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1072章

这支练军全部改用洋枪洋炮,学习准军洋操。

丁日昌组织有关人员,将洋人教练淮军的办法翻译成中文,绘图注说,编成《一哨操演图说》、《一营操演图说》、《一军操演图说》各一卷,以之作为江苏练军练习洋操的依据。

在晚清各省练军中,江苏练军是最早装备洋枪洋炮、实行西式操练的。

后来,江西等省练军的洋操办法,就是从江苏练军学来的。

用近代枪炮和洋操,来改造清朝的经制部队,这在华夏国近代军制发展史上是占有一定的地位的,它为清末新军的全面改革开辟了道路。

丁日昌在整顿绿营,设立练军的过程中,十分强调精兵的原则。

他认为:“自古强兵之道,以多而弱,以少而强,以散而弱,以聚而强。”

他提出要“并兵厚饷,化散为聚”,对全国的兵勇大加裁汰。实行精兵政策,是与近代军队建设的实际相适应的。清朝全国绿营兵60余万,加上八旗和勇营,数量相当庞大。

但国家财力有限,兵勇粮饷菲薄。

特别是绿营兵,粮饷不足自养,大都兼营他业以谋生,训练成为空话,毫无战斗力可言。

要想整顿绿营,就得加强训练;要想加强训练,就得增加饷额;要想增加饷额,只有裁兵并饷一法。丁日昌的精兵主张,与魏源的思想一脉相承,可谓切中时弊。

在改革陆军的军制方面,丁日昌还提出了分设野战部队与地方治安部队的主张。

在设立练军时,他提出练军必须集中训练,专事征战,使之成为“游击之师”。

他认为应该将“战兵”与“差兵”、“汛兵”截然分为两途,把护饷、解犯、守库、守陵、分泛等项绿营例差,一概责成差兵和汛兵,使战兵“专心防剿,可免外侮之侵凌”。

而野战部队与地方治安部队分设的主张,是近代军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在外患频存的情况下,若不改变绿营“差操不分”的陈规,专门建立一支精干能战的野战部队,便无法适应反侵略战争的需要。

丁日昌的这一主张,是林则徐、魏源反对临战时,抽调“客兵”,专门建立海防部队思想的又一重要发展。

在建设基础设施方面,1875年{光绪元年}6月,丁日昌奉旨北上天津,帮冈北洋大臣李鸿章商办事务。9月,在沈葆桢的推荐下,出任福建船政大臣。

次年初,又奉命兼署揭建巡抚。丁日昌抵任后,提出要对船政局的生产加以革新,希望能派员往外国学习,延聘外国技术人员采厂当教习。

他和李鸿章、沈葆桢等,奏准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留学生35名赴欧学习,其中有严复、刘步蟾等人。丁日昌认为电报可以通军情,为海防所必需,积极主张自设电报。

他亲自与丹麦大北公司交涉,收买了福州至罗星塔电线,成为华夏国自营的第一条电报专线。

随后,他又主持架设了台湾府城至安乎、旗后电线,成为华夏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

丁日昌性情本急,加上长期操劳过度,身体早就极度虚弱,患有咳血等症,在台湾又因瘴气浸染,旧病复发。

1877年8月,他因病离职回籍休养。此后,清廷一再表示希望他再度出任海疆和枢廷要职。

1879年,下谕赏给他总督衔,令他专驻南洋,节制南洋沿海水师官兵,悉心办理海防事宜。

不久,又命他兼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但他都因病未能出山。

丁日昌虽然身在林泉,但他对国家的防务仍时时予以关注。

1879年6月,他上奏清廷,对海防等问题提出16条建议。

由于琉球的废灭,丁日昌对扶桑的侵略野心益加警惕,指出扶桑“三五年不南攻台湾,必将北图高丽”。

他大声疾呼,朝野内外一定要齐心协力,急谋自强,否则将国无宁日。他还认识到“民心为海防根本”,只有老百姓的生计有着落,元气得到恢复,才能众志成城,海疆安如磐石。

因此,他希望统治者们能够切实关心百姓的痛苦,从根本上使华夏国强大起来。

1881年,丁日昌获悉法人对越南之经营日趋积极,便给总理衙门王大臣写信,提醒他们予以关注。他说,越南为法人蚕食,萎靡不振,若听其自然,必成为第二个琉球。

他建议清廷密派广西巡抚或提督,与越南密商自强办法。他自己还曾组织人员,翻译法人所绘著的中越边境地图和说明,以揭露法国的侵略行径。

1882年2月27日,丁日昌病死在广东揭阳。

临终前,他回顾自己多少年的努力,却并没有使华夏国在军事上强大起来,外患愈来愈亟,不禁悲怆之至,口授遗折,长叹自己“死有余憾”。

丁日昌生活在一个战乱与变革的时代,所考虑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强兵御侮。

他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真可谓孜孜不倦,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九十六章 王慧圆与崔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