绝对不介意收拾这烂摊子。

  ……遗憾的是,这位宋钦宗似乎是与他爹一般的德性,不像是能力挽狂澜的材料。

  他回过神,就见宋徽宗竟然召来了皇后,由皇后出面对太子赵桓大打亲情攻势:“官家老了,我们夫妇以后都要靠你了。”

  太子赵桓却不为所动,一力推辞。

  他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眼神都在说话。

  ——开玩笑,我爹吃喝玩乐这么多年,身体都没垮,我看他还可以再干二十年嘛!

  而镜中的宋徽宗懒得再跟他磨磨唧唧,开口就让内侍把太子扶起来,带去福宁殿即位。就这样,赵桓仿佛一个可怜巴巴的人质,被“绑匪”们强行挟持,带往福宁殿。

  水镜之前,无数平行时空的人都忍不住瞪圆了眼睛,欣赏着眼前这一幕奇景。有一说一,这样的世面大家还真没见过——

  镜中的赵桓居然还在挣扎,死活不肯走,拼尽全身力道反抗,甚至差点就气绝。

  ……

  “我的个乖乖。”刚刚干完农活的老百姓扔下了手中的锄头,“……这可是皇帝老儿的宝座,竟然还有人拼死都不肯要?”

  旁边的同伴摇摇头,煞有介事地指点起来:“你懂什么?这大宋眼看就要完了,皇帝不过就是亡国之君。指不定就跟那话本子里似的,一杯毒酒一命呜呼呢?”

  听到这里,捡起锄头的汉子倒吸一口冷气:“这么说,徽宗皇帝是在坑儿子?怪道说皇家无亲情,好歹是亲父子呢!怎地他败了家业,却要儿子替他喝毒酒哇!”

  伴随着百姓的议论声,水镜之中的画面还在继续——苏醒过来的宋钦宗赵桓终究没有摆脱命运,被强行簇拥到福宁殿的他望着山呼万岁的朝廷百官,神情不甘又绝望,仿佛已经变成砧板上的一块鱼肉。

  这一刻的他,自心底深处发出了足以令历朝历代无数皇子羡慕嫉妒恨的声音。

  ——这该死的皇位怎么就甩不掉啊?

  镜中的仙人亦满含着笑意开口:

  【换做别的太子,天降皇位可不得欣喜若狂?表面三辞三让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可赵桓的“三辞三让”怎么看都发自真心,仿佛传给他的不是皇位而是一口黑锅。仿佛他屁股底下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宝座,而是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口。】

  【不过,来都来了,还能怎么办?】

  【上位之初,宋钦宗赵桓强行给自己打了一针鸡血,表现出几分天子的担当。先是听从太学生陈东请命,对蔡京、童贯等奸臣予以贬谪,又重用太常少卿李纲以抗金。】

  【此时,金国也收到了宋徽宗禅位的消息,以为新君上位之后万象一新,大宋上下必然万众一心抗金。西路军还被拖在太原,东路军虽势如破竹却是一支孤军。凭太原一座孤城都能抵抗这么久,一旦汴京也是如此,孤军深入的东路军就悬了。】

  【金军顿时有了见好就收的打算,犹豫要不要和地广人多的宋王朝继续死磕。】

  【关键时刻,郭药师主动站了出来,极力劝阻退兵——他还不了解赵宋皇室的德性?如今新旧交替,别说众志成城,不自乱阵脚还差不多,就该趁势进军才对!】

  【——郭药师的建议获得了金人的认可。毫无疑问,北宋王朝的命运因他而改写。无怪乎金国史官高度评价:“郭药师者,辽之余孽,宋之厉阶,金之功臣也。”】

  【当金国大军向着汴京一步步推进之时,打了鸡血的宋钦宗赵桓方才表现出他此生最大的勇气,下诏亲征,效仿宋真宗故事。不等他来真的,浚州失守的消息就传到汴京,消息传来的当天,夜漏二鼓(21~23点),已经成了太上皇的道君皇帝赵佶便“车驾东幸”,从通津门溜了。】

  【对此,宋钦宗赵桓的反应是——】

  无形之手在镜面上勾勒出一个简单的火柴人,他披着简单的龙袍,头上是简笔画勾勒的冠冕,趴在地上伸出尔康手,头顶冒出大大的气泡:“爹,带我一个啊!!!”

  只看画面,仿佛都能听见这撕心裂肺的呐喊。这份冲击令众人的表情一片空白。

  他们还来不及谴责宋徽宗半夜偷溜的骚操作,就见到宋钦宗更加离谱的操作——

  【金军即将兵临城下,兵部侍郎李纲走马上任尚书右丞、东京留守,负责整个汴京的防守任务,结果他入宫奏事时却听到宰执们正在商议奉天子銮舆“出狩襄、邓”,说的好听是出狩,其实不就是逃跑吗?李纲当场就气炸了:才跑了一个太上皇,要是天子也跑了,这汴京城还能有救吗?】

  【他当即强行插入其中,要求与宰相廷辨,苦口婆心劝说皇帝万万不可弃汴京而走,又对条分缕析,告诉皇帝汴京哪里需要修缮应当如何坚守,可谓费尽唇舌。】

  一方殿堂映照在水镜之中,分明是华丽壮观的宫殿,却偏偏被衬得暮气沉沉。

  从大宋天子到百官,一眼望去都毫无精气神,眼看着就要一个个包袱款款跑路了。

  唯有一人昂首挺胸,气势如同出鞘之剑。

  他面朝天子,掷地有声:“……今日之计,莫如整厉士马,声言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

  【眼看主张跑路的白时中还纠缠不休,李纲当即提议由白时中、李邦彦为将以抗辞锋,白时中脸色巨变,也不敢继续逼逼赖赖,只是厉声质问:“你李纲不能出战吗?”】

  【这可难不倒李纲,他一口便答应下来。这下子,逃跑派彻底无话可说。】

  【至于宋钦宗赵桓?唐玄宗李隆基上线,成为了李纲劝阻天子的反面案例——】

  水镜中李纲的声音都高了一个度:

  “当初唐玄宗听闻潼关失守便逃入蜀中,宗社朝廷,碎于贼手……”

  镜中的李纲还在balabala数落唐玄宗李隆基之罪,镜外的李隆基已经脸黑如墨。

  要不是没那个本事,他现在只想将全天下的水镜通通击碎。不就是未来一不小心翻了车吗,尚未发生的事情又岂能作数?动不动就拉他出来做反面典型,简直缺了大德,后世之人是找不出别的反面典型吗?

  尤其是这群宋人,有什么脸瞧不起他?

  ——就问你上你能行吗?

  【就在优柔寡断的宋钦宗赵桓被李纲说得回心转意之际,一旁的内侍突然开口:“皇后与国公已经出发,陛下岂能留在这里?”】

  【宋钦宗赵桓当即脸色大变,他起身下榻,义正辞严:“众卿不必再争,朕将亲往陕西,起兵以复都城,决不可留在这里!”】

  “???”

  汴京城百姓缓缓打出一排问号。

  ——好家伙,金军未至,汴京在你口中已经被提前贷款失守了?开口便是“起兵以复都城”,说到底不就是要弃都而逃吗?

  【天子不放弃汴京,何来起兵以复都城?宋钦宗赵桓的软弱令李纲失望不已,身为人臣的他唯有“泣拜俯伏”,以死相劝。】

  【恰逢燕、越二王亦劝天子固守,宋钦宗赵桓终是回心转意,派人追回皇后与国公,又将治兵御寇的重任全权委托给李纲。】

  见状,水镜之外的众人都舒了一口气。

  全程见证了李纲如何劝服天子的百姓们,心中顿时都对这位好官好感度大增。

  历朝历代的天子亦是对其赞赏不已:“国家危难之际,正需李纲这等忠臣!”

  “只可惜,一腔赤胆忠心,所托非人也!”

  北宋以前的人尚且不知未来发展,只知北宋覆灭,却以为赵桓终究还会抵挡一二。

  虽然大都觉得赵桓之前想要逃跑的嘴脸甚是可鄙,可既然他愿意采纳谏言、回心转意,大家也愿意给他一个好评。谁让封建王朝对君王的道德要求就是那么低呢?

  “至少这赵桓还是比他爹强一些的……”

  “宋徽宗跑了,宋钦宗虽然也想跑,好歹被劝回来了,没有真的跑……”

  而北宋以后的时空,南宋之人纵使有千般话语也难以言说,陷入了集体的emo中。

  明朝的大臣却是毫不客气批评起徽宗钦宗父子,他们深知这二人造下了怎样的孽。

  当了皇帝却不改本色的朱元璋直接爆粗口:“宋钦宗赵桓什么玩意!白瞎了李纲的苦心!父子三人一脉相承的软骨头!”

  北宋时期,紧张的汴京百姓已经坐倒在地上,宋徽宗赵佶的所作所为拉低了他们心中皇帝的下限,此时见宋钦宗最终被李纲说服,愿意与汴京共进退,百姓们难免欣慰。

  ……就说已经出了宋徽宗这样的无道昏君,总不会再来一个更混账的皇帝!

  ……大宋的天子总不会都这么孬种吧?

  就在汴京百姓欣慰之际,接下来出现的画面却如晴空霹雳,将他们当场劈傻——

  只见镜中时间流逝,不知不觉便到了晚上,夜幕深沉笼罩汴京。浓郁的夜色之中,一纸诏书从宫中发出传给各位宰执。

  ——皇帝他左思右想依旧要跑路!

  夜色消散,黎明时分。当李纲入宫,出现在他眼前的便是“禁卫擐甲,乘舆服御,皆已陈列,六宫襆被将升车”的画面,皇帝已经做出准备,随时随地就能出发。

  这一幕同样呈现在历朝历代平行时空。

  一股深深的悲哀在众人心中升起。

  尤其是平行时空的大宋百姓,尤其是汴京城的百姓,此时只觉手脚一阵阵发寒。

  他们喃喃自语,质问苍天。

  “——这就是我大宋的天子吗?”

  “——这就是我大宋的天子啊!”

  不知不觉间,大宋百姓沉默了下来。

  唯有李纲的声音,透着坚定不移的色彩,响彻在平行时空每一个人耳边:

  “……六军的父母妻子,皆在都城,岂能轻易舍去?万一走到一半他们跑回来了,谁来保护陛下?况且敌骑逼近,知道陛下车驾没走远,以健马疾追,何以抵御?”

  这一回,大概是李纲的说辞太过有理有据,配合六军“愿以死守!”的高呼声,宋钦宗赵桓终于死心了,不再提弃都之事。

  一时间,禁卫齐齐拜伏,高声欢呼。

  “万岁!万岁!万岁!!!”

  ·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至少,禁军们的喜悦并不能令镜外的汴京百姓感同身受。

  看完李纲和宋钦宋之间你来我往的拉扯,李纲本人不嫌累,他们都看累了。

  与此同时,他们也对宋钦宗死心了。

  哪怕最后宋钦宗同意留下来与汴京城共存亡,汴京百姓也不过是付以冷笑而已。

  历史上的他们不知其中内情,或许还会对天子感恩戴德,但全程看完宋钦宗被迫留守的经过,他们只是觉得荒唐又好笑。

  宋徽宗半夜逃跑的画面与宋钦宗几次三番逃跑未果的画面在众人面前交替出现,大宋皇室的尊严从此刻开始荡然无存。

  无数大宋百姓暗暗咬牙,怒火焚心。

  ——当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好一对如出一辙的父子!

  宋太·祖赵匡胤更是气得倒仰。这一刻,他代表众人道出了他们的心声:

  “有你们这对父子,真是大宋的福气!”

  既然已经知晓这对父子的德性,大家也就不再对他们抱有期望,如此便不会失望。

  是以,平行时空的众人堪称淡定地看着李纲“修楼橹,挂氈幕,安砲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櫑木,备火油”,几乎将能安排的一切都安排上了;他们沉默地看着金国大军兵临城下,汴京守卫战正式打响,三天三夜的惨烈大战过后,金人鸣金收兵;又看着宋钦宗不等勤王之师陆续赶来,在汴京城尚未到最后危急关头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遣使与金人议和。

  对此,竟然并没有太多谴责的声音。

  汉武帝刘彻一开口就是老阴阳怪气了:

  “居然没有出城投降,还想着议和?”

  实诚人卫青附和道:“陛下所言甚是,宋钦宗倒不是全无骨气,好歹不曾出降。”

  一旁的霍去病无辜地眨了眨眼睛。

  ……这宋钦宗在陛下和舅舅心目中的形象是何等的软骨头啊,要求都这么低了吗?

  换作他们大汉,别说主动与匈奴议和,就算匈奴人想议和,都得试一试大汉的铁拳。等被铁拳揍趴下了,再谈求和的事还差不多。

  而这样的一幕不止出现在大汉,此时历朝历代平行时空,舆论竟然出奇的“温和”。

  反正北宋是打不过金国的,以北宋天子的软弱,议和不是早晚的事吗?大不了多交点岁币,只要不割地称臣就是了。对于上贡经验丰富的宋朝而言又不是什么大事!

  就连汴京百姓都安心下来。

  若是交钱就能让金人离开,保住他们一家老小的性命,这样的结局也不算太坏。

  那三天三夜的惨烈大战谁也不希望发生。

  是以,万众瞩目中,宋金议和展开。

  一张泛黄的古卷在水镜上缓缓铺开,你也出了金国开出的议和条件——

  [犒师金银绢采各以千万计,马驼驴骡之属各以万计。尊其国主为伯父,凡燕、云之人在汉者悉归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之地,又以亲王、宰相为质。]

  看着镜面上的三项条件,唐太宗李世民紧皱眉头:“竟是如此狮子大开口……”

  尤其是第二项条件,太原三镇的重要性不必多说,无论如何也不能割让给金国。

  更何况,他可还记得太原城军民如何拼死抵抗金人,倘若宋钦宗赵桓当真答应了金人的条件,岂不是放弃了太原城的百姓?

  正在浴血奋战的前线将士该有多么绝望?

  当他们在前线与敌人厮杀之际,等来的却不是援军,而是将他们卖给敌国的圣旨。

  只要想到那一幕,就令人心冷齿寒。

  “这宋钦宗该不会如此不智吧?”

  太原三镇的百姓同时仰头望向水镜,目光无比复杂,有担忧,有忐忑,也有希冀。

  天子为民父母,怎会抛弃他的“子女”?

  ……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然而,接下来出现的画面令他们彻底心寒,只见宋钦宗毫不犹豫就要答应这些条件,李邦彦等人亦是开口支持,唯有李纲极力反对,坚决不同意金人开出的条件。

  双方只好继续谈判,但条件变化不大。

  泛黄的古卷收拢又展开,浮现新的字迹:

  [……需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万匹,表缎百万匹,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地,并宰相、亲王为质。]

  【为了满足金人的议和条件,宋钦宗赵桓下令大肆收刮汴京上下,敢藏匿财产者通通以军法论处,最终获得金二十万两,银四百万两,而民间百姓却被收刮一空。】

  【又有康王赵构主动请缨为质,宋钦宗赵桓欣然应允,还派出宰相张邦昌为质。】

  【与此同时,一纸诏书自中书省发出,轻而易举就将太原三镇通通舍弃。还好被李纲将这封诏书暂时拦了下来——】

  [中山、太原、河间府并属县及以北州军,已于誓书议定交割,如有不肯听从之处,即将所毘州府令归金国。]

  水镜之中的字迹是如此刺眼,仿佛由无数百姓的鲜血形成,宋钦宗上贡的金钱与土地从来就不属于他,而是属于大宋的每一个子民,其上堆满了百姓的汗水与鲜血!

  尽管李纲暂时拦下了割让三镇的诏书,但大家毫不怀疑,他根本拦不了多久。谁让宋钦宗赵恒如今是铁了心要议和,只要金国愿意退兵,什么条件他都能答应。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十四日,一则好消息传来,望眼欲穿的三大勤王军终于到了。这一刻,大宋君臣欣喜若狂。】

  【——这场战争似乎迎来了转机。】

  水镜之外的众人却不见半分喜色。大宋君臣百姓失魂落魄地念叨着:“靖康?”

  ——原来靖康之耻已经近在咫尺了吗?

  所谓的转机,恐怕只是空欢喜一场吧?

  ·

  镜中赫然出现种师道的“种家军”,姚平仲的“姚家军”,还有折可存的“折家军”。

  【大宋军队数目暴涨至二十余万。按照原本约定,本该全部交由李纲管理。但大宋天子可是精修传统技能,对抗外敌无能为力,打压提防臣子却信手拈来。于是,赵桓“别置宣抚使,令师道为之,以平仲为都统制”。本该接受统一指挥的二十万大军兵权顿时分散,军令难以一统。】

  【——以种师道的能力,守城本是绰绰有余。奈何还有一个年轻气盛的姚平仲,他不愿意一心守城,偏偏李纲没有采纳种师道老成持重的建议,反而赞同姚平仲的主张,宋钦宗赵桓亦是更加欣赏姚平仲的骁勇。】

  【后者遂率领七千人出城,夜袭金营,打算生擒完颜宗望,迎回康王赵构。谁知结果却是损失惨重,狼狈而逃!】

  【宋钦宗赵桓刚刚膨胀起来的信心“啪”地一下破灭了,也不再提抗击金人之事,思来想去唯有一个念头——莫如议和?】

  【最终,坐拥二十万大军与汴京城的宋钦宗赵桓屈辱地签下议和条约,全盘答应金国提出的条件,并以李纲和种师道为替罪羊,前者遭贬,后者兵权被罢。甚至下令宋军放下武器,坚决不许与金开战。】

  【宋钦宗赵桓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太学的学子,在太学生领袖陈东的率领之下,数百名太学生浩浩荡荡来到宣德门下,高声为李纲叫屈,怒斥李邦彦等社稷之贼,强烈反对割让三镇之地,请求皇帝复用李纲而驱逐李邦彦等人,并将兵权交给种师道。不知不觉中,军民不期而集者数万人!】

  眼看着水镜中的人潮从数百人发展到数万人,众人都不禁为这股力量而震撼。

  可震撼过后,他们对宋钦宗愈发不耻。

  ——汴京军心民心可用,何以却落得割地赔款的下场?自然是皇帝不中用啊!

  唐太宗李世民只感觉全身血液都沸腾了起来,他目光炯炯:“有二十万大军,又有如此民心,朕当率军杀他三进三出!”

  然而这股力量却未能帮助宋朝抗击外敌。最多最多只能在内部发挥出作用——

  退朝的李邦彦等人被群情激奋的众人揍得鼻青脸肿,众人依旧不散场,连登闻鼓都给敲坏了,开封尹王时雍只能出面,企图以“威胁天子”的名头劝退他们,没想到众人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一拥而上要群殴王时雍,王时雍只能狼狈逃跑。

  而声称皇帝已经召见李纲只是后者没有按时出现的内侍朱拱之,更是被愤怒的人群碎尸万段,另有内侍数十人一并被杀!

  【愤怒的群众给了宋钦宗赵桓一点小小的震撼,无可奈何之下,宋钦宗只好妥协,复李纲右丞之位,又宣种师道入城。】

  水镜之中,种师道的车驾在街道上穿行而过,众人掀帘而看,齐声欢呼:

  “……果然是种公!”

  【发现皇帝没有骗人,众人这才散去。一场万人游行大示威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事后宋钦宗赵桓却算起了旧账,不仅下诏诛杀害死内侍的带头人,还禁止伏阙上书,至于答应金国的议和条约,一概不变。】

  【于是,割地、赔款、送人质,三件套齐全。主战派的种师道等人则通通被罢免。】

  【宋钦宗赵桓本以为从此就可太平无事,在皇帝宝座上做他的春秋大梦,奈何金国不允许啊。随着金军一路南下,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打打秋风演变到如今的纳贡裂土,宋钦宗的软弱反而让金人的野心无限膨胀,欲发贪得无厌的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还能得到更多!】

  【——事件的起因是率领西路军的完颜宗翰,眼看完颜宗望达成议和,狠狠啃了一大块肥肉,受挫于太原的完颜宗翰岂能甘心,便也派遣使者想要狠狠勒索一把。】

  【他的无理要求自然不可能被满足。完颜宗翰干脆纵兵南下,开始攻城略地。】

  【——由此可见,所谓议和条约在金人眼中还不如一张厕纸,说撕就撕了。而宋钦宗又能如何?只能硬着头皮迎战罢了!】

  【宋金之战,再次打响。】

  水镜之中浮现出大宋的地图,战火连绵,象征着金国大军的红色箭头一路南来。

  一幕幕战争场面在所有人眼前掠过,无数的惨烈景象都被仙人以时间大法一笔带过,眼前所见,天下无有一处安宁之地。

  众人震惊地发现,汴京又一次被围了!

  而这一次,才是真正的噩梦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