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半夏已至[重生](GL)>第79章  黄芩

 

八月,正是二伏天,四下一片燥热蝉鸣,难耐的暑气蒸腾着。还不到正午,明晃晃的日光照得附近来来往往的车窗玻璃反光刺眼。

 

姜白芷下意识以手遮目,晃了晃昏胀的脑袋,映入眼帘的模糊影像逐渐清晰。两米开外,围拢的人群因为赵若若的低吼稍微分散。她来不及细想自己的眼睛,三步并两步走上前。

 

“谢谢,让—让。”

 

姜白芷半蹲在女孩右侧,心脏骤停,赵若若跪坐着帮她心肺复苏。

 

“多久了?”

 

旁边计时的人没转头:“—分半。”

 

“换我来。”

 

“师父?”

 

吹气间隙换人,赵若若往左退了一点,姜白芷已经做好准备。婴幼儿心肺复苏的方法与成人不同,她找准位置,右手的中指和食指指尖按压胸骨,30:2的比例进行。

 

三分钟后,两人无奈地摇头。

 

“这孩子恐怕凶多吉少,她们是医生,已经抢救五分钟。”

 

“唉,可怜,看模样最多一岁。”

 

“不知道家长带孩子来殡仪馆干嘛?“

 

“她是我们单位小李的遗孀小朱,女儿还有心脏病,应该想送小李最后一程吧。”

 

“听说孩子出生以后药钱花费不少,现在没了,对小朱来说也算解脱。”

“不能这么说,毕竟是身上掉下的肉。”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随着警车和救护车到达,慢慢散去。赵若若作为第一目击者,简单录完口供,才后知后觉惊讶道:“师父,你的眼睛?“

姜白芷早在她录口供的时候已经发觉,脑海中的记忆重整。三个机缘,一为工作,让她重拾信心;二为性命,赵若若搭救她;三为光明,城隍爷说,但凡动了善念,不管结果如何,都算她赢。

她还记起,城隍爷作法,身旁的小童问:“师父,为何要增设困难?“

小童将信封放入阵中,里面只有窄窄的一页纸,书写着:尝试改变,可能会付出代价。

“考验。”

“如果她忌惮付出的代价,退却呢?“

“那就枉费我给她重生的机会。”

被城隍爷甄选的有缘人,皆在三世有大功德,阳寿未尽或者枉死,可以选择重生或者转世投胎。而姜自芷正是授命接引他们的人。

“师父?”赵若若瞧着她深陷沉思,刚打断她,陶桃的电话接进来。

对方的声音急切:“若若,你在哪?姜医生呢?“

“我们马上回来,给你说个好消息……”

“先听我讲,早上你们前脚离开医院,戚姐后脚就开始心慌意乱。刚才又听说殡仪馆那边发生车祸,打你们电话不接,司机小王表示没有见到人,所以戚姐急得肚子疼,医生说快生了,刚推进手术室。”

姜白芷抢过电话,手指微微发抖:“她怎么样?”

“还好,就是肚子疼,医生表示要开三指才能上无痛。”

赵若若挂断电话,司机找到她们,一行人急急忙忙往医院赶。姜白芷心里七上八下,又回拨过去:“陶桃,你在半夏身边吗?“

“我和孙阿姨都在。”

“麻烦你把手机贴近半夏,让她能听见我说话。”

“好。”

戚半夏咬着牙从唇齿间挤出的声音:“喂。”

 

“宝宝,别怕,我在。”

 

戚半夏笑了:“你说给她听,还是我?“

 

“都是。”

 

泪水模糊视线,姜白芷又哭又笑:“等我。”

 

宫开三指,尤其是初产孕妇,最是难熬。姜白芷换上除菌手术服进入手术室,戚半夏疼得紧闭双眼。

 

她精准无误地握住戚半夏的手,轻声唤道:“半夏。”

 

孙明芬投来讶异的目光。

 

戚半夏缓缓睁开眼,入目的,是姜白芷通红的眼眶和闪着微光的眼眸。

 

“阿芷?”

 

太不容易,觑着手术床上皱紧眉头的人,姜白芷恨不得以身代劳,她吸了吸鼻子,温柔的嗓音开口:“是啊,我能看见你,也能亲眼见证宝宝出生,所以,别怕。”

 

戚半夏眼角也泛出泪花,下一瞬,又一阵宫缩随之而来,她抓紧姜白芷的手,深深地呼吸。不怕,她不怕,上一世,长达数月的癌痛都遭受了,生孩子,再疼也最多几个小时。

 

然而没想到因为宫缩不规律,她一直疼到晚上10点才开三指,姜白芷陪伴左右,滴水未进,心疼得无以复加。

 

麻醉师从后腰穿刺,用上无痛药物,控制药量。

 

“疼。”11点55分,威半夏又一次喊疼。

 

麻醉师说:“孩子马上出来,药停了。”

 

孙明芬在手术床左边鼓励她:“夏,呼吸,用力。”

 

姜白芷握着她的手,一遍一遍地说:“别怕,别紧张。”其实坐在右边的她最紧张,整个人都绷着。她在心底默念,“孩子,你就出来吧,别折磨她了……"

 

肚子里的她好像听见似的,刚过0点,终于“哇”的一声大哭打破焦灼的氛围,来到人间。

 

抱着她的护士笑道:“是女孩,好可爱。”

 

戚半夏瞬间脱力,差点昏睡过去,姜自芷吻着她脸颊,不知是泪还是汗,咸的,苦的,慢慢变甜。一声又一声万分柔情的话语迭出:“辛苦了……”

 

医生问:“脐带谁来剪?“

 

孙明芬面上心疼与欣喜的笑容交织:“小芷,你来。”

 

姜白芷接过手术剪,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手足无措,戚半夏吊着眼皮看她,艰难地弯起唇角。常人都说,女儿是幸运的天使,她想,随着孩子的降临,她们的人生应该不会再有磨难吧。

 

凌晨1点,特需病房,两盏昏黄的壁灯亮着。终归是太累,戚半夏撑不住打架的双眼,渐渐进入梦乡。许是疼痛,她睡得并不安稳。

 

姜白芷守着她,直到1点20分,孙明芬抱着擦拭干净的宝宝回到病房,赵若若和陶桃跟着。

 

“师父,宝宝好可爱。”赵若若摸着她的小手。

 

剪完脐带,姜白芷还没正眼瞧过女孩,此时擦干净身上的血渍,红扑扑的小脸嫩得像能沁出水。

 

孙明芬笑着说:“和半夏小时候一模一样,就是头发颜色,我还有点不习惯。”大概是混血的缘故,女孩的头上是稀稀疏疏的淡金色软毛。

 

赵若若低声说:“我想看眼睛,但她不睁眼。”

 

孩子睁眼的时间有长有短。

 

姜白芷从孙明芬手中小心翼翼接过女孩,温柔地摸了摸她的脸。孩子仿佛有感觉,伸出握成拳头的小手去碰姜自芷俯下来的脸。

 

紧接着,陶桃发出惊呼:“宝宝睁眼了。”

 

“是吗?”姜白芷抬头,睨着她灰蓝色的眼眸,唇边由衷地上扬。

 

赵若若:“天生自带美瞳,心都化了。”

 

病房里说话的声音极小,还是把戚半夏吵醒了。床上的她浑身疼,不想动,只侧着头看她们。

 

赵若若突然道:“师父,宝宝左脚心月牙形的胎记我最近好像在哪儿瞧过。”

 

身为医生的孙明芬立即说:“颜色淡,应该问题不大。”

 

有些胎记和婴儿自身疾病相关。

 

赵若若笑着回应:“孙主任多虑,我只是觉得可爱。”

 

陶桃细心地把女孩的脚丫藏进薄被里,问道:“宝宝名字取了吗?”

 

“嗯,想了三个,等半夏明天醒来再决定。”

 

她话音刚落下,右边传来无力的嗓音:“既然宝宝脚心有月牙,就叫姜明吧。”

 

姜白芷走到戚半夏床边,动作轻柔地帮她掖了掖被角,低声问:“怎么醒了?“

 

“睡不熟,大概要过几天才能好眠。”戚半夏偏回头,看着她怀里又陷入沉睡的女孩,笑容莞尔。

 

“我问了哥,他说虞好听,以后不介意孩子跟着小虞姓。”她们先前商量,戚半夏说出戚远志的孩子会姓戚,企图改变姜白芷让孩子姓戚的念想。

 

“阿芷,名字只是代号,姓戚姓姜都—样,我觉得姜珊挺好听。”

 

似乎把旁人当空气,姜白芷掐出水的软言软语哄她:“戚玛更好听,今天8月15,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出生的明现叫戚玛不好吗?”

 

戚半夏蹙着眉,不知道怎么反驳。

 

姜白芷伸手抚平她的眉,嗓音低柔地做出决定:“戚月,乳名小月儿。”

 

翌日,当初抢着当干妈的人前来医院探望,王墓和沈雨漾待到10点离开。午后,时祯和朗亦秋提着大包小包推开房门。

 

“快让我抱抱小月儿。”时祯同她们寒暄,心里念着女孩的朗亦秋进门就搜寻目标。

 

“小秋,她睡着了。”提到孩子,戚半夏的眸底蕴积柔光。

 

“那我要多待一会儿。”

 

“你们呢?现在什么情况?”姜白芷在戚半夏那里得知,时祯和朗亦秋从试爱开始,好像没说结果怎么样。

 

朗亦秋亲昵地挽着时祯:“我们决定下个月去领证。”

 

“她怕我耗不起,略过表白,直接求婚。”年底就37岁的时祯嘴角溢满幸福的笑意。三年,她们该做的都做了,该经历的也经历了,就差—个正式的名头。

 

“谁说的,我表的白还少吗?”朗亦秋咋咋唬唬─喊,吵醒了摇床里的小月儿。孩子号啕大哭,几个大人手忙脚乱地哄..….

 

戚理的到来,给两人一猫的小家庭增添一份热闹。家里休息半年的戚半夏,闲不住,复工的她坚持回电视台工作,每周两次录制。她们决定亲力亲为带孩子,过程确实辛苦,好在戚瑕晚上很少哭闹,因为姜白芷总能准时让她吃饱喝足。

 

戚明喜欢姜白芷,第一次有意识开怀大笑是她抱着的时候,第一次叫妈妈也是她抱着的时候。戚半夏歪在姜白芷怀里假装吃醋:“小月儿都不黏我。”

 

姜白芷埋下头,凑近她的脸,印下轻柔的吻:“我黏你。”

 

“还是阿芷最好。”戚半夏抬手挂住她的脖颈,与她缠绵。

 

身旁的白胖哺了一声,踱着小粗腿,赶紧逃离……

 

......

 

以农历为准,戚明一岁生日那天,七月初七,两人在巴厘岛补办婚礼。当年的婚礼太过简单,只有几位亲戚参与,戚半夏想留给彼此最美好的回忆,提前三个月便开始精心筹备。

 

早上七点,两人分开化好妆,先是戚琪小朋友抓周仪式,她面前摆放的物品:白芷,金手链,笔,话筒……

 

小家伙慢吞吞地爬,在毛笔的地方停了两秒,最后爬向位置最远的白芷,抓在手上就往嘴里送。

 

“钦!小月儿。”孙明芬眼疾手快将她抱起,笑着说,“又是学医的料。”

 

婚礼没有对外公布,只宴请圈内的亲朋好友,同时拒绝媒体参与,中午12点08分正式开始。仪式不疾不徐地进行,最后由孙明芬抱着戚明亲手送上戒指,小月儿笑靥如花。两人互相给对方戴上戒指,姜白芷亲吻戚半夏,彼此的眼角都有热泪滚落。

 

世人总说,人活一生避免不了留下遗憾。

 

但是半夏未至,白芷心里那盏黯淡无光的灯难以指引方向,只有半夏已至,杏人当知归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