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盘点历史,昏君社死>第104章 盛唐明月

  唐皇李隆基所在的天宝年间,迎来另一场变局,李隆基似乎很有可能被强行退位。

  而其他平行时空,骂声犹未平息。

  睢阳发生的一切,突破了所有人的底线。

  可归根究底,该怪谁呢?怪张巡吗?骂他的人自然也是有的,但更多的人亦明白其中逼不得已之处。怪安禄山吗?尽管他已经身死,却以一己之力掀开这场浩劫的帷幕,中原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自然要算在他身上。可最该骂的无疑是天子李隆基。

  平行时空,女帝武则天毫不犹豫下旨,废了临淄王——她可不管李隆基所开创的开元盛世有多辉煌,反正最后都在安史之乱下沦落成泥。倘若让天下百姓来选择,恐怕宁愿上位的天子是个平庸守成之主,尽管无法有所作为,也不至于败坏天下罢!

  开元盛世再如何辉煌灿烂,享受到最大好处的依旧是上层,百姓的日子就算比从前好一些,提升也有上限,可安史之乱的黑暗混乱,却是将无数百姓打入了地狱啊!

  是以,这一道旨意并未引来多少人的反对,民间的百姓反而纷纷松了一口气。

  ……他们宁可不要那盛世,也不想被战乱波及。盛世未见得能够惠及到他们,可一旦天下大乱,又有几家几户能得太平?

  不过武则天也并非赶尽杀绝,只是废掉了李隆基的身份,以庶人之身辗转流放各地。

  倘若他能尝遍民间疾苦,受到砥砺磨练,不仅心气不丧,反而愈发奋发向上,从此更体谅百姓之苦,说不得将来还能重归长安,列为继承人选——毕竟,既然他能开创开元盛世,能力应该还是有一些的,在一群矮个子的李唐皇室中也算高个子。

  当然了,倘若李隆基就此一蹶不振,这些后事也就休提。武则天大可选一个守成之君,只要其安安分分不乱搞事就行了。

  ——至于说在李唐皇室之外另选人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远近亲疏乃是人之常情,她总不可能抛弃自己的子孙另选他人吧?否则将来九泉之下,又有谁为她祭祀?

  念及此处,一代女皇也不禁惆怅一时。

  ……终究是一个难解的死局啊!

  ……武周一朝,终究只能昙花一现。

  不知何时,水镜中睢阳城的画面渐渐模糊消失,轻而淡的云雾重新布满了镜面——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安史之乱,诚然是大唐建立以来面临的最惨痛浩劫,然而大唐国运未绝,遂有安禄山、史思明父子相继自相残杀,有李泌、郭子仪、颜杲卿、张巡之流前赴后继、出生入死。】

  【以区区数千人坚守睢阳十个月,张巡终究不负大唐,大唐却有负于张巡,有负于睢城百姓!】

  【睢阳满城百姓的牺牲,为郭子仪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让朝廷得以收复两京,让大唐江山得以继续绵延不倒。但从此以后的大唐王朝,可还是人们心中那个“九天捭阖开宫阙,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大唐?唐玄宗李隆基以后的大唐天子,又有几人能够名传于后世?】

  【——恐怕后世之人对中晚唐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一句“长安六陷,天子九迁”罢!】

  好家伙,这一句暴击,让唐玄宗李隆基以前的历任大唐天子,都气得血压直升。

  “堂堂天子弃都而逃,这种事情哪怕只做出一次,都足以令大唐丢脸几千年!”

  “何况这还不是一次,而是九次,九次啊!”

  李世民完全没心思欣赏什么异族酋长的歌舞,只是死死盯着高悬的水镜,恨不得仙人立刻就将那些个弃都而逃的皇帝曝光出来,把他们的名字通通都记在小本本上!

  “——我大唐怎会有这般多的窝囊废!”

  唐高祖李渊气得吹胡子瞪眼,他一拍作案,豁然从座位上站起:“一郎,看看你的子孙后代,看看他们干的好事!”

  李世民打出一排问号:“???”

  ——父皇啊父皇,何必互相伤害呢?

  “朕的子孙不就是父皇你的子孙吗?”

  李渊:“……”说的好有道理啊。

  他轻咳一声,仿佛无事发生般坐了回去。

  而镜中人还在持续对他们发出暴击——

  【太宗皇帝驰骋天下,令番邦小国为之拜服,甘愿为其殉死,共遵其为天可汗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那开元盛世的辉煌灿烂,从此成为了无数唐人心中的旧梦。】

  【梦醒后,唯有天灾人祸、山河无光。地方蕃镇割据、中央宦官横行,偶有天子企图振兴社稷,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更多的大唐天子在醉生梦死中一日日摆烂,沉醉于温柔乡中一去不返。若是哪一日地方节度使一个不高兴攻入长安,大不了学习先辈弃都而逃,将蜀地当做第一故乡!】

  【真真可以学刘阿斗,乐颠颠来一句:】

  【“——此间乐,不思长安也!”】

  【偏偏这样的大唐,曾经有过那样梦幻般的开篇,却像是烟花升到最高点后突然破碎,叫后人岂不哀哉,痛哉,惜哉!】

  【偏偏这样的大唐,仍有无数人痴心眷恋,为之捐躯赴难,出生入死。郭子仪不惜一生救火,张巡不顾身前身后名,更有域外孤军为大唐独守五十载——】

  水镜之中,一张偌大的大唐地图浮现出来,星星点点光辉在每一个角落上升起,像是无数人的力量汇聚成了火炬,共同托举起已经四分五裂的大唐,镜头不断放大,最终定格在孤悬西域的地图一角。

  两块被染成斑驳彩色的地区出现在镜中,分别标注着“北庭节度”与“安西节度”。

  而镜中人的声音这才幽幽响起——

  【天宝十四年的安史之乱,宛如一个分水岭,截断了大唐的盛世,将大唐王朝的历史划分成两段,不仅大唐本身由盛转衰,大唐在西域的统治更是急转直下。】

  【安史之乱时,为了平定叛乱,唐肃宗李亨诏令天下兵马秦王,是以本该镇压西域各国的陇右、河西,安西、北庭等节度使,都纷纷抽调精锐前往中原,勤王平叛!而心怀不轨的吐藩便趁势而起,一举占领河西走廊,切断了西域和中原之间的联系,从此,“关陇失守,东西阻绝”!】

  【就在中原忙着平叛的这段时间,吐藩军队在河西攻城略地,大唐军镇纷纷沦陷,最终,居然只剩下李元忠坚守的北庭都护府和郭昕坚守的安西都护府,由于与沙陀突厥和回纥结盟,这才得以幸存下来。】

  【精锐部队都被抽调往中原,留守西域的他们有多艰难可想而知,与中原断绝消息的十余年间,两人始终不忘遣使奉表,多次派人回中原联系朝廷,却始终无法突破吐国占领的河西走廊,重新回到长安。】

  【以至于他们甚至不知道大唐新君继位,年号更替,却始终在西域苦苦坚守。】

  【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建中一年(公元782年),李元忠、郭昕一人派遣的信使,不远万里绕道,从回纥等部落经过,终于抵达长安。长安城里的天子这才知道——原来西域还有两支军队在苦苦坚守,北庭和安西一镇依旧飘扬着大唐旌旗!】

  【万分惊喜的唐德宗当场对西域将士大肆嘉赏,封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宁塞郡王;郭昕为安西大都护、安西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仍然命他们镇守西域。】

  【这一守,就耗尽了他们的余生。】

  【——公元786年,李元忠去世,杨袭古接替了他的位置,短短四年后,土藩军队大举进攻,前来救援的回纥军队又遭遇大败,北庭都护府失陷,安西都护府从此成为了大唐落在西域地界的一棵独苗。】

  【自此之后,安西与中原的联系再度断绝,郭昕率领着西域最后的唐军日复一日坚守在这片土地上,直至埋骨异乡!】

  【从他们接受任命来到这片土地上,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五十年。大半生背井离乡,在西域出生入死,与大漠风沙为伴,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可曾眺望东方,灵魂随夕阳一同前往那念念不忘的长安?】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咚,咚,咚。

  沉重的战鼓声响了起来。

  一声又一声。

  节奏越来越急促的鼓声中,漫天风沙自大漠尽头卷来,残破的古城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中,大唐的旌旗在城头上高高飘扬。

  白发苍苍的郭昕远与满城白发兵伫立在这面旌旗下,挺直着大唐不倒的脊梁。

  远处沙尘滚滚,大股军队来袭。

  狂风起,战马嘶鸣,长枪如龙,鲜血如雨,一道道白发苍苍的人影倒了下去,他们的尸体被淹没在风沙中,直到最后一名唐军倒下,当敌军踏过所有人的尸体,残破的城池终究被攻破,大唐的旌旗重重从城头上坠落,覆盖在白发苍苍的尸体上。

  它鲜红如血,象征着大唐的荣耀。

  不知何时,风沙再起,仿佛时光变幻,沧海桑田,古老的城池也被淹没在风沙中,唯有一曲哀乐在众人耳畔幽幽奏响: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

  “怎敢忘大唐?”

  平行时空的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再也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他哽咽起来。

  “你们没有忘了大唐,是大唐忘了你们啊!”

  话音落下,他起身朝镜中深深一拜。

  “——是李氏亏欠了你们!”

  “都是我大唐好男儿,岂可埋骨他乡?”

  另一平行时空的大唐,得知安西军尚在,朝堂上的忠直之士再也坐不住了,甚至有武将当场出列,主动请缨:“臣请赴安西,迎武威郡王与安西士卒归来!”

  朝堂上都是如此,民间更不必说。

  多少热血未凉的游侠儿背起包袱,就要前往安西之地,助郭昕等人一臂之力。

  “大汉有十三壮士归玉门,我大唐亦有北庭、安西铁军孤行西域,独抗数十载!”

  那些尚武之风尤为强烈的平行时空亦是如此,数不清的人为安西铁军而击节!

  “壮哉!大唐有郭昕,大汉亦有耿恭,古之忠义死节之士,不过如此而已。”

  平行时空,汉章帝刘炟刚刚办了一件大事——派人前往西域,救回了困守西域的十三位壮士。

  此事还要从他的父亲汉明帝时说起:西汉灭亡后,西域诸国便嚣张起来,随着东汉建立,国力日强,便重新腾出手来收拾西域,如汉明帝便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

  当时,明帝曾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已校尉。汉朝重新插手西域,自然是北匈奴所不愿看见的,于是北匈奴单于率军进攻车师,杀死车师后王,并攻打耿恭等数百人的驻地,将他们围困在城中。

  恰在此时,汉朝国内发生惊天变故,汉明帝驾崩。混乱之际,朝廷也就无心理会西域之事。

  等不到救兵,车师国又背叛汉朝投向匈奴,被车师和匈奴合兵围攻的汉军逐渐断了粮,却始终不肯投降于匈奴,他们煮铠弩食其筋革,就这么生生坚持了下来。

  直到汉章帝继位,朝廷终于腾出手来收拾西域,当汉朝的援军抵达耿恭等人驻守的城池,城中汉军只剩下26人。而随着他们跋山涉水回归玉门关,更是只有13人了。

  ——派出大军救援,最后只救回十三个人,援军战死者都不只是这个数字了,单从人数上来考虑,这似乎很不值得。

  然而汉朝上下不会有人觉得这不值得。

  此时,又恰好看见唐朝安西军的经历,顿时让汉章帝及群臣都忍不住感慨万千。

  ——一者的经历,何其相似也!

  敬佩安西军的同时,他们心中满是自豪。

  ——这样的英雄人物,我大汉也是有的!

  耿·英雄人物本人·恭,此时刚刚风尘仆仆归来,就见到水镜中郭昕等人战死沙场,顿时忍不住回想起战死的袍泽,他红着眼眶举起酒杯:“真壮士也!一路走好!”

  与此同时,安西城头。

  满头白发的郭昕与同样满头白发的士卒并肩抬头,痴痴望着那面悬浮在面前的水镜。

  在此之前,所有人的日子都是单调的。

  远离故乡的他们只能日复一日地巡城、守城、打退敌军进攻,在每个夜晚从模糊的记忆之中提取关于家乡和家人们的影子。

  自从水镜出现,大家的生活就变了。

  他们从镜中看见了秦朝的覆亡,看见了明朝的崛起,看遍了王朝兴衰与人间百态。

  最重要的是,他们看见了大唐。

  看见那些熟悉的地方,他们便忍不住激动万分,嚷嚷起来。

  “那是长安!”

  “那是俺娘的故乡诶!”

  “也不知我儿如今成亲生子了没有?”

  看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辉煌,他们手舞足蹈。

  看见安史之乱的遍地战火,他们陷入沉默。

  看见黄巢攻陷长安,他们为之流涕。

  就这样日复一日,从水镜中观望着大唐。

  模糊的记忆也好像变得清晰,日复一日的梦中,他们仿佛重新回到了回不去的故土。

  直到此时,他们看见所有人的结局。

  “原来,这就是我们的结局啊……”

  “战死沙场,也好,也好。”

  悲凉之外,众人心中尽是一片释然。

  或许,这一切他们早就料到了罢?

  他们哈哈大笑。

  “死前得见长安,死也瞑目了!”

  ·

  悲凉的曲调还在耳边回荡,秦始皇嬴政若有所思地低喃:“……这就是大唐?”

  ——倘若一个王朝遇难之时竟然没有一人愿意舍身赴死,天子无疑是失败到家了。

  ——郭昕等人在西域苦守五十年,难道是因为当朝天子的魅力吗?他们当初甚至已经与中原断了音讯,连安史之乱的胜败都不知,抛家舍业出生入死,又岂是为了哪一代的大唐天子?所为者,不过大唐也!

  哪怕安史之乱令大唐盛世灰飞烟灭,它曾经独步天下的光辉仍照耀在每一个唐人心头,让他们为之奋战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不知不觉间,许多人陷入了沉默。

  “……这就是……大唐啊!”

  【倘若没有“安史之乱”这场突如其来的浩劫,华夏历史上最辉煌的盛唐是否将延续更久?大唐王朝又将走向怎样的未来?】

  【古往今来,这样的疑问不知萦绕在多少人心间。千百年光阴逝去,无数次梦中回望,他们仿佛看见盛唐明月照耀长安。】

  【梦醒之后,唯有一声轻叹。】

  【——怎能忘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