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1017章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着侯方域,日夜捧着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忆着侯郎的音容笑貌,泪水浸透了衣襟。

苏昆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见李香君痛不欲生,等局势稍微平静一些,就返回南京,打听侯方域的消息。

经多方探问,证实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之后,失望地回老家商邱去了。

苏昆生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苏州告诉了李香君。李香君倦卧病榻,一副憔悴虚弱的可怜模样。见此情景,苏昆生心中痛惜之极,自愿提出要北上商邱,为一对有情人传递消息。

在苏昆生北上不久,李香君开始咯血,病情一日重于一日,终于气息难继。

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侯方域得到苏昆生送来的消息,立刻启程,赶往苏州。可惜,当他来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给他留下一片挚情,令他心伤欲绝。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香君,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如意水烟罗。

此宝看上去是一面罗网,不用时,折叠起来,薄薄一层,大只方寸;弹指展开,大小数百千丈,无不由心。妙在是与别的法宝不同,毫无光华,也无甚形迹。多好的慧目法眼,也只依稀辨出一片薄得几非目力能见的烟痕;任多猛烈的水火风雷,均攻不进。

高峰跟李香君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李香君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李香君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香君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王守仁。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农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

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幡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

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

大家还在冥思苦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意思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王阳明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

譬如十三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

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

他来到华夏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人的内心中,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

而且,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对道的领悟,最后是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的,是靠自己领悟的,纯靠看前人的书,听别人的话没有用。道就在那里,就在自己的心中;它就是主干,不论佛、释、道的学说都是枝叶,太靠近枝叶反而不会看到树,站远点就可以看清楚树的主干}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

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章 神禹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