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贵妃与我尽折腰>第106章 误会(三)

  收住有渐渐飘远趋势的思绪, 沈知敛了敛眸子, 心中十分不是滋味地长呼了口气。她转身离去, 耳畔余下柳书言的声音越行越远。

  轻车熟路地翻墙出了蓬莱殿, 刚落地,沈知一抬头, 便瞧见了还站在前面不远处紧张地走来走去的曹闵。沈知朝他走过去, 见到“平安无事”出来的沈知,他才彻底松下了心头的这一口气。

  “奴才见过殿下。现下夜已深沉,殿下……殿下可是要回东宫去?若……若是还不想回去, 奴才也可陪殿下再此处走走, 散散酒气。”他环顾了一眼四周, 见四下无人,这才尽量压低了声音, 小心翼翼地询问沈知道。

  虽然当下天已经黑了下来, 但是透过月光的辉映,曹闵还是隐隐约约能感觉得到沈知的眼神和周遭的气氛有些不太对劲。他心道怕不是沈知过去恰好撞见了什么不该看见的,正在气头上, 说话还是要小心隐晦些为妙。

  谁知沈知不仅没有怪他没听她的话私自跟过来, 开口的语气还是出奇地平淡:“回去吧, 孤乏了。”话毕, 她朝曹闵挥了挥手,便先行朝着回宫的方向走去了。

  *

  次日早朝,沈天和再次坐上了久违的龙椅,众臣相互说话也都是乐呵呵的。

  沈泰被贬之后的一段时日里, 除了让自己稍微放松些之外,沈知也没有掉以轻心。在柳书言的帮助下,她顺着一些线索摸到了剩余的一些倾向沈泰且对她有所威胁的臣子,都想方设法地同贬或是调离了京城。如今这朝堂之上,几乎再没有对沈知意见很大的人留着了,看起来倒是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唯有沈知一人,心思好似不在这处,有些皮笑肉不笑的。不过好在她的面容有面具挡着,加上她又站在第一排,旁人倒也看不出什么端倪。可她的心不在焉,落入沈天和眼里,还是很容易便被瞧了出来。可毕竟这么多人在场,沈天和即便有心想问,却也不是现在。

  人都齐了,时辰一到,大臣们便纷纷住了议论之声,按照规矩先正式地向沈天和行了一跪拜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爱卿快快请起。”众人刚一跪下,沈天和便连忙开口免了他们的礼。

  说实在话,沈天和也算得上是一个难得可以做到广开言路、纳谏兼听的明君了。议事一开始,他简单地汇结了此次御驾亲征的情况,又差人宣召一些功臣加官进爵受赏的圣旨后,便问起了官员们这段时间以来朝中的情况。

  虽然他离开的这段日子,京城里每日大大小小的情况都会有专人汇总成信八百里加急与他传往前线,可他写给沈知的信却很多时候都不能顺利到达她的手中,故而沈天和也不知道他看到的那些信,究竟是真的,还是柳书言想让他看到的。

  而柳书言也确实是颇为大胆,薛绛逼宫的事情传入沈天和耳中之后,他察觉事情不对,便第一次寄回来,信中已然提及了让沈知千万不要为难沈泰的意思。可是那时东宫的侍卫几乎都换成了卫峰的人,就连宫人,也都是一一被柳书言盘查嘱咐过的,因为柳书言提前与他们沟通交代过,所以那封信,自然而然地就落入了她的手中,并一直被扣留了下来。

  偏偏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的二人一个有恩于他,一个是难得的栋梁之才,即便如此,他也不想将他们真的怎么样,只能将这件事埋在心里,就当做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沈天和这个问题一跑出去,第一个站出来接话的便是他又爱又恨的卫峰了。

  “回陛下,您御驾亲征的这段时日,有些心思不纯之人看太子殿下年幼,便生起了歹心,妄图合谋谋权篡位,对太子殿下不利。好在太子殿下心思缜密,陛下又有先见之明,临行前下旨让贵妃娘娘辅佐殿下,两人联手寻到一些蛛丝马迹,提前识破了他们的计划,这才扭转乾坤,转危为安。至于其中具体的细节,想必陛下也是知晓的,臣也不再赘述。除此之外,太子殿下还拿捏做主了一些大事,像前线缺战马、江南水患、岭南瘴气毒等等,殿下独特的见解和策略,都让臣有耳目一新之感,可见太子殿下此前虽未接触过太多政事,却也是个可塑之才。臣敢肯定,只要陛下此番不再像从前那般一心痴迷于政事,而是分些心思对太子加以培养,又有丞相辅佐身前身后,假以时日,太子必成大器,能沿袭陛下的英明,成为一代深

  受百姓爱戴的明君啊!”

  卫峰不愧是卫峰,就连随口回答个话,也能一石好几鸟。对奸臣数落了,该夸的人也尽数都夸了,还不忘暗暗指责一番沈天和之前对沈知的不重视,偏偏这话说得,沈天和又根本无法挑出什么毛病来。

  沈知也没想到这刚上朝开始议事,卫峰就对她如此夸赞,她连忙上前一步,朝卫峰礼貌性地行了一礼,谦应道:“舅舅谬赞了,孤比起父皇的贤明,还相差甚远。”

  这边沈知的话音刚落下,沈天和还没来得及予以评价,那边柳修筠又站了出来,奏道:“陛下,臣十分赞同方才光禄卿所言句句。在皇上离京这几月,臣与太子殿下接触颇多,臣以为……”柳修筠也和卫峰一样,略微总结补充了一下朝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重点还是放在了沈知身上,所言句句有理有据,听得沈天和是哭笑不得。

  听卫峰和柳修筠的话,又看其余众臣频频点头、深思熟虑的神情,沈天和也知道自己收到的那些消息都是真的,这番也不必再多问了。

  对于二人的话,沈天和不置可否,只是象征性地点了点头,可他心里也清楚得很,他们这样,是想先当众给他戴高帽子,让他很难有退缩的余地。毕竟沈泰还未死,这件事沈知一方也确实是“有过”,他若执意追究起来,为沈泰“平冤”,等风头过后,再寻着机会将他召回京,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罢了,事到如今,沈泰那边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好挽回的了。只是现下关于沈知的未来究竟要如何走向,沈天和也不好再自己拿主意,他还是打算下朝之后问过沈知的意思之后,再做定夺。目前对于他来说,更重要的是稳住卫峰这个人,让他打消再回去的念头,将他留在京城。

  沈天和将沈知的事情说得模棱两可糊弄了过去,卫峰还想再说些什么,他却已然抢先一步道:“倒是卫爱卿,朕曾经答应过皇后,不会留你在身边效力,所以这光禄卿一职,你是不能再任了。”

  此话一出,殿中的所有人倒是愣了神。可好在沈天和轻笑之后接下来说的话,倒是让他们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如今太子尚未弱冠,在许多方面仍旧需人教导。前太师身体欠佳,贵妃的身份又始终不太方便,朕思来想去,也只有卫爱卿最适合担此大任了。你辅佐太子左右,不算是为朕效力,也没有违背当初朕对皇后的诺言。”待卫峰应下后,沈天和又继续道,“太子监国之时整肃了朝纲,到如今,朝中许多重要的职位仍旧空缺着。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可常言道宁缺毋滥,朕也不愿意对此操之过急,只是这太尉一职若是长期无人,也终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朕想拜托卫爱卿任太子太师时,暂领太尉一职,算是朕欠你一个人情。待朕寻到合适的人选之后,再另做打算,卫爱卿以为如何?”

  “臣不敢,”闻言,卫峰立马很是“惶恐”地跪了下来,连声道,“陛下若有吩咐,臣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这本是为臣为民的本分,又何来人情一说?臣全任陛下差遣,愿为陛下、为太子、为虢国,肝脑涂地——”

  *

  “陪朕四处走走吧。”早朝散去后,沈天和走下阶来,对沈知挥了挥手,示意她跟上自己。

  沈知点头,随在他身后,看他屏退了随身的太监,又跟他一同走了小长一截路,这才听沈天和又道:“知儿,昨日人多不方便,朕今日单独叫你过来,是想问问你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至于是关于什么事情的想法,两人皆是心照不宣。

  “父皇……其实儿臣一开始,确实是没有想过要当皇帝的。”四下无人,沈知也不隐瞒,与沈天和坦诚道,“可是后来父皇御驾亲征,知道王兄心存不轨后,儿臣担心父皇的安危、担心百姓以后的日子,便也渐渐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并且在随后的日子里,一点一点加固了这样的念头。儿臣知道这些事情没有征求过父皇的同意,实属不该,可是当时事情都发生的紧急,若是儿臣和……贵妃娘娘不那么做,兴许也就活不到今日了。”

  原来就连沈知,也是这样想的了。沈天和暗自叹了口气:“那知儿……想过以后的事情了吗?当皇帝,可不只是心系百姓、专研政务就够了的,你要学会面对调节许多人情世故,学会处理很多繁琐的细碎之事,还要学会……接受被砍断羽翼、束缚自由和可能无人能理解你的孤独。朕就是因为得到这个皇位而失去了太多,所以父皇……不想让你再走一遍这条路。”

  “可是父皇,若是儿臣不愿意扛下这份担子,父皇又可以把沈家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放心地交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