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952章

当初别家来京时,卢云程和王义真都给家人留下了极大的希望,如今落第归家,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心情悒郁不舒,索性两人先前往西山灵光寺暂住散心。

两人原打算稍住些时间,待心情转好就启程回乡。谁知这灵光寺位于翠微山竹木深处,景致清幽,静谧脱尘,读起书来最易进入佳境。

于是,两人都有些舍不得离开。恰好寺中主持,见他俩字迹工整遒劲,便想请他们抄写经书,报酬是无偿提供食宿。

两人本有留意,就干脆住了下来,半天为寺中抄经,半天潜心读书,准备下科会试东山再起。

会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也就是说卢云程和王义真,准备在寺中读上三年书。因为怕丢面子,也为了专心致志,两人竟都拖着没有传信与家人联系。

话说卢云程家中,左等右盼,不见他的消息,不知他出了什么事。

恰好,有一个与卢云程同名同姓的南方书生客死京城,消息被带到卢家,家人悲痛不已。

卢家父母深信儿子已遭不测,还为他立了灵位,以寄哀痛。李妙惠虽然也伤心欲绝,但冥冥之中隐约觉得,夫君并没有死,还有相见的一天。

这一年,江南一带正遇着百年不见的大旱,卢家生活已难以自给,常常饱一顿,饥一顿。

好心的卢家父母,见媳妇年轻守寡,又无子息,跟着自家挨饿,实是可怜,因而劝她找个好人家,改嫁过去。

李妙惠却坚决反对,只说:“生为卢家人,死为卢家鬼。”

当初她已对云程起誓,此身只属他一人,即使他真的归天,她也要为他终生守节,何况她心中还藏着一线希望呢!

卢家父母以为媳妇是顾忌名分,苦苦撑着,所以仍然留意,为她物色再嫁对象。

江西临川有个盐商叫谢子启,家境殷实,为人也厚道,此时客居扬州,妻子不幸病故。当听说卢家想劝媳妇李妙惠改嫁的风声,忙请媒人上门求婚。

卢家父母觉得这门亲事不错,就背着妙惠答应下来。

待谢子启家抬着花轿,敲锣打鼓来迎亲时,李妙惠才知道底细。

她本想坚决抵抗,可翁婆苦苦相劝,无奈之下,只好坐上花轿,来到谢家。

虽然到了谢家,李妙惠却坚决不肯与谢子启拜堂,更不用说入洞房了。

她死死跪在谢母脚下,泪流如雨地恳求给谢老夫人作侍女,不答应便不肯起身。

谢老夫人心软,见她心意已坚,只好答应她的请求。

好在谢家富足,另娶一妻并不为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一十八章 瀛洲台中的王忠嗣

这样,李妙惠就留在谢老夫人身边,充当贴身侍女。因为她聪明灵慧,善解人意,深得谢老夫人的欢心。不久,谢家迁回江西临川,李妙惠随老夫人同往。

中途泊舟京口,谢老夫人信佛,便带着侍女上岸,到附近的金山寺烧香拜佛。

佛堂上,李妙惠见桌上置有笔墨,心机莫名一动,竟挥笔在寺壁上题下一首诗:“一自当年拆凤凰,至今消息两茫茫;盖棺不作横金妇,入地还从折桂郎。彭泽晓烟归宿梦,蒲湘夜雨断愁肠;新诗写向金山寺,高挂云帆过豫章。”

她这首诗除了想抒发自己的心绪与志节外,似乎更重要的是想留下自己的行踪,隐隐期盼夫君或知情人能见诗寻人,再与云程重续不了情缘。

因而,她还在诗后落款为“扬州卢云程妻李妙惠题”。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静心苦读三年的卢云程再次参加礼部会试,一举成功,荣登甲榜。消息传到扬州,卢家父母分外欢喜,怎料到儿子还在人世,而且还中了进士。

惊喜之后,不免又忧心忡忡:儿子将衣锦归乡省亲,可儿媳妇却已由两老作主嫁到他家,如今不知身在何方,怎么向儿子交待呢?

不久后,卢云程果然意气风发地回到乡里,一进门就惊闻爱妻的变故,把他震得失神落魂。

他心里含着伤感,表面上的一套程式又不能不应付,祭祖拜墓,宴请亲朋故旧,拜会地方官员,忙得不亦乐乎。

稍稍停下来,无限的忧伤又涌上心头。

为免睹物思人,也为着减轻父母的自责,他提前结束了假期,返回京城供职。

两年后,宪宗驾崩,太子朱祜樘继位为孝宗,下令篡修《宪朝实录》。卢云程受命佐助进士杜子开往江南一带采访宪宗一朝的遗事,南下路途经过京口,兴致偶起,到金山寺闲游。

这一去不打紧,正好看到当年李妙惠题在寺壁上的诗,真是意外的惊喜。

一首诗既示明了妙惠的去向,又表明了她坚贞守情的心意,既然如此,他下决心要找到失去的妻子。问寺中僧人打听情况,僧人回忆良久,才说:“几年前有谢姓老妇到此布施,后随船队往临川而去,诗似乎是她所带侍女题下的。”

卢云程抄下题诗,先是托人往临川访查,得知:有姓谢的盐商,有盐船多艘,经常往来于沿江各地;他母亲性喜佛教,听说身边有一个善作诗的侍女。

谢家的船队往来无定,卢云程无法寻找,只好求助于当地官员徐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