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去日苦多>第17章

  “When a man’s willing and eager ,the gods join in.”

                                            — Aeschylus, Tragedian

       Tom打起精神,忙碌了起来,工作应接不暇。

 两个人联系少了很多,Tom知道Chris永远不会给他答案。

       他似乎也慢慢放下了对Chris的执着,除了每天晚上睡觉还是觉得房间里空荡荡。

       本尼又给他介绍了几个人,都是能和他聊文学的高学历朋友。

      这也是Tom经纪人的意思,Tom太过独来独往,外界会怀疑他的性向,那会限制他的戏路。他倒不是非要Tom交女友,但是找个人装也要装出样子来,没有朋友没有绯闻并不利于在这一行发展。

      其中的一个女生Sia和男生Andreas和Tom最聊的来,他们渐渐成了比较亲密的伙伴。

  ——————————

        Chris很想念之前Tom一直粘着他发短信的日子,现在Tom只是偶尔问候一下他。

       Chris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手机很少再响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才没多久,又很想见到Tom。

       忍不住打电话过去Tom正在看歌剧,压低声音问他有什么事吗。

       Chris当然没有话要说,仓促挂了电话,自己实在有点可笑。

        他翻着聊天记录,叹了一口气。

  ——————————

           Tom和Andreas相处的挺好,对方是一个192高的德国人,棕发蓝眼,不像德国人一贯传统的古板,他是个很热情的男人,兴趣广泛,是一个地下摇滚乐队的主唱,同时还经营着一个画廊和酒吧,据说家里环境很不错。

         Andreas这个人就像两面派,有时像Tom一样感性,有时像Chris那样粗犷,他总是邀请Tom去看他的乐队表演,Tom也曾即兴弹吉他跟他合唱过几首,Tom很开心,和他一起就好像回到上大学的时光。

  ——————————

       Chris补了Tom所有的作品来打发时间,虽然个别露出的镜头他很不“喜欢”。这也不妨碍他看了好几遍。

      抓着手机滑来滑去,Tom却没什么新消息发过来。

        他真的不能再去找Tom了,他已经去了两次,没有借口了。

       他闭上眼睛,回忆着那晚的记忆,那么真实的世界,难道是因为那个捕梦网?到底要怎样才能再回到那个世界呢,他很想要Tom把那个给他寄过来,又怕被看穿了自己的心思。

       Chris烦躁的来回踱步,他想不出办法再让Tom粘着他。

  ——————————

       Andreas当然不会表现出自己对Tom过分的兴趣,他能感觉到Tom就像个敏感的刺猬,总想把自己保护起来,他得慢慢接近他,再说本尼介绍他们认识的时候反复质问过他的性取向。

       他当然不会说真话。

       Tom很喜欢弹吉他唱歌,他就教他谱曲写歌,而Tom写的歌词总是很悲伤苦涩,他不知道他经历过了什么,但Tom的心里一定深埋着一个已死的未亡人。

        Andreas家世很好,跟名流圈很亲密,不过他对那些不感兴趣,他到英国也不过是想追寻一段不同的浪漫爱情,这在他们略为严苛的国度是很难遇到的。

        他看了Tom的战马和雷神后,就很喜欢他无辜的眼神,能把每个角色都演出一种让人心疼的脆弱感。

       他很快通过关系认识了本尼,又不停展示自己的修养和才华,本尼就把他介绍给了Tom,同时还有另一个黑发女生Sia,他当然可以很快让她出局。

       他会像亲人一样亲近Tom,然后再慢慢把他掰弯,虽然看起来会用很长时间,不过那也都值得。

  ————————————

        Tom生活渐渐充实起来,Chris的身影就不在脑海里一直盘旋了,Chris也没有怎么主动联系他,社交网页上都是他家庭的照片。

      也许这爱情只是一场突袭的霍乱,捱过那段病入膏肓的时间就会逐渐康复了。

       他或许真的应该放过自己,也放过一直不敢拒绝他又永远不会表态的Chris,不继续在家庭和自己之间拉扯他。

       Tom开始说服自己去欣赏新的朋友Sia,他找不到她什么缺点,似乎可以发展一段关系,甚至结婚,不过他还是没办爱上她。

       Tom沮丧的坐在Andreas的酒吧吧台边,这也许是用力太猛的后遗症,他已经没办法感觉到自己心里还剩下多少爱。

      Andreas给他调了一杯樱桃酒,他已经看出来Tom想努力寻找一个约会对象,他虽然不喜欢这样,但他也没权利制止。

        “你可以每天过来坐坐,会结识很多新朋友,你知道,都是上流社会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