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耽美小说>[三国同人]焚香祭酒>第176章 番外

  某天, 某知名论坛上飘红了一个帖子。

  主题:看了历史古装剧《三国之崔侯传》, 大家来聊聊吧?

  主楼:有读过史书的盆友吗?真正的崔侯是不是和电视剧里演的一样——形貌隽秀,文武双全?

  1L 发言人:@吃糖吃到玻璃渣, 我选择成为太阳神将它们气化

  回复:

  这个考题我会,《世说〇语》中有崔侯的描述, 长达二十五个字,具体怎么说我忘了,反正长得很好看就是了。

  2L 发言人:@壮哉我曹魏大集团

  回复:

  那肯定的啊,不管《三〇志》还是《魏w》,正史、野史、演义画本,都有提到崔侯的样貌,虽然称赞的程度各不相同, 至少是比较养眼的。

  3L 发言人:某个常抽抽的网站,你敢不敢众筹换一台服务器

  回复:

  楼上,你一说到演义,我就想到演义里, 王允让貂蝉出场施展美人计来套路吕布的时候, 吕布曾指着崔侯道:“可有吾友一半仪容?”真的66666

  4L 发言人:FFF团第二团长

  回复:

  你们真是肤浅,难道除了颜值就再也看不进其他东西吗?——是的我看不进。。主演颜值真的高,演技也非常好, 郭嘉病故的那一段真的看哭我。

  5L 发言人:@吃糖吃到玻璃渣, 我选择成为太阳神将它们气化

  回复:

  楼上ID瞩目。确实,那一段哭戏真的非常强,肝肠寸断, 连我这种隔着屏幕的局外人都能感同身受,被“崔侯”的悲痛所染。无怪乎历史上说深切的友谊,总拿这一对当例子,他们的友谊确实非常深厚,把彼此系在心间最重要的位置上。

  6 L 发言人:@我不是追星女孩

  回复:

  楼上你确定这是友谊吗?我总觉得……

  7 L 发言人:@帅哥一枚

  回复:

  不要腐眼看人基好吗?男人的友谊,你们女孩纸不懂。

  8 L 发言人:@崔宝宝快快睡

  回复:

  别引战,难得有个讨论《崔侯传》与崔侯的楼,别毁了。

  9 L 发言人:@叫我书虫哥

  回复:

  看过《三〇志》和《魏x》的过来说一句,这一段完全还原了史料里的记载,结合了正史与逸闻。

  《三〇志》写道:“太祖北征而还,四月,郭嘉病卒。颂与嘉善,至情至性,闻讯,泪流不止,心痹而亡。”

  裴注道:“颂与嘉同出同入,除征战事,形影不离。情谊深厚,世之罕见。”

  《魏x》写道:“太祖北征乌桓而归,仁帝(曹昂)问颂,‘大战告捷,何以焦灼难安’,颂曰‘有所念之友,故归心似箭’”,这“心念之友”,说的就是贞侯郭嘉。

  另外,历史上的郭乌鸦不是在乌桓之战后就马上病故的,中间至少隔了小半年。而这部剧,却把两件事结合在一起,让崔颂从乌桓回归、刚刚入城的时候恰好听到郭嘉的死讯,来不及见挚友最后一面……剧组狂发刀子,骗取了几个水库的眼泪。

  10 L 发言人:@我只是个学酥小馒头

  回复:

  仰望楼上考据党。

  11 L 发言人:@我不是追星女孩

  回复:

  卧槽,编剧人干事,照这么说来,历史上颂颂从乌桓回来的时候,嘉嘉还没死,至少颂颂陪他度过了最后的时光。结果被编剧这么一改,就成了阴差阳错,见不到对方最后一面,那不得心痛死,难怪最后颂颂痛哭而亡。

  12 L 发言人:@机智少女不秃头

  回复:

  我要跟大家吐槽,这部剧的编剧他惯会发刀,制造一些阴差阳错的意外。当知道这部剧是他担任编剧的时候,我就已经猜到结果了,特地而让小姐妹们先看剧情,给我高能预警。我果然很机智yoooo~[]。

  13 L 发言人:@补刀少女帮剃头

  回复:

  你机智有什么用?[]。就算你避过了剧组的刀子,不要忘了,历史上的崔侯与郭侯的确先后病逝,两个人都只有三十多岁,放在现代还是大龄青年,这口刀吃得我……[]

  所以说官方发刀,最为致命。

  ……

  25 L 发言人:@大家看崔侯传了吗

  回复:

  大家怎么都在讨论贞侯病逝的这个剧情啊。其他剧情不香吗?我最喜欢崔侯与魏文帝曹丕联手对付反叛的军士、制服蹋顿的这一段,太帅了!壮哉我昭侯崔颂!壮哉我大魏文帝!

  26 L 发言人:@吃便当不吐便当盒

  回复:

  对哦,我颂的谥号是昭。我查了下,昭有三个意思。根据《周书》记载:

  “容仪恭美曰昭:有仪可象,行恭可美;

  昭德有劳曰昭:能劳谦;

  圣闻周达曰昭:圣圣通合。”

  想到我颂的颜值,应该是“容仪恭美”吧?

  27 L 发言人:@假装我是个考据党

  回复:

  你这么解释也太肤浅了。昭侯可不只只是脸好看而已。他允文允武,年少成名,很早就成为闻名北方的名士,君子六艺无一不通。后来追随曹操的时候,昭侯更是奇策连出,于水利后勤之事有极大的功勋,怎么也该是结合了二、三两种说法,“能劳谦”、“圣圣通合”吧?

  所谓“通合”,就是“融会贯通”之意。昭侯多才多艺,横跨数个领域,堪称全能男神,说“融会贯通”、“圣圣通合”并不为过。

  28 L 发言人:@咩咩直叫

  回复:

  虽然崔侯是主角,但是故事中的其他人的剧情也非常吸引人啊,每一个人的脸色都非常饱满。

  你看病弱聪慧、让憨憨董卓都不敢对他大小声的义兄戏志才;忠于已道,以一句“未可问也”阻止曹老板称公的想法的荀令;身陷囹圄,被各种精神折磨,仍然平和正直,没有黑化,还对主角笑得一脸温柔的荀攸,他们都是男神!

  导演太会找人了,没有找那些脸颊比女生还尖的流量小生,而是大胆启用容貌、气质各有特色,有演技,台词功底过硬,满是眼神戏的新人。就冲着这点,洛导就是我心中最棒的大导演!

  ……

  55 L 发言人:@大王妃付网费

  回复:

  看了这么多楼,居然没有人提到汉献帝刘协,深感心痛啊。

  我觉得演刘协的那个演员才是演技炸裂,把刘协身为末代帝王的不甘、纠结、犹豫、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姓柳的演员真的把刘协演活了。

  56 L 发言人:@假装我是个考据党

  回复:

  刘协虽然不是亡国之君,但是按照他的经历,说亡国之君好像也没什么毛病……就是魏国的掌权人都对他不错,尤其是仁帝曹昂,一直反对曹操称公称王,坚定地拥立汉祚。

  虽然最后刘协的权力还是被曹魏架空了,成为彻首彻尾的傀儡,但有曹昂的坚持,至少刘协做了一辈子的皇帝,没有被逼着让位,算是善始善终了。后来刘协与曹操的女儿生的皇子夭折,刘协大恸,在死前亲手将皇位交到魏文帝手上,达成了尧舜式的禅让。

  他的几个公主都得到了曹家的优待,嫁给了曹家与夏侯家的年轻俊杰。不管怎么说,他的结局都比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好上太多。

  57 L 发言人:@壮哉我曹魏大集团

  回复:

  历史上对汉献帝刘协的记载不多。但是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刘协年少时也曾试图励精图治,只可惜他羽翼未锋,就被董卓、李傕郭汜之流当成工具人争抢,不可谓不惨。

  后来他被曹操迎到了许多,过上了一段好日子。其实吧,我觉得刘协心里也是感激曹操的,只可惜……主弱臣强,曹操还没有立下大功,就已经功高震主。在这种情况下,刘协只要还有一点志气,就不会任由曹操做大。而曹操,他都走上了那个位置,不去争夺权力是不可能的,不管他对那个位置有没有野心,他都必须“上进”。就算是为了家人,他也不可能向刘协让步。

  所以最后……不过曹操对刘协也算够意思了。当然,这当中也许也有孙权、刘备与他三国鼎立,牵制着他的缘故,更大的可能,和曹昂与荀彧的劝谏与阻拦有关。

  总之,在曹操与曹昂活着的期间,他们都没有称帝。而曹操更是在时日无多的那两年,才接受董昭等人的劝诫,称公封王。后来曹昂继承政权,对汉献帝礼遇有加,堪称汉之周公。

  我们现在称曹操与曹昂为“魏武帝”、“魏仁帝”,其实是他们的儿子/二弟魏文帝在继位后,给他们追封的谥号,算不得数。就事实而言,他们确实是直到死前的最后一刻,仍是汉朝的忠臣。

  58 L 发言人:@叫我书虫哥

  回复:

  我觉得在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受九锡称公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心动了。谁不知道董昭他是曹操的心腹。贞侯郭嘉死后,董昭继任司空军祭酒一职——这是曹操亲设的职位,非看重的亲信不能胜任。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董昭当时的意思,其实就代表了曹操的意思。只不过他们都没想到,半路竟杀出个“昂咬金”,正义凛然地向他爹进谏。

  后来荀令君又补了一刀,跟老曹说“未可问也”,其实是说楚庄王问鼎的那个典故,委婉又很直白地说:你现在就是楚庄王,就算有雄心壮志,也不可能问鼎。

  一句话把老曹说萎了,立刻打消了称公的念头。

  59 L 发言人:@大家看崔侯传了吗

  回复:

  第一次听说这个典故,我荀令君真的六六六。

  60L 发言人:@ FFF团第二团长

  回复:

  曹昂和荀彧真的太强了,又志同道合,难怪有“昂彧相知”、“昂前彧后”这个成语。

  61 L 发言人:@我只是个学酥小馒头

  回复:

  我在论坛学成语系列。

  顺手查了两个成语的含义——

  [昂彧相知]:形容两个不熟悉的人突然发现彼此投契,相见恨晚;或者因为志同道合,彼此知道对方的心意。

  [昂前彧后]:形容正义的言论接二连三;如今被引申为“倒霉的事一件接着一件”,或者“讨厌的言论一个又接着一个地蹦出,让人想立地去世”……

  哈哈哈哈哈哈哈,看了“昂前彧后”的引申义,我真的觉得曹老板太惨了,为心塞的曹老板点蜡。

  61 L 发言人:曹魏一枝花

  回复:

  []

  62 L 发言人:聪慧人儿很聪慧

  回复:

  [] []

  63 L 发言人:如果开心你就拍拍秃头

  回复:

  [] [] []

  ……

  一直排了十几楼后,终于有人忍不住打断队列。

  88L 发言人:曹魏一枝花

  回复:

  我错了,万不该起这个头。话说回来,这部电视剧直到最后都没说在郭侯年轻时候刺杀他的是谁,这个悬念难道要成为千古未解之谜吗?

  89L发言人:机智少女不秃头

  回复:

  姐妹,你想想第32集 开头的那一幕——郭侯求见汉献帝刘协的时候,刘协是不是把手中的一卷书藏在了茵席底下?刘协是皇帝,如果他把竹简卷好,放在桌案上,崔侯难道还有胆子当着刘协的面查看吗?他为什么要把一个硌屁股的东西放自己席子下面?

  90 L 发言人:@我只是个学酥小馒头

  回复:

  我勒个去。[]。楼上这么一分析,我顿时细思恐极。

  91 L 发言人:@吃我一记香港脚

  回复:

  细思恐极+1

  91 L 发言人:@每天都在想peach吃

  回复:

  细思恐极+2

  ……

  98L 发言人:@车轮轧过谁的脑子

  回复:

  也不一定吧,有可能是春宫图呢?

  99L 发言人:@大魏一枝花

  回复:

  卧槽,楼上你是魔鬼吗?[]

  100L 发言人:@欲成管3,先摸服务器

  回复:

  团圆楼是我的!以及

  98L你这回答真的太……剑走偏锋了。港真,如果那玩意儿真的画竹简上,不会影响观感么?

  101L 发言人:@车轮轧过谁的脑子

  回复:

  那个时候写作用的纸张还未普及,我估计这种尴尬的东西,画师也不好意思花轻薄的缣帛上,万一从背面透出线条怎么办?竹简就刚刚好啊,既经济实惠,又方便掩藏。必要时候打个卷,放到一边,或者直接塞屁股下面当屁垫,简直完美。[]

  102L 发言人:@大吴第一守帘人

  回复:

  黑人问号???

  我以为这是个追剧贴,结果一进来就看到奇奇怪怪的话题与分析????

  103L 发言人:@吃我一记香港脚

  回复:

  一脚踢开101的层主。都是你带歪了我们的画风。

  102哥你别怕,这是个正经的涛剧贴,偶尔有考据君出没,不信你往上翻,从第一页开始阅读。

  104L 发言人:@车轮轧过谁的脑子

  回复:

  疑问脸。

  我也是在理性“考据”剧情啊,为什么要用你的香港脚踢我?[]

  105L 发言人:@大魏一枝花

  回复:

  哥们,在?上门修水管。

  ……

  120L 发言人:@明天不起床

  回复:

  话说回来,这部剧里竟然有貂蝉妹子,我还以为这部剧是根据正史与逸闻改变,不会带演义一起玩呢。

  121L 发言人:@服务器今天又被摸了吗

  回复:

  楼上,你都说逸闻了,要知道貂蝉的人设最开始不是出自演义哦。正史上出现了一次“董卓的婢女”,后来唐宋的逸闻中,给这个婢女加了名,叫“任红昌”,与名义“任昌”就差了一个字呢。后来可能是为了怕后人把二人弄混,就给“任姑娘”改了名,把她称作貂蝉。

  122L 发言人:@我只是个学酥小馒头

  回复:

  原来如此,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呢。

  123L 发言人:@假装我是个学霸

  回复:

  奇怪的知识增加了+1

  124L 发言人:@早睡早起不秃头

  回复:

  任昌神医真的帅,听说他貌比潘安,只有“泉中神女”……呸,“睢水神男”之称的崔侯与帅得引起熏香潮流的荀令君能一较高下。

  125L 发言人:@大王妃付网费

  回复:

  剧中任昌竟然和曹魏太医令任鸿是同一个人!有没有考据党前来现身说法,历史上的任昌和任鸿真的是同一个人吗?

  125L 发言人:@叫我书虫哥

  回复:

  不是。历史上没有记载这件事,纯属编剧脑洞大开。

  历史上的任鸿,是汉末最后一个太医令任荣之侄。而任昌,听说是华佗的徒弟,特别孝顺——大家都知道华佗与任荣不对付,最后任荣凭借更高超的医术,令华佗深感遗憾,服毒而亡。如果任昌就是任鸿,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叔叔做这种事?

  ……

  崔颂看完了论坛上的发言,关上手机,打开《英语四级题库》,开始悲伤刷题。

  最初志才来到现代的时候,他还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直到时间的推移,现代生活中各种因为意外,几乎死去的人,在医院躺了一遭,活了,然后开始蹦古语。

  专业人士经过研究,认为人类在濒死的时候,有一定几率激活脑中沉睡的“传承语言基因”,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

  看到报道默然无语的崔颂,在某一天突然被一个姓洛的导演联系,邀请他饰演某部作品。

  崔颂看完剧本,不由诧异而审视地盯着那个导演。

  虽然有几段剧情纯属瞎编乱造,但这本《崔侯传》中的许多细节……竟暗合了史实。

  而这些细节,在三国历史中从未有过记载。

  姓洛的导演微微一笑:

  “妾能否有幸,邀请崔侯共谱良剧?”

  崔颂亦回以一笑:

  “卿是何人?”

  洛导朝他眨眼,用古语婉转道:

  “甄宓。”

  崔颂沉默片刻,突然问道:

  “这部剧的其他角色……该不会……”

  该不会都是老熟人吧?

  洛导笑而不语。

  “既然如此,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半年后,《三国之崔侯传》应运而生。

  -END-

  作者有话要说:  到此为止了,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陪伴!

  部分细节做了留白处理,比如大崔的心上人,比如大都督是否有来现代……请大家随意想象(喂)

  这是我第一篇超过30万的大长篇(最后竟然超过50万了),第一篇历史文,有很多不足之处,几经艰难。万幸有你们的支持。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我们有缘再见!

  PS:和我cp同一天完结正文,同一天完结番外,我们果然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