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宝小说>都市异能>台湾娱乐1971>第1248章

  只半个多月的时间,“亚洲小姐”选美大赛还没开始,王梓均就已经靠卖各选区举办权而收入三千多万美元。

  这一番动作,直接把那些手里有闲钱,也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的老板们给看傻了。此举带来的影响是,亚洲地区今后数年,雨后春笋般冒出十多个选美比赛。

  “亚姐”选美还未开始,就吸引了无数的关注,所获得的成功远远超过了王梓均的预期,拥有了香港、台湾、澳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九个大赛选区。

  而关于选美的各种规定也经由《壹周刊》等媒体披露出来,比如不限年龄这一点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另外,“亚姐”比赛还比一般的选美多出来一个民族服装环节,各国各民族的选手必须选则一种传统服装参赛。

  对选美控制很严的台湾,在王梓均的努力下,也顺利地加入比赛选区,举办权由华视获得。

  在选美大赛即将开始之前,《中国时报》用一整个版面报道了此时,并刊载了王梓均的原话:“亚洲各国,自古就诞生了优秀灿烂的文明,留给后人无数的文化传承。而亚洲女性,也拥有不同于西方女性的妩媚与温柔。亚洲小姐选美比赛,旨在通过东方女性的独特魅力,向世界传递亚洲的精神与文明……”

  《联合报》也点评说:“亚洲小姐选美大赛,是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王梓均的用意很明确,他不仅仅是在做一个选美比赛,还是在做一个文化传播事业。”

  当然,也不是人人赞同,比如台湾就有许多君子先生,批评王梓均伤风败俗,如果要靠女人来传播中华文化,简直是对中华文化的一种侮辱。

  甚至有人直接写信到行政院,要求台湾地区禁止亚姐的赛事,如果非要办的话,必须取消泳装环节。

  今年因发表《龙应台评小说》而震动台湾文坛的中央大学外文系副教授、未来的台湾第一任文化部部长龙应台女士,对道德先生们的说法嗤之以鼻。她在《中国时报》发表评论道:“君子先生们的母亲莫非女子?如果靠女人传播中华文化是对文化的侮辱,那么以道德先生们看来,这传递文化之责,该由谁来担负……没有女人,连人类都传播不了,更遑论灿烂之文化!”

  喜欢找茬的李敖闲得没事做,也反驳起龙应台来,他写文道:“文化自是谁都可以传,可惜我不知道什么文化需要让女人穿上泳装,让评委们挑肥拣瘦来传播。莫非传的是古代皇帝选秀女的文化?”

  李敖本来一向被道德先生们视作仇敌,此时一句话却引来无数道德先生们的附和,可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此话不假。

  媒体方面见几个风头人物战了起来,立即发现商机,一些文学、通俗、科学杂志纷纷邀稿。李敖接连几篇《论选美文化之荒谬》、《美色、金钱与文化》、《欲望的背后》,掀起了抵制亚姐选美的风潮,弄得新闻局的官员们焦头烂额,每天要接无数个投诉电话和信件。

  闹到这个份上,王梓均不得不亲自出来说话了。

  就在第一届“亚洲小姐”选美开始的前夕,王梓均难得地答应了华视邀请,跑去张小燕主持的《综艺100》去录节目。

  《综艺100》是如今台湾最受欢迎的综艺节目,而王梓均现在录的这一期属于特别版。节目的许多环节都会缩减和删除,更类似于王梓均的专门访谈。

  出场录一次节目,搞得最红的综艺节目内容做大改动,也就王梓均有这个能耐了。

  录影棚里,张小燕不停地检查着自己的着装,已经是王牌主持人的她,此时居然有点紧张。

  当导播给了她提示后,张小燕才对着镜头微笑道:“哈罗,欢迎回来,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燕。接下来我们的《每周一星》,将会请到一位大明星亲自上场,你们猜猜会是谁呢?有情,国际大导演王梓均先生!”

  王梓均从后台走出来,朝摄像机镜头招了招手。

  “哈罗,梓钧!”张小燕站起来微笑着伸出手。

  “你好,小燕。”王梓均与张小燕握手后坐下。

  寒暄几句后,张小燕问:“梓钧,能不能透露一下,《泰坦尼克号》的票房现在有多少了?”

  王梓均道:“上周刚刚破9亿,现在的具体数据我不是很清楚。”

  “9亿啊,还是美元!”张小燕夸张地张嘴说,“你一部电影够吃一辈子了。”

  王梓均摊手笑道:“所以返回台北,不去好莱坞了,反正以后吃饭不愁。”

  又开了两句玩笑,张小燕道:“我听人说《泰坦尼克号》拍了好几年?”

  王梓均道:“筹拍时间加起来,却是有好几年。不过正式开机到杀青,只用了201天。”

  “两百零一天!”张小燕惊讶地捂着嘴,“六个多月啊,看来你真的很用心在拍,难怪能拍得这么好看。”

  “不止是用心,还在用身体。”王梓均说,“拍摄的半年多时间,我就没睡好过。经常是演员休息了,我还要在半夜指挥工作人员做第二天的拍摄准备,一般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连续半年多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张小燕吃惊地问。

  王梓均点头道:“差不多是这样。所以拍完后,我连首映式都不想弄了,跑回家整整睡了一个星期,才把觉补回来。”

  “天啦,梓钧你是大款哎,用得着这么拼命。”张小燕道。

  王梓均说:“拍就要拍好嘛,不然我拍它干嘛?你看看香港台湾现在每年有好多烂片,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有什么意思?”

  张小燕狡黠地笑道:“梓钧,你说这话要得罪人哦。”

  “我得罪的人可不少,虱子多了不痒。”王梓均道。

  张小燕说:“也许那些电影不能上映,是因为资金不足呢?也不是人人都有你那么宽裕的预算。”

  王梓均摇头说:“不是资金问题。现在的拍摄条件比几十年前好了不止百倍,几十年前的大制作,今天花点小钱就可以拍出同样的效果。但为什么有许多老片,过了几十年看起来同样有问道。而现在许多新片却让人难以接受,连进电影院都不行?说到底,还是要看导演的用不用心在拍。凡事只怕苦心人,真的花费了心思去拍的电影,就算有各种的不足,但仍旧可以打动人。当然,资金也是个问题,所以我心里有一个‘新星导’计划。”

  “喔?能具体说一说吗?”张小燕眼睛一亮,虽然节目大致的问题事前都沟通过,不过却没有规定具体的细节,王梓均口中的计划可是意外之喜,以前可从来没提过。

  王梓均说:“我知道许多有才华的人,因为金钱的关系,一直不能很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所以,我打算设立一个电影投资公司,专门用来扶持新人导演。只要是作品没有在影院公映过的新人导演,或者导演作品在两部以内,并且单部票房不足100万台币的导演,都可以申请‘新星导’计划的投资。只要拍摄计划获得认可,我会给予那些有梦想的导演最大的投资优惠。”