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461章

  王梓钧把剧本甩在茶几上,说道:“抱歉,斯蒂芬,如果我要拍同类型的电影,那我会拍《南京大屠杀》,而非是《辛德勒的方舟》。”

  斯皮尔伯格点点头说:“哦,南京大屠杀,这个我知道,我最近在看关于中日战争的资料。”

  “你在看中日战争的资料?”王梓钧突然想起后世被无数中国愤青唾骂的《太阳帝国》,里面对日军的美化和对中国人的丑化成为斯皮尔伯格辱华的有力“证据”。

  “是的,”斯皮尔伯格点头道,“我准备拍一部战争人文片,改编自巴德拉先生的《太阳帝国》,下半年我会去中国的南方取景。”

  王梓钧问道:“我能看看剧本吗?”

  “当然。”斯皮尔伯格点头道,回书房拿出另一个剧本。

  王梓钧看的是《太阳帝国》的文学剧本,还有一部分斯皮尔伯格还没弄完的导演剧本。剧本的内容比《太阳帝国》的电影要多出一些,不过大致差不多。

  王梓钧足足看了一个小时,才合上剧本道:“很不错的剧本。”

  斯皮尔伯格笑道:“我也这么认为,毕竟这是以他本人的真实经历改编的。”

  王梓钧讥笑道:“如果我有机会碰到他,我问问他,他的真实经历就是中国没一个好人吗?《太阳帝国》的原著还稍微靠点谱,这狗屎一般的电影剧本,结局居然是一群美国大兵跑到中国来解救战俘。最最好笑的是,日军开进上海居然没有滥杀一个中国人,唯一死掉的中国平民反倒是被中国游击队流弹误杀的。”

  “呃……”斯皮尔伯格语塞。那中国游击队误杀平民倒不是巴德拉剧本里写的,而是斯皮尔伯格在导演分镜头里加入的,主要是为了表现战争的残酷与无正义性,没想到会被王梓钧这样解读。

  王梓钧冷笑道:“剧本中把纳粹日军美化得够可以,被侵略的中国人全成坏蛋了。”

  斯皮尔伯格耸耸肩道:“王,我觉得你有些过于敏感了,无论是编剧还是我,都没有那个意图。剧本与小说确确实实是巴德拉先生的真实经历改编的,我相信他在写剧本时会做到客观,不会刻意美化日军。”

  王梓钧笑道:“或许这剧本里一切内容都是真实的。可不要忘了,巴德拉先生当年仅仅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英国少爷,他眼中的战争或许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斯皮尔伯格解释道:“我就是要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战争,这会让一切都变得更简单和纯粹。”

  “我倒是觉得是在用西方人的视角看待中日战争。”王梓钧不客气地讥讽道:“为什么我这么说?因为那位巴德拉先生在战前就是个无知的富家少爷。他所看到的,仅仅是战争的局部。如果不是被抓紧集中营,整个战争都跟他无关痛痒。这无可厚非,总不能要求一个英国人热爱中国。但是,我非常怀疑你们在写剧本的时候,为了考虑日本票房而刻意规避表现日军凶残的镜头。整部电影,会给不了解真相的西方观众一个误导,那就是日军勇敢而赏罚分明,跟纳粹德比起来纯洁得像天使。而事实上,纳粹日军跟德军没什么两样。”

  斯皮尔伯格皱起了眉头,他直接把王梓钧当成了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且还是很狂热那种。他对中国人没什么好感,但也没什么恶感,那遥远的国度关他屁事,关于这么电影,斯皮尔伯格完全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认为怎么容易表达导演意图怎么拍。

  王梓钧道:“斯蒂芬,我觉得《辛德勒的方舟》更适合你。至于这一部《太阳帝国》,我也遗憾,拍出来后我拒绝进电影院。当然,你可以完全不用考虑华语市场。”

  斯皮尔伯格无奈道:“王,我觉得你应该冷静一下,这仅仅是一部电影而已。”

  王梓钧道:“可是让我看这部电影的话,那就跟让一个穆斯林吃猪肉一样恶心。”

正文 726【考虑大片】

  老实说,仅从电影的角度而言,《太阳帝国》确实是部好片子。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王梓钧看了总会觉得不舒服。因为这部电影是以西方人和日本人为出发点,引出战争中的矛盾与人性,而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国人,在里面反而成为了冷冰冰的背景。

  可以说,编剧在创作剧本的时候,西方人与日本人不管善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里面的中国人仅仅是剧情道具。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漠视,也是王梓钧最不爽的地方。

  斯皮尔伯格现在颇为头疼,他是请王梓钧来拍《辛德勒的方舟》的,现在却因为《太阳帝国》而搞得气氛很僵。

  斯皮尔伯格叹气道:“王,我很抱歉,《太阳帝国》的剧本已经定下来了。”

  王梓钧点头道:“我理解,毕竟华人票房市场很糟糕,而日本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美化日军是必然的。”

  斯皮尔伯格很想反驳说他的电影是纯以艺术出发,但这种话偏偏观众就可以,跟王梓钧说这种话纯属白费力气。若是这部《太阳帝国》放在二十年后拍,那里面的日军形象绝对要凶残得多,而中国人的形象则要改善一些,这是票房所决定的。就像后来某些好莱坞大片,为了讨好中国观众,生搬硬套地要弄进去中国演员或中国元素。

  而八十年代的美国电影中,华人的普遍形象比黑人还糟糕。

  “王,来尝尝我做的莎拉!”艾米·厄文抱着儿子招呼王梓钧吃东西。

  有艾米出来说话,气氛终于缓和了下来。斯皮尔伯格嚼着莎拉说:“王,你确实可以考虑一下拍《辛德勒的方舟》。当然,一部分电影预算可能要你自己解决。”

  后面一句才是重点吧,王梓钧心里嘀咕,问道:“我记得你刚才说买《辛德勒的方舟》电影版权那位席恩堡先生,他好像是环球影业的主席吧。你确定《辛德勒的方舟》版权不在环球影业?”

  斯皮尔伯格道:“是的,席恩堡先生已经将电影版权转给我个人了。”说着斯皮尔伯格叹气道,“事实上我一直想亲自拍《辛德勒的方舟》,但实在是没有精力,将剧本搁置起来又舍不得。另外就是,许多电影公司都不看好这部电影的票房,不过扎克利你也是导演,你应该明白他的价值,所以我才找到你。”

  王梓钧突然笑道:“斯蒂芬,我想你对《辛德勒的方舟》的难以割舍,正如我讨厌《太阳帝国》一般,都是民族情绪在作祟。”

  斯皮尔伯格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说:“抱歉,我先前忽略了你的民族感情,我会对剧本逐情修改的。”

  这便是换位思考的结果。

  《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买下电影版权到拍摄整整跨越了十年十年。如果不是斯皮尔伯格那犹太人的民族情结在作祟,期间早扔进废纸篓做垃圾了。

  听到斯皮尔伯格的道歉,王梓钧笑了笑,然后问道:“我有一点很疑惑,《太阳帝国》跟《辛德勒的方舟》题材差不多,而《太阳帝国》需要去中国取景,预算应该大很多才对。为什么有人投资拍《太阳帝国》而看不上《辛德勒的方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