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听是荀攸,非常期待,他见过荀攸,“可堪大用”这四个字,一点都不夸大。

  荀彧刚刚有点迟疑,莫非是举荐族侄,他觉得不好开口?曹操立刻发出一粒定心丸:“文若,孤相信你的眼光,你看着合适的人,必然是极好的。孤要给公达(荀攸)写信,与其在荆州虚度光阴,还不如来兖州治理一方。”

  荀彧优雅地谦虚了两句。

  举荐自家大侄子,这很容易被认为是在徇私。不过荀彧心中坦荡,他刚才踌躇,是因为荀攸现在的状态。

  荀攸的妻子传来消息:荀攸在荆州,终日闭门读书,不跟任何人来往,几乎不愿意开口说话,那种感觉就像是:他独自待在一座孤城之中,拒绝任何人靠近。

  看来在长安诏狱里的那段日子,那个让何颙崩溃自尽的未知事件,也同样是荀攸的梦魇,他至今都没能走出来。

  这时,曹操派去长安的使者王必传回消息:李傕和郭汜原本打算扣留他,并且驳回曹操的请求,毕竟曹操参加过关东讨董联盟,跟那些董卓的旧部是有过节的。

  幸好黄门侍郎钟繇劝解说:现如今,天下英雄大多拥兵自重,割据州郡,只有曹使君心念汉室,如果不接受曹使君的请求,恐怕有失众望,以后谁还会派人朝见天子?没有人朝见天子,就等于没人承认长安的朝廷。

  李傕和郭汜觉得这话很有道理,让三公拟旨,封曹操为兖州牧。

  又有客居河内的兖州济阴郡名士董昭,仿照曹操的笔迹,写信向李傕和郭汜示好。河内太守张辽还准备了丰厚的礼物,和董昭的信一起送给李傕和郭汜。

  于是,李郭二人对曹操的态度彻底发生转变,那什么,有过节也是可以化敌为友的嘛。他们用金帛赏赐曹操的使者,并且承诺:长安城的大门,永远对曹操敞开。

  这就意味着:以后,曹操可以和长安朝廷保持友好往来,随时都能和小皇帝刘协取得联络。

  多亏了那些帮助曹操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好局面。

  钟繇是颍川人,与荀氏交好,愿意出力。董昭出生于兖州大族,曹操承了他的人情,必定会对他的家族有所回报,也亏不了。张辽是并州人,在董卓死后,趁乱占据河内,与曹操一点交集都没有,这般献殷情,委实有些奇怪。

  曹操狐疑:“那张辽为何要数次相助?”

  荀彧的唇微微一抿,似乎想笑,又及时忍住,说:“张辽这个人没什么野心,他与奉孝是结义兄弟,或许有意投奔主公,也未可知。”

  曹操大喜过望:“奉孝怎么不早说。”

  他派人带上名犬、良驹、金冠、锦缎去答谢张辽。和张辽这类武将结交,赠送犬马金帛最实用。至于钟繇和董昭,却不太好直接赠送财帛,只能以后再说。

  后世普遍认为:把放假制度写入律法,是从汉朝开始的,汉律有明确的规定:官吏五日一休沐,冬至和夏至各放假五天……岁旦(元旦)百官朝贺,连休三天。

  但事实上,东汉的皇帝十分富有休闲精神,从刘志(汉桓帝)开始,汉律根本约束不了这些贪图享乐的皇帝,所以一连几十年,新年假期能从冬至前后持续到正月十五。在这期间,官员只要轮流值守就可以。

  而且汉朝的风气,根本不提倡节假日加班,想奉献敬业精神行不行呢?最好别,因为上官有责任规劝在节假日办公的下属,让他立刻回家,去庆贺节日。

  当下,虽然是特殊时期,曹操依然保留了这个习惯,所以郭嘉已经接到通知:新年贺岁,他将迎来长达二十六天的假期!

  郭嘉:第一次觉得主公英明神武。

  这也是各种伤寒、疫病的高发期,所以郭嘉这两天都在城外,巡视军营,并且针对新年长假,对军中的各项事务作出安排。

  一、下雪期间,士卒不用操练战阵,但每日的晨跑,和军体拳等训练不能间断,必须保持良好的体能。

  二、军营卫生、个人仪容依然会定期检查。注意保暖、喝烧开的水……如果有咳嗽、发热之类的伤寒症状,由军医单独隔离治疗。

  三、冬至日前后,曹使君将亲自慰问阵亡、伤残的将士的家属,并发放抚恤金。如果谁家中有困难,可以上报,由各营的将领统一解决,解决不了的,还有曹使君为大家做主。

  四、士兵可以分批休探亲假,但所有人在正月十五之前必须回到军营……

  ……今天说话太多,郭嘉的嗓子都有点哑,回去的路上,他抱着手炉,坐在马车中养神,听着车轮碾过凛冬的积雪,发出细微的咯吱咯吱声。

  时下的冬衣有点漏风,御寒保暖的效果实在不怎么样,所以下雪期间,所有百姓都待在家里“窝冬”,基本不出门。军队也不得不停止操练战阵。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一个个瑟缩着赶路,整座城都进入半休眠的状态。

  这是一年中最悠闲的一段时光,闲到什么程度呢?

  连荀彧的案头,最近都没几封文书需要处理。

  曹操还邀请几位心腹幕僚,以及诸位武将,明天去泡温泉,可以带上妻儿家眷一起。

  郭嘉回府,第一件事,依然是去看看小奕儿。小孩子长得贼快,他出征前才让府上的绣娘裁制的冬衣,现在已经短了半寸,不过新的衣裳也已然裁好。郭嘉还自制出一个拨浪鼓,逗着儿子玩耍。

  郭奕确实有些像他,早慧。走路不算早,但说话很早。小小的一丁点,换冬衣的时候还要念叨“九月授衣”,刚才居然还对讲故事讲重复的奶娘翻了一个白眼。

  左俭微笑:“这白眼翻的,跟公子当年一模一样呢。”

  郭嘉:“……”他小时候哪有这种坏习惯?

  托前任兖州刺史刘岱的福,兖州的“度假山庄”醴泉苑,就建在郊区。

  醴泉苑把山中的温泉圈入院墙之内。据说一共有十处天然泉眼,三十多个人工修建的温泉汤池,里边水汽蒸腾,浓雾形成天然屏障,是一个泡澡休闲的好地方。

  关于曹操特意交代,可以带上家眷泡温泉这件事,只有一部分人不介意带着妻妾。毕竟曹操好色是出了名的,前不久还强纳了边让的妻子。另一部分人的内心深处,都在尽量避免把女眷领到曹操的面前。

  所以,当郭嘉轻裘缓带,领着典韦、外加三个厨子和几个侍从,姗姗来迟,步入醴泉苑中的时候。一度怀疑他是误入了什么少年儿童托管中心。

  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清一色的男孩子在前院里玩耍,射箭的、下棋的、蹴鞠的,还有打架的,热闹非凡。

  原来,除了曹操带着丁夫人和小妾卡氏。文臣就只有新来的治中从事、毛玠带着正妻,其他同僚,都像事先约好的一样,各自领着两三个半大小子,也不知是儿子还是侄子……

  武将大多属于不介意带着妻妾一起来的那一部分人,问题是,这些武将家中的女眷不在濮阳城,他们通常只把儿子或者侄子带在身边。这年头,律法也没规定不能使用童工,小一点的才十三四岁,大一点儿的也就十七八岁,就开始做些杂事。

  还有个别的武将,比如赵云,至今未娶。

  一想起当年在扶沟雾烟山,每次有女郎含羞带怯地给赵云送饭,赵云看都不看一眼,那种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样儿,郭嘉就揪心,这货堪称凭实力单身的典范。

  总之,整个前院,压根看不到女郎。

  程昱的小儿子程延看见郭嘉,特别兴奋,冲上来,扯着嗓子大喊一声:“奉孝叔叔!”

  话音刚落,一群半大小子围上来,颇有些后世群众在动物园里围观大熊猫的架势,还有少年郎把手中的长弓递向郭嘉,希望他射一箭,让大家瞻仰一下他“三逐袁术”,一箭射落袁军帅旗的风采。

  还好程昱的大儿子程武上来替他解围,将拓木长弓接了过去。

  郭嘉:我一个连弓都拉不开的文弱书生,为什么总要让我射箭?我太难了。至于袁术的帅旗,是袁军逃跑途中太慌乱,丢到地上的。要真有人能隔那么远射落帅旗,直接给袁术一箭,岂不是更省事?

  他轻咳一声,语重心长地说:“嘉不过一介书生,三逐袁术的是曹使君,流言止于智者,你们看,嘉哪点像一箭能射两百步的人?”

  一众半大小子:“哪点都像!”茶馆酒肆,天天都有俳优在讲述这个人的战场传奇,百闻不如一见,这位颍川智士风度翩翩,仪容卓绝,确实让人心折。

  郭嘉决定,为了引导这些未成年正确看待他的箭术,他要给这一群半大小子讲一个笑话。

  从前有个小将,征战沙场,眼看就要被敌军斩杀,突然冒出来一位神仙,帮他打跑敌军,救了他一条小命。

  小将拜谢神仙的救命之恩,心中疑惑:神仙为什么要救我这种小小的裨将呢?难道我天命不凡,前途无量?他就追问那个神仙救他的原因。

  神仙说:我是靶子神,此番前来相助,是想感谢你,你在演武场上练习箭术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射中过我的身体。

  一众半大小子狂笑。

  郭嘉:“嘉也是靶子神乐意保佑的那种,真的。”这个靶子神的笑话出自《笑林》,是明朝的书,郭嘉已经记不清原文了,反正被他扭曲改编之后,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吩咐厨子和侍从留在前院,把杏仁酥和雪片糖分给这些小辈。

  郭嘉带着典韦,跟在曹操派来带路的小厮身后,穿过月洞门,身影渐渐没入薄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