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928章

便搂着金玉奴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金玉奴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唐朝的李绩{原字是‘勣’,有可能会出现乱码}。

李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绩。他是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绩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的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据说,李绩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杰出的军事才能。

李绩自十七岁参军,到七十六岁去世。在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中,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一生经历大小战役无数,所在之处,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家才干。

早在瓦岗寨时,他跟随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和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乾封元年{666年},李绩以七十三岁高龄,挂帅东征高句丽,经过两年多的浴血奋战,到总章元年{668年},高句丽王高藏投降,终于“高句丽悉平”。

此战解除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也告慰了在九泉之下、生前曾经多次出兵高句丽、却一直未能取得全胜的唐太宗李世民。

当然,李绩的成功,还得益于他杰出的政治才能,善于审时度势。而且,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李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知人善用,举贤荐能。

正是他善于用人,所以率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此外,李绩事亲极孝,知天命,富有人情味。

当初,李绩在李密部下做左武侯大将军。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带领兵众去归降唐朝。当时,李绩仍据有李密原来控制的十个郡。

武德二年,李绩对长史郭孝恪说:“既然魏公李密已归顺大唐,这些郡的人口和土地,本是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给大唐,那就是乐于主子的失败,来自己居功,以谋求富贵,我感到可耻。现在应该完整地登录州县名称和军人户口,一并报送魏公,由魏公自己来献给朝廷,这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不是很好么?”于是派使者报送李密。

使者刚到长安,唐高祖听说没有表奏,只有报告给李密,感到十分奇怪。

使者把李绩的用意奏报,高祖才很高兴地说:“徐勣感故主之德,给故主推功,真是纯臣啊!”

便任命他做黎州总管,赐姓李氏,把户籍登入宗正寺,封他的父亲李盖为济阴王。

李盖坚决辞谢王爵,就改封舒国公,授与散骑常侍的官职。不久,加授李绩为右武侯大将军。

到李密反叛被诛后,李绩为他发丧并穿上丧服,具备君臣的礼节,上表请求收葬。

高祖就把李密的遗体交给李绩,于是他大规模地准备仪仗,全军都穿上白色的丧服,将李密安葬在黎阳山。葬礼完毕,才脱去丧服解散,朝廷上下都认为李绩真讲道义。

不久,受到窦建德的攻击,李绩被俘,就又逃回到京师,跟随太宗征讨王世充、窦建德,逐一把他们打败。

贞观元年,李绩被任命为并州都督,令则行,禁则止,大家都说他称职,突厥对他十分畏惧。

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隋炀帝不懂得精选贤良,镇抚边境,只去远筑长城,派大批将士屯驻,来防范突厥,见识糊涂,竟到了这种地步。我如今委任李绩镇守并州,就使得突厥畏威远逃,边塞城垣安宁,岂不胜过几千里的长城么?”

后来并州改设大都督府,又任命李绩为长史,加封到英国公。

李绩在并州镇守了十六年,召回任命为兵部尚书,兼知政事。

李绩有次突然重病,验方上说用胡须烧的灰可以治好,太宗亲自剪下自己的胡须,给他和药。李绩叩头出血,哭着谢恩。太宗说:“我这是为社稷打算,不用感谢。”

贞观十七年,高宗还在东宫时,调任李绩为太子詹事,追加特进的待遇,仍担任知政事。

太宗又曾设宴,宴席上,太宗回头对李绩说:“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下来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

李绩擦着眼泪回话,把自己的手指咬出血来。不一会李绩喝得大醉,太宗把御服盖在他身上。

他就是这样地被委任信用。李绩每次行军作战,用兵筹划,临敌应变,都能做得很确当。

从贞观以来,李绩奉令付伐突厥颉利可汗和薛延陀、高句丽等,都把他们打得大败而逃。

太宗曾说:“李靖、李绩二人,古代的名将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比得上啊!”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零三章 吕顺哥与范希周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绩,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诸天星辰秘魔七绝乌梭。

此宝为魔教中无上利器,最是凶毒,一经施为,诸天日月星辰齐受感应,发出一种极强烈无比的毒火烈焰,天际罡风也被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