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在清穿文里养老>第141章

  淑慧长公主从景秀宫离开之后,并没有直接出宫,而是选择去了一趟慈宁宫。

  作为太皇太后的亲女儿,淑慧长公主去慈宁宫就跟回自己家里似的,半点儿也不拘谨,一进门就直接让奴才给她倒茶上点心了。

  “怎么?皇后那儿还缺你一口吃的,一口喝的了?”太皇太后见淑慧长公主这副完全没有长公主架势的样子,忍不住摇摇头。

  “皇额娘,瞧您这话说得,我不就是进宫之后没有第一时间来您的慈宁宫嘛。”淑慧长公主听到太皇太后这话,一点都不紧张,反倒是笑道,“没事,就算我不是第一时间来您的慈宁宫,也总会来给您请安的,您就别吃醋了。”

  淑慧长公主这话说得太皇太后都想要“呸”她一下了:“你哪只眼睛看到哀家吃醋了?”

  “那就当我看错好了。”淑慧长公主笑着道,“反正您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太皇太后哪里不知道淑慧长公主这就是故意的,表面上是顺着她说话了,实际上却是趁机把她吃醋的事情做实。

  太皇太后倒也没有和淑慧长公主争辩什么,一来因为这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二来这是她仅剩的、还活着的孩子了,年轻时性格刚硬的太皇太后现在在面对自己硕果仅存的女儿时,心肠也难免柔软了许多。

  “皇后找你做什么?”太皇太后好奇,她们两人平日里可没有太多的交集。

  “咱们这位皇后娘娘可了不得。”听到太皇太后问起,淑慧长公主就想起了静好刚刚跟她说过的事情,她道,“您知道她请我进宫的原因是什么吗?”

  “她想请我和她一块给适龄的宫女和八旗子弟牵红线。”

  “牵红线?”听到淑慧长公主的话,太皇太后有点意外,“这是哪一出?”

  见太皇太后感兴趣,淑慧长公主就把静好跟她说的事情都跟她说了,反正既然静好没说要保密,那么这件事显然就不用藏着掖着。

  太皇太后听淑慧长公主说完之后,并没有开口说什么,而是陷入了沉思。

  反倒是淑慧长公主自己说完了之后还没有住口,继续道,“皇额娘,您说这是皇后的主意,还是皇上的主意?”

  “不管是你弟弟也好,皇帝也好,都没少吃过被人钳制的亏,不过皇帝倒是比你弟弟要聪明许多。”太皇太后回忆起顺治和康熙这对父子两人对待多尔衮等人和对待鳌拜等人的做法,忍不住道,“平定三藩之乱的时候,那些议政王大臣们,除了岳乐屡立战功之外,其他那些就别提了,在皇帝的眼里怕都是些吃干饭的。”

  按照康熙那样性格的人,他会继续纵容议政王大臣们的势力坐大坐稳吗?当然不可能的,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康熙就计划着瓦解八旗旗主们的势力了。

  不过康熙也深知八旗旗主一旦联合起来的话,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但是没关系,康熙很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所以他当时并没有翻脸,而是将福全和常宁甚至是隆禧这三个兄弟安排进来,让他们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之中有一席之位。

  这事儿要放在皇太极时期或者顺治时期的话,那么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必须要有赫赫战功的人才能够成为议政王大臣中的一员,而那时候的福全、常宁并没有,隆禧就更加不用说了,那可是性转版的林妹妹。

  但是康熙这么做,其他的议政王大臣却不敢怎么反对,至于原因?

  那就很简单了,毕竟他们打了败仗,而且不止一场,如此一来,他们哪里还有什么底气敢和康熙叫板?

  要知道皇帝和议政王大臣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这些议政王大臣们本来就理亏,再加上他们可不如他们父辈甚至祖父辈那样威风,所以一时之间,竟然真的叫康熙给压住了他们的势头。

  康熙乘胜追击,借着这股东风对那帮议政王大臣们是贬斥的贬斥,表扬的表扬,夺爵的夺爵,奖赏的奖赏,再加上有福全他们三兄弟在当中帮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已经把这些议政王大臣们彻底分化了。

  而完成任务之后的福全等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地上疏,请求辞去议政大臣一职,而同时上疏辞职的还有庄亲王博果铎、惠郡王博翁果诺和温郡王孟峨。

  康亲王杰书和安亲王岳乐倒是意识到情况不对想要疏辞议政,可惜被康熙拒绝了,毕竟他留着他们还有用。

  “所以这是皇帝的主意?”淑慧长公主道,“我怎么觉得不像呢?”

  “这八成是皇后的主意。”太皇太后笑道,“但是倒误打误撞地合了皇帝的心意了,就是不知道请你帮忙是皇帝的主意还是皇后的了。”

  这个人选,倒是选得妙啊。

  淑慧长公主那可是世祖爷的亲姐姐,太宗皇帝的亲女儿,辈分高,身份尊贵,两次为大清出力,别人不敢和那些八旗旗主拍桌子,她可是敢的。

  便是淑慧长公主真的做得过分了,那些八旗旗主想告状也找不到地儿啊,康熙是淑慧长公主的侄子,太皇太后是淑慧长公主的亲娘,你说他们会帮亲不帮理呢?还是帮亲不帮理?

  而作为决定请淑慧长公主来给自己帮忙的静好可没有想那么多,因为她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计划在未来的有朝一日或许有可能要和八旗旗主拍桌子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计划无形中居然给了康熙一个瓦解八旗势力的机会。

  见淑慧长公主答应了帮她,静好就打铁趁热,让荔枝她们去请大公主、二公主和三公主来一趟景秀宫,打算今天之内就敲定所有的人员。

  突然被静好这位嫡母请去景秀宫,不论是大公主、二公主还是三公主都觉得很意外。

  布答应一边给三公主换衣裳,一边对自己的宫女道:“你去跟石榴姑娘打听一下,皇后娘娘怎么突然要请公主们去景秀宫了?”

  所以说宰相门前七品官不是没道理的,即便布答应是嫔妃,而石榴只是一个宫女而已,但是布答应却不敢对轻慢石榴,这点从她对石榴的称呼就可以听得出来了。

  “小主您放心,奴才这就去打听。”

  “额娘,您放心吧。”三公主一边乖乖地任由布答应给她换衣裳,一边开口道,“皇额娘人很好的,说不定她就是想我们了,所以才让我们过去一趟。”

  康熙十三年出生的三公主如今已经是十一岁的小姑娘了,在那么多姐妹当中,最小的妹妹小保宁就不用说了,生母受宠不说,而且还是当今的皇后。

  大姐即便不是亲生的,却因为身份特殊,又有太皇太后她们护着而没有人敢怠慢她,而二姐的生母是四妃之一的荣妃,便是四妹的生母不受宠,却也已经是个贵人了,唯独自己的生母至今仍然还是一个小小的答应。

  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小小年纪的三公主就已经很懂事了,懂得反过来安抚布答应的情绪。

  “要是如此的话,为什么只请了你和大公主、二公主,不请四公主?”

  布答应还是没法放心,没办法,三公主可是她唯一的孩子,即便她出生的时候她曾经因为她是女孩而失望过,但是这到底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布答应焉能有不爱的道理?

  “额娘!”三公主忍不住出声喊了布答应一声,后者反应过来之后也意识到自己刚刚说的话有点歧义了,连忙道,“不是,我不是说皇后娘娘她没安好心,我是说……”

  “我知道,额娘。”三公主对布答应道,“您只是担心我而已,但是您想想,皇额娘怎么可能找我们麻烦呢?你说是吧。”

  “那倒也是。”布答应道,“你们都还是孩子呢。”

  “好了,您别再胡思乱想了。”三公主安抚好布答应之后便赶紧出门了,这去景秀宫之前,她还得去一趟端嫔那儿。

  别看三公主私底下直接称呼布答应为“额娘”,但是表面上她仍然是养在端嫔膝下的,按照规矩,端嫔才是她“额娘”。

  只是端嫔不像当初的敬嫔那样,把抱到自己膝下抚养的孩子看得紧紧的,再加上三公主也大了,知道她不是她亲生额娘的事情肯定是瞒不住的,所以她早早的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平时也不阻止三公主和布答应接触。

  大概是因为端嫔这个态度实在是太落落大方了,三公主反倒是更加在意她的感受,毕竟在她不知道布答应是自己的生母之前,她真的把端嫔当做是自己的亲额娘对待的。

  “女儿给端额娘请安。”三公主的膝盖都没有弯下去就被端嫔拉起来了,“好了,时间紧急,我就长话短说了,虽然我不知道皇后娘娘为什么请你们去景秀宫,但是她才刚刚入主中宫没多久,你们又是公主,她不可能找你们麻烦的,别担心。”

  虽然嘴上说着“时间紧急”,但是端嫔说话的语速却并没有很急促,温声将自己要说的话说完之后,她便伸手拍拍三公主的肩膀,然后道,“去吧,早去早回。”

  三公主抬头看向端嫔,她不像布答应那样紧张慌乱,冷静理智得仿佛像是一个局外人似的,但是三公主知道,端嫔不是不关心她。

  “我知道了,端额娘。”三公主冲着端嫔点了点头,给她行了一礼之外然后去转身离开。

  ……

  三公主虽然耽误了一点时间,但是她并不是最后一个到景秀宫的,最后一个到的是大公主,而第一个到的是二公主。

  她们两人一个晚到是因为住的地方离景秀宫太远了,而另一个早到的原因很显然就是因为住得近了。

  “给皇额娘请安,女儿来晚了,请皇额娘恕罪。”大公主被太皇太后她们教导得知书达理的,虽然她最后一个到是有理由的,但是她却并没有因此而当做没事发生,而是主动跟静好请罪。

  “恕什么罪啊,何罪之有?”静好连忙让大公主起来,然后道,“我也没有规定了非得要在什么时候之前到,所以你哪里能算是来晚了?”

  “快坐下吧。”静好道,“我知道你住得远,来景秀宫花费的时间肯定比其他人多了。”

  “今天我找你们来呢,是有件事要交给你们办的。”静好从前和大公主她们都有接触过,再加上她又是小保康的额娘,所以即便静好贵为皇后,大公主她们其实也不怵她。

  所以等静好说完之后,二公主第一个忍不住举手发言了:“皇额娘,您的意思是把这件事交给我们来负责吗?”

  “不是交给你们负责,而是让你们从旁协助。”静好道,“我已经邀请了你们的姑奶奶淑慧长公主来帮忙,她也答应了,所以你们呢?答不答应?”

  “我先说好了,这确实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你们肯定是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所以你们要考虑清楚。”

  这哪里需要考虑啊,当然是要答应啊。

  “不用考虑了,我答应。”二公主依然是第一个举手,“皇额娘,这事儿可比背诗绣花有意思多了,您可不能把我给落下了。”

  见二公主这么积极,静好一点都不意外,她笑着道:“行,肯定不把你落下。”

  说着,静好就看向大公主和三公主,问她们,“你们两个呢?对这事儿感兴趣吗?”

  大公主和三公主互相对视了一样,她们两人的性格都没有二公主那么活泼开朗,再加上因为身份的原因,她们比其他的姑娘还要心思细腻敏感一些。

  一般来说,她们是不敢像二公主那样做一些比较出格的事情的,但是……

  想到静好刚刚跟她们说的事情,便是她们没有接触过,她们也知道做这件事对她们而言是一个机会。

  至于到底是什么机会,她们现在也说不好,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她们对此很感兴趣。

  对静好来说,只要感兴趣就行。

  静好带着三个公主在景秀宫说得热火朝天的,而另一边的郭贵人在翊坤宫里就不太高兴了,如果说布答应是因为不知道静好为了什么事请三公主去景秀宫而担心的话,那么郭贵人则是因为不知道静好为了什么事不请四公主去景秀宫而开始想东想西的。

  “杨梅不是说了吗?因为四公主太小了,所以才不请她过去的。”宜妃见不得郭贵人这副样子,便开口道,“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好想?”

  “可是……宫里就这几位公主,偏偏把四公主给落下了。”郭贵人这么说着,心里觉得怪不是滋味的。

  即便还有一个比四公主还要小的小保宁,但是她是静好的女儿,所以压根不存在小不小,请不请的事情。

  也就是说,只有四公主被落下了。

  “你要这么说就没意思了。”宜妃知道郭贵人向来心窄得很,对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想不开,便开口道,“你想想看,皇后娘娘有必要这么对小四儿吗?再说了,退一万步讲,如果皇后娘娘真的有什么意见的话,她还会特意派人过来说一声吗?”

  事实上即便静好不派杨梅来翊坤宫一趟,也没有人可以说她什么,就像康熙出巡要带哪一个儿子,不带哪一个儿子一样,他压根就不需要跟谁交代,更不需要跟谁解释。

  哦,不对,这个还是需要跟静好交代一下,解释一下的。

  但是这只是例外,而郭贵人和四公主有可能是静好的例外吗?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她还是派人来说一声了,宜妃觉得就冲着这一点就可以证明静好没有要孤立四公主的意思。

  但是郭贵人不是这样想的,她甚至觉得宜妃是因为得了静好的好处,所以才站在她那边处处替她说话。

  宜妃并不知道郭贵人在想什么,见她没有再说什么,以为是自己说的话她听进去了:“行了,你别想太多了,我这儿还有事要忙,没时间看着胤祺,你今儿也顺便帮我看着他吧。”

  宜妃最近都在忙着宫务的事情,连照顾胤祺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这段时间就干脆把胤祺交给郭贵人照顾了。

  她是胤祺的姨母,宜妃把胤祺交给她帮忙看着也没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而与此同时,忙碌的人并不止宜妃一个,康熙那边也因为静好的一个提议,而萌生了一个想法出来。

  如果换做别人跟他提起这样的提议的话,康熙或许会怀疑对方是不是想培养自己的势力,而结党营私向来是康熙最为厌恶的。

  但是如果是静好跟他提起这样的建议的话,那么康熙真的没有怀疑什么,主要是他觉得静好……

  嗯,这个人很单纯,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

  所以康熙不仅没有怀疑静好,相反还得谢谢她误打误撞的给了他一个瓦解八旗势力的机会。

  “朕今日找你们来,是有一件事要跟你们说的。”康熙看着底下的旗主们,开口道,“近日皇后发现了一个情况,那便是每年小选进了那么多宫女,适龄的宫女却没有几个愿意出宫的,长此以往下去的话,必然成一个大问题。”

  “所以皇后便打算降低宫女们出宫的年龄,从二十五岁降到二十二岁……”

  底下的旗主们不太明白康熙跟他们说这件事的原因,心想宫女几岁能够出宫,愿不愿意出宫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事实证明,还真的有那么一点关系,因为康熙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要给宫女们和八旗子弟牵红线这件事了。

  听到康熙这么说,旗主们的反应不一,有的激烈一点的直接开口道:“皇上,这事儿不合规矩啊,自太祖皇帝以来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朕知道,但是太祖皇帝那会儿不是也没有现在这样的情况吗?”康熙道,“这事若能成的话,也不失为功德一桩。”

  “但是皇后娘娘才初初上位,她……”

  “朕也是这么觉得的。”康熙打断了对方的话,开口道,“皇后她年纪轻,没有什么经验……”

  听到康熙这么说,对方满心以为他要改变主意,结果却没想到他接下来却说,“所以朕决定了请淑慧长公主帮忙。”

  对方:“……!!!”

  其他旗主:“……!!!”

  淑、淑慧长公主?

  是那个一点都不淑也一点都不惠一言不合就直接拍桌子翻脸拎板凳打人的淑慧长公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