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禧番外  在宾客的祝福声中,郭鸿把弓箭悬挂在房门的左侧。郭禧眉眼含笑,扬声颂着赞辞,把色泽纯白,手感细腻温润的美玉系在郭嘉的衣带上。

  这些仪式本来应该由郭嘉的父亲郭祁来完成,但郭祁体弱多病,又帮助遭遇党锢之祸的友人逃亡,受到牵连入狱受了刑,已经缠绵病榻数月。

  这个郭祁是郭氏旁枝的子弟,他这一支人丁稀薄,已连着两代无人出仕,在家族中毫无存在感。郭祁纵然才学出众,但拖着这样一副病体,连家门都出不了,又能怎么样呢?

  不过同族子侄的满月酒,无论如何都是应当来的。何况对于郭祁的才华和遭遇,郭禧一向十分惋惜。若是当时他在阳翟,绝不会任由郭祁入狱。虽然阳翟郭在洛阳什么也不是,但在颍川,太守也要让三分的。若是……哎……

  只看来宾和宴席的规格,就知道郭祁有多看重郭嘉,这个孩子可能承载了他所有的希望。

  听说自从郭祁一病不起,有那么几个不要脸的族人上蹿下跳,想要接手他家的田宅产业。不过这些人若是识相,在这里看见他就该收敛了。

  其实郭禧是被郭祁收藏的那几坛子十年陈酿勾搭来的,谁知道酒没喝上几口,还被郭嘉粘缠上了。他一放手,这孩子就哇哇大哭,他只好把郭嘉抱起来。

  就这样反复了两回。郭禧忽然发现:郭嘉在假哭,哭一两声,就偷偷观察他的反应,他假装不理不睬,郭嘉就扯住他的衣襟,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或着继续假哭,脸上一滴眼泪都没有。神色像极了某种狡黠魅人的小动物。

  这时的宴席是分食制,每个人面前都摆着一张食案。所有菜肴均分,每人一份,各吃各的。

  郭禧自斟自饮,侍女在一旁布菜。郭嘉鼻翼翕动,几次手脚并用想扑到酒盏上,用行动表现出他对美酒的向往。

  刚满月的小子应该不能饮酒吧?但郭禧对上郭嘉那双稚子特有的黑白分明的干净眼眸,一个呼吸间就败下阵来,什么原则都抛到了九霄云外。他托住郭嘉,用竹箸沾了一滴酒喂给小家伙。

  郭嘉神色陶醉,把竹箸舔的干干净净,还一脸意犹未尽的样子,活像一个资深酒鬼,把宾客都逗笑了。

  建宁四年(公元171年),正月甲子,刘宏加元服,大赦天下,唯党锢不赦。

  二月地震,太尉闻人袭被罢免,汝南人李咸任太尉。

  三月瘟疫,司徒许训被罢免。乔玄任司徒,辟陈留名士蔡邕为掾吏。

  这个蔡邕雅擅音律,熟读经史,在辞赋和书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创作的“飞白”书体,和他生的女儿蔡文姬都名传千古,让无数后人遐想。

  话说董宠死后,董太后深恨乔玄。但乔玄功劳大,资历老,又是刘宏最敬重的人之一。董太后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一腔恨意都发作在负责审问董宠的廷尉吴恭身上,说吴恭驾驭不了下属,才德不能服众,将他贬为布衣。

  其实吴恭初任廷尉的时候,因为他看上去有些文弱,言行举止总缺了几分气势,廷尉府那帮刺头确实没少阳奉阴违,各自为政。谁让他不像郭禧那般镇得住场面呢?但最近几桩大案证明了吴恭的风骨和才能,陈球等人对他已是心服口服。

  关于新廷尉的人选,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颍川郭氏。

  居住在颍川郡阳翟城的郭氏也是衣冠世族,数代都传承法律。那些掌管刑狱诉讼的廷尉正、廷尉左监、右监、廷尉左、右平,决曹掾等,即使不姓郭,也多半是郭氏的门生故吏。这个家族已经出了六个廷尉,再多一个也无妨。

  然而颍川郭氏出产的名士就那么几个,郭贺、郭晊已经入土为安,郭祯花甲之年,这位老哥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看不清文书上的字。郭祁倒是年轻,但他多病多灾,据说正在准备后事。

  郭禧去年才称病辞官,不太方便。竟有人丧心病狂,连年仅弱冠的小辈都不放过,提议让郭鸿出任廷尉。谁让郭氏精研律法,族人几乎承包了延尉一职呢?

  郭禧打量着他的长子郭鸿,五官端正,身形修长,不开口说话的时候的确很有名士风范。但自家的儿子自家清楚,郭鸿这厮是个憨货。若是太平盛世,君明臣贤,当个廷尉也能胜任。但眼下宦官专政,朝野动荡不安,像郭鸿这种老实敦厚的人去洛阳当官,随时被人带进阴沟里爬不出来。

  三天后,乔玄收到了一封来自颍川的书信,署名:郭禧顿首。就薄薄的一片竹简,上面写着:“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今国无廷尉,其谁可而为之?”

  “南阳无令”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没有长官,有谁适合担任南阳令呢?”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合。”

  晋平公有点吃惊,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道:“您问的是谁适合治理南阳,并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呀。” 晋平公心想:这话没毛病。依言任命解狐为南阳令。晋国都城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很好很合适。

  过了一段时日,晋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军事统帅,谁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祁午适宜。”晋平公狐疑:“祁午不是你儿子吗?”祁黄羊笑了:“您问的是谁适合担任尉,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晋平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依言任命了祁午。晋国都城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很好很合适。

  孔子说:“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的人了。”

  乔玄当然知道这个“举贤不避亲仇”的典故。现如今,谁最适合当廷尉呢?

  乔玄举荐了他的大仇人陈球担任廷尉。这个消息犹如晴空霹雳,震惊了全国人民。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人们在惊掉下颌的同时,对乔玄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之情。乔公啊乔公,水土不服就服您。

  乔玄的名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连刘宏看向他的目光中都满是崇拜景仰。

  七月,刘宏大婚,立宋氏为皇后。任张让、赵忠、夏恽、郭胜、蹇硕等十二个宦官为中常侍。

  十月,鲜卑寇并州。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五月,廷尉陈球弹劾大宦官侯览专权骄奢。一共数十条罪行,桩桩件件证据确凿。

  侯览的官印和绶带被没收,奉旨在家中自裁谢罪。

  张让和赵忠等中常侍掌权之后,比侯览更加贪婪,他们纵容族人盘剥州郡,侵害百姓。大汉国势日衰。

  有人弹劾十常侍,刘宏却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勿要苛责。”

  一个皇帝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把阉人视作至亲。乔玄感觉继续留在朝堂上也不可能再有什么作为了。他心灰意冷,称病上疏请求辞官,一连辞了三回,刘宏就是不批准。

  乔玄也是一个狠人,刘宏不让他辞官,他就弹劾刘宏的小伙伴盖升。

  太中大夫盖升和刘宏的关系非同一般。他担任南阳太守的时候贪污了好几亿钱,当然,这些钱都用来讨刘宏的欢心了。

  乔玄要求没收盖升非法所得的财产,把他收押候审。

  刘宏很为难,一边是关系非常好的友人盖升。一边是他敬重的老臣。算了,非要辞官就辞吧。

  于是,乔玄成功辞职。然而他刚清闲几个月,又被刘宏任命为光禄大夫,后来还当了太尉。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陈球去年就升官当了司空,廷尉一职空悬月余,一直没合适的人选。郭禧被几个昔日的同僚联名举荐,再次担任廷尉。

  这年头被人举荐当官实在不能算什么好事,因为需要缴纳一大笔“上任钱”才能风光赴任。

  据说还有清官廉吏因为交不起上任钱,被替刘宏上门催钱的督邮活活逼死的。

  郭禧怀疑那几个举荐人和他有仇,他把自个儿出仕以来做过的荒唐事都回忆了一遍,从当年担任太学博士(太学的老师称博士)的时候带着学生逛青楼算起。到上个月伙同郭嘉敲诈一个老道士从山中带出来的猴儿酒。到最后也没弄明白这几个举荐人到底是在公报私仇,还是单纯觉得廷尉就要姓郭的来当才好。只得先找族人借了一笔巨款去洛阳赴任。

  一路上,无端身负巨债的郭禧都萎靡不振:没仇没怨的举荐老夫作甚?不知道老夫穷,交不起上任钱吗?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三月,太尉乔玄的小儿子在家门口玩耍,被三名歹徒劫持绑架,拖进乔府一处无人的阁楼之中。劫匪躲在阁楼上喊话,让乔玄拿钱来赎人。

  主管京师治安的官员司隶校尉阳球、河南尹、洛阳县令忙不迭赶到现场,命令官兵包围了乔府。可人质是乔公的幼子,家中宝心头肉。阳球等人担心劫匪撕票,杀掉乔玄的儿子,没有贸然下令攻击。

  按照汉律,挟持人质是大罪,必死。哪怕是为了保护人质,放走劫匪也是严重的失职。如果劫匪逃走,阳球这个司隶校尉就要当到头了。

  眼看劫匪就要挟持着人质逃走,乔玄目眦欲裂,大声疾呼:“奸人无状,玄岂能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呼!”

  “我乔玄岂能因为庝惜一个儿子的性命就放纵国贼!”乔玄这样说其实是想给阳球壮胆,让他放手去捉拿劫匪。

  于是阳球下令攻击劫匪,劫匪被杀,但混乱中乔玄的小儿子也死了。

  乔玄十分悲痛,入宫请皇帝刘宏下诏:“凡是有劫持人质的,一律格杀,不得拿财宝赎回人质,让罪犯有利可图。”

  这几年京师的治安越来越差,劫匪把落单的孩子当成有腿的钱袋子,没事就劫持绑架几个,让家长拿钱换人。

  自从乔玄请刘宏下诏“劫持人质一律格杀勿论”之后,洛阳城没有再出现绑架勒索事件,百姓提起乔公都敬若神明。

  话说乔玄的幼子乔徵,郭禧是见过洪兴邵仙怼堵家的。那孩子只有十岁,总是贪玩不好好吃饭,长得瘦瘦小小,面有菜色。衣着委婉一点说是朴素整洁,其实因为乔玄当官当得太清廉,家中很是清贫,洛阳西市商贩的儿子穿得都比乔徵好。

  总之,如果把乔徵往大街上一丢,完全看不出是官宦人家的子弟,要说他就是太尉家的小公子,谁敢相信啊?

  事发当天,乔徵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在家门口玩耍。那几个小伙伴中有太常卿的儿子,有博士祭酒(太学校长)的女儿,哪个的衣裳都比乔徵体面,哪个的家境都比他富裕。如果劫匪不瞎,脑袋也没被门夹过,怎么选也不可能绑乔徵吧?

  绑架一个明显就很穷的大官的儿子来要钱,还不如随便劫持一个富商的儿子,起码能多得一点钱财,还不会惊动司隶校尉被一群官兵包围。劫匪这么做图什么呢?

  劫匪劫持乔徵之后不先找一个隐秘且安全的地方躲起来,争取勒索钱财还能逍遥法外。反而进入乔府阁楼,闹得司隶校尉、河南尹、洛阳县带数百官兵围捕,这种行为实在反常。难道劫匪的脑袋确实被门夹过?

  当时那种情况,依照律法,如果乔玄当众拿钱赎回幼子,就会被扣上私通匪类的罪名。如果乔玄不赎人,让劫匪挟持乔徵逃走,司隶校尉阳球就会因为玩忽职守被弹劾,如果劫匪逃跑后再杀掉人质,阳球就会因严重渎职被定罪……

  这么看,汉律的漏洞有点大。这三名劫匪的行为也不像单纯求财,反而更像是故意利用这个法律漏洞,拖乔玄和阳球下水。

  可惜设下这个局的人不了解乔玄,不懂他的刚烈和坚守。坚硬的石料雕琢成栋梁,只会折断,不会弯曲。

  郭禧厚着脸皮找阳球借来那三个劫匪的尸体,让廷尉府的人去查。

  一开始没什么头绪,郭禧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贴告示高价悬赏认尸,终于有人提供了劫匪的身份信息。据调查,这三名劫匪在挟持乔徵之前,都获得了一大笔来路不明的钱财。据其中一个劫匪的母亲说,钱是一个叫王大脚的人给她儿子的。王大脚最后被证实是永乐少府王萌的侍从。

  事情查到这里就不太好办了,王萌是大宦官王甫的干儿子,可以在洛阳城横着走的人物。

  但某些人就算不招惹王甫的干儿子,王甫也不可能突然就看他顺眼了。

  阳光和阴影把郭禧颀长的身影瓜分成两半,他倚着护栏,唇角含笑,向心腹属下投去一道鼓励的目光,“伟璋呀,债多不压身,虱子多了不嫌咬,咱们廷尉府还怕谁?尽管去查,出了事我担着。”

  赵昂(字伟璋):“……”您这么破罐子破摔真的好吗?

  没几个人知道:郭禧一本正经的时候,看上去确实像一位纯厚慈祥的长者。前提是没有亲眼目睹他勾着唇角眉眼含笑的模样。郭禧笑起来的时候,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邪魅气质,邪恶且自带蛊惑效果,活似下一刻就要诱拐良家妇女上青楼的斯文败类。

  十天之后,王萌因指使劫匪绑架乔玄之子入狱。由于绑架案最开始是阳球经手的,所以郭禧和阳球都抢着要提审王萌,最后天子刘宏拍板:案子让阳球来审,王萌由廷尉诏狱移交到司肃校尉洛阳狱。

  据说这是王甫的意思,因为对王甫来说,半夜叮人还唱歌的蚊子;吃了一口才发现有半条虫的桃子;还有闷声不响一肚子坏水的郭禧都特别讨厌。相比之下,阳球有个宠妾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儿,这位宦官的女婿好歹算半个自己人,怎么也有几分香火情吧,反正肯定比郭禧靠谱。

  因为廷尉郭禧一直没有缴纳上任钱,王甫找了个黄门令负责催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坏了朝廷卖官的规矩。

  据说上一个奉命催债的督邮连廷尉大人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几个凶神恶煞的负责抓捕犯人的皂衣吏给吓尿了。那些皂衣吏有着官差的底气外加强盗的凶悍,还牵着两条半人高的大猎狗,真的好吓人。

  黄门令召集了几十个带刀侍卫,终于鼓足勇气上廷尉府去堵门,谁知道扑了一个空,只见房梁上垂下来一根细麻绳,晃晃悠悠地悬挂着官印,郭禧早在三天前就挂印归去,据说并没有回阳翟老家,不知道上哪去了。

  自从幼子惨死在眼前,乔玄就病了,准备辞官休养。但自称有病这个借口已经被用烂了,搞得真有病也像装病一样。乔玄的请辞表简直让人耳目一新,他把这几年发生的灾变异事比如日蚀、地震、皇宫不明原因起火什么的全都归咎到自己身上,请求引咎辞职。

  乔玄大约是这么说的:“怪我,怪我,日蚀月食、地震洪水、流星坠地,南苑起火全都怪我。天人感应嘛,必须是太尉的责任。”

  这封请辞表已经牛上天了,偏偏满朝文武都无话可说,因为这些年换了十几个太尉,都是因为日蚀地震之类的灾异现象。乔玄这个不当太尉的理由,没毛病。

  太尉出缺,皇帝刘宏手中又多了一个可以售卖的官职,明码标价一亿钱。

  然而自从宦官专权以来,太尉已经变成了一个荣誉性职位,根本没多少实权。傻子才肯出一亿钱,去买一个随时都可能被罢免、分分钟滚回老家的太尉。还不如花上两千万钱买个郡太守,又便宜又实惠,不但能轻松捞回本钱,说不准还能大赚特赚。

  于是太尉成了滞销货,无人问津。刘宏只好开展打折促销活动,挥泪贱卖。最终,名将段颎出一千万钱,以一成的折扣价当上了太尉。

  四月,王甫休沐不在宫中,司隶校尉阳球入宫面见刘宏,从王甫指使干儿子王萌绑架乔玄幼子说起,把王甫这些年的诸般恶行都抖了出来。请求诛灭贼臣王甫。

  恰好最近宫里闹鬼,据说是被王甫诬陷,全族男丁被杀,冤死在暴室的宋皇后怨气难消,化为厉鬼。

  宋皇后活着的时候,淑静守礼,优雅端庄,笑不露齿,行不露足,是个标准的世家女。刘宏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古板无趣的女人,但一想到宋皇后变成了鬼,一向相信鬼神天命之说的刘宏就有点怕她了。

  也不怪刘宏迷信,毕竟对刘宏来说,除了天命和鬼神保佑,还有什么力量能让他这个小小的亭侯突然继承皇位呢?瞧瞧王甫干的好事,害死宋皇后,还冤杀了皇后的父兄。真是该死。

  况且就算不提怕鬼这茬子事,刘宏也已经忍耐不了王甫的跋扈专权,早就想收拾他了。

  阳球领了捉拿王甫及其党羽的圣旨,连夜把王甫,以及王甫的另一个干儿子沛国相王吉,还有谄媚王甫的新太尉段颎一起五花大绑送入监牢。

  说是审问,但阳球根本什么都不审也不问,就是亲自动手拷打王甫,打了又打,用刑后再用刑。

  把十八般酷刑都尝了一遍,嘴里塞满泥土,连一颗牙齿都没剩下,不成人形的王甫蜷缩在尘土中,迷迷糊糊地想起了郭禧,那个人审案真是温和呀,从来不滥用刑罚,他当初怎么就看郭禧不顺眼呢?

  王甫死了,和两位干儿子在黄泉聚首。他的尸体被阳球摆在城门口示众,惨遭野狗舔食。

  段颎也死了,他和张奂并列“凉州三明”,都是让羌人闻风丧胆、威震边塞的一代名将。一个因为去捧宦官的臭脚,稀里糊涂地丢了性命。一个因为不肯阿附宦官,丢官罢职瘫痪在床。说不清哪个更倒霉。

  郭禧徘徊在荀昱的墓前,良久,抚着墓碑幽幽道:“伯脩,伯脩,王甫伏诛了。这地方青山绿水,你长眠在此,想必十分惬意。不像我,劳碌命,去混酒喝,居然拐回来一个臭小子。”

  他这辈子为人臣,结果朝政日非,江河日下。为人友,结果老友荀昱长眠于地下,坟头草半人高。为人伯父,结果一不小心把郭嘉带成了一个小浪子。惟一欣慰的是:颍川这地方,名士多如狗,隐士满地走。从今往后,小酌怡情也好,痛饮狂歌也罢,都不愁没人作伴了。

  后来,郭鸿出仕。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他是颍川阳翟郭氏家族的第七个廷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