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锦衣泪>第228章 碧蹄馆(二)……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廿七,清晨,大雾弥漫,明军先锋侦查团越过惠阴岭,抵达碧蹄馆,根据明军手中所掌握的地图已经朝鲜人的汇报,惠阴岭距离王京还有约四十多里路。抵达碧蹄馆附近时,时间已近中午。

  查大受暂时停在了碧蹄馆附近,命令部队原地休整,保持战时状态,不生火用冷食。查大受本人率领高彦伯并锦衣卫将领罗洵、郭大友、孟旷等人登上惠阴岭高地,探查附近的地形。

  这惠阴岭就在碧蹄馆的北部,山体目测约有三十多丈高。往南面望去,能看到两座山梁,靠北的名唤“望客岘”,靠南的唤作“砺石岘”。碧蹄馆就位处望客岘,那是一处朝鲜官员迎送明朝使臣的驿馆。砺石岘在碧蹄馆南部约莫一里半地之外,距离王京约莫三里地。换算下来,碧蹄馆距离王京约莫四里半,路程并不算遥远。

  碧蹄馆所处的狭谷为上窄下宽的喇叭形,南北长约一里,宽一百丈到两百丈之间,北方就是目前查大受等人所处的惠阴岭,狭谷两旁是起伏的丘陵,谷中有一条溪流,自北流往西南方向,道路两旁为朝鲜人的水稻田。碧蹄馆馆舍在望客岘山梁西南端,山梁尾部突起的小山丘下。馆舍北方偏西的山谷丘陵为高阳城,高阳没有城墙,官舍、房屋、仓库在山谷中零散分布。碧蹄馆馆舍东部往王京方向,是望客岘山梁的一处山坳,进王京的路线自此由西偏往东南方向,越过洪朴山源水夹谷(望客岘和砺石岘夹谷中的河流,夹谷约宽两百丈至六百丈),大约在四里处,砺石岘山梁前,有两个孤立的小丘陵,道路从丘陵之间穿过,丘陵和砺石岘之间的地名为新院店,道路在丘陵、新院店两地时各分为两道,分别折向南方,穿过砺石岘后通向王京方向。

  从高处探明地形地势之后,查大受、高彦伯与罗洵三人经过商议,很快派遣一股五十人的斥候小队,沿着前方的复杂地形向王京附近抵近侦察。

  斥候小队之中二十人是朝鲜当地人,二十人是查大受军中斥候骑兵,另外编入了十名锦衣卫,郭大友麾下的巡勘锦衣卫基本都被编入其中。

  斥候小队领命,快速策马前进,约莫在午后的未正时分,队伍穿过新院店,抵达了王京城池以北的地带,并即将脱离山林的掩护,出现在较为平坦的地势之上。

  就在山林即将消失的道路尽头,打先锋侦查的陈当归以其绝佳的目力率先捕捉到了小股倭军正与斥候小队相向而来。眼看着规避不及,陈当归当即回马,用尖锐的哨声发出警报。斥候小队立时进入战斗状态。这小股倭军应当也是侦察部队,人数约莫在三十人左右,骑快马,人手一只铁炮枪,并配有弓箭。他们并未打旗帜,暂时无法辨认是倭军哪一部的人。

  明军斥候小队这里,武器落了劣势,只配有弓、弩、刀剑,短管鸟铳只有锦衣卫中五人持有。队伍的指挥权在郭大友手中,面对当前局势,他当机立断,要求队伍全速前进,与敌军短兵相接,冲散敌军队形,使其措手不及无法对我军形成有效攻击。分割包围各个击破,以最快的速度剿灭这小股部队。

  斥候小队在郭大友的指挥下,开始策马加速,迅疾如雷霆一般地撞向迎面而来的倭军部队。对面的倭军比明军发现敌情的时间要迟滞不少,见到明军当面高速冲来,一时间愣怔且迅速慌了神,尚且来不及组织起防线抵御,连枪都还没端起来,队伍就被明军整个冲散,明军的箭矢更是无情迅猛地射击而来,倭军顿时伤亡惨重。

  五十人的明军队伍将三十人的倭军队伍分割穿插成了三个小包围圈,密集的攻势之下,倭军顿时手脚大乱,且明军专盯着倭军的马匹进行攻击,劈砍马匹腿部,使其失去机动能力。短暂交锋之下,倭军顿时落了下乘。不过他们好歹也算是经过阵仗的,剩下的小股部队利用铁炮优势突围开了明军斥候小队的穿插包围,聚拢在一起,并用铁炮开始密集射击。为避其锋芒,郭大友即刻帅侦查小队回撤,纵马离开。而倭军失去马匹,追击无能,战斗迅即脱离开来。

  明军方面折损了八个人,朝鲜斥候七人,明军斥候一人,锦衣卫无伤亡。斩杀敌军二十余人,留了几个活口。斥候小队为防附近倭军大部增援,立刻奔回碧蹄馆附近,向查大受汇报情况。

  约莫未正时分,郭大友率侦查小队回来,报告了情况。查大受当即判断,倭军很有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侦察先锋部队开入山林之中,向碧蹄馆方向抵近侦察。位于碧蹄馆的查大受部如今人数不过五百多人,任务是侦察敌情而非与敌军玉石俱焚,但此时退却,便会使得后方的坡州大营出现险情,因而暂不可轻举妄动。且高阳城眼下属于明军控制范围,城中有朝鲜官吏正在屯粮,粮草尚算充盈,是明军补给的重要来源,不可轻易丢失。于是决意利用地形和大雾,与敌军进行阵地战,以探查敌军虚实。

  时间在紧张的准备和不断的侦查之中迅速流逝,及至次日凌晨,前方侦查斥候回报,倭军已然抵达砺石岘,与明军所在的望客岘之间只隔着一道峡谷山坳,间距约莫六百丈。兵力规模目测不大,大致与查大受部相当,在五百人左右。

  “对方打的旗帜看清楚了吗?”查大受问。

  “看清楚了,是倭军第六军小早川隆景麾下的部队。猜测应当是小早川隆景麾下的先锋大将,立花宗茂。”汇报敌情侦查结果的正是小神目陈当归。

  “立花宗茂乃是小早川隆景麾下的先锋大将,在倭军中素有勇名,号称三千立花兵可抵敌军一万兵。想来倭军派他过来与我们最先打接头战,不会出错。”罗洵道。作为常年研究倭国的锦衣卫巡勘所千户,罗洵这些年通过各种情报手段,将倭国的诸多将领摸了个门清,倭国侵朝爆发后,他可以说是明朝除了辽东军之外,最快做出反应的军方侦查情报的掌事人。连续多次往朝鲜派人,数月之内,在朝鲜之中培养起了大量侦查眼线,努力从各个方面搜集情报。因而才能有如今对倭军大将了如指掌的情报汇总。

  查大受略一思索,道:“我们暂不轻举妄动,再探,探明到底有多少倭军抵达了碧蹄馆附近,再做下一步行动。”

  于是接下来了将近两个时辰,明军只是在望客岘南端的峡谷山坳之中按兵不动,不断有侦察斥候在峡谷两侧穿插侦察。与此同时,朝鲜人心急如焚,眼见着王京就在目下,这最后几里路明军却像是走不动了一般,大军只要压过去,还怕什么倭寇贼子?他们急迫地想要夺回王京,以至于朝鲜军有些人心浮动。率队的高彦伯两次向查大受提出即刻行动的建议,但都被查大受压下。高彦伯无奈,只能书信派人往回传,传回坡州大营,希望能让后方的朝鲜高官说通李如松给查大受施压。

  孟旷就是穿插的其中一名斥候,他带着王诩双人行动,王诩负责传递消息。约莫在巳时刚过的时候,孟旷在峡谷西北侧的巨石遮蔽下,借着大雾掩护,观察到了敌军一股部队从砺石岘分离而出,向己方开进。她仔细辨别敌军规模和装备特征,随即迅速回报。

  孟旷、王诩回报,倭军分为两个兵团,前团规模五百人左右,正向望客岘西北方向突进,打头的是骑兵。后团人数更多,约七百人,应当为后援。查大受当即做出部署,派出部下一支一百人规模的骑兵军团于望客岘西南部迎敌,诱敌深入望客岘西南部的优势地形之内,再派三百人的骑兵团,自东北方严正以待,等待命令冲锋。

  战斗一开始,倭军统帅果真率先集中骑兵对明军进行突击,明军随即退往望客岘方向,望客岘的地形本就极为适合做口袋,此时倭军前进方向为西北方向,在距离望客岘百丈远的时候,倭军右方,即东北方向出现明军援军,以骑兵突袭和火炮协同方式,瞬时切断该路倭军与紧随其后七百人倭军后援军团之间的联系。战况完全按照查大受的预判展开,明军从望客岘山坳西部丘陵处南压,该地地形近似碗形,倭军前团突进至山坳口近处,右翼已然完全暴露在明军左翼冲锋下。

  这是战斗中第一次交锋,炮火声和激烈的交战声在山坳中交相轰鸣,倭军前团在此次失败的冲锋中受到严重损失,后团见势不妙急忙撤退,根本无法援兵。查大受部明军阵斩一百三十倭军首级,大获全胜。此阵之中,身为侦察斥候的孟旷,也随罗洵、郭大友上阵杀敌,单人毙敌八人,俘虏三人。倭军前团还有约莫两三百人向南面溃逃,明军并未追击,双方暂时休兵。

  随后查大受向驻屯坡州的李如松告捷,接到捷报的李如松随即带领两千五百人规模的兵力,前往碧蹄馆查探实际情况,将坡州后勤大营单独留了下来,只留了两百防守兵力。

  午后,明军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戒,时刻关注南面的倭军动向。撤退的倭军前团应当已经于后方的大部队汇合了,倭军整顿兵力,必会再度反扑。一直不曾休息的孟旷,随郭大友趴伏在极为靠近倭军大营的观察点,不断监视着敌情。日头落下,廿八这一日即将过去。夜间更不能放松警惕,以免倭军偷袭。

  夜幕四合,能见度降到最低,对面的倭军大营内部只有几簇固定的火光,光线太弱,难以辨别敌军动向。孟旷趴伏在地面上,能听到地面开始传来明显的震动,她对身旁的郭大友道:

  “不大对劲,倭军人数好像非常多。”

  郭大友也察觉到了,浓眉紧蹙,道:“难道是王京的主力部队来了?不会吧……”

  此前明军对倭军的判断一直是倭军会与明军打王京的攻城守卫战,如若倭军突然大军前出到碧蹄馆这里来围剿,那可就糟糕了,目前碧蹄馆的明、朝联军兵力,满打满算也就三千人。明军后续的主力部队尚未渡过临津江,势必前援不及。

  “再等等,我午后派了王诩单兵走山路隐蔽小道往前探查王京,王京附近还有罗千户此前就安插好了的朝鲜探子,一旦情报接上,我们就能知道王京倭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孟旷道。

  话音刚落,头顶突然传来翅膀扑腾的声响,一只鹰隼从漆黑的夜空之中准确地找到了郭大友和孟旷趴伏的地点,传来了消息。这是因为孟旷在他们埋伏的地点用磷粉画了一个圈,能让视力极为敏锐的鹰隼在高空辨认。而对于远处的倭军来说,他们则无法辨别磷粉与冰晶雪花的区别,并不会引起警惕。

  郭大友拿出鹰爪之上绑着的书信,孟旷小心吹亮了火折子,用自己的身躯遮蔽火光,二人凑在一起看信:

  急报!倭军小早川隆景大部上万人部队前出新院店,往碧蹄馆增援,明日午前即可全部到达。另,有朝鲜探子来报,王京中有一小股五百人规模的部队下午自西门出,绕开碧蹄馆方向,自西部迂回北上。疑似欲偷袭我后勤营。我已跟进。

  “张允修上勾了?”孟旷蹙眉问道。

  “还不能确定,得再等进一步的消息。有可能是疑兵。”郭大友把书信烧毁。

  孟旷道:“这传信,你不打算报给查大受知晓?”

  “报是要报,但不是现在,再等消息,确定张允修确实上钩了,我们再报。”郭大友道。

  孟旷张了张嘴,但什么也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