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1114章

许久,她突然回过头来,环顾那一群公主福晋们道:“你们看哪!人家多俊哪!水葱儿似的,难怪有这般的好手艺。啊呀!这么一点儿小脚,怎么站得稳呢?怪可怜的,你们倒是赶快搬过凳儿来吧!”

在清代,专制加强,臣子见皇帝,都要把那马蹄袖放下,跪着趴在地上,像那犬马,口称“奴才”。如果皇帝准许臣子站着,就是很大的恩宠了。

现在慈禧要沈雪君坐下来,这“锦墩赐坐,闲话家常”,是握邀恩宠的异数。

第二天,慈禧更赐给沈雪君“福”、“寿”大字,更是“慈眷恩荣”的特别,沈雪君夫妇沐受无上荣宠,分别名沈寿、余福。

过了几天,朝廷在京城成立绣工科,钦派余兆熊为总办,沈雪君为总教习。并颁双龙宝星四等勋章,给他们夫妇二人,沈雪君赢得“绣圣”的名头。

后来,夫妇二人关系紧张,大家都说丈夫沾了太太的光。

余兆熊十分气愤,还在报上辩解:“余无妻,虽智弗显;妻无余,虽美弗彰。”

沈雪君的刺绣,不仅声盖国内,也声闻国外。

宣统二年,意大利王后诞辰,沈雪君刺了一幅与真人一般尺寸的意大利王后绣像,使得有世界四大美女之一称号的意大利王后,活生生地凸现在绢帛上,呼之欲出,叹为观止。

绣品如期运到意大利,意大利王后一见,大为惊奇,认为是世界第一流的美术作品。

意大利国王,亲笔致函满清皇朝,盛赞华夏国艺术的精湛伟大与永垂不朽,同时以王室徽章,意大利王后平日所戴的金刚钻手表,送给沈雪君,又以意币二十万为酬。

这事国内外报纸竞相登载,许多国家的人,都知道华夏国出了女性大艺术家。

沈雪君夫妇在事业上获得空前的成功,生活上却不尽如人意。

她身体娇弱,从小又好洁成性,尽管闺中夫妇谈画论绣,都兴致勃勃,笑语声喧,可是一到了燕婉之求,男方虽怜爱有加,女方却总是兴趣不足,甚至昏昏欲绝,余兆熊大为扫兴。

婚后十年,沈雪君未生下一儿半女。后来好不容易怀了孕,却在那次为赶制给慈禧祝寿的礼品时,疲劳过度而流产,并落下了终身不能生育的毛病。

到了北京后,余兆熊一口气纳了两个如夫人。

沈雪君看在眼里,默不作声。她本来就有洁癖,逐渐疏远了丈夫。

宣统二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上,沈雪君担任绣品审查委员,第一次见到了末代状元张謇。这时,沈雪君三十七岁,张謇五十八岁。

张謇在家里排行老四,字季直,号啬翁。祖上靠卖担担糖起家,后来开了一间糖坊。张謇甲午恩科中了状元,恰好母亲去世,要回家守孝三年。

满清末年国事如麻,他懒得再去出仕为官,索性在家乡南通,领导地方人士办起实业来。

十多年过去了,他办的纱厂、航运、学堂以及农、牧、渔业,都已有声有色,本人也有了南通土皇帝的称号。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做了民国总统,张謇以嵩山四友之一的身份,担任了一个时期的农商总长,但念念不忘他在南通办的实业,于是辞职南归。

这时,沈雪君夫妇由于清王朝垮台,绣工科取消,便移居天津。

张謇绕道天津,殷勤邀请沈雪君到南通,主持刺绣学校。至于余兆熊,则任贫民工场的场长,兼营上海福寿绣织公司业务。

沈雪君夫妇,还有沈丘,以及沈雪君的堂兄沈幼衡,先后到了南通,成了张謇的职员。

沈雪君的职称,是南通刺绣传习所所长,以“有斐馆”作为下榻的地方。

张謇在生活上对沈雪君照顾得十分豪奢周到,她也就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以赢弱的体质承担繁重的工作,数月后便病倒了。

张謇爱沈雪君的才华,更关心她的身体,除了遍请中西名医为她治病外,更将自己“瀛阳小筑”前院的谦亭让给沈雪君居住。

这里屋舍宽敞,又有园林之胜,距离刺绣传习所又近,既可养病,又免除了到工作地点的跋涉之苦。张謇对手下这位并非顶重要的女性干部关怀备至,内心深处充满了爱怜之意。

沈雪君就像水仙花一般,幽香雅洁,只适合案头清供,不作兴沾染繁华。

张謇名成利就,艳如桃李的女性见得多了,对于林黛玉型的女性,反而特别欣赏。

于是,他借故把余兆熊支开,对沈雪君大献殷勤。

可毕竟是衣冠中人,当然不能采取市井人物的作法。因而为着更多地与沈雪君接近,以状元公、大老板之尊,甘愿为沈雪君撰写《绣谱》。

由沈雪君口述,张謇殷勤笔记、整理。这种类似秘书性的工作,张謇做得十分兴头,还美其名曰:“重其艺而虑其不传也。”

状元公在沈雪君面前,显得特别温柔而有耐心,尽量降低姿态,叩请沈雪君,自述学绣始末,不惮繁琐,反复咨询,详加记录,一定要弄个清楚明白。

前后耗时半载,撰成《沈雪君绣谱》。

沈雪君患的是肝郁症,时好时坏。所幸有名医陈星槎为她悉心诊治,并无大碍。

《绣谱》完成之后,张謇又要教沈雪君学诗。

他为着这个女弟子,特别选出七十三首古诗,亲笔抄缮,亲加注释,连平仄都在一旁做好记号。张謇的闲情逸致实非浅显,要在一般女性,怕不是早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