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912章

这真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晁采仔细思量,不禁怦然心动,霎时红晕浮上面颊,心头犹如小鹿乱撞。但是,今天若不趁机见上文郎一面,还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相会。

想到这里,她下定了决心,悄悄叫来小云,要她把消息秘密传给文茂。

这夜月色朦胧,清风徐徐。待夜深人静时,文茂乘着月色,越墙来到晁家院中,但见风摇花影,惊得他心神不宁。蹑手蹑脚,登上窥云室,晁采正坐在镜前等他。

只见她身着杏黄薄衫,脸上并不施脂粉,含羞藏喜,斜倚在梳妆台旁,就像一朵正开的兰花;这边文郎,比往日益显英俊,身材修长,神情俊雅,布衣儒巾,那身影既熟悉又陌生。

两人都怔了一下,很快就不约而同地扑向对方,似乎为此都已等了一千年。

两情缱绻,万般风流。两人长久的相思与系念,都消溶在这一夕的温柔中。

窗外露出了微曦,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候,互相整好衣妆。晁采从头上剪下一束青丝,用丝带系好,送给文茂,并深情地望着他道:“好藏青丝,早结白头。”

文茂含泪接过,道别时,两人都已说不出话来。

回到家后,文茂把青丝小心翼翼地藏在自己的枕头下。每天睡在枕上,他总嗅到枕下飘出阵阵如兰的幽香,引动他无限的遐思,也更加思念晁采了。

一夜思绪缠绕,使他无法入眠,索性披衣起身,就着孤灯写下一首七绝,聊以寄托情怀:“几上金猊静不焚,象床独卧对斜曛;犀梳金镜人何处,半枕兰香空绿云。”

一夕欢会之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

文茂因秀发的芳香不时由枕底透出,从而撩起对心上人儿刻骨铭心的思念。

在萧瑟的秋风里,文茂心情郁结,人也渐渐变得懒散不堪,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致来,甚至数日不理功课。

晁采在闺阁中也是如此,空对罗帐,懒于梳妆,每日望着天边白云,思君断肠,也是借诗抒怀:“枕簟生凉夜漏余,梦中忧惚觉来初;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白浪寄诗。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知。”

清冷的秋夜,两人隔墙同听雨打梧桐的声音,可是,咫尺天涯,有情人只能在梦中相会,醒来时只有空闺寂寂,孤灯相伴。

此时见到晁采言愁之诗,文茂更深生怜爱之心,挥笔饱醮深情,写下一诗,为两人的未来勾勒出一幅幸福甜蜜的幻景:“忽见西风起洞房,卢家何处郁金香;文君未奔先成渴,颛顼初逢亦自伤。怀梦欲寻愁落叶,忘忧将种恐飞霜;唯应分付青天日,共听床头更漏长。”

如果能得到双方家长的赞同,两人共结连理,前景自然美好。

只是儿女之事,两个少年人都羞于向父母启齿。他们所接受的礼教,都认为婚姻应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订终身是大逆不道的。这种根深蒂固的婚姻观念,他们一时难以冲破。

顾虑重重,美梦难以立刻成真,画饼充饥终归无用。

日日夜夜的刻骨相思,紧紧包围着少男少女,满怀的幽情无计排遣。晁采日益消瘦委顿,原本瘦削的腰肢,已不盈一握,就像一条能随风摇荡的弱柳。寒夜漫漫,孤枕难眠,更残漏静,忧思不绝。晁采信口吟唱着《子夜歌》,聊以藉慰自己的相思情怀。

她心想:(不知此诗为何人所作,词意竟与自己的情况不谋而合。天下为情所苦的人,原是那么的相通啊!)唱着唱着,不禁泪珠满腮,相思之苦借泪水聊作无奈的宣泄。

然而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正可谓借酒浇愁愁更愁,诗书往来越频繁,反而越增添相思之苦。

日日愁思,夜夜不眠,晁采最终忧郁成疾。

聪明的晁母,察觉女儿的病有些蹊跷,于是找来侍女小云,严加询问。见晁母并无恶意,小云将事情和盘托出,特别强调小姐与文茂相爱已久,不能分开。

晁母又爱又怜的叹息道:“才子佳人,本应成双;古人多有斩断儿女情思之母,我一定要成全他们。”幸好晁母是个明礼之人,本对文茂十分赏识,因此并不追究两人的儿女私情。

她深知心病还需心药医,女儿的病用药是治不好的,于是托了媒人说合。

文家父母自然是欣喜不已,连忙应承下来。

于是择一良辰吉日,一对相爱至深的有情人,终于结为百年之好。婚后两人互珍互爱,已能朝夕相伴,但时时还互以诗词传情,不忘过去那段苦恋的时光。

第二年,文茂要赴京城长安参加会试。

临别时两人缠绵难舍,晁采写下一首《春日送文茂之长安》诗表达惜别之情:“思君远别妾心愁,蹈翠江边送画舟;欲待相看迟此别,只忧红日问西留。”

文茂走后,晁采日日牵挂,常对着西北的天空呆望,心里盘算着,文郎此时行到何处?一路风霜,不知冷暖如何?晁采养有一只白鹤,名叫素素。

一天细雨迷蒙,晁采隔帘凝视窗外的绵绵雨丝,想起赶路的文郎,不禁愁思满怀,于是转头对素素念道:“过去王母有青鸟名诏兰、紫燕,都能运飞送书,你难道不能么?”

素素伸长了脖子迎向晁采,俯首若待命状。

晁采明白了它的意思,忙找到纸笔,写成绝句两首:其一:“牖前细雨日啾啾,妾在闺中独自愁;何事玉郎久别离,忘忧草树岂忘忧。”

其二:“春风送雨过窗东,忽忆良人在客中;安得妾身今似雨,也随风去与郎同。”

她把诗笺仔细裹好,系在白鹤足上。白鹤冲天而起,直往西北方向飞去。

不久,文茂在京城顺利地通过了进士会试,录为进士及第;再经吏部复试,授职为淮南道福山县尉。金榜题名之后,文茂衣锦还乡,携带送信的白鹤素素返回家中。

晁采喜出望外,自然又和文郎有一番新婚般的温存。

后来,晁采随文茂往淮南赴任,协助文茂治理一方。

这对才子佳人终成恩爱夫妻,亲朋故旧与乡邻,都盛赞他们是“并蒂莲开,佳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