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满级影后穿成女配O(GL)>第41章 长公主和戏子

  向晚这段戏拍得很够劲, 最后一个镜头的性张力绝了,导演切换着镜头排了好久,各个角度都来一段。

  到最后, 向晚精疲力尽, 终于等来了梦寐以求的那声cut。

  向晚下了戏, 转身就看到傅笙在旁边等她, 脸上的疲惫一扫而空。

  “傅老师!”她激动道。

  转而, 向晚注意到傅笙身上挂满了血浆,还捂着后腰,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怎么这么狼狈?”向晚问。

  她这边结束得晚, 完全没看见傅笙那组的情况,乍一看傅笙满身狼狈的模样, 着实吓了一大跳。

  傅笙笑了笑, 并没跟向晚讲那边的故事。

  按照剧本,长公主确实是不知道宫里方巧荷的处境,当她终于平定了外乱回到宫中, 所有的情绪才会一起爆发。傅笙明白韩导的用意, 他是要演员和角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向晚好像过于敏锐了。

  “姐姐,你受伤了吗?”向晚的视线落在傅笙捂着后腰的那只手上,眉头紧皱。

  “没......没事。”傅笙赶紧撒开手, 双手举起以示清白。

  向晚目光仍然狐疑, 她围着傅笙转了一圈, 傅笙就保持着面对着她的姿势也转了一圈,死活不让向晚看见她身后那块撞击的痕迹。

  “行了行了,你们两个跟两个血葫芦似的,还转上了。”韩导大嗓门打破了这边诡异的画面。

  傅笙没忍住笑出声来, 本来也没觉得,现在看看,她自己一身血浆,向晚穿着大红的嫁衣,可不是两个血葫芦吗?

  “傅笙休息一下,”韩导的目光在傅笙后腰出顿了一下,“向晚去换衣服马上拍下一场。”

  下一场,按照时间顺序应当发生在出嫁那场之前,解释了长公主出嫁当天发生骚乱的缘由,一切都是长公主的谋划。

  拍摄之前,韩导已经想好了该怎么剪辑,等到正片播出的时候,京城骚乱先开,然后这段戏会以长公主的回忆的形式展开,他们剧组的人现在站在和观众一样的起跑线上。

  Action!

  京城,书院后门。

  学堂里闹哄哄的,先生不在,一群学生闹翻了天。

  “你听说了吗,朝廷逼长公主二嫁和亲,是真的!”

  “你上哪听说的?前个街面上举横幅闹事的学生有一个算一个都给抓起来了,到现在都没放出来,我警告你啊,这种没根据的话,以后可不能乱说!”

  “你懂什么?我听我爹说了,宫里已经下了旨,这事板上钉钉了!”

  “什么?竟然真的......”

  众学子你一言一语地念叨,突然学堂后门被人一脚踹开,一个学生冲进来,喘得上气不接下气。

  “出事了......”他嗓子哑得几乎说不出话,从家里的着消息他还不甘心,特意绕去刑部打探了一番,登时肝胆俱裂,拼命跑回书院说与这些同窗听。

  “景云师兄......他......他当堂反驳皇上的和亲主张,被......”

  “被怎么了?哎呀你快说啊!”有人催促道。

  “被......处死了。”

  他说完这句话,整个人就像脱力了一样,摔倒在地上瞪着眼睛喘粗气,在场的学子,有半数都和他一个反应。

  景云师兄,就是朝堂上那个愣头青一样的年轻人。他就是这个书院出身,后来拜倒在李相门下,去年科举高中,是这群半大孩子的偶像。

  不知是这群半大孩子,全京城的读书人,估计都没少听说景云的大名,据说他是年轻一辈里将来最有希望挂相印的人。

  不管是羡慕或是嫉妒,他总归是学子努力的方向。

  这么一个清风朗月一样的人物,陛下竟然说杀......就杀了?

  “暴君!!!”有人在怒吼。

  吱呀——

  备受冷落的书院正门被人推开,先生走进来,这次,他腋下没夹着书。

  “诸位......”先生的声音有些哽咽。

  景云,曾经是他最骄傲的学生啊。

  “横征暴敛、倒行逆施、礼崩乐坏、国将不国!”先生苍白的胡子都在颤抖,他用尽最后的力气指天呼喊,如同千百年前古人的疾呼: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1]

  言罢,一口鲜血喷出,先生扶着讲桌勉强直起身,伸出手一个一个指着学生们的脸,“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以身殉道,何惜命哉?”

  天下苦暴君久矣。

  不只这间书院,京城的角角落落,人们都在议论同一件大事,一张张愤怒到变形的脸,多年被迫装聋作哑的嘴,同一时间挣开了束缚,京城中涌动着暴虐的暗流。

  观星楼旁的茶楼顶层,平和依旧。

  来人解下了佩刀随手横放在桌上,身上还穿着他走到哪都不脱下的软甲,似笑非笑地看着对面。

  年轻的镇远将军回到府中,就捡到了一张染着檀香的请柬,对方请他来茶楼一叙,他当然答应了。

  长公主坐在他对面,丝毫看不出即将被迫远嫁和亲的委屈。

  “大将军这手牌打得好啊,简直是把陛下往死路上逼。”长公主幽幽道。

  将军一挑眉,“哦,我真没听不懂殿下说什么?”

  “再说,不管怎样,这不都是陛下的决断吗?”他向着南面皇宫的方向一拱手,脸上却仍带着玩世不恭的笑意。

  “陛下的决断,不还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谁不知道大将军手握重兵,当真是......”

  长公主把一直捧在手上的三才盏放在桌上,随着瓷器磕在实木桌上的动静,她清冷的嘴里吐出四个字:

  “肘腋之患。”

  “哈哈哈哈哈哈哈。”镇远将军放声大笑。

  的确,所谓和亲是他提出来的,皇帝要不是急于安抚他,想来也不会这么急吼吼地推行,但这位镇远将军的建议可不是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考虑。

  或者说,他是为了江山社稷,却不是为了这皇帝家的。

  “我不过是添了一把火,放陛下自己猜忌下去,他迟早也会走上这一条老路,殿下倒是不必如此记恨我。”镇远将军笑道。

  “记恨?我为何要记恨?”长公主勾唇巧笑。

  恰有一阵风过,吹开了长公主细软的宫纱,白纱下红唇凌厉如刀。

  “我和将军,可以说是同道中人呢。”

  镇远将军瞪大了眼睛,随即他恍然了悟,“这些天这么大的阵仗,都是殿下......”

  长公主将桌上另一盏没人碰过的清茶推到镇远将军手边,轻声道:“聪明人,应当合作。”

  镇远将军和皇上不是一条心。

  他在西北打仗,长年间一张嘴就是一嘴沙子,对面的鞑子肆意烧杀抢掠,养的膘肥马壮,这边他手下的兵只能领到掺了沙子的陈粮。

  去年冬天那一役,镇远将军的副将折在了沙场,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才从死人堆里爬出来。

  他们胜了,险胜。

  他恨极了那暴君,若不是那暴君横征暴敛,朝野上下蛇鼠一窝,他那些兄弟们或许也不至于白白送了性命。

  他为国戍边,保卫的就是这些人。

  即使是这样,皇帝还猜疑他,这边刚有些起色,皇上立马就把他召回了京,加官进爵,封赏无数,就是要断了他和西北亲兵的联系。

  殊不知,鞑子正厉兵秣马。

  这天无道,他想反了这天!

  然而京城里,一派祥和,没人敢妄议朝堂的不是,镇远将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摇昏君统治的正当性。

  他要让皇帝做一件错事,一件能调动起所有人情绪的错事。

  长公主就理所应当的成了他算计的那个人,不过现在看来,长公主也未尝不在算计着他们。

  镇远将军眸子里闪烁着疯狂的光,他端起长公主递过来的茶水,一饮而尽。

  Cut!

  这段戏将出现在回忆中,解释了京城为何突然大乱,也解释了长公主和镇远将军结盟的始末。

  明明最开始,两人是互相陷害你死我活的仇敌,眨眼之间却站上了同一条船,傅笙在片场旁观,也不住地啧啧赞叹。

  “小五,好好学学,这才叫编剧!”傅笙又一次cue到小五。

  小五:“呜呜呜别骂了别骂了,在学了在学了。”

  有了这一段铺垫,再加上前面不经意间埋下的伏笔,整个京城变局的轮廓便勾勒出来了。

  长公主得知皇帝的阴谋之后,先是放出真真假假的消息,搅动起民怨沸腾,再借着府衙的手把闹事的学生暴力捕获,伤了人把事闹大,闹到第二天的大朝上,逼得皇上不得不当众面对各种猜疑。

  天子一言九鼎,他若是否认传闻,那长公主二嫁和亲之说便不了了之,他若是承认了,那就是往沸腾的民怨之中,添上了货真价实的一把火。

  景云的出头是个意外,但是个很好用的意外,李相在朝堂上当机立断,拿这个众望所归的青年才俊之血祭旗,反抗暴君的号角才算是正式吹响。

  长公主最大的短板,就是太依靠文臣,她手里没有兵。

  但在阴谋背后看到了镇远将军的影子,她就知道她的兵来了。

  镇远将军在西北和鞑子打了小十年的仗,谁答应和亲他都不会答应,但巧巧的情报当中,皇帝决定送长公主和亲之时,镇远将军就在旁边。

  于是长公主意识到,镇远将军和皇帝之间嫌隙不小,她正好把他拉入自己的阵营。

  这些天京城里暴乱频发,各界抗争人士和京城守备打成一团,平日里偷鸡摸狗之辈也大着胆子趁火打劫,刑部大牢都要装不下了,一间牢房里能挤数十人,都是这几天新抓进来的。

  京城岁月静好的盖子就要捂不住了。

  镇远将军进京述职,大军就卸在京城三十里外,他带了一队精锐护送进京,长公主让他的人在京城里最混乱的大婚之日放一把火。

  趁乱,京城上下人心惶惶,守备军四散在各处疲于奔命,镇远将军打出反旗。

  直取深宫!

  作者有话要说:  [1] 出自《书·汤誓》百姓咒骂夏桀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