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358章

  明骥显然是被王梓钧的恐怖票房数据被震晕了,良久才感叹道:“难怪人家一部《泰坦尼克号》的票房,比得上港台两地所有电影一年的总票房。”

  明骥不知道的是,若非是因为王梓钧把王氏影业做大,吸引了不少香港导演和明星到台湾来拍戏,台湾电影此时已经扑得没脸见人了。

  1984年香港电影的总票房本该是5.6亿美元,但因为程龙、周润发等影星在台湾拍戏,以及台湾的投资商没有像平行空间里那样大肆在香港撒钱投资,致使台湾电影1984年总票房超过6亿美元,而香港的票房总额却只有2.6亿,比平行空间里少了一半。

  “是啊,所以我们不能原地踏步,如果第一影业机构和中影合作拍一部高质量的大片,想来运作得当,票房也是有保证的。”黄汉卓说道。

  明骥一把年纪了,可不会被黄汉卓几句话就忽悠得跟着投资,他拿起笔在策划书上一划,将8000万投资预算改成了5000万,递给黄汉卓道:“一家出一半的钱,另外我负责去找王梓钧,借几个优秀的特效师。”

  8000万美金黄汉卓拿不出来,但8000万新台币他还是有的。这一次来找中影合作,不过是想分摊风险,顺便借助一下中影的发行渠道而已,没想到明骥谨慎得有些过头了,居然只肯投资2500万。

  “这样吧,我先叫人把剧本写出来。”黄汉卓站起来说。

  “也好,投拍电影盲目了不好。”明骥点头道。

  “那我先告辞了。”黄汉卓收回自己的电影策划方案。

  等黄汉卓一离开,明骥就让自己的秘书把中影公司的金牌编剧张永祥找来,嘱咐道:“老张啊,给你布置个任务。”

  “老领导你尽管吩咐。”张永祥道。

  “王氏影业的那部《ET》你看过没有?”明骥问。

  张永祥赞不绝口道:“看了,很不错的一部电影,文艺性和商业性的平衡把握得很好,成人和小孩儿都爱看。听说王导演为了拍一个两三秒钟的镜头,就专门搭了个摄影棚,花了几百万台币,这种敬业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公司准备过年后拍摄一部大片,就像《ET》那种。”明骥道,“也不一定非要科幻片,但一定要有令人震撼的画面,我们也要尝试一下新的特效元素嘛。剧本就交给你写了,场面不要怕写得大,只要预算不过亿,我都可以拍板。”

  “我来写?”张永祥惊讶道。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写过《养鸭人家》、《小城故事》、《吾土吾民》等上百部又叫好又叫座的剧本,可那大都是文艺片,让他写商业大片的剧本,他心里还真没什么把握。

  “不要没信心嘛,我相信你能写得好。”明骥道,“就这么说定了,过完年把剧本拿给我看看。”

  “好吧。”张永祥勉为其难地答应。

  却说另一边,黄汉卓回到自己的第一影业之后,便把电影策划书一摔,将策划与编剧人员喊来:“现在有一个任务,过年之后公司要拍一部商业大片,你们下去商量一下,我要一个具体的方案,不要像这种模棱两可的。”

  明骥和黄汉卓显然是被《ET》的票房刺激得眼红了,同时也感到了电影新时代的来临,那就是大投资大制作。以前的小打小闹,很大程度是受限于电影市场的容量以及经济环境的原因,投资越大风险越大,不是每个人都像王梓钧那样能预知未来。

  但现在经过多年的开拓,东南亚和日本、韩国电影市场已经足够成熟,甚至欧美市场也有可以少量的华语影片份额。

  既然市场已经扩大,那么再一味的小打小闹就显得小家子气,像中影和第一影业这种上规模的电影公司,一年怎么得有一部商业大片吧,否则真的没脸出来见人。

  明骥和黄汉卓是从整体的电影市场环境和公司前景考虑,所以决定拍摄商业大片。与此同时,被《ET》票房刺激的许多中小电影公司,也在计划着要拍科幻片,他们想得没那么多,仅仅是因为《ET》大火,想要跟风捞一票而已。

  一个星期很快过去,《ET》的台湾首周票房新鲜出炉——6800万台币,特别是上映的第四天,单日票房居然达到了1100万。

  疯了!

  台湾的导演们,终于体会到这几年好莱坞同行们的感受,有王梓钧这个票房妖孽在,他们的成绩都不敢拿出来比。

  台北街头,台视的主持人对着摄像机镜头说道:“今天是周末,我现在站在西门町金狮影院的大门外。大家现在可以看到的是,平均票价比其他地方高出两成的金狮影院,如今排队买票的影迷已经排到街面上。由于《ET》是科幻儿童影片,所以看片的人常常是全家出动,不仅有白发苍苍的老人,还有刚刚上学的小盆友……”

  记者走到旁边一家餐厅,采访一个侍应生道:“请问一下,你有关注《ET》吗?”

  “哪有时间去看啊。”餐厅侍应生抱怨道,“这几天看电影的人那么多,人一多我们餐厅的生意就好,忙都忙不过来。”

  “看电影的人每天都很多吗?”记者问。

  侍应生道:“多啊,好多人上午来买票买不到,就直接在我们餐厅喊外卖,一边排队一边吃饭。”

  “哇,这么疯狂?”记者夸张地说。

  侍应生道:“就是啦,搞得我都好想去看看,什么样子的电影这么好看。”

  记者离开餐厅,挤进电影院的经理室,等了十多分钟经理才回来。记者问道:“胡经理,请问《ET》究竟火到了什么程度?现在整个台北市都在讨论这部电影。”

  胡经理比了个手指说:“在我们王氏院线,《ET》的拍片率已经达到了六成,市面上一大半的电影都已经给《ET》让出画布。《ET》到底有多火爆,可以说是横扫台湾票房。这是一个票房奇迹,《泰坦尼克号》在台湾的首周票房,也不过才5000万出头,而《ET》的首周票房,却是6800万台币。”

  《ET》在台湾的票房表现,把很多人都吓了一跳,受到惊吓的人甚至包括王梓钧自己。

  《ET》虽然历年来都受到很高的评价,但其票房吸引力显然远远不如《泰坦尼克号》。但如今《ET》的首周票房,居然远远超出《泰坦尼克》上映时的情况,这绝对在王梓钧的预料之外。

《ET》票房大卖的原因,也被台湾的同行们层层分析,得出以下结论:《ET》的首周票房比神片《泰坦尼克号》高,首先是因为社会经济和物价的增长,使得12月的电影票价比半年多以前涨了一截;其次,这是王梓钧在美国拍片多年,回归后拍的首部华语片,而且还借着10亿美元导演的余威,票房吸引力大增;还有,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华语科幻大片,而且故事地点发生在台湾,对台湾的民众来说,自然吸引力大过《泰坦尼克》;最后,《泰坦尼克号》多是情侣两两观看,而《ET》经常是一大家子一起进电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