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沈令君>第35章 吃味

  夜色渐浓。

  篝火旁,霍棋执一壶酒,寻到郭予身边坐下,拍了拍郭予肩膀,唤道:“郭议郎!”

  郭予见是霍棋,欲起身行礼,却被霍棋按住:“议郎不必多礼。”

  “议郎勇武,此次又立大功。”霍棋笑道。

  “郎中令过誉,一切皆是沈令君谋划,郭某不过按计行事。”

  郭予说道“沈令君”三个字时,脸上莫名一红,他赶忙低下头去,将自己掩藏在篝火的光亮中。

  这一细微动作却未逃过霍棋双目。霍棋年长,早已娶亲,见郭予羞涩模样,心下了然。他瞧了瞧四周,然后将身子往郭予身边挪了挪,轻声道:“议郎可有意中人?”

  郭予闻言一愣,没想到霍棋会突然问这个,面色更加红了,嗫嚅道:“未、未有。”

  作为皇宫禁军首领,霍棋是真心赏识这个机敏果敢的属下,这才与他闲话。霍棋轻笑,举起酒壶,抿了一口,继续道:“郭议郎可是倾慕沈令君那般的女子?”

  郭予大惊,手中军粮差点滑落。他觑向身旁,确定无人在听他二人言语,这才回道:“郎中令莫要取笑在下。对郭某而言,沈令君如那月华仙子,高高在上,遥不可及。郭某出身寒门,一心从戎,只想尽忠职守,为国效力,亦能……亦能护得令君平安。”

  霍棋见郭予紧张模样,不由仰头大笑。他一面笑,一面宽慰道:“难得郭议郎不见军人之姿,露出忸怩之态,霍某这才忍不住同你说笑,郭议郎切莫当真。”

  郭予憨笑,伸手挠了挠脖子,复又叹道:“溱国能有沈令君这般足智多谋的女子,不惧危险为国为民,又生得那般端丽非凡,真乃国之大幸。”

  霍棋颔首,目光包含赞许。他抬首仰望星空,思绪飘往昔年。霍棋算得上是皇宫禁军的元老,先帝尚是皇太女时,他便受文帝之命护佑太女殿下。先帝同沈浔自幼一同长大,情谊甚笃,二人时时相见,是以,他亦时常得见沈浔。他怎能想到,彼时粉雕玉琢,机灵可人的女孩儿,如今却成了一国之重臣,朝纲独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霍棋轻笑,转过头去,对郭予道:“溱国有郭议郎这般忠君勇武的将士,亦乃大幸。便让你我一道,护佑陛下,护佑沈令君,守住溱国江山,绝不叫那贼人再有丝毫可趁之机。”

  这番话说得郭予心潮澎湃,他面色激动,目光闪烁,伸出手去,在霍棋掌中一击,大声道:“岂曰无衣!”

  霍棋会心一笑,亦在郭予掌中一击,铿锵有力地回道:“与子同袍!”

  翌日清晨。

  沈浔作息一向规律,即便晚间睡不安稳,次日日出时分,必会起身。

  赵珚对沈浔熟悉无比,自是深晓沈浔作息。她早早命人替沈浔单独备了朝食,乃是用猎得的野味,洗净后用姜丝去腥,加入调料腌制,再将腌好的肉切成肉丝,放入黍米、蛋汁,熬成肉粥。待估摸着沈浔已起身,赵珚便亲自提着食盒往沈浔帐中去。

  沈浔果然已梳洗完毕,今日未着官袍,着一袭绛红色窄袖曲裾,青丝用一支通透的羊脂玉簪随意绾起。

  赵珚只要一见到沈浔,便觉整颗心被填得满满,她止不住笑容满面,对一众侍女令道:“都下去,无朕旨意不许擅入。”

  侍女们领命退下。

  沈浔觑了赵珚一眼,见到她手中食盒,不由好笑道:“陛下一早来此,遣了臣的侍女,是为了拿独食与臣?”

  赵珚轻哼一声,道:“还不是料定你食不惯军粮,怕你饿着。”赵珚一面说,一面献宝似的取出粥碗:“这肉粥是用猎得的野味做的,可新鲜着呢,就是宫中也难吃到,阿浔快趁热尝尝。”

  沈浔端起粥碗,果真香气扑鼻。沈浔尝了一口,顿觉腹中温暖,不由赞道:“美味可口,如昨夜阿秦送来的羹汁一般。陛下费心!”

  赵珚开怀,跽坐沈浔对面,双手托腮。光是看着沈浔食粥,赵珚都觉心满意足。沈浔见她呆气,轻笑道:“陛下且稍后片刻,待臣用完朝食,有政事要同陛下说。”

  赵珚颔首,柔声道:“不急不急,阿浔慢用。”

  赵珚其实亦是有朝政之事欲同沈浔商议。赵珚是明主,对国事向来挂心。此番历经赵瑗及其余孽一案,她思虑诸多,早早前来,除了送粥,亦是想同沈浔议政。

  于是,君臣二人,一个食粥,一个静坐,虽然一时间静默无言,二人却丝毫不觉尴尬。

  沈浔举止端雅,细嚼慢咽,待食用完,取出袖中绢帕擦了擦唇,方开口言道:“陛下,臣近日思及赵瑗余孽,有些思虑,欲说与陛下。”

  赵珚闻言,心道阿浔真是同自己心意相通,不由道:“阿浔所思,亦朕之所虑。朕亦有所想,故而前来同阿浔商议。”

  沈浔轻轻点了点头,端坐身子。每每言说政事,沈浔面庞便敛了笑意,面色沉静似水,柳眉下,双目清澈。

  “陛下,臣之所思有二。其一,右仆射薛崇,跟随臣多年,臣对他一直颇为信任。未曾想,他竟与那豫王暗中勾结。查得缘由,乃是薛崇觉着仕途再获升迁无望,却又不甘居于左仆射崔宁之之下。豫王暗中书信拉拢,许诺高官厚禄,甚至以尚书令一位诱之,薛崇这才投了豫王。其二,城门校尉曹毅,竟胆敢在春蒐大典行刺。猎场众目睽睽,不论得手与否,曹毅都是死罪难逃。臣一度疑惑,是何原因能让曹毅以死效命豫王一党。经查,原来早在赵瑗潜回溱国时,曹毅亲眷便被其党羽暗中挟持,迫使曹毅就范。赵瑗欲夺帝京,城门是要塞,故而先声夺人,拿下城门校尉曹毅。”

  赵珚面色凝重,点头道:“阿浔所言,亦是朕忧心所在。尚书衙署乃一国机要,城门防守乃皇城命门。偏偏这两处皆出了纰漏。赵瑗与那豫王,一个久未归国,一个远在封邑,却能在暗中操纵得了他们……岂不叫朕愤然。”赵瑗说着,双眉蹙起,连着广袖下的手都紧紧握了起来。

  沈浔颔首:“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对去国诸王,日后更要严加防范。想那晋时八王之乱,汉时七国之乱,皆因诸王谋逆而起。以史为鉴,我溱国朝廷切不可掉以轻心。”

  赵珚听言,料想沈浔必然已在思索应对之法,于是问道:“阿浔可有何对策?”

  沈浔未答,却问赵珚道:“陛下,吾等在此春蒐狩猎,是为何?”

  赵珚一怔,回道:“溱国祖制,四时狩猎,实则训练兵士,任命将帅,弘扬尚武之气。”

  沈浔颔首:“一国军队对朝廷至关重要。兵强马壮,于外,可御外敌,于内,可平内乱。而军中将帅更是重中之重。臣纵观溱国兵制,身居军职要位者,大多出身权贵,或权贵之亲眷。拿校尉孙尧来说,他便是豫王外甥,这才衷心于赵瑗,与豫王里应外合。”

  赵珚叹道:“阿浔说的是,自溱国开国,便是如此。开国之时,为溱国建立功勋的,不是高祖之兄弟,便是高祖属下兵将。开国后,高祖兄弟自是去国封王,那些兵将则多数在军中任职高位,又频频与皇亲联姻,其子嗣亲眷承袭军中高位者无数。”

  “是以,这官位承袭需要革新。”沈浔说着,目视赵珚:“将帅者,当任人以贤,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有勇有谋,武艺卓越,忠君爱国,便可立得军功,封官封爵。”

  沈浔此言,说到赵珚心里。赵珚展眉,喜道:“就依阿浔所言,不日就颁布政令。”

  沈浔这才露出微笑。她眉目流转,继续道:“眼下正有一人,臣觉得可当大任。”

  “哦?是谁?”

  “议郎将郭予。”沈浔道,“此人虽出身寒门,却忠君不二,亦勇武多谋,行事机敏,是将帅之才。”

  赵珚颔首,经历诸多变故,郭予之能有目共睹。赵珚习武之人,征战沙场,自知良将难求,心中也早已认定郭予,欲委以大任。可忽的,赵珚不知为何想起那日,沈浔自天牢探视赵瑗而回,下了马车,转眸对着郭予温柔一笑……心中顿时“咯噔”起来。赵珚一国之主,大事上自是秉公严明,郭予难得良才,赵珚必会重用,只是想到阿浔似是对他格外留心,于是忍不住欲“提醒”沈浔一二。

  想及此,赵珚双颊微红,对着沈浔,嘟囔道:“郭予自是将帅之才,堪当大任,只是……阿浔日后,不许对郭予笑得那么温柔。”

  诶?沈浔一愣,即便聪慧如她,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赵珚这突然而至的脑回路。见沈浔愣住,赵珚疑心沈浔是惦记郭予,没来由地赌气道:“阿浔那日从天牢归来,对他笑得那么温柔,朕不高兴。”

  沈浔这才醒过味来,暗叹赵珚傻气,不由低眉掩唇,轻笑出声。

  此时,本在沈浔榻边窝着的那只兔儿,似是闻得声响,蹦跶哒地跳了过来,向沈浔膝头爬去。

  沈浔感到兔儿动作,含笑弯身,将它抱起,放在怀中抚摸,一面摸一面对兔儿道:“兔儿兔儿,你怎的来了?陛下方才命我不准对郭予笑,那,我对兔儿笑可好?”

  赵珚:……

  赵珚看着沈浔逗弄怀中白兔,竟莫名心生羡慕……哼,这兔儿躺在沈浔怀中那处柔软,闲适惬意,悠然自得……赵珚咬牙,脑中顿时想着,兔儿是烤着吃好,还是蒸着吃比较香……

  正当赵珚思索时,沈浔悠悠开口:“陛下可知,臣给这兔儿起了名字。”

  赵珚晃过神,什么?阿浔还给这兔儿起了名字?

  “臣唤它茵茵。”沈浔笑着,目光露出一丝狡黠,“茵者,从草,因声。绿草丛丛,谓之‘茵’,兔儿食草,唤它‘茵茵’,乃是望它吃食无忧。陛下觉得可好?”

  赵珚:“……好,好。”赵珚愣愣,似是觉着哪里不对却又说不出来。

  沈浔一袭绛红衣裳,头戴白玉簪,手中兔儿亦浑身白皙,赵珚看着,觉得沈浔真似那月宫仙人,抚着兔儿,怎么看怎么和谐。

  这时,只听得沈浔轻道:“茵茵乃是陛下捉来,送与臣的。臣定会好生养着。”说罢,轻轻戳了戳兔儿肉鼓鼓的腮帮。

  赵珚呆呆看着沈浔,突觉面庞一阵痒痒。她伸手挠去,这才忽的反应过来……

  茵茵?自己单名一个“珚”字,“茵”和“珚”,两字分明同声。想及此,赵珚的嘴角更鼓了……

  作者有话要说:

  赵珚:嘤嘤嘤,阿浔又欺负我。

  淡月:(摸头),谁叫你傻气。和阿浔拌嘴你指定是赢不了了,想想以后怎么欺回来。

  关于声旁之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已有记载。从者形旁,声者声旁。

  快了快了,离情定不远了。相信我。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