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941章

这时的朱小姬,已出落得风骨媚人,玉肤雪貌。可惜俞家的儿子个个都不中朱小姬的意,已解风情的朱小姬就常常闭门焚香鼓琴,为哀凤求凰之音,听到的人没有不叹绝。

她这时留传下来的一些诗词,都表露出她这种心情。

“落尽棠李水拍堤,萋萋芳草望中迷;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管啼。”

这是一首题名《春归》的七言绝句,由景物更替衬托出心情的落寞。

此外,譬如《咏梅》诗中的:“可怜不通知音赏,零落残香对野人。”

如《鹤赋》中的:“何虞人之见获,遂羁落于轩墀,蒙主人之过爱,聊隐迹而栖迟。”

还有《咏虞姬》诗中的:“贞魂化为原头草,不遂东风入汉郊。”

或自怨自文,或似怒非怒,都是直抒胸臆。

那么,是不是就完全没有朱小姬中意的人?

不,至少有一个人,深深地刻印在朱小姬的心坎上,无法忘怀。

这个人就是游学江南,几度到俞家,与朱小姬有数面之缘的郑翰卿。

郑翰卿,《录鬼簿》说他曾“以儒补杭州路吏,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下,声彻闺阁,伶伦辈称郑老先生者,皆知为德辉也”。

他是元末最有名的才子,写有《倩女离魂》等杂剧十八种。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一十一章 瀛洲台中的李光弼

郑翰卿写少女思念情人,是那样的柔情婉转,美丽动人:“想鬼病最关心,似宿酒迷春睡。绕晴雪杨花陌上,趁春风燕子楼西。抛闪杀我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早是离愁添萦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再如他写游子飘零,抒发出怀才不遇的感情,流落他乡的感慨,特别能引起封建时代失意文士的共鸣:“雕檐外红日低,画栋畔彩云飞。十二栏干,栏干在天外倚。泪水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骛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容苦思归。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怎奈我身贫归未得。”

这样一位情致凄婉的男士,能得到女士的青睐,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是朱小姬这样有才情的女孩。

在元末扰攘的世局中,物阜民丰的江南起初尚能维持粗安的局面,但渐渐地姑苏也嗅到了纷乱与烽火的气息,朱小姬随同俞家迁移到武林{今日杭州}。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朱小姬常常坐着画舫,徜徉于风光明媚的湖上,穿梭于田田荷叶之中。

一天,朱小姬忽然见到长堤绿荫中有人在向自己频频招手,驶近定睛一看,竟是自己日夜牵挂的情人。异地重逢,倍感亲切。而完全陌生而新鲜的环境,使昔日的顾虑及藩篱尽形拆除。

他们爽朗地笑着,热情地互道分别后的一切。

当天晚上,朱小姬便随同郑翰卿,回到他寄居的西陵韩庄。

明月为证,两人的情感居然有了破格、意外、疯狂的发展。

正如在旁边看得分明的陈伯孺,在赠给朱小姬的诗中所说:“相逢刚道不魂消,抢得人和曲未调;莲子有心张静婉,柳枝无力董妖娆。春风绮阁流苏帐,夜月高楼碧玉萧;莫忆西陵松柏下,断肠只合在今宵。”

这时,俞家的老太爷已经过世,朱小姬似乎并没有受到俞家第二代的太多约束。加上初到杭州,人生地不熟,俞家也已失去了往日的气势与排场。

朱小姬只是简简单单地向俞家打声招呼,便在西陵韩庄一住月余。

郑翰卿轻怜蜜意,朱小姬更是柔情万种。郑翰卿曾以犀钗相赠,朱小姬见后惊叹:“此吾母梦征也,吾二人缱绻难舍,此或系天意乎?!!”

朱小姬以“天意”来打动郑翰卿,也正是她的聪明伶俐处。

郑翰卿看到既已如此,于是出重资向俞家行聘。

朱小姬被以赎身的形式脱离了俞家,正式成为郑家的媳妇。

她脱下艳丽的服装,亲自操持家务,在西子湖畔夫唱妇随,过着人间天上的幸福生活。

当时杭州城有一个著名的以写诗闻名的歌姬叫周月卿,因事被牵连而受到官府的追捕,四处藏匿,惊恐万状。朱小姬曾与周月卿有过文字上的交情,就暗示丈夫予以援手。

郑翰卿本是官场上的人物,又与杭城守令有交往,于是写了二首绝句,为周月卿求情:其一:不扫娥眉暗自伤,准怜多病老徐娘;腰肢剩有梅花瘦,刺史看时也断肠。

其二:高矗朱龙北苑边,闲人湖上逗春烟;使君打鸭浑闲事,一夜鸳鸯飞上天。

由于郑翰卿的帮助,周月卿的事总算解决了,这在杭州城的风月场上,留下一段佳话。

稍后,郑翰卿与家人一同到天目山的苕溪,朱小姬因略染风寒而没有一同前往。

闲居无事,便动了到俞家走走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