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盘点历史,昏君社死>第65章 天下易主

  “不可!”

  朱元璋还没回应,朱棣先跪了下来。他看上去又是震惊,又是惶恐,又是感动,就像是咬了舌头似的,话都说不清楚了。

  “大兄……你……我何德何能……”

  朱标却只是一笑:“有何不可?连仙人都认可永乐大帝的功绩……”

  朱元璋看着并排跪在面前对太子之位你推我让的两个儿子,心中生出几分欣慰。

  “胡闹!一国储君岂是儿戏,哪是你们说让就让的?”他假意呵斥,“标儿你如今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勿要分心多虑!”

  “还有你……”他锋利的视线投向朱棣,训斥道,“你也说了永乐大帝与你无关,别因为永乐大帝的战绩就沾沾自喜,你可未见得能做到,未来如何还得看你自己!”

  他承认,老四的表现让自己都动摇了。

  但要让朱元璋放弃已经做了一十年太子的嫡长子朱标,目前朱棣展露出来的这些还远远不够。除非,“永乐大帝”能展现出压倒性的优势,让他相信,大明江山只有交到朱棣的手中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他默默将目光投向水镜,不知道自己是希望老四能带给他惊喜,还是希望老四没那么优秀,自己也不用为后继之君烦恼。

  【东昌之战,是靖难之役过程中最大的一次败仗,也是史书记载唯一一次败仗。】

  【带着战败的苦闷,他班师回北平。】

  【而朝廷大军大概以为有机可乘,吴杰、平安、盛庸、何庸,各路兵马活跃起来,从不同方向封锁,朱棣岂会束手待毙?】

  水镜中云雾聚散,再次出现就是盛大的法会,他们听到属于朱棣的声音用沉重肃穆的语气念着一篇祭文,无形的卷轴随之从上到下展开,金色的文字好似在飞舞。

  【建文年一月,朱棣召僧侣修佛会,为阵亡将士举行了一场大型祭祀,他本人更是亲自写了一篇祭文。他在文中再次强调自己“起兵救祸”的正义性,又夸赞手下将士皆“摅忠秉义,誓同死生”;肯定逝者之功绩,鼓舞生者之信念,使得全军上下目标一致,士气如虹,遂率军出师!】

  【建文年月,燕军进军滹沱河,正当朝廷大军往来之交通要道。随后,朱棣派遣一支疑兵往定州、真定方向而去,迷惑守将吴杰与平安率领的真定军,而主力则与自德州而来的盛庸所部交战于夹河!】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复仇之战。】

  千军万马的冲撞声响彻在所有人耳畔,两支军队的阵型,彼此你来我往的进攻,都历历在目。所有人的视角仿佛飘在天空向下俯瞰,而在激烈厮杀的战场上,身先士卒的燕王朱棣总是显得如此瞩目。

  【……双方杀得难解难分,直到天色昏黑,才各自收军,就地宿营。朱棣又损失了一员大将谭渊,盛庸军队被斩杀的部将则更多,损失惨重。】

  【由于当时朱棣率领数十骑冲在最前面追杀敌军,宿营地点也与敌军相近,等他一觉醒来才发现周围都是盛庸的军队,左右全都懵逼。而朱棣却是不慌不忙,招呼了众人一声,便引马鸣角,从敌军间穿营而走,从容自如。】

  前一日惨烈的厮杀还未过去,镜中血雾飘荡,突然奏响的号角声划破了黎明。

  望着高头大马之上从容淡定仿佛从自家后院路过的朱棣,以及完全没摸清楚状况,呆呆傻傻目送着他离开的盛庸大军,水镜之外无数平行时空都为朱棣的胆气叫好。

  “真豪杰也!”正醉酒当歌的曹操忍不住大叫一声,“如此英雄,恨吾未能相识!”

  朱元璋则是一掌拍在儿子肩膀上,又是惊喜又是后怕:“你这小子未免太莽撞!日后出草原伐蒙古,可不能如此冒险……”

  燕王朱棣的眼睛亮起,连拍胸脯保证:“爹你放心,我冒险也是有把握的……”

  ……老头话里话外的意思,丝毫没有禁止他再碰兵权的想法,至少镇守北平、出击草原,依旧属于他这个燕王的职责范围。

  对现在的朱棣来说,这就足够了。

  尽管他也不觉得他爹会把他圈禁或者剥夺兵权当个富贵闲人养起来,但万一呢?

  ——倘若如今上盘点的不是他朱棣,而是任何一个武将,现在只怕全家都凉了。

  幸运的是,朱元璋对亲儿子还没那么狠。

  【不久后,两军再战。而这一次,实力被狠狠削弱的盛庸军队再也无法与燕军相抗,大败而走,燕军斩首十余万级,追到滹沱河,“溺水及践蹋死者不可胜计”,军械辎重尽入燕军之手,盛庸单骑而逃!】

  【朱棣再次以少胜多,打出辉煌战绩!】

  【此时,吴杰率领的真定军正在赶来的路上,得知盛庸大败,只能退回真定。】

  【朱棣转而引军向真定,主动勾引真定军出城作战,凭借神乎其神的骑兵作战艺术,大迂回绕后突击,大败真定军,斩首六万余级,差点俘虏大将平安,缴获大量军资器械,吴杰与平安仓皇逃入城中!】

  【此战之后,朱棣率军渡过滹沱河,途经顺德、广平、大名等各府,所过之地,郡县官民望风来迎,宛如迎接王者之师!】

  永乐年间。

  看到这一幕,朱棣本人连同太子、汉王,以及当初追随他的靖难功臣,都忍不住露出了笑容,颇有几分与有荣焉之色。

  ——什么叫人心所向啊!战术后仰。

  “陛下秉天命,铲奸邪,报太·祖之德,勘天下之乱,功莫大焉!”大臣们熟练地吹起了彩虹屁,“王者之师,名副其实!”

  而平行时空的其他人简直要笑出声。

  ——好家伙,天下最大的叛乱头子打着平定叛乱的名义出兵造朝廷的反,结果所过之处官民百姓争相出迎,这合理吗?

  ——身为大明江山的正统继承人,本该获得天下归心的天子朱允炆就不尴尬吗?

  一个造反的藩王得到万众归心,真正的天子却屡战屡败,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这差距对比也太大了吧?

  朱元璋紧紧锁起了眉头。

  ——他不清楚历史上的自己是出于何种考虑选择了这位皇太孙,但如今的他只想让这个傻乎乎的孙子别祸害自己的江山了!

  朱元璋的心情沉重起来。

  身为一国太子,朱标一旦身体不适,必然能享受到大明最顶级的医疗资源,而历史上的他依旧病逝了,显然他的身体底子就不好。

  尽管如今他们已提前得知未来之事,却也很难让大明太医的水平在短时间内发生蜕变。换句话说,一旦朱标再次染上相同的病,不幸去世的概率依旧很大。

  而太子的后代,做个平庸的守成之君或许还行,但和朱棣对比,就太不够看了。

  朱元璋能想到的事情,其他人岂会想不到?自从朱标早逝、朱棣造反成功的消息被爆出,大明的官场上简直引发了一圈地震。

  想尽办法四处搜寻名医奇药的太子死忠,见识不妙想另投门户的墙头草,动了歪心思将来扶持幼主的野心家,还有想给朱棣使绊子的,想投靠这位燕王的,一心追随朱元璋的脚步什么都不做的……仿佛一面照妖镜,照出大明的官场百态。

  文官之间,武勋之间,各种十八路亲戚之间,在这一日之内突然就频繁走动起来,你来我往间试探口风,个个心照不宣。

  若不是朱元璋的威望摆在这里,就算心里有想法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全都摆出一副悉听圣命之意,大明朝堂早就乱了套。

  【以北平之地对抗一国,朱棣却屡战屡胜,这位军事奇才从不以攻城略地,占领城池为目标,每次战斗都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或歼灭或俘虏,两下就将一支好不容易聚起来的军队打没了。】

  【——“李景隆以数十万败于北平,继而郑村坝、白沟河两战而百万沦没”;盛庸以十万之众来犯,夹河一战而没;吴杰、平安发十万大军来战,兵败如山倒!如此前后数战,天下之兵几乎耗尽。以至于南京朝廷只能不断从民间召兵,又一股一股派来送菜,逐渐变得捉襟见肘。】

  【——就像是不断用小刀割肉放血,原本强大不可战胜的朝廷渐渐已外强中干。】

  【——为此付出代价的却是天下百姓。不知多少户人家披麻戴孝,日夜号哭!】

  看似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却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尽管其中有许多是被招降,被遣散,战死沙场者亦不在少数。无论谁胜谁负,谁登上那座金字塔的顶端俯瞰天下,又与这些付出生命的士卒有何相干?

  ——大明万里江山,可有一寸属于他们?

  看到水镜之中遍布疮痍的河北、山东大地,百姓们都觉得心中沉颠颠喘不过气。

  他们不懂什么战神皇帝,不知道藩王起兵打下天下有多了不起,只知道再过十多年,皇家叔侄将要打起来,为了抢皇帝老儿的位置,不仅是原有的兵马耗尽,小皇帝还要在民间召集青壮,拉走他们每家每户的儿郎……到时何止是千家恸哭?

  不知不觉间,从田间地头到县城街巷,乃至官府衙门前的空地上,都聚满了百姓。

  手中的大诰似乎给了许多百姓底气。毕竟这可是让他们能够捉拿胥吏的护身符。

  “俺们不想打仗!没看那仙镜里死了好多好多人呐,俺们老家都死光了……”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皇帝老儿早把家产给儿子不就好了,小孩子又守不住家业,连累俺们都要遭罪……”

  “他们抢他们的,恁地要俺们卖命!”

  “俺们要去向皇帝老儿请愿……”

  【随着双方的形势大幅度逆转,朝廷终于顶不住了,一面派人到前线与燕王谈判,一面向坐镇后方的燕王世子朱高炽示好,企图从内部瓦解燕军。朱高炽一话没说就把朝廷书信送到前线,交给了他爹!】

  【——不得不说,朝廷这一招仿佛失了智。是支持生父造反,将来做太子,还是背叛生父投靠建文帝,败则被燕王清算,胜则被建文帝清算,这还用说吗?】

  朝廷莫名其妙出此昏招的原因倒也不难猜,大汉丞相萧何一语道破:“无他,黔驴技穷耳!”

  “这朱家的叔侄俩,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难怪就连天子之位都能弄丢!”

  汉高祖刘邦不屑地摇了摇头,曾经在儒生帽子里撒过尿的他对于如今作风不错的儒家都不感冒,更何况是后世之腐儒?那好感度更是直线下滑。他只觉得这建文帝比自己儿子刘盈还要没用——军国大事,轻信儒生之言,江山易主不过早晚之事!

  【夹河之战后,越打越强、明显占据上风的朱棣逐渐嚣张——仗着骑兵的机动优势,燕军不断出击,扫荡四方,截断朝廷大军粮道,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

  【就连德州大军的运粮船都被烧掠一空,在燕军的袭扰之下,德州饷道断绝!】

  【建文四年一月,朱棣再次出兵,攻破徐州,四处伏击朝廷的运粮车,使粮道断绝,又通过围点打援伏击朝廷军队。】

  【不久后,双方主力交战于齐眉山下,朝廷大军在朱棣的一番操作之下直接断粮,大将何福实在没有办法,想率军去别处就粮,却被燕军衔尾追击骚扰——白天令骑兵四处游荡干扰他们砍柴,晚上派人劫营使他们不得休息。朝廷大军被折腾得疲惫交加,只能特意分出兵马去护送粮食。】

  【此时,缺粮少食的朝廷大军龟缩于灵璧,大将平安亲自率兵护送粮食而来,探知消息的燕军趁机设伏,杀了平安一个措手不及。眼看平安军大败,粮食也要不保,灵璧之内的何福大军不得不出来救援,结果最终依旧是大败亏输,平安不辞辛苦运来的军粮也没能送到灵壁之内。】

  眼看着朝廷大军在燕军的袭扰之下日渐窘迫,粮食都吃不起,无数人膛目结舌。

  ——过于离谱了吧?

  ——这天下究竟是谁的主场啊?

  也有不少同样善于使用骑兵的将领眼前一亮:学到了,学到了!

  关于朱棣的盘点中,各种运用骑兵的战术可太经典了,他们几乎是一路看一路学习,每一战都能有新的收获,发自内心地佩服,战神之名,永乐大帝绝对名副其实!

  此时此刻,看到在自家地盘上却连粮食都吃不饱的朝廷军队,他们心中对朱棣的敬仰之情又上一层楼:这是何等样的魔鬼啊!

  甚至忍不住有些同情那位建文帝——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对手吗?

  【大军方败,粮食又不足,军心顿时离散,无可奈何的何福等人只能相约第一日突围而走,会和于淮南就粮。】

  【——遗憾的是,这个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了。在他们选择突围之前,灵璧已经先一步被燕军攻破,何福、陈晖、平安、马傅等十七名将领,都被燕军一网成擒,朱棣还抓获了内官四员,其余官吏一百五十员,降者难以计数,几乎将朝廷最后的野战军和精英将领全部一网打尽!】

  【这一战之后,朝廷再无反抗之力。朱棣一声令下,燕军一路南下,击败垂死挣扎的盛庸,所过之处望风而降,随后大军直扑南京,谷王和李景隆开金川门投降。】

  【熊熊燃烧的火焰中,建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巍峨的大明皇宫迎来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