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836章

后世多把它们作为杨贵妃的功劳,其实里面也包含了万春公主的不少智慧和心力。

深得唐玄宗恩宠的杨贵妃,自然忘不了一直无人敢折的名花万春公主。于是,由她引线撮合,二十三岁的万春公主终于嫁给了二十五岁的杨出{左边有个‘火’字}。

杨出是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的次子。在一门显贵的杨氏家族中,杨出的风仪绝佳,不但气度雍容,而且才情横溢,算得上是顶尖儿的人物,所以杨贵妃认准了只有他才配得上万春公主。

当时杨出任职于鸿胪寺,掌理涉外事务及典礼事宜。

大唐皇朝国力强盛,威名远播,常有四方番邦前来进贡、朝觐、留学、贸易和游历,而鸿胪寺则负责这些番邦和外夷人士的接待、交涉和赏赐工作。

杨出因经常接触性情直爽活泼的番邦外夷人,所以性格和生活习惯上颇受他们的影响,这倒恰好与万春公主的特点相合了。

娶了万春公主,杨出便被冠上了‘驸马都尉’的头衔,在鸿胪寺的职务也顺势上迁,成为鸿胪寺卿。鸿胪寺卿是三品大员,位高权重,类似现在的外交部长。

以他一个二十五岁又缺乏资历的年轻人,一下子担此重任,实属破格之举,这当然还是托了万春公主和杨贵妃的福。

万春公主与杨出,性情相投,才貌匹配,自然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这对快活的小夫妻,在长安市内,总显得与众人不同。

因为杨出担任鸿胪寺卿,所以时常要举办款待番邦来使及外夷商人的宴会。

番邦与外夷文化传统,与华夏国截然不同。他们没有“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礼教,因此前来赴宴的,都是夫妻双双手挽手而至。

万春公主与杨出见了,开始不习惯,后来也感到很能体现夫妻的恩爱,便如法炮制,亲密地挽着手,站在门前接待宾客。

外来人士对杨出和万春公主夫妇,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觉得他们漂亮大度又热情爽朗,与一般华夏国人的恭谦含蓄大不尽相同。

不过朝廷里那些思想保守的大臣们,听到了风声,都摇头叹息,频呼:“简直是不成体统!”

当然,万春公主和杨出依然是我行我素,无视耳边的议论。

万春公主的思想非常新潮开放,与番人及夷人的妇女交往,彼此交换各种见闻与观点。

她发现汉族人一味认为,番邦四夷都是野蛮之族的观点,不仅太过武断,甚至是愚昧。

在许多学术和技艺方面,番邦四夷都有很多独到之处,例如天文、地理、历法、采矿、造船、建筑、医药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多值得华夏国借鉴的优点。

万春公主把她的发现,告诉了丈夫。

杨出首先的反应是:“那怎么可能?!”不料经过调查印证,果然没有弄错。

于是杨出便把这一情况,向他做宰相的父亲反映,并建议允许外籍人士入籍中土,甚至出任朝廷官职,以便有计划地引进外夷的学术和科技。

宰相杨国忠慢慢也接受了儿子的观点,并且准备付诸实践。

不料正在这时,‘安史之乱’爆发,杨家一夜之间失势,这些合理化的计划也就搁置下来了。

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由于万春公主和杨出的坚持与努力,外籍人士在唐都长安有了一定的生存地盘和地位,建立了各自的居驻点,相当于‘大使馆’的雏形。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挥军南下,所向披靡,很快就攻下了长安的防卫潼关。

消息传到长安,朝廷上下惊慌失措。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一批大臣,悄悄逃向西蜀。

万春公主与杨出则认为,对长安城中的外籍人士有一份保护的责任,便自愿留下来安置这些人,没有随同皇帝的队伍一起逃命。

因为各地勤王部队及时赶来救援,所以潼关失守后,长安并没有马上陷落。

倒是在通往西蜀道上的马嵬坡,唐玄宗手下的将士发起兵变,杀死了民怨甚重的宰相杨国忠及长子杨暄,并强请唐玄宗赐死杨贵妃。荣极一时的杨氏家族,到此算是划上了悲惨的句号。

留在长安的万春公主和杨出,在妥善安顿了外籍人士之后,原本想去追赶父皇唐玄宗的队伍,突然传来意外的消息。他们当然不敢作飞蛾扑火了,只好随着长安城中逃难的民众仓皇离城。

在混乱之中,万春公主不幸与丈夫失散。她一路历尽艰辛,翻越秦岭,逃到汉中,才停下了疲惫的脚步,一路上尽力打听,但始终没得到丈夫的消息。

大乱之后,唐玄宗失去了皇位,虽然回到长安宫中,但只能做一个没有实权的太上皇。当年随同杨贵妃鸡犬升天的杨家亲族,这时已变成过街的老鼠。

长安兴复后,万春公主也辗转回到长安,但仍然没有丝毫杨出的音讯。有人说他在长安城破时被叛军所杀,有人说他已随着外籍人士,逃往扶桑去了。

失去了恩爱相伴的丈夫,万春公主深深陷入愁苦之中,一改往日乐天派的模样,过着整天以泪洗面的日子。万春公主失去了丈夫,她的父皇则失去了权势而形同幽禁。她请求入宫照顾父亲,又遭到了拒绝,心情越发萧索落寞。

从此生活变得极为凄清,没有了宾客,也没有了盛宴。

她时常怀抱琵琶,独自枯坐在石廊上,呆望着花开花落,一遍一遍地弹奏着父皇在逃难蜀道中所作的《零淋冷》曲子。曲调充满失意的悲切,正与她此时的心境吻合。

她就像一朵花儿,在正开得茂盛时,忽然遭受狂风骤雨,花瓣已飘零。

她一边弹着伤心曲,一边长泪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