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334章

  “扎克利,请问绑架你的那些绑匪现在在哪里?你杀死了他们吗?”

  “……”

  从机场出来的短短一段路程走得异常缓慢,各种问题铺天盖地地涌来,机场的安保人员和大陆的安全人员使出浑身解数,依旧不能阻挡那些记者的工作热情。

  王梓钧在海上长出来的胡子已经刮了,脸上瘦下来的肉,在广D补了半个月也全补了回来,此时出现在机场,仍旧是那般风度翩翩的样子。

  如果他身后的大陆安全人员换成自己的保镖的话,可能效果更好一些,现在怎么看有些像被押解的味道。

  出了机场,就看到一票粉丝拉着横幅举着牌子在祝贺王梓钧重回香港,那里粉丝里,不仅有东南亚日本的歌迷影迷,甚至还有个别欧美过来的。

  “梓钧梓钧我爱你!”

  “扎克利,你是永恒的世界之王。”

  “钧爷,我们支持你。”

  “……”

  王梓钧一出现,粉丝们就轰动起来,喊着各种口号围过来,将刚才还气势汹汹的记者们包了饺子。

  王梓钧微笑着朝粉丝们挥手表达谢意,突然间,他的视线穿越人群中的缝隙,看到远处林清霞、赵雅之等人站在那里,望着他又哭又笑。

正文 658【王梓均模式】

  两岸的这一次商谈,是双方隔绝39年后第一次正式公开接触,只以此点来看,是不是王梓钧搅在里面已经不重要了。

  同时,这一次商谈看起来颇为儿戏。

  首先是谈判的目的很无厘头,一般非法入境都是强制遣送或者驱逐出境。而大陆用的却是个“遣返”一词,加上王梓钧的少将军衔,直接是将王梓钧当战俘了。

  而王梓钧这个“战俘”,居然随同交谈的一方参与谈判的整个过程,显得不伦不类。

  其次是双方参与商谈的人员让人玩味。

  两边当年可是没有正式停战的,严格地说还处于内战状态。而且两边都咬死了自己是国家正统,对方是非法政权,所以谈判人员必然不能用外交官员。

  台湾这边此时还没有成立陆委会,研究来研究去,行政院下开创性地弄出个大陆临时委员会,派军法界的汪道渊做主任委员,全权负责这次谈判。

  而大陆这边呢?谈判负责人居然只是一省政协主席。

  政协还好说,意思是双方的关系不是国与国,而是党与党的问题。但好歹你弄个全国政协主席啊,来个省政协主席算什么事儿?

  “欺人太甚,实在是欺人太甚!”汪道渊是个文人,一看大陆的谈判人员名单,顿时勃然大怒,认为自己和党国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之后的几天,他都把自己关在半岛酒店的房间里不出来,就四个字——拒绝接触。

  半岛酒店的另一间房里,王梓钧若无其事地抽着雪茄看电视,对梁威凌说道:“梁主席,我就说汪委员不肯谈吧?你们也太欺负人了。诚意啊,要有诚意。”

  梁威凌笑说:“王先生,其实我们没有那个意思。上头派我来,主要是你我以前算是有过接触,而我又在香港呆过几十年,比较熟悉这边的情况。对于汪委员提出的异议,我已经呈报中央了,新的谈判负责人明天就会到香港。”

  “得,我算是倒霉,搅在里面两头不讨好,平白耽误那么多时间。”王梓钧苦笑道,“话说你们还真把我当俘虏了?我老婆就在香港,你们都不让我们夫妻见面。”

  梁威凌解释道:“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的嘛,王先生你见谅。”

  本来决定于9月15日展开的两岸谈判,一直拖到9月20号,全国政协主席鲁仁甲(大家懂的)到港,谈判才正式开始。

  谈判内容非常简单,仅仅半天就谈完了,仅仅走个过场而已,更多的时候大家都是在喝茶聊天。

  不过这次谈判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因为以前两岸根本不接触。这次谈判的成功,则是为今后解决两岸纠纷提供了一个可行性的参照模式,从此两岸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此模式因为谈判的焦点,被定名为“王梓钧模式”,其原则是:地位平等、友好协商;就事论事,合情合理;互相尊重、彼此谅解;多从对方考量,不作题外文章。

  “半岛谈判”的成功在海内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国共两党的“首次正式接触”、“首次直接会谈”。

  日本《东京新闻》发表评论称:“此次事件是中国海峡两岸关系一举向前发展的划时代事件。”

  香港《大公报》则称:“半岛谈判就其影响而言,显然具有高度的政治含义,说它是历史性的重大事件决不为过……它标志着国共两党及两岸关系的一个新起点。”

  反正,这次是大陆把闷着脑袋不肯接触的台湾,生拉活拽地扯上了谈判桌。因为当事人王梓钧现在是身家数十亿美元的台湾首富,少将身份一公开,国民党是不得不派人把他给弄回来。

  作为事件中心的王梓钧,这次算是大出风头了。只是如果能选择的话,王梓钧宁愿不出这样的风头,还不知道回台湾之后,蒋经国会怎么敲打他呢。

  谈判结束后,大陆的官员还要请王梓钧吃饭交流,可是他哪敢答应?为了表示对党国的衷心,当天晚上王梓钧自己出钱宴请了台方的谈判人员,面子给他们做足。

  设宴的地方是王梓钧在香港的私人别墅,这样显得亲近一些,林清霞等女也都一一上桌敬酒,众位美女把那几个年轻官员看得是眼花缭乱,心中艳羡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