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540章

  就在此时,《公信报》突然头版头条,爆料李灯辉曾为共产党,后来又出卖党组织,然后换取公派留学生资格的消息。不仅如此,新闻还附有警总当年的调查资料,可谓是证据确凿。

  此新闻一出,顿时间舆论哗然,“新总统”居然是一个共党叛徒!

  这消息自然是蒋三公子跟王梓钧串联起来发的,王梓钧是想要提高报纸销量,而三公子则是对“总统”的宝座抱有幻想。

  蒋老三自从三年前起,就放下手中的工作,专门照料蒋经国。说是照料,其实相当于蒋经国对外的总联络人,各种事务都要经过蒋老三之手传递,因此被人称为“地下总统”。

  做了两年多整个台湾政坛最炙手可热的人物,蒋老三心里会一点想法都没有?那他就是圣人了。

  可惜的是,蒋老三想要当总统,资历实在不够,他从没有担任过什么拿得出手的职务。

  王梓钧一找到他,说想查李灯辉的黑历史,蒋老三犹豫了一番便答应了,并安排警总尽量配合,于是才有了这一出好戏。

  在爆料了李灯辉的叛徒历史后,《公信报》又接连头版报道李灯辉与台独教父是至交好友,李灯辉是亲日派,并取有日本名“岩里政男”等等。

  一个接一个的猛料爆出,《公信报》的销量从10万份迅速猛增到80万份。同时,也将最有可能继任“总统”的李灯辉得罪得彻彻底底。

正文 772【损人不利已】

  李灯辉接连几天被《公信报》曝光丑闻,整个台湾哪些人最高兴?

  不是蒋三公子以及GMT保守派,而是整天玩街头政治的绿党。

  从全岛的民心来说,已经不可能再接受第三个“蒋总统”了,所以无论最后谁当老大,都绝不可能有蒋老三的份。

  那么GMT保守派那边呢?老的太老,像俞国华这些人,都快八十岁了;小的又资历不够,根本不能服众。

  所以,无论是蒋老三还是那些反对李灯辉上台的GMT保守派,李灯辉爆出再大的丑闻,他们都根本高兴不起来。

  倒是绿党的人,此时以反对GMT为天职,一看到李灯辉丑闻曝光,立即觉得这是个彻底搞臭GMT的大好机会。

  他们不仅在自己的杂志上刊登出各种GMT高级官员的丑事,而且还串通《自由时报》对个别官员进行炮轰。

  台湾的民众这段时间就快乐了,反正“先总统”治丧期间没什么娱乐活动,大家都把报纸上的各种丑闻当小说看。比如,某某立委找小老婆被妻子抓奸在床啊,比如某某中央委员被戴绿帽子啊……这些新闻当中,十个倒有九个是编造出来的假新闻,但由于报道实在太多,泛滥成灾之下,谁都搞不清楚真假了。

  只在短短一周的时间,早就让民众不满的GMT,其党派形象一落千丈,就像一摊扶不上墙的烂泥。

  这样一来,不管是少壮派的还是保守派的,大多数GMT党员对王梓钧这个始作俑者那是恨得不行。许多御用笔杆子纷纷出来,在销量靠前的多家报纸上写辩解反驳的文章,跟绿党的报纸杂志展开对战。

  而那些被假新闻污蔑的官员,也一个个发表申明要起诉那些造谣的媒体,双方玩得好不热闹。

  就在GMT和绿党玩得H时,王梓钧的《公信报》笔锋一转,居然又开始痛骂绿党起来。好家伙,别人是两不得罪,王梓钧这是两边一起得罪啊。

  在《公信报》最新的社论里,再次标榜自己的“执中公信”,不为了私心说谁的坏话,也不为了利益说谁的好话。

  《公信报》的评论员文章称:报禁解除后,媒体是言论自由了,但决不可滥用这种自由,为某些人谋取私心。《公信报》揭露的消息,都是有真凭实据,经过了认真核查的。而绿党的那些丑闻爆料,则一大半属于凭空捏造,属于恶意中伤,这严重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属于违法行为,有关当局有权也有义务对某些屡教不改的媒体进行查封,甚至是吊销其出版许可证。

  稍后的文章里,又历数了近二十年来,在KMT的统治下,台湾经济取得的巨大飞跃。比如台湾成为世界工厂,数十种商品的出口量世界第一,国际外汇储备全世界第二,人均月工资从1968年的600元涨到1988年的8130元,整整翻了十多倍。

  这些成绩,离不开小蒋“总统”的英明领导,离不开全体民众的辛勤努力,同样也离不开众多KMT官员的工作。

  虽说许多人不满GMT,但大多数人对蒋经国却是很崇敬的,《公信报》将这些数据搬出来,又例举了许多GMT的民心工程,倒是为GMT挽回了不少名声。

  接着,《公信报》又痛骂绿党,列举了绿党这些年来搞的那些暴力活动,都造成了哪些恶劣的影响。说整个文明世界里,就没见过这样的在野党,隔三差五制造混乱,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这些人都是为反对而反对,只懂得破坏,不懂得建设。我们是要建设美好的社会,而不是破坏欠美好的社会。

  半个月后,骂当局骂得最狠的一家绿党杂志被查封,杂志社的人员全被拘留。

  刚刚还在痛骂绿党的《公信报》,马上又调转枪口,责备当局的行为不符合法律途径。那一家绿党杂志确实实在污蔑当局,但当局像这样什么法律途径都不走,当官的合计一拍板就抓人,这是在乱法。

  好嘛,现在更好玩了。GMT和绿党两边对阵吵架,《公信报》突然钻出来,不是来劝架,也不是来帮忙,而是一会儿骂这边,一会儿骂那边,看起来纯粹就是来捣乱的搅屎棍。

  只不过,这根搅屎棍在一系列骂战当中,一直是抢尽风头,报纸销量节节攀升。直到三月份的时候,《公信报》的销量一举突破百万份,已经超过了《自由时报》和《中央日报》,仅排在《联合报》与《中国时报》之后。

  平头百姓喜欢看的是《公信报》的娱乐版和副刊,还喜欢看毫不留情痛批当局和绿党的文章。而知识分子呢,则是将《公信报》当做精神食粮,因为这张报纸就是以知性、理智为出发点,颇合他们的胃口。

  事实上,《公信报》与《中国时报》风格很相似,都属于自由派风格的报纸。就像当初绿党非法成立后,《中国时报》第一个站出来头版头条报道此事;几年前两岸关系在最紧张时,《中国时报》敢整版整版报道大陆运动员在奥运会的消息。

  《公信报》比《中国时报》强的是,《公信报》的报道更加犀利。同一内容的报道,《中国时报》更加老成持重,《公信报》则是直指要害,一点情面不留。大部分读者自然是更喜欢犀利一点的文字,所以一些以前《中国时报》的读者都被《公信报》吸引过来。

  进入五月,《公信报》在港岛、台北、台中和高雄四个新闻通讯站先后成立,初步建立起自己的新闻网络骨架。

  而原本应该一面倒的台湾政局,现在却因为《公信报》爆出李灯辉大量丑闻,最终变成了拉锯战。GMT保守派与少壮派彼此攻讦,还有一大堆各怀心思的中立派望风起哄,“总统”的人选一直到六月份还没有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