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游戏竞技>【】逍遥灵帝传说>第780章

然而,当他利用手腕强娶甄宓为妻时,虽然得到了甄宓美艳绝伦的身体,却一直未能拥有她那颗温柔多情的心,因为她的心始终萦绕在曹子建身边。

为此,曹丕深感遗憾,但这又不是用手中的权力所能攫取的东西。

黄初二年,甄宓悒郁而死,曹丕为之闷闷不乐。

虽然后宫粉黛如云,却没有一个能让他动情的。

这时他听人说起,江南有一位绝色美人薛灵芸,不但姿色秀美,而且擅长女红,所绣花鸟栩栩如生,所缝制的衣物更是贴身合体,人们誉之为“针神”,因而向往不已。

说起薛灵芸,是浙西常山赞乡地方的一位乡野姑娘。

她的父亲叫薛业,是赞乡亭长,虽然官职不高,但为人善良厚道,在当地颇具声望;她的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妇人,其纺织和刺绣都在当地堪称一绝。

赞乡是一个偏远落后的地方,民风质朴,文风不盛,当地人很少读书识字,亭长家里也不例外。不过,当地盛行养蚕缫丝,所以丝织和刺绣都十分发达。

因受母亲影响,薛灵芸从小就学会了绣花。十岁时她所绣的牡丹花,便能引来成群的蝴蝶围着花儿上下翻飞,甚至能以假乱真。

穷山僻壤的山水,居然把薛灵芸养育得灵秀动人。她个头高挑,皮肤白皙,双眸更是如山泉一般清澈明亮。

夜里,薛灵芸常和母亲一起,坐在昏暗的蒿火旁,就着篙火的光亮纺丝和刺绣。

因她的艳名在四乡里传扬得甚广,于是几乎天天都有好奇的少年借着夜色,从门缝或窗棂间偷看火光下忙碌着的薛灵芸。

她那引人入胜的美貌,以及她工作时专注怡人的神情,使得那些窥艳的少年,常常要痴痴地看到薛家灭了灯火,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不过,因为薛家的声望和薛灵芸的洁身自好,这些少年谁都只敢在外面偷偷倾慕,无人敢起不安分的念头。

薛灵芸的美名,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最后竟然连魏都洛阳都有人知道常山出了一个绝世美人,并把这事传到魏文帝曹丕的耳中。

曹丕听到传闻后,心中暗暗一动。

这时,他失去了爱如至宝的甄宓,感情上出现一片空白,正需要真挚的温情来填补。

而北方因为连年征战,早已残破不堪,妙龄少女所剩不多;即使幸存下来的,心灵也往往受到重创,多一份冷漠而少一份真情。倒是江南的僻野,未曾经过重大战火的波及,女孩的心里应该是保留着一种天然的纯真之情。

多情善感的曹丕,便幻想着要在杏花春雨、莺飞草长的秀丽南国,物色一位未经雕琢的碧玉。

后来,薛灵芸被曹丕派人接进皇宫中。

生长在僻乡的薛灵芸,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故乡一步,也从未曾离开过父母的羽翼之下;如今即将远离故土,进入皇宫深院,还不知怎样的命运在等待着自己。

因此,她的心中倍感惶恐和无助,在临行前的几天里,日日以泪水洗面。

及至登车上路,她的眼泪更像启闸的泉水,哗哗直淌。随从递上五唾壶给她承接泪水,只见流进壶中的泪水都带着血红;等到抵达洛阳时,玉唾壶中已盛满了血泪。

魏文帝曹丕对这位江南美女,似乎特别用心,听到薛灵芸一行动身的消息,就赶紧准备了十辆安车,派大批兵马护送,到长江北岸迎接送亲的队伍。

所谓安车,是曹丕发明的一种华丽而舒适的交通工具,车篷上镶满各色金玉珠宝,车轮车轭全用粉丹画上漂亮的花纹,前车装饰着龙凤图案。

整个车看上去,就像一座金碧辉煌的小宫殿。车身四周还安有百子铃,车行之际,叮咚和鸣,令人心旷神怡。驾车的牲畜,是尸涂国进贡的青毛骈蹄牛,行走起来快如马,又稳似驴。

迎亲的大军,在长江边接到了薛灵芸一行。薛灵芸换乘上安车,继续北行。一路上,魏文帝下令各地人在路旁燃烧香草,沿途香气氤氲,缭绕不散,据说可避疫疾。

曹丕之所以要把迎亲之事办得这样铺张气派,一方面是为着倾慕已久的薛灵芸,另一方面也是为着宣扬魏国的实力。

更重要的是,借以说明对吴土一乡野女子的尊重,来感化东吴臣民,使他们对魏国心悦诚服。

曹丕还命人在洛阳城外数十里处,筑土为台,台高三十丈,高耸入云;在台下四周布满蜡烛,名叫烛台,预备在薛灵芸到来之际,自己在登高时使用。

薛灵芸抵达洛阳城外,正是入夜时分,只因从城郊至城里的沿路上,排满粗大的红烛,烛光闪烁,把周围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生长的僻乡,用惯了幽暗蒿火的薛灵芸,见到这种场面,登时惊呆了,怀疑自己是不是登上了王母瑶台。魏文帝乘坐雕玉皇辇,登上烛台等候她,遥见车马滚滚,尘埃腾空,迤逦而至,宛如云雾弥漫,因而感叹道:“过去说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

于是,又称薛灵芸为“夜来”。

及至见到灵芸,她娇羞切切,纯朴清雅,像一朵远离尘嚣的荷花,美丽中透着纯洁,使曹丕欣喜至极,急忙上前握住她的纤纤玉手,同登雕玉辇,进入宫中。

两人结合之后,十分恩爱。只可惜好景不长,黄初七年夏天,魏文帝曹丕一病不起,驾崩于嘉福殿,享年仅四十岁。临终前,他遗命尽遣后宫淑媛出宫返家。

他死后,薛灵芸也辗转回到故乡常山郡,从此信讯全无。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薛灵芸,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五百一十二章 瀛洲台中的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